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
编后
在厂党委的领导下,经过全厂广大群众和各单位的热情支持,通过全体专兼职编辑人员的
艰苦努力,林源炼油厂第一部厂志——《林源炼油厂志》初稿于1985年10月完成。从筹备编写
到志书初稿形成历时一年零两个月。
能在这样较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一部内容浩繁的文化工程,的确不是一项容易的事情。
首先是厂党委的重视,领导—上亲自抓。根据上级关于编写志书的要求,厂党委确定成立
了厂志编审委员会,厂长刘国良亲自担任主任,党委副书记于湖芳、副厂长王明先、工会主席
王殿甫任副主任,为了加强编志工作的日常领导,聘请离休的原党委副书记葛维斌同志担任常
务副主任,并由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等25名同志为委员。选调有一定写作能力的5 名同志组
成厂志办公室,列入机关临时编制。厂志办成立后,及时起草了《林源炼油厂志编写方案》
《编写厂志的宣传提纲》,并制定了《四定一奖》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均以文件形式下达全厂,
并把编写厂志做为工厂1985年十项任务之一。
其次是发动群众,特别是调动兼职编辑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开展厂志编写工作,全厂各
单位均成立了3 —5 人的“厂志编写领导小组”选定52名兼职编辑。厂志办先后举办两期《方
志基础知识》学习班,在学习的基础上,按厂志篇目的要求,把搜集资料的任务落实了各个单
位,并限期1985年3 月底完成;这样很快掀起了一场搜集厂志资料的大会战,在搜集资料会战
中,及时总结推广了一些好的单位经验,表扬了一些好人好事。编委会副主任、副厂长王明先
同志,在建厂会战时期担任施工组组长,为志书提供了许多建厂初期的宝贵资料;总工程师李
茂生、副总工程师程征在百忙中亲自编写生产方面的素材;年过6 旬的基建科工程师王嵩泉同
志在筹备全年基建任务的紧张阶段,集中半个多月时间查找资料,亲自编写,为了核实一些数
据,组织工程技术人员顶风冒雪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党委宣传部、生产技术科、计划科、财
务科等单位在领导带动下,全力以赴编写资料,反复修改、核实,厂办公室不论在提供素材、
查阅档案、打字、复印、提供车辆上均给予了大力支持,打字员刘桂霞同志为了及时完成初稿
打字任务,高烧38度多仍坚持工作;职工医院为了搞清传染病的发病率,发动有关医务人员查
阅了近万张病例卡片;汽车队开着车用里程表重新记录全厂公路长度;还有不少兼职编辑深入
群众,车间进行调查了解、查阅有关资料,加班加点汇集整理资料。由于兼职编辑们的辛勤努
力,广大职工的热情支持,厂志资料源源不断的涌到厂志办,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仅文字资
料就达130 多万字,为厂志的编纂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所以应当说厂志的编成是全厂上下共同
努力的结果,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第三,是志办的同志经过一定的努力,把搜集来的大量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反复修改,经
过三审(志办集体市、编委审、党委审)定稿。
在志书竣工之际,我们不能忘记上级领导机关和兄弟单位对我们的指点和帮助。黑龙江省
志办,农场总局志办、大庆市志办在整个编志过程中,都给了及时的关怀和指正。编志中我们
先后走访了大庆牧工商公司、采油一厂、二厂、四厂、天燃气公司、红岗区、安达市等单位志
办,均得到了热情帮助,尤其是七访大庆石化总厂志办,至今令人难以忘怀。毫不夸张的说,
我厂志书的编成是和他们的友谊和支援分不开的。
此外,我们还得到了许多建厂初期和曾在我厂担任过领导的同志们的热情帮助,如冯映离、
郑宝成、简鹏云、高磊、万金泰、郭光祖、张景春、李宗林、胡家德、李贵林等,对此深致谢
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