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绿色草原牧场
6. 绿色草原牧场
绿色草原牧场始建于1958年1月,原名为敖林西伯畜牧场,是省商业厅办的副食品基地,
1960年5月更名为绿色草原牧场,1972年3月归属省国营农场管理局嫩江分局。它坐落在大庆
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东南角,犹如一块狭长的绿色地毯,铺展在嫩江平原西部杜尔伯
特草原上,土地面积561 727.6亩,其中,耕地49 266亩、草原252 088亩、园地66 084亩
(含药材种植地)、林地102155亩,1 897户、5 448口人。是一座农、林、牧全面发展的牧场。
牧场从1985年开始了以全面兴办家庭农场为突破口的经济体制改革。冲破了国家经营模
式,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实行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轨制,1987年实行场长负责制,
1993年又进一步推行场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使改革向纵深发展。牧场党委根据本场实际,
1987年提出了“稳农兴牧,上工副”的经营方针,1993年实行了“种好大玉米,养好大奶
牛,用好大草原,办好大工厂,服务大油田”的经营思想。为牧场带来了生机,产业结构
日趋合理,经济呈现出快速、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九五”期间,牧场国内生产总值年
平均增长10.7%,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高出垦区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粮豆总产6.9
万吨,比“八五”期间增长137.9%,企业累计实现利税1 102万元,比“八五”期间增长
151%,“九五”末年,企业资产总额9 150万元,资产负债率70%。
2000年末有各类家庭农牧场921个,饲养奶牛存栏4 050头,肉牛存栏2 500头,鲜奶产量
11 500吨,平均单产5吨。
奶牛业一直是牧场的中轴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他们加大了发展奶牛业的工作力
度。首先是制定政策,发展养牛大户,推进规模经营。2000年牧场为21户养牛户贴息贷款
44.6万元,购入奶牛136头,使牧场的奶牛存栏1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达到119户,其中
奶牛存栏20头以上大户19户,30头以上大户4户。其次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养牛户科
学化饲养管理水平,狠抓规范化饲养管理知识的普及和提高,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体系,充实
和加强畜牧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牧业产值逐年提高,1987年至1990年四年畜牧业产值1 053万
元,平均年递增13.9%,奶牛发展到2 189头,奶牛年递增率为12.2%。1991年年产值为733
万元,到2000年年产值达到1 164.4万元。
全场耕地49 265亩,人均占有耕地8.1亩。1985年以前,主栽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
其种植比例为小麦50%,玉米30%,大豆和杂粮20%,随着家庭农场的兴办和市场经 济的
需求,牧场开始调整种植结构,实行压麦、稳豆、增玉米的总体设想。到1990年小麦种植
比例控制在25%以内,大豆稳定在30%,玉米的种植比例增加到43%左右。1995年以 后按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要求,面向市场,加大了优化种植业结构的力度,坚持实施“压麦
豆,增经杂,稳玉米”的主攻方向,使玉米的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1.6~2万亩之间,占总播
种面积的60%。1996年随着发展牧场经济五大战略的提出,玉米的播种面积根据畜牧业发展
的需要确定,使玉米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5%。并且随着有机肥投入和科技含量投入
的增加及农田基础设施的增加,产量有了新突破,平均单产达到450公斤。
2000年除玉米种植面积保持在22 170亩,又增加了效益较好的花生、白瓜、蓖麻和药材
等特色种植业。为保持绿色食品的盛誉,农家肥投入达到7.5万立方米,平均亩施农家肥1.7
立方米以上,化肥平均亩施用12.5公斤。同时加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喷灌小井达到
466眼,灌机288台套,喷灌控制面积达到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7%。种植业产值达到609.3
万元。
林业生产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85年以来,实行了家庭农场造林和专业林场造林相
结合的组织形式,使林业生产迅速发展,1996年专业林场撤销,组建林业管理站,家庭农场
造林成为主体,自费造林也逐年增多。到2000年,林地保存面积达到102 154.97亩,森林覆
盖率达到18.18%。
以粮食加工和乳品业为代表的工业企业有较大发展。90年代初,牧场有粮油加工厂一座,
年生产面粉694吨,其它粮食280吨,白酒18吨,豆油30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粮
食加工变为民营化,1999年加工厂建制撤销。乳粉加工业上的较快,1987年以前仅有一座日
处理鲜奶5吨的乳粉厂,1988年扩建为日处理鲜奶20吨的乳粉厂,1992年又扩建为日加工鲜
奶40吨的生产线。工业产值由1985年的99万元,到1990年工业产值上升到400万元;2000年
形成7个系列、18个品种,产值达到1 204万元。
非国有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全场个体私营业户75户,从业人员3 214人,2000年产值
2 900万元,纯收入1 450万元,从业人员人均收入4 500元。
改革开放以来,牧场职工的生活有较大幅度提高。1984年职工每人年平均工资额仅为764.67
元,兴办家庭农场以来,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科学种田,科学养牛,开辟
了一条致富之路。到1993年,人均收入达到1 095元,1997年达到3 000元,2000年全场人均
收入达到3 550元。据调查,2000年家庭农场银行存款突破1 500万元。
截止2000年,牧场职工的饮食结构、居住条件、公益事业、医疗保健、通讯设施、子女
扰学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自来水人户率达到61%,人均砖瓦建筑住宅面积11平方米,绿色
草原牧场正向小城镇标准化建设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