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长吉岗分场

第七节 长吉岗分场



长吉岗分场创建于1961年5 月,原是独立农牧场之一,称甘南县种畜场。此后,曾用场名
依次为:甘南畜牧场、黑龙江省甘南县畜牧场、黑龙江省甘南种牛场、长吉岗农场。该场地理
位置处于大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西北边缘的黑龙江省甘南县长吉岗乡和兴隆乡境内。地理坐
标是:北纬47°53′~48°10′,东经120 °40′~124 °04′。分场场部北距农场场部45公
里,西距甘南县城50公里。整个场域分布于甘富(甘南县城至富裕县城)公路南北两侧。北片
3 个生产队的土地呈三角形坐落于兴隆乡境内;南片3 个生产队的土地则连成一片,也是分场
场部所在地,坐落于长吉岗乡境内。从整体上看,分场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毗邻,西
与双河农场隔阿伦河相望,南为甘南县种羊场,东是甘南县东阳镇联合村,北部同丰收分场七
队部分接壤。总土地面积为94平方公里。其中,北片3 块零散土地为24.7平方公里,都地处丘
陵漫岗地带;南片土地为69.3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低洼。其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及
甜菜、白瓜、葵花等。同时,大量养殖小尾寒羊、奶牛、猪、鹅等畜禽,是一个农牧并举的农
业分场。

该场于1961年5 月刚建场时,场址是在甘南县音河乡八撮村,场名为甘南县种畜场,隶属
于县领导。1965年底,种畜场同甘南县富源林场合并,更名为甘南县畜牧场,农场场部也迁入
长吉岗乡境内,即现场址。当时全场土地面积比现在大,草原面积又占75%,很适于畜牧业的
发展。1974年3 月,畜牧场由省外贸局接管,隶属于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黑龙江分公司,
易名为黑龙江省甘南畜牧场。1977年1 月,又易名为黑龙江省甘南种牛场。主要饲养优质种牛、
肉牛,如西门塔尔、夏洛莱、安格斯等进口的优质牛品种。1984年3 月,省外贸局将种牛场转
交省农场总局,由哈尔滨农管局接管,并以其所在地名更名为长吉岗农场。同年5 月,为便于
就近领导,又划归嫩江农管局领导。从此,它就从以畜牧业为主的农牧场转变为以种植业为主
的农牧结合的农场。1992年3 月,长吉岗农场被撤销,划归查哈阳农场并成为其下辖的“长吉
岗分场”。此后,场名、建置一直未变。

2000年,全分场拥有耕地49769 亩(含对外长期租赁的20729 亩)、林地645 亩和草原
77814亩。分场下辖6 个农业生产队、1 个机耕队、物资公司、粮油公司、电业所、畜牧综合服
务站、卫生院、中心校及干酪厂(于1996年由个人租赁经营),还有20余户从事餐饮、食杂、服
装、美发、修理等个体工商户。现共有合同制职工980 人,总人口2953人、住户842 户。

长吉岗农场党政领导人更迭表

(1991年1月~1992年3月)

表1-16



长吉岗分场党政领导人更迭表

(1992.4~2000)

表1-17



一、种植业

1991年长吉岗农场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洪涝低温等自然灾害,全场粮豆单产仅61公斤,亏
损达77.7万元。

1992年春,长吉岗农场归属查哈阳农场,更名为查哈阳农场长吉岗分场。总场了解到上年
的受灾情况后,在春播前送来化肥、种子、农药等急需生产物资,并组织引导分场种植纸筒甜
菜等经济作物,帮助分场对淤积的排水河进行清淤加宽,缓解了多年来农田受内涝的困扰。同
年,分场粮豆总产2553吨,比上年增产1073吨,减亏8.1万元。

1993年,分场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纸筒甜菜的种植面积,削减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大豆
种植面积。同时聘请总场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办班培训,又常派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进行现场指
导。同年,分场北片3 个生产队种植的大豆、玉米、葵花喜获丰收,南片推广的纸筒甜菜也夺
得高产,一举摘掉了亏损帽子。

1994年,长吉岗分场在大豆种植品种上推广了适应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消除了品种多、
乱、杂的现象,并在种植密度上,严格控制播种量,合理密植。又实行了家庭农场管理模式,
土地全部承包到户,重新丈量了土地面积,并按土地质量分成四个等级和不同的承包费。分场
对承包土地的职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和扶持,在增加科技含量上严格要求,使家庭农场在种植
及管理上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种植业人员达783 人,家庭农场户数757 户。家庭农场职均
收入达到了2350元,创收252 万元。

1995年,分场把各项生产指标及管理权限下放到生产队,并将生产队指标完成情况列入队
干部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同年,北片3 个生产队以抓大豆增产为主攻方向,南片3 个生产队
以纸筒甜菜的栽培及其他新品种的试种为突破口,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此外,按照农场的要
求,实行了农业机械的一次性转让职工个人,转让农机具共5 台(套)。

1996年,分场对农田建设给予大量投入。挖水渠干线1000延长米,使南片内涝问题得到了
较好解决。又打抗旱井150 余眼,垫付资金30万元为职工购进小型喷灌设备120 台套,基本满
足了南片旱田灌溉需要。在农作物种植上,井灌水稻面积达到3000亩,大豆、玉米等品种进行
了全面更新换代。同年,对机关机构实行了精简,撤销了分场话务室,共裁减人员8 人,减少
了开支。

1997年,为深化农业改革,分场土地承包从原来的一年期限延长为5 ~10年,签订长期承
租土地职工达797 户。同年春,分场喷灌面积达12500 亩,不但小麦长势良好,玉米、大豆、
甜菜也好于上年。同年,创盈利26万余元,是自1991年以来最好的年份。

1998年,正当丰收在望之时,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涌进了地势低洼的长吉岗,近万亩农田
被淹绝产,130 多户职工房屋进水。第四生产队被洪水围困长达7 天,大多数职工屋内进水没
过膝盖。由于全分场上下一心,奋力拼搏,团结协作,没有死伤一人,把洪灾损失降到最低点。
这场洪水使1 万多亩粮豆几乎绝产,亩产仅47斤,粮豆生产一项损失就达198 万元。

1999年,分场向场职工干部发出了“苦干实干,重建家园”的号召。分场又赊化肥240 吨、
农药3.2 吨及农膜、种子等物资,从甘南龙丰集团赊购四轮拖拉机84台。同年全分场农作物单
产达到282 公斤,粮食总产3873吨,扭亏为盈,实现利润341 万元。

2000年,分场种植业重点以经济作物为主。在开展订单农业上,签订甜菜、黑小豆、白瓜
籽3 项合同金额800 多万元。同时,根据几年来旱改水不成功的经验教训,取消了井水灌稻面
积3000亩。同年,加上各项管理工作到位,分场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职工不但100 %完成上
缴分场的利费税指标,而且分场也100 %完成了农场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因此,长吉岗分场
被农场评为“2000年度扭亏为盈先进单位”。

长吉岗分场粮豆总产单产面积和经营盈亏统计表

(1991~2000年)

表1-18 单位:亩 公斤 吨 万元



二、通信电视

1、通信

1996年,分场克服资金困难,投资6 万元铺设了一条从长吉岗乡电信支局到分场场部的14
万延长米的光缆,安装了100 门程控电话。从此分场场内电话同全国联网。

2、电视

1997年,分场通过县地方电视网站为场内210 户家庭安装上了有线电视。从此,场内收视
的电视频道从原来无线电视的4 个增至有线电视的11个。

三、生产队简介

一队:老名“羊点”,由1 个自然屯组成,东距分场场部约30公里,位于甘平公路与甘富
公路在兴隆乡境内南北分岔处东8 公里处。北距兴隆乡新建村3 公里,东南与兴隆乡先锋村、
兴国村相邻,南与兴隆乡东兴村接壤,西是甘南县种羊场一分场。土地总面积21843.4 亩,其
中,耕地13446 亩(含对外长期出租8082.1亩),林地251.6 亩,草地7284.7亩,水面213.6
亩。现有合同制职工130 人、总人口332 人、住户90户。职工个人有小四轮及小型农机具共25
台(套),是一个以经营旱田为主的农业生产队。

二队:老名“庙屯”,因解放前西侧山上有一座庙宇而得名。由1 个自然屯组成,东南距
分场场部约40公里。其西北是“金界壕”,正北是兴隆乡先锋村五屯,东是先锋村九屯,南为
兴隆乡新发村三、四屯,西为甘南县种羊场一分场。土地总面积9644.9亩,其中,耕地7705.2
亩(含对外长期出租783.9 亩),林地483 亩,草地662.9,水面19.6亩。现有合同制职工108
人、总人口370 人、住户98户。职工个人有小四轮及小农机具共22台(套),是一个以经营旱
田为主的农业生产队。

三队:东南距分场场部约30公里,由1 个自然屯组成。其东北为兴隆乡先进村;南为兴隆
乡新发村五屯,距甘平公路1.5 公里;西距二队6 公里,中间隔着兴隆乡新发村。土地总面积
5602.4亩,其中,耕地4346.6亩(含对外长期出租282.4 亩),林地110.9 亩,草地751.3 亩。
现有合同制职工51人、总人口168人、住户44户。职工个人有小四轮及小型农机具共13台(套),
是1 个以经营旱田为主的农业生产队。

四队:俗称“二十八方”,由1 个同长吉岗乡巨合村部分村民混杂居住的自然屯组成,南
距分场场部约5 公里。其北同丰收分场七队接壤,东是东阳镇联合村,南是长吉岗分场六队,
西是长吉岗乡巨合村。土地总面积5408.9亩,其中,耕地4371.2亩(含对外长期出租1408.6),
林地206.3 亩,水面477.3 亩。现有全同制职工35人,总人口118 人、住户41户。职工个人有
各类农机具共10台(套),是一个以经营旱田为主的农业生产队。

五队:俗称“南十七村”,原是由1955年山东移民组成的1 个自然屯,北距分场场部约6
公里。其东是巨宝乡民众村,南是甘南县种羊场,西为长吉岗乡十八村,北为分场第六生产队。
当年,因该队在移民垦荒建点中排列序号为“17”,所以俗称“南十七村”。全队人口的百分
之九十五是山东沂水、莒县两地的移民及其后代,勤劳质朴,团结友爱,几乎家家从事农牧业
并且收入较高。生产队土地总面积10297.9 亩,其中,耕地7257.5亩(含对外长期出租4447.5
亩),林地316 亩,草地988.3 亩,水面721.1 亩。现有合同制职工126 人,总人口481 人,
住户133 户。职工个人共养殖奶牛235 头,小尾寒羊1450只,拥有各类农机具74台(套),是
一个农牧并举的生产队。

六队:位于分场场直地区,是全分场规模最大的生产队。其东是东阳镇联合村九屯(土名
王大牛窝棚),南是分场第五生产队,西是长吉岗乡巨强村,北是长吉岗乡巨合村和分场第四
生产队。土地总面积88202.5 亩,其中,耕地19107.9 亩(含对外长期出租9602.6亩),林地
304.3 亩,草地51347.4 亩,水面15238.2 亩。现有合同制职工224 人、总人口1317人,住户
371 户。职工个人共养殖奶牛184 头、小尾寒羊1730只,拥有各类农机具224 台(套),是一
个农牧结合型的生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