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蒙古族风情

第二节 蒙古族风情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她从山谷走向草原,由丛林狩猎成为草原游牧民族。在漫
长的岁月里伴随着地域、气候、植被的变迁和生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农耕文化的独具
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成为中华古老传统文化的辉煌篇章之一。

一、杜尔伯特源流

牧场有蒙古族210 人,占全场总人口的3.4 %,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6%,他们多是杜
尔伯特部蒙古人。

据《黑龙江省蒙古研究》记载,杜尔伯特分三个支系。一支是辽、金、元时期的杜尔伯特
部,属于成吉思汗第十一代祖先都蛙锁豁儿的后裔。杜尔伯特氏,起源于辽朝统和年间,消失
于明末清初,基本上融于爱纳嘎的子孙中。

一支是十六世纪中叶的杜尔伯特部,属于成吉思汗弟哈萨尔十六世孙爱纳嘎诺泰的后裔,
博尔济吉特氏。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其后裔今犹在。爱纳嘎的族众现居于黑龙江省,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12月5 日为其所居住地域,建立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据第四
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蒙古族人口为42775 人,占全县人口的18.15 %,爱纳嘎的后裔约有3378
人,占蒙古族人口的7.8 %。诺颜泰的后裔现居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

另一支也是十六世纪形成的额鲁特四部之一的杜尔伯特部,属孛罕七世孙博罗纳哈勒的后
裔,绰罗氏。现在,在新疆的白音郭楞。博尔塔拉。和布克赛尔、黑龙江省的富裕县以及蒙古
人民共和国的部分省都有额鲁特部的杜尔伯特蒙古人居住。

二、蒙古族习俗

1 、圣洁吉祥的尚白习俗

蒙古族把白色作为最纯洁、最吉祥的象征。白色,蒙古语称为“查干”。所以“查干”在
蒙古族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领域内,人们都愿意赋予白色以
示吉祥。

据波少布著《蒙古族风情》记载:公元1206年春天,成吉思汗于斡难河上游举行大会建立
蒙古汗国时,在庆典大会上树起了九游白纛。

民间传说中认为成吉思汗的灵魂依附于这个九游白纛上,从而它变成了蒙古人的守护神,
因此,也称九游白纛为“查干苏勒德”。蒙古人把九游白纛视为民族兴旺的保障、和平的象征、
太平无事的吉祥物。除了九游白纛外,在蒙古军队中还有一面白马军旗,白马军旗指向哪里,
军队就打到哪里,在成吉思汗西征南进中,白马军旗起到了重要作用。白色成为对旌纛崇拜的
标志。蒙古人不仅为旌纛赋予白色,同时对重要的史书也以白色命名。1330年用蒙文撰写成书
的一部历史名著《十福经白史》,简称为“查干图和”即白史,就是用白色名称的。

在日常社会中,尚白习俗更为多见。服饰方面,每逢年节,都要穿一件白袍,表示喜庆。
老年人总是喜欢穿白色长衫,象征吉祥。

饮食方面,同样以白色为重。蒙古族喜欢吃“查干依德根”,汉语为白色食品,也就是奶
制品。奶食品是招待贵客的上品,在蒙古族家庭招待客人,不可没有奶食品。

居住方面:蒙古人居住的蒙古包全是白色,人们为自己有一顶白色毡帐而骄傲。农区的蒙
古人也都喜欢用“查干”(白色)一词来命名自己居住的村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带有
“查干”的地名非常多。如巴彦查干,意思是富饶吉祥,“查干苏干”是白庙子,“查干温都
尔”是白色高地,“查干花”、“查干诺尔”等等。

交通方面:虽然都以马代步,但是如果有一匹白骏那是最值得夸耀的。在蒙古族婚俗中,
新郎必须骑白马去迎接新娘。蒙古人迁徙所用的车辆均是白毡车。据波少布著《蒙古族风情》
记载,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伦”夫人外出时,要一峰白骆驼驾她的白毡篷车。

除了衣食住行外,在其它方面崇白习俗也很浓厚。蒙古人把一年的首月(正月)称之为
“查嘎萨日”即奶酪月,后来以谐音转为“查干萨日”即白月。人们把善良人称之为“查干斯
特格勒坦”,即白人。在礼仪方面会宾友时要献白色的哈达,以示友好。据《蒙古族风情》记
载,成吉思汗为其次子起名时,也称“查合台”(查干台),直译为白色。民间生下男孩后,
习惯叫“查干乎”即“白小子”,意为“如意娃”。

2 、热情质朴的待客礼仪

按着蒙古人的习俗,有客必待。不分远亲近亲、生人熟人、王公平民、诺颜乞丐,只要迈
进蒙古包的门,都要热情相待。如果是从远方来的客人,主人要走出蒙古包迎接。见面先问
“牲畜好”!“草场好”!然后再问“全家好”!问安后,接过客人的马随时对客人的乘骑说
几句吉祥的赞词,拴在马桩上,请客人进屋。客人进屋后,让至蒙古包西北或北侧就坐,然后
从人再按辈份、年龄、性别依次在客人旁边就位。主人陪坐在北或东北侧。主人家的其它人也
同样按辈份、年龄、性别依次在主人旁边就坐。这时方可行施各种礼仪。

接待客人,最常见的是先端上香气芬芳的奶茶,然后端来营养丰富的奶油、香甜可口的奶
皮子,各种味道的奶酪和金黄酥脆的炒米。接着上肉食品,肉食品要根据客人的身份,分别上
“全羊秀斯”或其它部位的“秀斯”以及奶酒、白酒。宾主尽情的吃,尽情的喝,吃的越多、
喝的越多主人越高兴。否则便认为客人不实惠,不可交。

客人走时,全家出门欢送。当客人上马归途时,主人要敬上马酒,并致吉祥祝词。客人喝
了上马酒后方可离去。主人要站在蒙古包门前目送客人很远很远才返回室内,以示对客人的尊
敬。

3 、虔诚隆重的节日庆典

黑龙江蒙古族的节庆,随着与各民族交往的增多,古老的节庆活动也发生了变化,增加了
很多新内容,促进了古老文化的发展。

新年:蒙语称“西恩吉勒”,也就是春节。整个正月称“查干萨日”,直译为“白月”,
实际上是“吉月”之意。蒙古人尚白俗,白色象征吉祥、纯洁,所以称正月为白月。近代,春
节已成为蒙古人之大节。除夕之夜,即大年三十晚,蒙古语叫“比屯”。根据蒙古人祖先“冶
铁出山”的古老传说,都要进行祭祖活动。各家各户在蒙古包西北角或庭院中点燃一堆篝火,
篝火旁放一张小桌,桌上摆乳酪、奶干、奶油、白糖等四碟“白食”,一块羊肉、一壶白酒,
一只银杯,一个香炉。然后家中长者将一根铁条放入篝火中烧红,放在砧子上用铁锤锻打,并
把“冶铁出山”的传说讲给全家听。这叫做“冶铁祭祖”。讲完故事后,全家老少按辈份,分
行依次跪在桌前,最长者点燃三柱香,插在香炉里,把酒斟满银杯,向天空洒祭,全家人向篝
火叩三个头,把四碟祭品、羊肉、酒全部倒入篝火中。这时鸣放鞭炮,祭祖仪式结束。然后进
屋守岁,听民间艺人唱“乌日格尔”。

第二天清晨,大年初一,全家人穿上节日服装,室内外清扫一新,门前旗杆上要悬挂禄马
风旗。然后拜贺新年,从最小辈开始,依次向长辈叩头,长辈在受礼时要说上几句吉祥的祝贺
词,并要赏赐些礼物,作为新年纪念。家庭拜年结束后,要到本家亲友、邻里家互相拜年。一
家一户滚雪球式的组成一个几十人到上百人的拜年队伍,逐户拜年,根据事先约定,要在最后
一家过“西恩巴雅尔”,即吃年喜饭。要喝酒、唱歌、跳安岱舞,欢乐至深夜方结束。

天仓节:正月二十五,农区的蒙古族要过天仓节。这是蒙古族经营农业以后的产物,形式
与汉族人过天仓节基本一致。这天早晨,在太阳出山前,要在自家的庭院里,用草木灰划9 个
圆形仓子,里面分别放一把高粮、谷子、荞麦、玉米、大豆等五谷杂粮,内置一香炉,燃香祭
祀。象征着天赐丰收。过天仓节时,全家人要吃荞面蒸饺,表示五谷丰收,蒸蒸日上。

猎节:五月初五为蒙古族猎节。每年的这一天,全村人推选一位有经验的猎手为“阿宾达”,
即狩猎指挥,然后到猎场打猎。每个出猎人,都要骑马,带猎枪、布鲁、腰刀、猎犬等。同时
要进行野餐。由于农田的开发,猎场减少,大型狩猎随之取消,近年,每逢猎节都是一家一户
去打猎。关于五月初五日猎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很早以前,蒙古部落突然遭到异族袭击,由
于人们都外出打猎,免遭一场仇杀。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日,后来蒙古人每逢五月初五日都
去打猎,把它作为猎节以示纪念。

吉祥节:农历九月九日,蒙古族人称之为吉祥节,汉族人称之为“重阳节”。九月九日,
俗称“重九”。蒙古人把“九”作为吉数,九在自然数中最大,所以“重九”就更大了,因此,
把九月九日作为吉祥节。据传蒙古王公过吉祥节,要摆九九八十一道菜肴的宴席,一般牧民也
有吃九种食品,或者根据生活条件或三九、或四九以此类推。过吉祥节时相互赠送“九九礼”
以示纪念。

4 、传统、神化的禁忌

禁忌是一种风俗习惯,是一种低级的社会控制形式,他与法律概念的“禁忌”有明显的区
别,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自我控制,不是社会意识的强加。这种禁忌是一个群体在长期生活中,
共同崇拜、共同信仰、共同畏惧、共同服从、共同拥戴、共同反对的一种公式化现象。是人类
普遍具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蒙古族人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禁忌,大体可分为生产禁忌、生活禁忌、
人生禁忌、信仰禁忌等四个方面。

生产禁忌:在畜牧业生产方面,忌讳大风雪天将畜群赶入背风的洼地放牧;忌讳惊动吃草
的羊群和饮水的马群;放牧中禁忌鞭打头牛、头马、头羊;忌讳查数别人家的羊数或向主人询
问羊数;忌讳偷看别人家的畜圈;忌讳早晨用鞭子向院外赶牲畜;忌讳寅时以外的时间套马;
禁忌剪掉儿马的胎鬃;禁忌横穿畜群和朝畜群泼水;禁忌在牲畜右胯上打印记;骟马选于四月
初,禁忌申日、午时给马去势;禁忌寅日给其它牲畜去势;去势的马21天内禁忌乘骑;骟马的
睾丸忌讳随地乱扔,要用火烧毁;去势用的刀具禁忌割肉;牧人忌讳杀马、杀公牛、杀绵羊羔
等;禁忌用柽柳打孕畜;禁忌用铁器、榆树枝、马笼头打牲畜;禁忌打马头、羊头、牛角;骑
马忌讳倒骑马、骑骣马;禁忌鞍马拴在蒙古包东侧或拴在活树上;忌讳在住房东侧建畜圈;忌
讳在日落方向开圈门;禁忌在房后的北、西北、东北三个方向打饮畜水井;禁忌去畜圈带绳索;
套马忌讳用竹、柽柳、扁榆作鞭杆,要用桦、稠李、柳条作套杆;套马杆忌讳立放在蒙古包的
东或前侧,要立在北或西北处;禁忌套马杆卧放在地上;禁忌带着套马杆子进别人的马群;妇
女禁忌骑公马;妇女忌讳磨剪刀、挖井、摸套马杆子等;在狩猎方面有禁忌猎杀正在交媾的野
兽;禁猎孕兽或哺乳母兽;忌讳无原由的猎鹰猎鹿;忌猎墓地旁的动物和幼小动物;出猎遇狼
为吉兆、遇狐狸为恶兆,因此,忌讳遇狐狸,尤其忌讳遇狼、獾;老人过世从第49至100 天内
禁猎;猎人进蒙古包忌讳枪口朝里或朝人;出猎时禁忌说出发时间、猎场、猎物名和猎物数量
的多少。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场院收粮时忌讳说打多少粮,倒立扫帚;禁忌妇女祭石碾石磨;
忌清明、二月初二(农历)动磨;忌倒推磨或坐磨;忌讳在农田中横穿。

生活禁忌:忌在山阴处盖房,尤其忌房身后边有路;在旧址上盖新房时忌讳向前移位;盖
房时忌讳檩头向右;盖房上正时禁忌妇女参与;禁忌房门朝向山凹、沟豁;忌讳房门正对院门
或窗户正对院门;禁忌朝向房门大小便;忌讳在下睡觉。在礼仪方面有作客忌讳带马鞭、绳索、
棍棒及空容器入室;作客忌讳打主人狗;作客在主人家忌坐枕头或臼上;作客吃饭时忌先动筷、
敲碗筷、扣酒盅、筷子横在碗上、刀尖插嘴里;忌讳在长者面前盘腿坐、夫妇混坐;忌男人坐
东侧;待客时摆放桌面上画有动物图案的桌子时,忌讳动物头朝客人;忌讳摆放盘碗有声音;
忌讳摆勺子时勺子头朝客人,忌讳盛饭盛汤反倒勺或饭碗里插筷子;禁忌向客人献哈达时哈达
折口朝自己;男人向普通关系的女人送礼时,忌送内衣、头巾、首饰;赠纪念品忌黑色;忌讳
妇女背手;忌讳在客人面前喂小孩奶;忌讳已婚妇女梳单辫子;忌讳接送礼品时用单手;禁忌
父母在世时留胡须。在服饰方面有:忌讳穿无扣子的衣服和赠送别人无扣子的衣服;禁忌穿别
人没有穿过的新衣服;女青年忌穿红色、黄色的衣服;忌讳衣服袖口往里挽;忌歪戴帽子或帽
沿朝下;忌讳戴别人帽子或换戴别人的帽子;未婚妇女忌戴红色、绿色头巾;妇女忌戴赤铜、
黄铜手镯;禁忌和别人换头饰;禁忌腰带子随地乱扔或腰带子结扣;禁忌摸别人的鞋尖;脱掉
鞋子后忌讳扣着放;普通人忌讳穿红色靴子;忌讳夫兄看兄弟媳妇摘帽子;忌讳在妇女的衣襟
下越过。在饮食方面有吃奶食品忌掺其它食品;奶食品禁忌核桃、杏、葱、蒜;忌讳用无名指
以外的手指弹指洒祭;吃肉食品禁食马肉、狗肉、貉肉、狐狸肉、啄木鸟肉以及闭眼死的兔、
鸟肉;禁食牛脾、动物胰脏、重瓣胃、肩胛脆骨、稚鸡头、舌尖肉、猪拱嘴、牛唇尖等;妇女
禁食动物脑,50岁前忌讳食羊胛肉,女孩忌食秃尾肉;羊肉忌糖;忌讳肩胛给舅舅上席;忌讳
外甥在舅舅面前吃肩胛肉;忌讳下颌与上舌分开上席;忌讳肉与五脏同锅煮;申日忌宰牲畜;
宰牲畜忌头朝南并忌说“杀”字;忌讳以动物五脏送人;食鱼忌鹿肉、蛋忌糖精;吃饭时忌说
闲话、狂笑、打呵欠、伸懒腰;吃饭时忌卧食、蹲食、走着吃或边看书边写字;喝酒时忌用左
手接酒杯或喝别人杯中的酒;忌讳晚辈在长辈面前喝酒;喝奶茶时忌讳倒满碗茶;忌讳从蒙古
包里向门外泼奶茶;奶茶忌人参。

人生禁忌:孕妇忌食驴肉、驼肉、兔肉、鸡肉、龟肉;孕妇忌食酒、辣椒、韭菜、葱、蒜、
银耳、豆浆、奶汁、干鱼;孕妇禁骑驴、骡、驼以及蹦墙、越沟、迈扁担、跳绳索等;孕妇忌
参加婚礼、葬礼及其它社交活动;孕妇忌看日蚀、月蚀以及朝日月大小便;孕妇禁在梨树下休
息乘凉;忌讳两个孕妇对坐互视;孕妇忌在娘家分娩或在佛龛前分娩;妇女分娩时忌讳长者和
男人在身边;产妇忌食辛、辣、硬、冷、生类食品以及肉、油、奶、碱、盐等;产妇忌做针线、
看书报;产房忌生人进出。婴儿禁忌玩狗崽、蝴蝶、灯花、雨水、石、土及挖坑、骑木等;婴
儿忌看杀生、忌吃蛋、忌穿一只鞋及小孩互相码脚印;忌讳吻婴儿或从头上往下看婴儿;忌讳
夜间从门外呼叫婴儿的名字;忌讳婴儿衣服在屋外过夜。在发忌方面有农历初一、初五、十五
日、寅日以及正月禁剪发;忌夜间剪发或梳头;忌外甥在舅舅家剪发;忌周岁剃光发,必须留
一绺;家中有人外出时,忌讳家人梳头或散发。在婚俗方面有禁忌同氏族、同年龄、不同辈份
结亲;禁忌子月子日、巳月巳日、亥日以及下半月或本历年举行婚礼;禁忌申月申日聘女;忌
讳女孩偶数年龄结婚;送亲时忌讳路遇孀妇、尼姑。在葬俗方面,墓地忌讳有独棵树、平地泉
以及北侧有道路;墓地忌讳西北方向有沟凹;亡者禁穿带有鹰图案的服装;忌属虎的人给亡者
穿衣服;申日、亥日死亡者忌当天出殡;下葬后禁在墓穴内留脚印。

信仰禁忌:在敖包崇拜方面,禁忌动敖包的石木花草;禁在敖包周围进行渔猎活动;禁忌
骑着马过敖包,到敖包附近必须下马;禁忌妇女上敖包顶和赛马。自然崇拜方面,禁忌朝向日
月星辰泼水、倒垃圾、大小便;禁忌咒骂日月星辰及用镜子晃日月星光;忌日蚀、月蚀时搞娱
乐活动;禁忌用手指尤其用食指指虹指雨;禁忌咒骂雷电;雷电中禁忌带马嚼、带铁器、高声
喊叫;雷雨中禁忌在树下、洼地、废墟、缸瓦器上背雨。在禄马风旗崇拜方面;禁忌禄马风旗
杆一般高,必须右侧高一点;禁忌妇女煨桑;禁忌两杆中间过牲畜。在火崇拜方面:禁忌向火
泼水、泼奶汁、投杂物、投猪狗粪;禁忌向火中插刀及玩火、打火、迈火、踢火;禁忌在火塘
上烤脚、烤鞋袜;忌讳两家之间拢烟火。

除上述四个方面的禁忌外,在蒙古族人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语言禁忌。禁忌语是指人们在语
言交际中,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些事物的称谓有所顾忌而用另一种说法代替,这种被代替的称
谓叫做禁忌语。禁忌语有时代性和地方性,禁忌语大体可分为对猛兽、对传染病、对祖先长者、
对死亡和对神山名称的禁忌五种。

5 、奇异的占卜

占卜,早期是蒙古族萨满从事的神活动,由于社会各项事业大分工,占卜又从萨满手中分
离出来,出现了专门的卜者、卜算子等,后来,这种占卜活动又被各种行业者兼营。占卜,就
是预测未来,祈求或判断将来的吉凶祸福。最初的占卜,是从实践经验中而来,逐渐形成一套
规律。占卜者按着积累的经验与规律去卜问、卜断。在初民的观念中,发现与日常生活中不一
样的异象、奇事、怪兆,就怀疑、就猜测,甚至迁徙,脱离此地,以防受害。占卜者以总结的
经验教训来为群众排忧解难。如游牧时突然发现草原畜骨遍地,说明此地有豺狼;牧马时马惊
而刨蹄,说明附近有猛兽;洞穴里的土拨鼠死而集堆,说明地下有毒气,不可久居;河边蜻蜓
成群,说明江河要涨水,应迅速移牧;严冬草发芽,说明地热上升有地震,应转移到安全地区;
老鼠遍地死亡,说明有瘟疫应设法预防等等。凭着这些生活经验进行总结、实践、再总结、再
实践,形成一套占卜术。后来占卜术不仅用于生活中的奇征怪兆,同时运用于国家政治军事之
中。而当代则用占卜来进行欺骗、敲诈,以作迷信宣传。据波少布著《蒙古族风情》记载,蒙
古人的占卜主要有胛骨卜、肋骨卜、星卜、灯卜、髌骨卜、羊肝卜、马尾卜、羊粪卜、铜钱卜、
梦卜、十二属相卜、火卜、捻珠卜、手掌卜、酒壶卜、酒盅卜、水碗卜、筷子卜、竹片卜等。
其中胛骨卜较为普遍,主要用牛、绵羊、山羊胛骨,在蒙古地区流传用山羊胛骨占卜最灵。胛
骨分为白胛骨卜与黑胛骨卜两种,白胛骨卜不经火灼,而黑胛骨必须用火烧,然后根据胛骨上
的裂纹进行卜断。用于占卜的胛骨不能用牙剔肉,要用刀将肉剔净,不准妇女小孩用手摸,也
不能随地乱扔,要由卜者保存,或者用布包好,挂在蒙古包的哈那上。12世纪末叶至13世纪初
叶,成吉思汗南征北战时期,他本人就用肋骨卜,而木华黎则用马尾卜。马尾卜必须随时卜才
灵验,每次马尾卜都是在整装待发的情况下,下马将自己的骑马的马尾剪下7 根作占卜。铜钱
卜中,分独钱卜、三钱卜、五钱卜、九钱卜。史诗中的格斯尔汗则用十二钱卜。九钱卜最为复
杂,根据铜钱的变化可分为九九八十一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