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电力

第二节 电力



农场电力的建设与发展,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1949年9 月农场办起自发电,以解
决农场生产、生活用电。随着农场各项事业的发展,1956年经黑龙江省建设厅批准,投资120
万元,由齐齐哈尔电业局负责施工,架设1 条从富裕经拉哈到农场的35KV(千伏),全长92
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于1957年12月竣工,12月27日正式送电运行,将原来的发电所改为
变电所,从而结束了农场自发电和电力不足的历史。自国电引进农场,农场开始了场内电网建
设,到1968年全场电网建成,用66KV的电压等级送往全场(不包括长吉岗、幸福之路分场)
各生产队,达到了队队通电。供电范围的不断扩大,用电量不断增加,原1000KVA主变压设
备不能满足农场生产生活的需要。1980年1 月购进3150KVA变压设备,换下了1000KVA变
压设备,使总场主变净增加容量2150KVA。1984年电讯公司为改善丰收、海洋、太平湖三个
分场的供电质量,将35KV线路延伸93.5公里,建成双桥变电所,其主变为1000KVA。到
1990年,农场的电力建设已发展到拥有2 座变电所和1 座开闭所的完整供电网。

一、机构沿革

农场电业局1990年10月末由原农场电力通讯公司(电讯公司)分离出来的科级单位,属自
负盈亏的经营服务型企业。李双文任局长,李继忠任党总支书记,电业局下设3 个队级单位,
即:供电所、发电所、营业所。全局在册职工总数241 人,固定资产71.8万元。

1991年7 月,董建华调入任副局长,主持局内全面行政工作,李双文改任电力总工程师。

1992年3 月,董建华任局长,赵久洲调入任党总支书记。同年将供电所更名为电力安装公司。

1995年3 月,因国网供电形势好转,柴油机发电成本高而停机。发电所与配电合并为供电
所,辖第一变电所(场直变电所)、第二变电所(海洋双桥变电所)、金边开闭所、联合水利
发电站。

1998年初,吕福洪调入任党总支书记。

1999年1月,张振武任副局长,主持行政工作;杨俊波调入任党总支书记。

2000年1月,李凤祥调入任党总支书记,张振武任局长。

电业局技术人员技术等级统计表

(2000年)
表4-9 单位:人
0000152(缺失图片)

1991年,全场电工总数437 人,以后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场内企业的调整,工业企业相
继转制、破产,全场电工总数急剧下降,到2000年全场只有电工214 人。

二、电力发展

农场的电力,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到1980年已发展到电网形成,队队、户户通电。但
1980年以前,农场电力网的杆路均系白质木杆,用6 KV高压向各分场、生产队、各工业事业
单位供电。从1980年起对木杆进行更新,截止1990年,已完成316 公里电力线路更新,更换木
杆4333基,换上水泥杆3200基。1991~2000年农场电力的发展,主要是继续进行杆路更新,供
电输电电压升级等项任务。

1991年8 月,对场直6 KV木线路更新,更新水泥电杆64基,线路总长度3.2 公里。

1992年,投资40万元对太平湖分场6 KV木质输电线路进行更新改造,其工程总量166 公
里,维修低压线路45公里。

1993年,投资14.7万元,对稻花香分场二队至十一队的6 KV输电线路进行改造,更换水
泥电杆107 基;维修场直及分场高低压线路39公里。

1994年开始,电业局为全场供电电网升压(6 KV升为10KV)做前期准备工作。加大了
对输电线路的更新改造力度。投资53万元,先后对丰收分场至二十八方,种子公司至第三良种
场(原22连),金光分场至第五、第六生产队的高压输电线路进行更新改造,更换水泥电杆234
基。

1995年对丰收分场至黄蒿沟,丰收分场至四队、五队的16公里高压线路进行更新改造。通
过逐年的更新改造,使全场6 KV高压输电线路的木质电杆,基本上换成预应力水泥电杆,从
而提高了供电线路的可靠性、安全性。

1996年,为改变农场电网供电面貌,使其符合国家供电要求,农场投资430 万元,对原6
KV供电方式进行升压改造,改造后用10KV电压等级供电。

电业局针对升压改造工程投资高、工程量大、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决定工程分三
期进行。

第一期工程于同年4 月9 日动工,完成场直因路面拓宽、电杆需移位的工程。移位杆路总
长度3.3 公里,移位电杆64基,改造6 KV线路146 公里(主要更换10KV高压绝缘子)。第
二期工程于5 月15日开始,改造场直、分场6 KV线路219 公里(更换10KV高压绝缘子)。
通过两期工程、完成了分场(不包括长吉岗、幸福之路分场)输电线路升压改造任务,使电网
供电线路满足输送10KV电压等级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第三期工程于8 月17日开始,按供电区
域分别对第一变电所、第二变电所、金边开闭所内部进行更新改造,对所内变压器、用户配电
变压器进行更新配套。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努力,升压准备工作基本就绪。10月19日19时,第二
变电所10KV供电正式投运;10月30日18时,第一变电所10KV供电正式投运,从而结束了农
场电网6 KV供电的历史。

在完成升压任务的同时,于同年秋,对场直的路灯线路向西延伸0.3 公里,立电杆6 基。
全部路灯采用定时自动控制,结束了靠人工登杆进行停送路灯和路灯不定时的现象。

1997年,电业局为改善办公及职工住宅条件,投资42万元,家属集资308 万元,建起一座
高7 层,集商业门市、办公、住宅为一体的电业局大楼,当年10月中旬投入使用。

1998年,由于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小型加工业和各
种家用电器的骤增,使原有供电变压器容量,满足不了全场生产生活的需要。为此投资80万元,
购进容量为5000KVA的变压器,对第一变电所的变压设备进行增容。至此,使农场电网供电
变压设备总容量达6000KVA,比原有变压设备总容量增加44.5%,从而满足了用户用电需求。

8 月,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农场,给农场电网带来了重大损失,冲倒了电网中部分
输电线路。灾情面前,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通输电线路,使其尽快恢复正常供电。先后抢通
金边至水泥厂、十字桥、黄蒿沟等险恶地段和丰收、海洋、太平湖、金边等四个分场的水毁供
电线路26.3公里。

1999年9 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投资116 万元更新总场场直路灯设施。
购进立起高8 米“双挑式热镀锌”铁路灯杆137 基,挖电缆沟6430延长米,铺设路灯电缆12700
米,装设路灯276 盏,路灯共分7 个回路,全部采用定时自动控制技术,工程于9 月28日竣工
验收。

同年,投资49万元,购买了电业标服,使电业人员上岗时统一了服装。

2000年,对全场10千伏以上高压线路进行全面普查,同时完成了对10千伏线路3746基电杆
的编号喷号任务。完成了场直旧路灯杆(3.2 )公里的拆除,对原新立分场1.2 公里电力线路
撤收的任务。11月,在齐齐哈尔市电业局,通辽变压器设备厂的大力协助下,完成了场直5000
KVA主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的更换安装;组织人员对场直用电户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普查
和分类统计。全场直包括单位、个体、工商业户、居民用电户计6820户。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尽快实现购电制,投资22.7万元,用于售电大厅的改造、微机设备的购置。

电业局经过1991~2000年的10年发展,固定资产由1990年71.8万元,达到2000年的257 万
元。

用电量统计表

(1991~2000年)

表4-10 单位:万度



三、电器设备与家用电器

农场电网(不包括长吉岗分场、幸福之路分场),随着农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
不断提高,电网内的电器设备与家用电器有了较大发展。1991年初,农场电网供电变压设备总
容量已由建电网初期的1000KVA,发展到4150KVA,配电变压器发展到154 台,总容量
15430KVA。

1991年以来,虽然工厂大部相继停产,使工业用电下降,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
落实,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带动了农场个体粮食加工业快速兴起与发展。到1999年末,个体米、
面、油加工厂已发展到131 个,个体修理户达106 家。个体加工业、修理业用电设备总功率达
4035.6KW(千瓦)。

全场个体加工业修理业及用电情况统计表

(2000年)
表4-11



农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增加了职工的收入,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
器设备不断在农场职工家中落户,品种也不断增加。

农场电网内家用电器统计表

(2000年)
表4-12 单位:台个



注:①此表不含长吉岗分场、幸福之路分场。

②表中其它部分包括电脑等电器设备。

个体加工业、修理业的发展,家用电器设备的快速增加,不但弥补了农场工业下马停产造
成的用电量下降,而且用电量还有所增加。用电量不断增加,使原有电网不适应供电量要求,
1996年对电网供电等级进行改造升压,将原6 KV供电,升为10KV供电。1998年对第一变电
所供电变压设备进行增容,由3150KVA增至5000KVA。配电变压设备也不断增加,到2000
年,全电网配电变压器241 台,比1990年统计增加87台;总容量20303 KVA,比1990年增加
4837KVA。

农场变配电变压器设备统计表

(2000年)

表4-13 单位:台KVA



四、发电

为充分利用农场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联合水利发电站于1978年建成,安装水轮发电机4
台,每台发电机容量125 KW,总装机容量500 KW。同年,又建1 座装机容量为425 KW的
新立水利发电站。为解决农场电网国电供应紧张,在用电高峰期,国电不能满足农场正常生产
和生活的情况下,各工业单位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相继购进一批柴油发电机组。1981年,农
场为了减少浪费,提高发电设备效能,决定将分散发电变为集中发电,把场直各单位的柴油发
电机组,统一集中起来,成立发电所,由通电科统一管理。集中后,总装机容量1188KW,场
直单位及场直居民实行统一供电,基本上保证了场直工业单位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用电,缓解
了国电供应不足的紧张局面。

1991年开始,国家电网的供电形势逐步趋于好转,农场柴油机发电量也随之减少,到1995
年国电形势彻底好转,柴油发电成本高而停发。

新立电站因建在黄蒿沟排水,阻碍农田的正常排水,于1987年7 月10日停止发电。联合电
站继续发电,并实行单网供电,但由于每年的水资源情况不同(如丰水年、渴水年、洪灾年),
年发电量多少不一。

水利发电量统计表

(1991~2000年)

表4-14 单位: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