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下序
第四编 政治
编下序
建场初期,全场只有246名职工,艰苦的生活环境使一些人的思想发生了动摇,因此,如
何加强组织建设,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已成为垦荒创业中当务之急的一件大事。
1955年6月5日,农场经县委批准成立党支部并成立了工会和青年团组织。这一年,有正式
党员34名,由11名同志组成了党的支部委员会。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后,加强了党的领导,带领
群众积极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推动了垦荒建设事业的发展。
1956年10月,克山农场成立了临时党总支委员会,下设6个党支部,党的组织有了新的发
展,赵冀诚同志担任党总支书记,慕春林为副书记。当时,向全场职工开展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这一年12月,农场工会召开了第
一届工会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组织了农场首届文艺汇演和田径运动大会,活跃了农场的政治
文化生活。
1957年3月20日,经嫩江地委批准,由谢家鹏同志担任党委书记,井田、赵冀诚为副书记
组成临时党委,下设6个党的总支委员会,13个党支部。这一年,农场工会和团的组织也有了
较大发展,各分场先后成立了工会分会、团总支,大部分生产队成立了团支部。工会、 共青
团组织在党委的领导下,组织广大职工在生产中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常年坚持了
“优质高效”流动红旗评比工作。共青团开展“优秀青年突击包车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农
业生产向前发展。DT—413机车组的全组人员,在车长方志成的带领下,全组人员政治情绪高,
生产斗志旺盛,对机车精心保养,翻地班效达70亩,耗油60公斤;耙地班效450亩,耗油50公
斤,全年完成12,540标准亩,节约油料1,800公斤。方志成出席省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省授予方志成、杜青林两个机车组为“青年突击包车组”的光荣称号。
六十年代,农场进入生产建设发展时期,1960年3月,农场召开了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
大会以后,农场在组织和政治机构方面也有了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1961年5月20日,农场党委又开展了以增产节约为中心,以赛经济指标为重点的“五好”
劳动竞赛活动,向全场职工制定了三交(形势、任务、办法),三算(任务、时间、成本),三找
(潜力、措施、门路)和小组、个人计划,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竞赛热潮。涌现出五
好生产队6个、机组23个、农工、畜牧、运输、修理小组38个;五好工人822人,干部37人。
1963年,在全场广泛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中,新人新事不断出现,广大职工
的思想觉悟又有了进一步提高,群众情绪高涨、思想稳定。1964年以后的较长时间,由于极左
的错误路线影响,“学大寨”代替一切,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指导一切,全
场大学“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贯彻林彪的“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的错误口号。
在组织上出现了“突击入党”、“突击提干”的现象,使一些不够条件的人进入党政干部队伍
中来,造成组织不纯,影响了党的声誉,恢复农场体制以后,农场加强了各级组织建设,认真
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向
全场开展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为适应“四化”建设新形势的需要,有计划的组织广大职工学
习业务和文化。使全场广大干部、职工在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和文化水平均得到了一定提高。
纵观建场三十年来的政治工作,正反经验都是比较深刻的。实践证明;政治工作将永远成
为各项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