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学习大庆、学铁人

第二节 学习大庆、学铁人



1971年春天,参加建厂会战部队陆续赶到。当时,厂址是一片荒原,部队进点后,没有住
房、连吃水都很紧张,建厂指挥部设在一个四面透风的马棚里,物资、设备不足,缺乏工业建
设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把会战人员集中起来,很快开展会战呢?会战指挥部,按着
毛主席的教导,走“工业学大庆”的道路,用大庆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把会战部队形成一个
拳头,去克服面临的重重困难。指挥部党委做出了会战的第一个决定,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
伟大红旗,广泛深入地开展“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指挥部领导到群众中去,和指战员们
一起学习讨论,传达党委走大庆道路的决心。各会战部队纷纷办起了学大庆的学习班。指挥部
门旁,书写着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请大庆会
战标兵李景春同志做报告,瞻仰铁人事迹展览,参现第一口油井。通过轰轰烈烈的学习大庆群
众运动,使参加会战的广大指战员,提高了觉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干劲。有的战士写下了
这样的诗句:“茫茫草原搞会战,千难万险斗志昂,起步就走大庆路,兵团大庆我们创。”
思想上的提高,带来了行动上的跃进。没有住房,广大指战员以铁人为榜样,学习大庆
“干打垒”、“缝补厂”勤俭节约的精神,利用业余时间脱了20万大坯,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
盖起了十九栋共4.000 平方米的干打垒集体宿舍,使会战部队很快安营扎寨,站住了脚跟。当
建筑材料,机器设备陆续运到5 里之外车站的时候,由于厂里运输工具不足,一时运不到工地。
广大会战人员为早日开始施工,发扬铁人用脸盆端水打第一口油井的革命精神,用肩扛、手抱、
小车推的办法,自觉地担起运输任务。每当车皮一到,广播一响,从厂长、政委、机关干部、
到炊事员,都一涌而上,组成穿流不息的运输线。从建厂到投产,用人工卸运了4 ,596节车
皮,共229 ,880 吨物资,保证了建厂会战施工的需要,为国家节约装卸费92,000 多元。
在学大庆,搞建厂会战中,广大指战员喊的最响的一句口号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
造条件也要上”,充分发挥了主现能动性创造了许多奇迹。工程55分队在砌30多米高的大烟筒
时,缺少脚手杆和安全网,他们采取在烟筒里头搭脚下架,人随烟筒长的办法,既省料又安全
的按时完成了任务。施工中急需一些机械配件和铸铁件,机修车间会战人员在没有厂房的情况
下,用席子搭了个棚,安上车床加工零件。铸工班一名老工人带领几名青年战士用废铁筒自己
动手制成化铁炉。没有造型沙,用挖地沟挖出的沙子代替;没有铅粉,用烟筒灰代替。土法上
马制成铁木结合的鼓风机、筛沙机等设备,及时造出大批铸件,保证了会战的急需,为国家节
约设备购置费近6.000 元。
1971年底,土建进入艰苦紧张阶段,后来土建和安装交叉进行,工程8 分队157 人来自50
多个单位,他们提前半个月,于1971年底就盖起了1.464 平方米的招待所。在严寒的条件下,
平均每人每天砌砖1.460 余快,开创了冬季施工的新记录。1972年3 月,为了迎接前来支援安
装的队伍,8 分队又提前半个月盖起了540 平方米的宿舍,4 月仅用9 天就完成了1.04平方米
的盖办公室任务,5 月仅用了3 天完成了1.000 立方米的蓄水池砌砖任务。
广大会战人员坚持了大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实行了“战前诸葛亮会”、“战
中经验传播会”、“战后民主评定会”。开展了6 比6 看活动。(即:比学习、看觉悟;比团
结,看协作;比纪律,看作风;比出勤,看工效;比管理,看节约;比计划,看落实。)使会
战做到安全、节约、优质、高效,保证了开车投产一次成功。
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虽然在“四人帮”横行期间,受到了一些干扰,但厂党委通过整
党整风,统一了认识,顶住了干扰,把学大庆的群众运动,继续开展下去。带领群众,甩开膀
子,大干社会主义,1976年炼油生产提前完成任务,高速度、高质量的安装了西德进口气压机,
取得了炼油总产值1 亿多万元的好成绩。1977年,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工业会议精神,在全厂掀
起了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新高潮。机修车间,对照大庆揭矛盾找差距,克服了“学大庆怕流汗、
攀高峰怕大干”的思想。车间领导带领大家,苦干实干拼命干。生产蒸蒸日上6 月份被厂命名
为学大庆先进集体。
1982年,厂党委下发(1982)9 号文件,贯彻落实中发(1981)47号文件精神。号召全厂
职工,继续深入学习大庆的基本经验,结合企业整顿,联系工厂实际,使大庆精神在我厂发扬
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