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人口民族计划生育

第四节 人口民族计划生育



一、人口概况1998年12月,肇源农场共有居民1058户,总人口为3686人,占绥化农垦
分局人口(73950 人)的5 %(据场电算中心“农垦社会发展基本情况表”统计)。2000年12
月共有居民997 户,总人口为3695人。半年度出入人口405 人,占全场总人口的10.9%。

据有关资料测算:1997年农场人口密度,已由1985年每平方千米85人,下降到每平方千米
68人(场统计部门报表,1997年末场总人口6378人)

人口构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场域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流通领域的扩大,人员流动和户籍
迁移频繁,农场人口的构成日益复杂。


   农场总户数总人口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3-12 单位:户人



  2000年,全场人口的性别构成中,男性2231人,占全场总人口的60%;女性1464人,占
全场总人口的40%。

  在人口的自然构成中,除了人口的性别构成外,还包括人口年龄构成。农场人口的年龄构
成情况见下表。

   全场人口年龄构成情况表
(1986~2000年)
表3-13 单位:人



  注:此数据由场计生办提供。

2000年,农场人口年龄构成中:0 ~6 周岁人口占全场人口的4.5 %;7 ~12周岁人口,
占全场人口的7.7 %;13~15周岁人口,占全场人口的3.9 %;16~49周岁人口占全场人口的
69.5%,是各年龄组中人口比例最多的年龄组合。50~55周岁人口,占全场人口的6.7 %;56
~60周岁人口,占全场人口的5.1 %,60周岁以上人口,占全场人口的2.6 %。

   人口文化构成表
(1986~2000年)
表3-14 单位:人




注:此表高中、初中人口数,不含工人、无业人员和退休下岗人员

   人口职业构成一览表
(1986~2000年)

表3-15 单位:人



  注:1991年后无高中。

二、人口变动

人口增长:1986年,农场共有居民1589户,总人口6727人。到1997年,农场有居民1727户,
总人口6378人。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加之人口的社会变动和自然变动等因素,1986~1997年的12年间,农
场人口增长幅度不大,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人口折线近于平直。

1998年8 月15日,肇源县胖头泡段江堤决口,嫩江洪水淹没农场。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党委的战略决策,大批农场灾民,向“东四局”(即牡丹江分局、红兴隆分局、建三江分局和
宝泉岭分局)做战略性迁移。致使农场人口增长曲线陡然直下。截止1998年12月,农场总人口
已由年初的6378人降至3686人。


  人口自然变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人口自然变动与增长情况表
(1986~2000年)
表3-16 单位:人




注:此表采用计生办数据

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黑垦局文[1998]79号,关于印发《垦区受灾职工转移安置实施
方案》的通知,农场党委和场办公会议,迅速制定了具体移民动员和安置转移方案。农垦总局、
分局和农场三级领导,现场办公。1998年9 月1 日,农垦总局党委会议决定和9 月3 日分局书
记、局长会议部署,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四个分局所属的22个农场,相继派出了
阵容强大的车队,行程2 千余里到农场接移民。整个大迁移自9 月4 日开始,到9 月23日结束,
历时19天。共异地安置灾民954 户3108人。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独立承包、自主经营、盈亏自负体制的
建立,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走向市场。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表现为短期流动人口的增加。
许多人流向沿海的秦皇岛、大连、大庆、哈尔滨等城市,打工或经商。同时,外地来农场承包
水稻的人员,也日益增多。使本期人口迁移,呈现“钟摆式”流动的特点。


  具有关部门统计,1992~1994年,来场种稻户就有一百多户369人。

   全场迁出迁入人口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3-17单位:人



  三、民族

农场汉族人口居多,少数民族多是蒙古族,还有少量的满族,占全场总人口的7 %左右,
多年来民族间和睦相处,在生产、生活中互相帮助,为农场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计划生育

1986~1987年,农场计划生育工作的办事机构设在卫生科。1986年由王凤霞主抓,1987年
由孙淑清主抓。1988~1999年王国芹任主任,工作人员有谭大清、丁桂芹、张雪梅、潘军;1993
年工作人员付香芝。1999年由党委书记汪秉谦主抓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办为独立科室,王
国芹任计划生育办主任,付香芝任干事。2000年3 月,王国芹退休,邵亚芬任计划生育办主任,
付香芝任干事。

1986~1987年,农场计生工作处于低谷时期。1987年场计划外生育8 例,给全场计生工作
的开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1987年6 月17日,农场党委下发了《关于批转肇源农场计划生育
委员会“计划生育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肇农党字[1987]24号),加强了对计划生育工
作的领导。

1988~1990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生育工作,由过去卫生科管理,转为单
独科室,经费独立,归农场机关行政管理,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由过去单一书记抓,转为行
政一把手和支部书记亲自抓,负总责,并实行“一票否决权”。强化了经济利益的趋动与行政
管理手段的有效结合。

在计生办工作人员配备上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一是无人愿意干;二是派去的多数干不好,
有人推荐场工会的王国芹担负计生工作,经考核后,确定由她出任计划生育办主任。经过一年
的工作证明,她责任心强、有魄力,办法多,有威信。到1988年已杜绝了计划外生育。

1988年1 月6 日,场计生办组织全场“两孩”妇女做结扎手术大会战。本次会战应结扎34
人,已结扎27人,占应结扎的88%。

在具体工作中,农场计生办同志,不怕得罪人,他们始终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利
益负责的精神,坚持原则,克服困难,努力工作。

在结扎会战初期,有的职工写恐吓信威胁到:“谁给我家属做手术,不会有好下场”并诅
咒:“谁搞计划生育,谁就断子绝孙,不得好死”。面对威胁和恐吓,她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打
好这场会战。

第一次节扎会战的圆满结束,在全场形成了良好的计生工作氛围,形势越来越有利于计生
工作的开展。在此形势下,计生办仍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工作的首位,使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
逐步理解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

1988年1 月18日,中共肇源农场委员会,下发了《1988年计划生育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
(肇农党发[1988]4 号)。根据省委[1986]24号文件精神,结合农场实际,制定了13项奖
惩办法,“若干规定”第十三条明确指出:“各级党政领导,一定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重要议
事日程,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

1988年3 月22日,农场党委书记杨福昌,主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会主席李义,在机关会议
室主持召开场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场计生办与全场22个单位的主管领导,签订了《计划生育合
同》共规定8 项指标,提出了具体的奖惩条例。年终,根据各单位指标完成情况,对各单位主
管领导和女工委员,分别发给奖金35~50元。

为了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力度,杨福昌书记和李义主席,还骑自行车亲自到二队,做
小月份引产妇女的说服教育工作。

针对全国生育高峰期的到来,以及肇源农场流动人口盲目生育的情况。1988年9 月22日场
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补充规定》的通知(肇场发[1988]58号)。

1988年11月,根据肇场发[1988]64号文件,场计生办对全场计划外生育人员,做出罚款
处理。共罚现金2838.50 元,转账1069.50 元,共收缴人民币13530.00元。

1989年2 月,绥化农管局,授予肇源农场计生办为1988年计生先进单位。

1989年,是实现垦区“七五”人口规划关键性一年。根据管局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 ‰,
计划生育率98.5%,晚婚率85%,人流率65%的要求,场计生办于3 月21日制定了1989年计生
工作规划。提出肇源农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 ‰,计划生育率达100 %,晚婚率达98%。
年终全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4.5 ‰。

1989年4 月22日,农场党委决定,开展以“一查(妇查),二透(透环),三带(带环),
四扎(节育手术)”为内容计划生育大会战。本次会战,分为两大战役来打。

第一战役是妇检:全场应妇检人员667 人,已参加妇检646 人,占应检的96%;其中做人
流的14人,中月份引产1 人,透环302 人,新放环25人。搬迁18户,占应检人数0.4 %,学校、
机关、电业科等17个单位妇检率达100 %。

第二战役是绝育手术:应做手术18人,涉及9 个单位,已做绝育手术15人,占应手术的
83%。

为巩固战果,农场计生办又对逃检妇女进行追踪调查。王国芹主任和二队支部书记乘车四
天四夜,跟踪访友,终于将二队一想生二胎的妇女,从表姐家追回,并心悦诚服地做了小月份
引产。

1989年5 月3 日,农场又下发了《黑龙江省肇源农场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补充规定》(肇
场发[1989]30号)。分别就结婚登记中的晚婚、晚育教育问题,妇检问题,非法结婚,流动
人口问题等,做出补充规定。在第九条中规定:“在考核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时,要把计生工
作列为重要内容,必须把各单位,各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实际,作为调整班子,提拔干部,晋
升工资,评选先进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场下发了《生产队女工委员职责待遇的补充规定》
(肇场发[1989]63号)文件。

1990年3 月28日,经农场党委同意,计生办做出:《关于表彰奖励1989年度计划生育先进
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共表彰奖励五队等4 个先进集体,孙海庭等44名先进个人。

1990年2 月22日,为加大计生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职工群众素质。场举办首届计划生育
演讲会,党委书记杨福昌,场长于法庭,纪委书记马正远,以及各单位计生领导小组人员参加
了会议。有45人参加了演讲,大会选出丁桂芹、邱会民、邵亚芬、岳忠义等11人,为优秀演讲
员,学校、医院、四队三个单位为演讲先进集体。

为普及计生科普知识,11月28日在机关会议室举行了大奖赛。大奖赛采取分组记分法。参
赛的25个单位200 多人。经过竞赛,选拔出前四名,给予奖励,场宣传部门,还进行了录像,
对全场进行了电视宣传。在此基础上,肇源农场代表队,还参加了肇源县25个单位参加的人口
知识大奖赛,并进入前6 名。本年度还出计生板报60期,宣传稿件72篇,在公共场所写计生宣
传标语20多条,制宣传板两块。在妇检工作上,全年共开展了4 次妇检,人数达2944人次,做
人流17人次;其中小月份引产4 人次,放环94人次,透环420 次。全面完成了本年度计划生育
的各项指标。

1991年10月,黑龙江农场总局决定,授予肇源农场“七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标兵单位称
号。

1991~1995年,肇源农场计划生育工作,处于稳步发展,完善机制,充实提高的阶段。进
而连续获得黑龙江垦区计划生育工作标兵单位。在管理上做了6 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常规管
理上,坚持“三为主”,推进“三结合”,促进“三服务”。二是真抓实管,党政协力,党委
在关键问题上决策快,在具体问题上亲自抓。如场党委不止一次地强调,并下发文件,把各级
领导的政绩与计生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实行“一票否决权”。1992年5 月,场计生办,印发了
黑龙江省计生委关于党政一把手对计生工作亲自抓,兑现的七条标准的宣传提纲。三是加强孕
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做到四个超前(超前教育、超前服务、超前计划、超前管
理),具体做到四到头(思想教育到人头,避孕措施到人头,生育指标到人头,婚育信息落实
到人头)。引导群众增强四个能力(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开展全方
位的技术服务,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引进和推广先进节育避孕技术和方法,进而提
高了节育有效率,降低人流比例。四是在流动人口管理上,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管理,谁
受益的原则。各负其责,共同把关,进而提高综合治理水平。五是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两级
计生组织,都张贴上墙。计生办设在医院。各基层单位成立了信息反馈小组,其成员选聘,坚
持原则,由有觉悟的育龄妇女和女工委员担任。年终兑现合同。奖罚分明,已成制度。坚持计
划生育例会制度,计生办每月2 号召开计生工作会议,每季妇检一次,对不按时参加妇检的妇
女,除坚持正面教育外,按制度罚款。六是从宣传教育入手,努力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

在宣传贯彻省《条例》和场发《细则》过程中,每一年度,全场刻印条例宣传提纲1600份
以上,分发到各家各户。同时,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电视录相等宣传工具。广播宣传达70次,
出板报60期,每月一刊的“计生快讯”,反映计生工作情况,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有利的推
动了计生工作的开展。

为普及宣传条例,开展人口计生知识教育,农场成立了“优生、优育”学校。统一编班,
统一教材,统一考试,全场有2500名职工和1300名已婚育龄妇女参加学习班,学习班建立“三
簿一卡”制度,即学员登记簿、学员考勤簿、成绩考核簿、成绩合格证。女工委员、卫生员每
月培训一次,其形式是以会代训。

由于领导重视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纳入了议事日程,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实
行连锁式滚动扶贫方案,产生了显著效果。1996年5 月,农场总局授予肇源农场为“九五”期
间计划生育标兵单位。

到2000年,计划生育办工作管理体制由原来的各行政单位管理变为区域化管理,全场共分
5 个区,每个区由一名女工委员负责日常工作。由于工作人员少,责任明确,解决了原来存在
的工作推诿现象,做到了人口底数清,统计报表数字准确,工作井然有序。

1996开始,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是以扶贫为突破口,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

在工作方针上,继续坚持“三不变”(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各级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不
变,现行人口控制目标不变),落实“三为主”推进“三结合”。

1998年,为使省政府《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三结合”的决定》落到实处,党委及
时召开了全场三级干部会议,成立了场计划生育“三结合”指导委员会,场长杨韶华,党委书
记赵景富任主任。对“三结合”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提出了具体要求。决定以扶贫为重点,
以抗洪精神为契机,全面推动“三结合”工作的开展。扶贫情况见表。


   计划生育“三结合”扶贫情况表
(1995~2000年)
表3-18



1998年5 月4 日,农场党委书记赵景富,在农垦总局肇源农场“三结合”计划生育扶贫现
场会上,做了题为《以扶贫为突破口,切实抓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报告。报告共分
为三个部分:一提高认识,纳入日程,实施“一把手”工程;二是计生办牵头,落实措施,齐
抓共管,形成合力;三是典型引路,连锁扶贫,实施滚动发展。

报告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农场计生“三结合”扶贫工作的经验,引入了一些典型事例,深入
浅出地分析了“三结合”扶贫工程的建设构想,并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计划生育“三结合”
扶贫工作的实际意义,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指出了方向。

从1999年开始,计划生育办为全场所有人口建立了户卡档案,每个月对人员流动、出生、
死亡等情况进行记录,根据变更情况统计报表。同时,为全场已婚育龄妇女建立了生殖保健档
案,对每位育龄妇女采取的避孕措施情况、妇女病普查情况、孕检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到
2000年户卡和保健卡已基本规范。并逐步推行计划生育避孕措施知情等选择。

2000年2 月1 日,《黑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开始实施,2000年3 月2 日,党中央国务院
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2000年8
月1 日《黑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开始实施。针对以上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
规,农场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认真学习《决定》、《条例》和《办法》,落实各种待遇,
这一年,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往年每月5 元增加到10元。场计生办、宣传部等部门通过发传
单、办广播电视讲座、组织群众学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计生政策法规、宣传晚婚晚育、少生
优生、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婚育观念,把婚育新风传播到了千家万户。农场按照《流动人
口管理办法》的规定,遵循以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加大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力度,
全年未出现计划外生育情况。199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1.46‰,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了0.3 ‰。


   计划生育各项指标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3-19 单位:人


 
续表3-19



注:此表采用计生办数据。

1986~1998年,农场计划生育工作多次受到各级奖励。

1989年2 月,绥化管理局授予肇源农场计划生育办为“1988年度先进单位”。

1989年10月1 日,农场总局计生委员会,授予肇源农场为1989年度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1991年3 月8 日,参加了肇源县计生委,肇源县保险公司,肇源县广播电视局,肇源县妇
女联合会举办的“1991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独生子女人身保险知识”大奖赛,取得第三名。

1992年5 月,农场总局委员会授予肇源农场“七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标兵称号。

1993年3 月9 日,中共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委员会,授予肇源农场计划生育办为1990~
1992年度先进集体。

1996年5 月,农场总局,授予肇源农场“八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标兵单位。

1994年3 月1 日~1997年3 月,肇源县人民政府,连续四年授予肇源农场为计划生育工作
先进集体。

1998年3 月13日,绥化分局授予肇源农场计生办为1997年度先进科室。

计划生育办公室,1988~1998年度被评为农场先进科室。

主抓计划生育的领导多次受到奖励。

1997年8 月,黑龙江省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王国芹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奖。

1992年5 月,农场总局委员会授予于法庭为“七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授予王
国芹为“七五”期间计划生育标兵。

1996年6 月,农场总局授予王国芹“八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标兵。

董志民曾两次荣获肇源县人民政府颁发的“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总局、分局在农场多次召开计生工作现场会

1 、1989年6 月28~29日,绥化管局在肇源农场召开计划生育工作现场会。现场会参加人
员有:管局卫生局局长张克孝,总局计生办科长陈欣。管局各农牧场计生办主任。农场场长于
法庭,党委书记马正远,场计生办主任王国芹,工作人员丁桂芹。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现场参观一队、三队、五队的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农场计生办主任王
国芹介绍农场计划生育工作。

2 、1997年5 月5 日,绥化分局计划生育“三结合”现场会在农场召开。

3 、1998年5 月4 ~5 日,农垦总局在农场召开计划生育工作现场会。

参加现场会的人员有农垦总局计生办陈欣科长和袁科长。农垦总局8 个分局计生办主任。
农场场长杨韶华,党委书记赵景富,政工办主任高平,计生办主任王国芹。会议由总局计生办
陈欣科长主持。

农场党委书记赵景富,做题为《以扶贫为突破口,切实抓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
讲话,场计生办主任王国芹介绍了计划生育“三结合”扶贫工作经验。会议组织参观了农场计
生办、一队、五队、六队的计划生育工作。

4 、1991年3 月农场在第五生产队召开了计生工作现场会。

参加人员有农场主管领导董志民,计生办主任王国芹,个单位党支部

23书记和女工委员。

现场会期间,五队支部书记孙海庭,做了题为《怎样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经验介绍,参
观了计划生育图板,十簿一卡,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学校”,计生网络建设和独生子女扶贫情
况,最后场纪委书记董志民做了会议总结。

五、人口控制

农场历来重视人口控制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农场社会
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计划生育工作的组织构建,常规管理,国策宣传和政策倾斜等方面,
都制定了具体的规范性文件。针对农场计划生育的实际情况,每年、每季党委专门立会讨论计
划生育工作,真正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了党委的议事日程。

由于农场党委注重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坚持两种生产(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

一起抓;两个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建和“两个成果”一起要的工作方针。做
到党政齐抓,管理科学,服务规范,责任到位,使肇源农场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连续受到总局、分局和有关部门的表彰。农垦总局和绥化农垦分局都曾在农场召开过计划生育
工作现场会,推广计生工作中的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