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
1983年
1月7日,早晨5点钟,克山中转站油库值班化验员许宜友等人因工作失职,误将48,200公
斤35号柴油全部卸入12万公斤纯汽油立式大油罐中,造成严重汽油、柴油混油事故。
1月20日,农场颁发实行经济责任制的规定,主要形式是:逐级大包干、专业体承包相结
合,(户、人4级承包)。在生产队内实行联合组、专业户、专业人4种承包形式。总场对分场、
分场对生产队两级,分别实行“费用大包干,定额上缴利润,超计划利润分成”的办法。
2月2日,农场发出油料定量包干指标的通知,取消一、二、三、四、五分场油库,分别并
入所在2、13、24、28队油库,并规定了奖罚办法。
3月7日,农场向全场发出《农业生产措施方案》。生产技术措施是五制配套,健全农艺流
程。即:轮作制、土壤耕作制、施肥制、种子制和植保制。
3月,颁发三大作物(小麦、大豆、玉米)攻关方案;
分场小麦亩产定为500斤,大豆亩产280斤,玉米亩产550斤。
生产队小麦亩产定为520斤,大豆亩产300斤,玉米亩产550斤。
万亩攻关:小麦亩产550斤,大豆亩产300斤。
千平方米攻关:小麦800斤,大豆亩产500斤,玉米亩产1,000斤。
4月27日,农场第一次成立儿童少年保教委员会。
主任:李德山
副主任:刘文友 郭兆延 委员8人
4月28日,克山地区遭遇大风雪(相当100毫米雨量)。农场与克山县共用的35KV拉克线路倒
杆、断杆42公里。
5月12日,副场长李德山同志被任命为克山农场场长。
5月24日,农场科技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总场文化宫召开,历时两天。
6月6日,农场颁发表彰奖励,“抗灾抢播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决定,抗灾先进分场五分
场,全场计7个生产队、12个班组、16个机组、39人受到表彰奖励。
6月7日,农场经请示省广播事业局同意:设立小功率调频。频率范围;83—108兆周。功
率50瓦。
6月20日,农场科协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29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
正副秘书长各1人。
6月27日,成立老干部管理委员会。
主 任:张锡岭 李德山 副主任:王福玉
委员10人,计13人组成。
7月5日,迁移拉哈至克山农场通讯线路两处开始运行。
8月1日,为实现总产亿斤粮,农场决定,采用飞机航化新技术对大豆田喷肥洒药,提高单
位面积产量。
8月7日,美国迪尔公司销售服务经理舒曼来场访问,主要调查大马力试验,历时5天。
8月13日,西德拜尔公司农药部经理葛尔熙,翻译郑德章、叶明3人来场,搞农药试验。
8月21日,省委书记李力安一行11人,由总局领导于志远同志陪同来场视察工作,同农场
领导一道深入田间观察农业生产,作物生长情况。
8月30日,农场党委向全场干部、职工发出关于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的通知。
9月,省农场总局在克山农场举办“学克山、学宁安”垦区队长学习班共举办了8期。同时
有省内外18个县、地区及单位来场参观指导工作,总人数达12,2000人(次),历时50余天于11
月结束。
11月17日,农场有4个分场、8个生产队小麦亩产超过上级规定的攻关指标。分场亩产达552
斤,生产队达576斤。
12月20日,经请示,上级批复增建一座立体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五层楼的招待所。
12月22日,农场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方案,并成立经济责任制指导小组。
主 任:李德山
副主任:袁海峰、王福玉
委员7人。下设办公室主任1人,工作人员20人。
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授予克山农场在扭亏增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先
进场,并授予物资综合管理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