第三节 农情种子
第三节 农情种子
从建场初期至90年代初期,农场主要种植小麦、大豆作物。多年的历史经验形成了麦—麦
—豆,三区轮作,兼种其它作物的耕种方式:在一个地块上种植两年小麦,一年大豆,使小麦
与大豆的物理结构,生长条件得到相应的调节。由于生产出的大豆品质好,产量相对高,铁力
农场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誉。但因大豆本身的生长习性和特点,不能连年种植,忌重茬和迎
茬(重茬大豆一般减产15%,迎茬或连种三年减产为30%)。“三区轮作”主要目的是解决大
豆重、迎茬问题。由于自然、地理等方方面面的条件,加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种种因素,90
年代以前,农场只限于大面积的耕种小麦、大豆。90年代以后,特别在“九五”期间(1996~
2000年)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了水稻开发力度,从而农业产业种植结构步入了新的良性循环。
1 、小麦
小麦生长期短,抗巨自然灾害能力强,易大面积种植。从播种、苗期生长田间管理,直至
收获的全过程,便于大面积的土地耕作和大型的机械作业。为此,大面积地小麦种植,即是历
史上传统的种植结构所限定的,又是计划经济时期规程的产物。农场在90年代初、中期以前,
每年一般小麦播种面积都占全部播种面积的60%左右。
当地的农谚说“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小麦种在冰上,收在火上”、“小麦不受
三伏气”等这些农谚在铁力农场适宜。
小麦播种,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初(清明节前后,抢农时可超前5 ~7 天)播种。在农艺措
施上可采取多种方式。如:顶凌播种、播前散墒,促使播在高产期。播后为保墒、覆土(一般
是春旱)抗春旱,播后镇压一至两遍,以镇实地面反润,保墒情。五、六、七月田间管理,如:
压春苗、喷施农药,追肥,灭病虫害等等。八月初进入小麦蜡黄成熟即可收获。
传统的小麦种植,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农场的种植结构,限定了不可愈越的规范。国家、省、
农垦总局、管理局、农场每年层层下达指令性指标和计划,生产队只能按指令性计划去完成一
个生产周期的种植落实。
小麦在本地区也有早、中、晚熟品种。生产队在调整种植时,一般考虑到品种结构,有时
为考虑品种作业时间的差限,实行一个地号播种晚熟品种,圈播早熟品种。在考虑作业连续性
上,对早、中、晚品种的播期、地号、面积都有具体的部署,以减少方方面面的不良因素,夺
取高产稳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防治小麦的病、虫、害上实施了一系列的、强有
利的、有效益的生产技术措施。
小麦亩产在本地区产量在450 ~500 斤左右。
2 、大豆
大豆俗称“黄豆”,属豆科农作物。是本地区特产种植作物,本地区的大豆生长成熟期一
般在100 ~120 天左右。
大豆的播种期在每年的5 月初到5 月中旬。农谚说“谷雨种大田”。但在铁力农场辖内因
受小气候影响,一般在每年的5 月中旬有一场霜,俗称“晚霜”(最晚的一场霜)。六、七、
八月份为大豆生长和扬花过程,9 月份以后为成熟期,一般在农历8 月15日前后开镰收割。
多年传统的历史经验总结,大豆便于大面积土地耕作,大型机械化作业。种、管、收三大
环节,主要在“管”上。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大豆的种管收的各个环节,紧紧相扣,“播不进种子不出苗,管不住杂草白操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广和应用,农场上下科学种田的意识愈来愈浓。大豆的田间管理,
由传统的人工锄草,逐步发展到了机械灭草,乃至化学药剂除草。
大豆的收获亦以人工晾晒,机械脱谷发展到完全机械收获。
大豆在本地区一般亩产在350 ~400 斤左右。
3 、水稻
水稻属禾本科农作物,在四大粮豆作物中它具有高产的优势,农场的大面积水稻开发、种
植是从1996年开始的。
开发种植水稻突破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传统的耕作方式是漫撒———条播———穴播——
—插秧(水育苗播秧和旱育苗稀植)———旱育稀植(分钵育摆载和人、机插秧)。
大、中棚育秧:四月十日左右播种。
插秧在气温稳定在12℃以上即可插秧,在本地区为5 月10~20日为高产期,不插5 月25日
以后秧。
田间管理:除草、灌水、施肥。
进入9 月15日为成熟期,一般在此时开镰收割。
在本地区适应于生长期为125 天之内的11片叶水稻。
收获已由传统的人工收割进化到机械收获。
在本地区水稻亩产一般在1000~1200斤左右。
4 、玉米
玉米亦称包米,属禾木科农作物。铁力农场大面积的玉米种植是从1990年初期开始的,主
要用于工业原料,畜牧饲料。计划经济时期无玉米种植上交计划指标。
大面积玉米种植突破了传统的人工播种,从机械条播、点播,又到人工移栽,覆膜(旨在
抢积温、促早熟)引进高产品种。田间管理,实行人工、机械、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灭草方式。
收获时采用人工、机械结合的方式,一般是:人工下棒、机械脱粒,引用的克思库、二卧等玉
米收获机都不理想,自动淘汰。
在本地区一般选用生长期在120 天内的品种,产量在亩产600 ~800 斤左右。
5 、杂菜药等经济作物
在农场辖区内,人们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降水、积温等条件,也小面积种植一些杂粮、
瓜类、薯类、蔬菜、中草药材等经济作物。
杂粮经济类有:谷子、高粱、油菜、亚麻、红小豆、绿豆、饭豆、花生、向日葵、菇娘、
鹰嘴豆等。
薯、瓜、蔬菜类有:土豆、地瓜、甜菜、偻瓜、角瓜、黄瓜、西瓜、香瓜、油豆角、茄子、
辣椒、西红柿、大萝卜、小萝卜、胡萝卜、水萝卜、小白菜、大白菜、大头菜、生菜、菠菜、
香菜、韭菜、芹菜、大蒜、蒜苗、蒜台、大葱、元葱、老山芹、刺五加、婆婆丁等等……。
中草药材类有:平贝、五味子、甘草、黄芪、水飞蓟、板蓝根、人参、党参、轮叶党参、
大力子、紫苏、龙胆草、刺五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