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诗文录 一、诗歌
拓荒者足迹
吴守江
我在沃野上寻觅,
拓荒者的足迹。
眼帘中只有,
刚刚犁过的土地。
老场长在夕阳下走来,
脚印,深深地刻进泥土里。
哦!那是时代的音符,
记下了农垦战士的命运交响曲。
我沿着它寻去,
去播种心中的理想,
去耕耘春天的希望,
去寻找父辈留下的音响。
我们《北大荒》
文明公约歌
青竹
“五讲四美三热爱”
清除污染信念坚。
雷锋海迪是榜样,
爱国主义思想传。
绿化祖国人有责,
拥军爱民春风暖。
建设四化我出力,
共产主义在明天。
栽《文化生活》
二、小小说
小巷拐角处
吴守江
小巷太窄小了。假如有一个胖子从对面走来,你就得侧过身,贴着潮湿的墙往前一错,才
能勉强通过。这里的居民谁也说不出这条小巷建在哪一朝、哪一代,只是在墙壁上依稀可辩一
些残存的弹痕——时代的印迹。
前面小巷的拐角处却非常宽敞,那里曾是我童年嘻戏的地方。自从那年爸爸被抓走……。
我就天天来这里等啊等。世界上的—切都是一个圆圈一个圆圈周期性的发展,而且爸爸却再也
没有回来。
下班了,我按照惯例又到小巷拐角处。看见梧桐树下小石桌旁坐着一位身材苗条的陌生姑
娘,聚精会神地读着一本厚书。我走近石桌,上面放了很多书,有一本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集《
爱之路》放在石桌—-角。封面上淡淡蓝天,微风吹拂着大地上的小草,一对恋人深情地接吻
着……。我伸手去拿。“放下!”一声嘶喝。伸出的手僵住了。那个陌生姑娘俨然是一个法官
站在我的面前,娴静的面容略带恕意,两个笑靥也仿佛变成了旋涡……。我自知失礼激怒了她,
便轻声说了句:“对不起。”转身走了。“等一等!”背后传来她的喊声。我站住了,但没有
转过身去。她跑到我面前。抱歉地说:“对不起,请原谅,我是怕……”她拍了一下我的手,
我低头看看自己满是油污的双手,尴尬地搓了搓。
“你喜欢诗?”
“是的,因为诗中比生活要多一些热情。”
“你好象有很多忧愁,我记得普希金的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广阔的是人的心胸”……
她把《爱之路》揣进我的兜里说:“看完了,再来换。”说完她又回到石桌旁给另外几个
青年发书,脸上溢满热情的笑容。
我转身刚要走,抬头看见拐角墙上贴着——张红纸,上写“免费借书处。”心中不禁涌起
—股热浪…………。
载《文化生活》
三、报告文学
当暴风雪袭来的时候
——林源石油化工厂抗灾抢险纪实
邱玲 范圣民 王长林
四月二十九日清晨,一场十级暴风裹着大雪劈头盖脸地向林源石油化工厂地区袭来。
“玲——玲——玲”,突然,工厂总变电所发出一阵刺耳的紧急警报声。同时,通往炼油
装置的电线配出网路在不断跳阐。指针,在电压表上急速起落,最后降回到零。时间八点三十
六分。
电,对于现代化工厂来说,就象血液对人体一样。没有电,工厂就会失去了动力。尤其是
在高温高压的炼油厂里,如果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停电,还可能发生起火爆炸等恶性事故。但
是,林源石油化工厂在
突然停电过程中,除了由于停电被迫停产以外,不但没有发生这样的恶性事故,而且把损
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未雨绸缪
就在停电之前,连续出现晃电的现象。工厂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里,一位宽前额、瘦
高个的中年人,满脸焦虑的神色,一次次晃电犹如一道道投向他心中的闪电:
“如果马上停电,分馏塔可能膨胀、起火、爆炸;污油可能窜入成品油罐,污染大量合格
产品,催化剂可能结成‘死床’,造成停工拆卸。那将会带来上百万元的损失……”
无形的重担,压在这位生产副厂长、工程师吴详细的肩上。吴详细,是“文革”前夕在北
京石油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十多年来,他—直在石油战线上兢兢业业工作着。三中全会以后,
他走上了领导岗位。此刻,只见他双臂往指挥台上一撑,果断地发出命令:
“催化、常压车间立即降温降量!”
“各个岗位做好停工的准备!”“……”
于是,催化、常压操作工踏着陡滑的铁梯迅速攀上高耸的炼塔;油品操作工跨跃纵横的管
道疾步奔向巨大的油罐;仪表工手持管钳细致现察着一块块表盘;司炉工紧握扳子警惕地守卫
在锅炉旁边。……
当停电发生时,一双双手急速按下机泵的停止键;—只只阀门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关严;—
条条伴热线一个个冷却器放水排空……
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驱散了一系列险情。一切按部就班地停下来了。
有人曾把开工、停工期间的炼油装置区比喻为一座“活火山”;然而,在突如其来的停电
中,它却没有爆发。
群策群力
人们没有因此而麻痹松懈,而是在思考需要迅速解决的新问题:
停电要持续多久,故障在哪儿?停电造成停水停液化气,工人做饭怎么办?来电以后,如何
顺利恢复生产?……
经过集体研究,紧急会议作出果断决定——兵分三路:
——张副厂长驱车顶风冒雪去大庆电业局,查线小分队立即出发查看线路。
——厂党委副书记和后勤副厂长去商店、食堂。
——其他厂领导和机关干部都奔赴生产第一线。
催化车间二班长刘喜才,昨晚他们班值夜班忙碌了大半宿,现在他又带着三个伙伴迎着风
雪爬上炼塔检查阀门去了。各车间下夜班的工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那个戴着发自了的帽
子、站在炼塔平台上的是五班长王成明。五班和二班合成一个“加强班”,严格认真巡回检查。
四十米高的炼塔在狂风中摇曳,塔上的铁梯平台满是雪水。他们相互搀扶着,—步—滑地察看
设备状况。万—失足摔下,就有粉身碎骨的危险,但他们全然不顾。
就在炼塔旁边的工艺技术室里,副总工程师正和车间的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筹划着不同情况
下的一个又一个开工方案。
与此同时,解决职工群众吃饭问题的应急措施正在落实……
茫茫雪原上,查线小分队在顽强地前进……
张副厂长气喘吁吁地赶到了大庆电业局,报告了停电的紧急情况,调度长立即向电厂发出
送电的命令。
然而,三次强行送电都失败了。原来,高压电杆上的瓷瓶挂满了冰雪,使电线、瓷瓶、电
杆连成一体,造成短路。下午,风小雪化,故障也消除了。电,终于在三点四十五分又回到了
林源石化厂。
化险为夷
停电七小时零九分,这是林源石化厂投产十年来第一次。
经过测试,再生器的温度仍有400℃(低于350℃,燃油喷进去烧不着)机不可失,分秒必争,
尽快开工!
按正常生产顺序,锅炉先要升温升压一小时,暖管疏水半小时,才能发出蒸汽,催化、常
压车间才能开工生产。时间,比金子更宝贵,一分一秒也不能耽误锅炉车间的职工打破常规,
边点炉、边升压,仅二十分钟,自色的雾状蒸汽就顺着管道向生产车间涌去了。随后,十几双
手按下各种启动开关,机泵吼叫,一度瘫痪了的装置重新起步!
非正常开工,必然要出现非正常情况。
分馏塔和反应器内充满了200至300℃的大量油气,再生器内充满了600℃的空气、一旦
油气和空气相碰,会发生爆炸。正常开工的时候,是用盲板隔开的,现在应该怎么办?
“向反应器内吹进大量蒸汽!”
三十三岁的助理工程师张文标是催化车间开工的总指挥。
“吹进蒸汽会使催化剂‘和泥’,又怎么办?”
“蒸汽先充分脱水,然后排空,再入反应器。”
果然,蒸汽脱水后进入反应器,两汽逐渐流化,达到了正常。
在那牵动人心的七个多小时中,工人们为恢复生产跑了多少路?开关了多少个阀门?谁也记
不清了。
他们只知道雪水打湿了的衣裳被体温烘干后又让汗水浸透了。精神的高度集中使他们忘记
了渴,忘记了饿,忘记了时间。他们当中有的连续工作了十六小时,有的已经整整一天—夜没
有休息。
次日凌晨三点,合格的产品源源流入成品油罐。
“生产完全恢复正常了!”人们满怀胜利的喜悦,奔走相告。
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可能造成的巨大事故避免了,未伤一人,未损失一台设备。
春风吹拂,残雪消融。激动人心的一天过去了,然而,那令人感奋的场面,却在人们的记
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载《农垦报》
四、论文
启发间答式教学方法初探
姜晓勇
一、注入式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生物教学中,我校过去采用的基本是注入式教学方法。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老师活动得多,学生活动得少,老师从头到尾,最后提出问题和练习,这样不能够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听课时不知听什么,记什么,课上好象明自了,课后又不知练习题
如何做,考试成绩不理想。
2.不能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3.在生物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二种现象:学生不会看书,也根本不看书,自学能力
普遍很差,不动脑筋,不去思考问题。接受知识全靠教师讲授,绝大部分同学等老师出复习题,
向老师要现成的答案,然后死背。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不认真看书,就会造成概念理解不深,知识掌握不牢,不能掌握知识
内在联系,遗忘率较高,综合能力差,很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发
挥能力。
鉴于上述弊病和生物学科不能占用学生太多时间的特点,必须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所以
非弃旧图新不可。从一九八三年三月一日开学至今,我们参阅了各地生物教师关于生物教学法
研究的文章,给我们启发较大的是一九八O 年《生物学通报》第五期上刊登的东北师范大学赵
锡鑫的一种新形式教案一文和一九八一年《生物学通报》第五期上刊登的蛟河县教师进修学校
李立山的生物教学法研究的文章,吸收他们的精髓,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高三年级、初三年级
生理卫生部分章节和初二动物学教学中运用了启发间答式教学法。
二、基本方法(教学方法简介)
我采取的方法是将教材剖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按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
同时照顾知识的前后衔接,在上节结束后,将下节课的预习题布置给学生。再上课时,根据课
时内容的多少,给学生十至十五分钟课上预习时间,然后根据数学程序启发学生回答或提间学
生。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对的给予表扬和鼓励,错误或不全的由其他同学给予纠正和补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将知识有重点地、系统地总结,给学生以完整的知识。最后留五至
十分钟时间给学生做已印好的课堂巩固练习题。当堂巩固新知识,课下不留作业。
将以上方法用箭头表示,即:布置预习题→课内预习(10~15分钟)→提间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重点讲解,系统总结→学生做巩固练习题(5 ~10分钟)。
三、牢牢抓住教学中的第一环节一预习
要想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预习,我的具体做法是:
1.课前预习:由于注入式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不愿看书,不肯动脑,吃现成的等弊病,我
认为在预习中最重要的是“强迫”学生看书,而“强迫”学生看书的一种好方法就是给学生布
置预习题,叫他们带着问题看书,并要认真思考,做到看中有思,思中有看,看思结合。
例如:在爬行纲这章教学中,我给学生布置的预习题是:(1)你见过哪些爬行动物?(2)蜥
蜴的生活习性和青蛙相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3)蜥蜴身体分哪几部分?它的外部形态和青蛙
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4)蜴蜥的呼吸、循环、生殖和发育与青蛙比有什么不同?(5)爬行纲的主
要特征是什么?(6)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2.课内预习:由于初二学的功课比较多,学生时间有限,再加上有些学生不重视生物学,
这样课前的预习效果不一定十分理想,所以必须抽出十至十五分钟指导学生预习,怎样指导
学生课内预习呢?
(1)我按照预习问题的序列有的放矢,运用谈话法及我校教学条件培养学生从已知的材料
中探求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归纳问题的答案,例如:对蜥蜴的生活习性和青蛙相
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这个问题处理时,看上去比较简单,可是怎样使学生记忆扎实呢?我在预
习时画一幅青蛙和蜥蜴生活习性挂图,学生通过看书、识图,就一目了然记得也扎实了。
(2)帮助学生归纳生物教材的写作规律,使学生掌握看书的方法。动物学课本有它自己的
特点,即(1)讲述动物的种类;(2)该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特点、内部构造及生理;(3)
代表动物的主要特征及由此导出的类群特征;(4)动物的进化及与环境的关系,(5)学习该
门、该纲动物的意义。
(3)我还在课内预习时间里,针对比较典型的教材内容做看书分析,归纳答案示范。在“
家鸽内部构造”这节课中,重点应抓住内部构造有哪些适于飞翔的特点来阅读教材,经过
系统分析之后,教材内容弄懂了,学生对家鸽内部构造于飞翔的特点这个重点问题掌握比
较好了,经几次这样的示范,学生掌握看书的关键在于自己从已知的材料探求分析解决未知的
问题,必须看中有思,思中有看,看思结合。
四、抓住教学这个关键性的环节
在学生课外、课内预习前提下进行内容讲授,这时绝大多数学生已经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变
为主动学习状态,所以在教学时教师按预习题的顺序,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经过预
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来。
老师要对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可增强学生积极思考和勇于
回答问题的信心及勇气,另外针对学生不愿意发言以及差生不敢发言这一问题,我采取指名提
问的方式叫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可使学生积极动脑,以随时准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也
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应。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千万不要急于肯定对与不对,特别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
看法,要提倡和允许学生争论,即使是错误的,也要让学生讲出来,然后找学生分析,教师在
此基础上再进行重点地有针对性地点拨和讲解。
五、及时进行课堂巩固练习
为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当堂知识要做到当堂掌握。我们按教学大纲要求,以教材内容为
基础,照顾预习题序列,参照各种复习资料编了答法简便的课堂巩固练习题,利用下课前
五至十分钟,让学生做当堂的巩固练习题。
答题方式采用闭卷,学生答题完毕后,教师找一个同学将自己的答案向全体学生公布,教
师肯定对的答案,纠正错误的答案。
自从运用启发间答式教学方法以来,课堂很活跃,使过去单方活动变为双方活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为了比较这种教学方法与注入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现列举几次考试成绩做一比较:
六、考试结果
一九八二至一九八三学年第二期及一九八三至一九八四学年实验班与对照班几次考试成绩
对比统计表。
表一、八二至八三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比较表:
表二、八三至八四学年成绩
表三、八四学年当堂成绩
表四、八四学年期中考试成绩对比
七、学生反映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改革教学方法后的反映,学校及时召开了实验班上、中、下三等学生
座谈会。
学生反映如下:
1.这种教法比过去老师从头讲到尾好得多,过去上课抓不住重点,不知该怎么听课。过去
上课好象明自了,可课下练习题或作业题就不会答了,现在有了预习题,我们在预习的基础上
听课,很容易就懂了,上课也敢发言了。
2.运用这种教学法,我们上课时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老师随时都会提间我们。
3.一些学习比较好的讲,自从老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我们的理解能力比以前提高了;另
外,听课时我们由于经过了预习,已知道了难点,所以在听课时可带着问题听,这样容易记住。
4.老师运用课堂巩固练习,由于是闭卷,所以我们对当堂的知识必须记住。
5.运用此种教学方法以后,我们再不用向老师要复习提纲了,因为预习题和课堂巩固练习
题就是最好的复习题。而且,也不用向以前那样费劲背了。
八、体会
1.运用启发间答式教学法,由于强调了学生预习,尤其课内预习,可以尽快使学生由被动
学习状态转为主动学习状态,同时有利于普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正如一九
八四年《科学画报》第四期刊登的预习、记笔记、复习是听课能取得最大效益的三大要诀。文
章中指出在讲课之前的预习是解决“听不懂”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光学
一遍是不够的,如能把学习的内容在事先预习一遍,到正式听课就是第二遍了。
这样,可以对老师讲述的内容加深印象。
听课之前的预习,好比出门旅游之前先看一次地图,使听讲时得到的知识处于明确的逻辑
结构中,尤其是给学生出预习题效果更佳。
经过预习,可以摸索到难点所在,听讲时就更有针对性。
2.运用启发间答式教学法,学生随时受到教师的启迪,思维活动总是处于积极状态,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减少授课时间,可抽出时间进行课堂巩固练习,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
能及时得以复习。这样做,学生记忆扎实,减除了学生课外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时间,同时也
便于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利于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另外,可使学生精力集中地听好课。
4.启发间答式教学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要想发展学生的智力,就必须把知识的单纯传授,变为独立自学,思考的过程。把他们大
胆地调动起来,组织他们学会看书,学会主动地思考。启发间答式教学法的精髓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