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林业 1998年,全场有林地面积7980亩,其中:防护林面积6005亩,用材林1295亩,经济林
26公顷,林木总蓄积量19000立方米,产值190万元。
林业资源在农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生态效益上,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
防汛、固沙良化农业小气候的重要作用。1983年春和1984年春季,由于防护林营造处于停滞状
态,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农场曾3 次受到八级以上大风袭击,全场有近万亩小麦遭受风
害,造成严重减产,农作物受旱、涝、风、雹、冻威胁较大,每年因自然灾害而减产的幅度无
可计量。
80年代中后期,农场进行深化改革,调整了种植业结构,把林业工作纳入日程,大量植树
造林。
1988年组建了林业机构,由专人管理林业。仅十几年的时间,就达到1986年以前造林的总
和的1 倍,使农作物灾害减少了,逐步实现高产稳产农田,农场也摆脱了亏损的局面。
一、生态效益
植树造林对全场的生态效益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1992年春天,第五生产队水稻大棚育
秧100 多亩,因设在有防风林带的地块,从而免遭了一场特大风害。而设在无防风林带地块的
大棚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农场9.3 公里国堤每到汛期受西南风害严重,水对堤坝冲刷损坏严重,
每年因修国堤场里损失很大。1988年以后,把国堤下全部栽上了柳树,1991年大洪水和1998年
特大洪水,国堤安然无恙,发挥了防浪护坡的作用。六队是有名的黄沙岗子,每年因风大、雨
大,水土流失严重,十几年来由于重视造林工作,基本上杜绝了水土流失的现象。
二、林业管理体制及沿革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林业成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充实林业管理队伍。
使林业生产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1986年1 月至1987年2 月,林业归试
验站管理,由刘江林主管。护林员设在生产队。1987~1988年2 月林业由生产科管理,科内设
1 名技术员管理林业,下配4 名护林员。场区范围内林权归生产科,生产队无权采伐、销售木
材。1988年2 月~1989年2 月组建林业管理站,魏锐斌任站长,设护林员4 人。1990年1 月,
站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张丙军任站长,魏锐斌任技术站长,刘殿军兼党支部书记,设护林员8
人,有林业工人27人,并建立核算班子,设会计1 人(许军任会计),出纳员1 人。1992年2
月,赵明臣任党支部书记,其他人员未变动,设护林员6 人,林业工人25人。1993年2 月,石
立学任站长,魏锐斌、孙景学任副站长,设护林员5 人,有工人26人。撤销核算班子,并入试
验站核算。1994年2 月,站长石立学兼党支部书记,副站长魏锐斌、孙景学、林政员赵明臣,
设护林员2 人,有林业工人26人。1995年2 月站长魏锐斌,支部书记石立学,林政员赵明臣,
有林业工人22人。
1996年2 月站长魏锐斌兼党支部书记,林政员赵明臣,有林业工人24人。
三、育苗与造林
(一)造林
1986~1989年,全场植树造林的方式是由场林业部门进行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和服务,由
各单位营造,各单位自行管理。1990~1992年采取林粮间作的方式(一行林带一行农作物)。
三年后林带产权归场,每年产粮归个人;还有一种就是义务造林义务管理的方式,由林业部门
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和监督质量。1993年以后,采取谁造谁管的办法,三年后林权归农场。同
时建立奖惩办法,当年年终兑现奖惩,建立管理责任制度。1996年重点抓好营区绿化,到1998
年全场营区绿化结束。
各年度造林及林地面积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2-21 单位:亩
0000053;[/$$p]
续表2-21
(二)育苗
1986年以前,育苗归属生产队管理,称之为分散育苗,分散管理。1987年林业归属生产科
管理,以后又成立林业站,育苗采取集中有计划管理,由4 名专职护林员进行抚育管理,每年
育苗15亩左右。1990年后,采取护林员工资与产苗量挂钩管理办法,以促进多产苗。考核的方
法是百分之百评比考核。到1993年,育苗采取护林员抚育管理,同样采取产苗量与工资挂钩办
法。
这一年林业站开始育果树苗及樟子松树苗,以满足农场高标准绿化及建果园需要。1996年,
进一步改革了育苗管理体制,由林业站按计划落实承包给个人管理,林业站当年验收后回收。
1997年林业站开始育草本、木本花灌木,建立了一个小型花灌木苗木生产基地。当年产木本绿
化苗木3 万株,这些苗木被机关办公室及场内各单位采用。
育苗情况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2 -22 单位:亩万株
四、果树
农场果树生产已有多年历史,伴随经营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原来公有制经营逐步向个人
承包转化。到1998年,有果园面积26公顷,年产沙果12万斤,产值5 万元。主要品种有黄太平、
中型苹果等,结果面积26公顷。其中:有16公顷进入结果盛期,有10公顷进入结果初期。1986
年果树生产归罐头厂管理,生产的黄太平主要做装罐头原料,当时果树面积34.53 公顷,葡萄
面积4 公顷,新增加果树面积7 公顷,结果总面积31.53 公顷,黄太平果产量75吨,葡萄2 吨,
当时经营管理是集体经营。从这年开始果树开始老化,病虫害严重,产量逐年减少。1992年淘
汰了葡萄园,栽上了果树,加长了承包期15年,个人承包建园,逐年上缴水果产量,罐头厂按
产量付款给个人。1993年由于罐头厂经营不善,处于停产状态,果树划归林业站,由林业站转
包给个人,逐年淘汰了六队、场部3 个老果园。于1995~1996两年新建果园10公顷,到1998年
新建果园全部结果,主要品种是黄太平和中型苹果。1998年洪灾之后,新建的果园的果树全部
被洪水淹死,1999年又开始新建果园,到2000年果园基本建成。
五、林政与防火
1996年,林政与防火工作才真正得到重视。同时在以后几年中,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开始
由生产队管理。林业站建立后,主要由林业站抓林政防火工作。配备了专职的林政员、护林员。
十几年来共查处林政案件30多起,及时处罚当事人,由于处理得比较好,这几年未发生过刑事
案件。
护林防火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原则。每年春秋两季都要集中检查,发现隐
患及时排除。重视宣传教育工作,每年都通过广播及其它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护林防火工作。十
几年来未发生大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