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本地的自然特点 气候条件据30至35年代,克山讷河两县的气象资料分析,春季干旱多风,夏季较热多雨,秋
季气温多变,冬季严寒雪少。
从开荒后2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本地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春旱、大风、低温、早霜。
1.春旱,本场春风大,雨量少,头场透雨一般在5 月27日前后,最晚在7 月末或8 月初,因
此造成土壤干旱,土壤水份不足。最旱年表土含水量仅为8%一20%.之间,有十年九春旱之称。
2.大风,每年4 至6 月间有西南和西北大风。据统计20年中6 至 8级大风391 次,平均每年
19次至20次,1977年达26次,致使降雨减少,加速蒸发,加剧春旱,造成风蚀。
3.低温,4 至5 月份出现零度以下的天气有27天,8 月中旬以后气温变低,9 月下旬产生冰
冻,有效积温是2,200 度左右。
4.早霜,历年早霜在9月15日前后出现,有的年份在9月10日,最早的在8月26日。
地质构造克山农场所在地区,海拔高度为311.96米,地质构造以第四纪冲积物为主,兹将建
场前的四分场地质构造记载如下:
第一层:0至1.3米,腐植质化重壤土,灰色粒状结构。
第二层:1.3至17.3米,黄土性粘土。
第三层:17.3至20.3米,为杏黄土。
第四层:20.3至24.3米,卵石夹沙。
第五层:24.3至27.3米,细白土。
第六层:27.3至47.3米,灰色白沙。
第七层;47.3至50.3米,灰沙。
第八层:50.3至53.3米,灰土。
第九层:53.3至56.3米以下黄沙。
由此可见,农场大部分土地的成土母质为黄土性粘土,透水性良好,加之有沟谷水线分布,
排水能力强。
地形分为:长岗地、岗顶低洼地、岗平地、岗坡角地、低平地和一些窄长的沟谷水线地。
垦荒前的植物群落 本地由于多平缓起伏的漫岗,地形较为复杂,因此形成各种不同的植
物和土壤的分布。其主要植物群落有5 种:
1.五花草群落。多分布在乎岗的岗顶和漫坡上,直达岗坡脚,多生长在淋溶黑钙土的生
荒上。
2.蒿类:碱草群落,多分布在淋溶黑钙土的熟荒地上。
3.三棱草:旱柳群落,多分布在低平地的淋溶黑钙土和沟谷水线冲积土上。
4.羊胡草,蒿类群落,多分布在各地的淋溶黑钙土上。
5.小叶樟群落,大部分是在岗顶低洼地的草甸沼泽土及普通黑钙土。
土壤条件淋溶黑钙土:主要分布在岗顶和漫坡,也有分布在不易积水的低平地和沟谷中。
此类土壤绝大部分是五花草群落的植被下形成的,具有深厚的腐植质层,厚达46—110 厘米,
这种土层具有较厚的黑土层,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但质地轻,结持力疏松。占总面积的84.39%.
草甸沼泽地:普遍为黑钙土,河谷水线冲积土等占极少数。
各类土壤比例表 (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