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旅客运输

第三节 旅客运输


  自农场建场至1990年,道路旅客运输已发展至每天运输旅客900人次,日发班车32个班
次。其中,场内客运线路主要是通往稻花香、新立、丰收、海洋、太平湖、金边6个分场场部
及少数生产队。场外客运线路主要是通往讷河县拉哈镇和齐齐哈尔市两地。

1991年,农场拥有客车14台,其中大客12台,中小客2 台。全年运输旅客189 万人次,周
转量达18330 千人/公里。1992~1993年,大客仍为12台,中小客增至10台。1993年全年运输
旅客26. 7 万人次,周转量上升至25227 千人/公里。1994年,农场将公有车实行租赁经营。
1996年又将公有车转让个人经营。1994~1998年,客车总数从36台增至62台,其中,新购入大
型扬州产“亚星”型客车6 台,高档中型“依维柯”型客车4 台,还有不少中小型旧的普通型
客车也被新的普通型客车所替代。2000年发往齐市客车更新6 台,其中一半为中型“宇通”客
车。

另外,从1992~1996年,场内客运线路扩展到了长吉岗分场及50多个生产队,场外客运线
路也增加了5 条,即1992年查农至双河农场,1993年查农至富裕(经由拉哈),1996年查农至
双庆(经由平阳),至莫旗(经由平阳),至依安(经由拉哈)。在此期间,由齐齐哈尔对发
车也逐年增至14台次。1998年,农场与克山农场开通了对发客车(经由拉哈)。1999年5 月开
始,农场又与哈尔滨市对发二趟客车(经由齐齐哈尔、大庆)。同年,还开通了与内蒙古阿荣
旗的对发客车。1999~2000年,大型客车因车速较慢及车型陈旧,乘客数量有所减少,中小客
车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中或增或减。截止2000年末,农场客车数量共有52台、1079个座位,
其中,大客6 台,中小客46台,全部是私有私营。客运营运线路为:场内通往稻花香、丰收、
海洋、太平湖、金边、长吉岗6 个分场场部及其50余个生产队,场外有通往哈尔滨、齐齐哈尔、
讷河拉哈镇、富裕县、依安县、双河农场、克山农场和内蒙古的莫力达瓦旗、阿荣旗等地。农
场客运线路总计18条778 公里,客运站日发班次92个,年运输旅客34万人次,年周转量37718
千人/公里。

除大中小型客车外,1992年,农场场直开始出现个体出租车,仅有5 台,都是客货、轿货
车型。至1994年,出租车增至35台,其中出现了10台轿车、吉普及“松花江”微型。1996~2000
年随着农场场直水泥路面的兴建和通车,出租车行列中又出现了三轮摩托车。到2000年,全场
个体出租车已达312 台,其中,“桑塔纳”、“捷达”、“北京213 ”及“北京2020”等型轿
车或吉普车50台,农用“黑豹”等出租车107 台,“港田”后三轮摩托车等出租车155 台。出
租车已成为农场客运行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991~2000年,在农场交通科和客运站按照国家及交通部门的法律法规对客运市场的统一
管理、指导下,农场客运线路不仅形成了一个以总场场直地区为中心,各分场、生产队和省会、
邻近市县乡等为集散点的庞大网络,而且在站容站貌、车容车貌、服务项目、服务质量等方面
常抓不懈,为旅客提供了良好的乘车环境。

历年客运情况一览表

(1991~2000年)

表4-5



历年出租车情况一览表

(1991~2000年)

表4-6 单位:台



说明:1、各栏目的“其他”:指与本栏目相同相似车型。

2、轿车:指各类轿车型,其中包括213型车。

3、正三轮:指正三轮(后)摩托车。

客车营运线路发展一览表

(1968~2000年)

表4-7 单位:公里 年



说明:1、农场客车营运线路1978年6条;1990年9条;2000年18条;

2、农场通往齐市线路,由于1995年新建齐市北江桥,线路里程短了22公里,现在
为13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