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编制执行
第四节 编制执行
计划的编制执行是计划工作的最终结果。生产计划每年下达后,各场按计划指标进行分解,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生产计划从1986年已逐步变为指导性计划,一般不检查也不验收,
只作为方向性、结构性调整的参考。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由于年限较久、项目较多、管理人员交替频繁资料不全
等原因,许多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只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叙述。
1、农业生产投资。农业生产着重对低产田改造、旱改水、开荒、种植蔬菜大棚和水利
工程等方面进行投资。
(1)低产田改造。从1986年以后,每年都对低产田进行改造,重点以旱改水和旱田治理
为主。早改水工作自1991年以后加快了步伐,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的机遇,对查哈阳农场、依
安农场进行旱改水,从1991年到1999年的9年中共旱田改水田26万亩。1994年以后,总局计
委又进行了水田开发,有计划地对克山、依安、富裕、查哈阳、泰来5场投入资金2 683万元,
开发水田13.2万亩。10年中开发水田总面积39.2万亩。旱田治理主要以打井灌溉为主。其中
绿色草原牧场和巨浪牧场被垦区列为西部重点抗旱场,以打井、购置喷灌设备解决旱田用水
问题。1994年以后,全局用于抗旱资金3 600万元,治理旱田40万亩,为旱作农业,高产稳
产奠定了基础。
(2)开荒。从1997年起,利用开发银行贷款对可垦荒地进行开垦。两年开荒11.5万亩,
投资3 450万元。其中查哈阳农场开荒6万亩,富裕牧场开荒2.5万亩,依安、泰来、巨浪3场
各开荒1万亩。
(3)种植蔬菜大棚。从1996年到1998年,以拉哈科研所为重点,建立蔬菜大棚种植基地。
1996年总局给科研所投资50万元,建立了50栋蔬菜大棚进行示范,效益可观。1997年又在依
安、富裕、查哈阳、巨浪等场投资500万元,建立480栋大棚。1998年又建了1 690栋大棚,
投资1 870万元。三年中通过计划、农业开发、扶贫等部门共安排了2 215栋蔬菜大棚,投入
资金2 420万元。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蔬菜批发市场没有建立,加之管理等原因,到1999
年实际完成蔬菜大棚1 329栋。蔬菜大棚的开发,不但安排了部分下岗人员,而且大棚种植
户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
(4)建立水稻育秧大棚。90年代水稻发展较快,到1999年水田种植已达39.3万亩。为加
快水稻育秧进程,于1998年进行水稻育秧大棚建设,到1999年末,已有查哈阳、富裕、依安、
泰来等场使用育秧大棚1 260栋,投资1 250万元。水稻育秧棚使用效果很好,还将进一步增
加。
(5)水利工程。从1990年以后,增加了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到1999年末,共投入农田水
利建设资金19 145万元。占农业投资的38%。修建了泰来泵站,投资720万元,1998年查哈
阳灌渠水毁修复工程,投资4 014万元,渠首固滩等建设470万元,保证了40万亩水稻的正常
供水。
(6)农机具更新。从1986年到1999年的14年中,平均每年用于农机具更新的投资441万元,
尤其是1991至1993年、1998年至1999年两个阶段,形成两次农机更新高峰,平均每年投资
835万元。1998年利用日本政府2亿美元贷款项目,在克山农场建立了6个旱田机械化生产队
(--队、四队、十七队、十九队、二十五队、二十八队)。在查哈阳农场建立了14个水田机械
化生产队(其中花香分场一队、六队、十三队,丰收分场一队、二队,海洋分场五队、六队、
十队,金边分场八队、九队,太平湖分场一队,金光分场一队、三队,长吉岗分场六队)。
总投资约6 000万元。机械化生产队目前还在建设中,仅有少量设备到货。
1996年,在查哈阳农场、克山农场各建设一座农用飞机场,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查哈
阳农场投资320万元,克山农场投资585万元,用于喷药、灭虫、施肥等大面积作业。
2、工业投资。从1986年以后,工业投资累计为21 487万元,平均每年投资1 535万元。
主要在乳品厂、加工厂、糖厂、粮食处理中心方面投入较多。
(1)乳品厂建设。从1985年到1987年,主要投资建设了克山乳品厂、富裕乳品厂、查哈
阳乳品厂、绿色草原乳品厂,总投资1 200万元。1991至1992年又对4个乳品厂进行了技术改
造,扩大生产能力,投入资金约600万元。1989年投入286万元建设泰来乳品厂,生产能力为
日处理鲜奶20吨。巨浪乳品厂建设较早,1982年投产,总投资102万元。1999年查哈阳乳品
厂在齐市新建日产保鲜奶5吨生产线,投资50万元,绿色草原乳品厂也建设了日产10吨的保
鲜奶生产线,投资102万元。产品销售齐市、大庆、哈尔滨等地,供不应求。
(2)加工厂建设与改造。1987年克山农场投资180万元,建设一座每小时处理3吨种子的
加工厂。1991年查哈阳农场投资150万元,建设稻米加工厂。1992年又投资196万元对种子加
工厂进行改造,每小时处理种子3吨。1994年克山农场投入500万元,建设年加工1万吨饲料
加工厂一座,1995年又投资500万元扩建为年加工饲料能力3万吨的加工厂。从1992年先后5
次对查哈阳精米厂进行技术改造,投入2 600万元扩大大米生产能力,每日可加工大米330吨,
购进了部分先进设备,如色选机、抛光机、真空包装机等,提高了大米生产质量。1993年投
入900万元,在克山农场建设年加工小麦3万吨的面粉厂,1996年又投资500万元进行技术改
造,生产富硒等特色面粉,销路很好。1993年在局科研所建设一座年加工大豆1.5万吨的油
脂厂,投资438万元。1994—1997年连续4年对油脂厂进行技术改造和解决流动资金,又分4
次投资2 085万元。1999年油脂厂改变了隶属关系,划归克山农场管理。1996年在克山农场
和绿色草原牧场各建设年加工200吨玉米种子加工厂,克山农场投资349万元,绿色草原牧场
投入180万元,解决了玉米种源。
(3)糖厂建设。查哈阳糖厂从1985~1988年投资2 983万元,建设一座日处理原料700吨
的小型糖厂,1989年又投资l 283万元建成投产。1991年对其颗粒粕车间进行改造投资100万
元。投产6午后,由于效益不佳,于1995年进行破产,1996年实行重组生产,2年后效益仍然
不好,于1998年关停。糖厂的破产说明,项目选择和研究何等重要。不但要考虑眼前利益,
更重要的是长远利益。
(4)粮食处理中心建设。1987年在克山农场建设日处理200吨粮食处理中心,投资190万
元,发挥效益。1992年在巨浪牧场投资184万元,建设日处理300吨的粮食处理中心。1992年
在查哈阳农场投资380万元,建设日处理800吨的粮食处理中心,1989年投资50万元又在查哈
阳农场花香分场建设一座日处理100吨的小麦处理中心。为粮食的高产增效奠定了基础。
3、交通运输通信业投资。14年中交通运输通信投资3 052万元。主要建设项目,一是查
哈阳八里桥建设。1991年投资260万元,修建了70米长的八里桥,解决了查哈阳农场至拉哈
火车站交通问题。二是辅设水泥路面。克山农场1995年投资720万元,建设场区主干公路1.8
公里。查哈阳农场于1996年投资750万元,建设3.3公里场区水泥路面。三是购置小汽车。从
1986至1999年,累计购置各类小汽车310台,总投资约3 000万元。四是通信事业投资。从
1990年至1999年投资1 900万元建特高频6座,程控交换机22 216线以及部分线路,1998年微
波设备投入410万元,建设光缆线路投入830万元。建成通信光缆251公里,场内327公里。
4、文教卫生广播电视业投资。一是新建各类教学楼21栋,面积5.22万平方米,投资4100
万元,改善了教学环境,购置了教学仪器和设备。二是卫生投资达2 094万元。购置大批先
进医疗设备,如医院的CT、X光,美国惠普彩超等。1998年查哈阳农场新建医院楼5 076平方
米,投资531万元,分局中心医院住院楼改造,制剂中心的建设,改善了医疗条件,提高了
医疗水平。三是广播电视投入。先后建设6座电视差转台和52个地面卫星接收站,以及设置
部分光缆,大部分农场购置编播录设备,到1999年末,全局有线电视人户1.6万户,人户率
45%。
5、生活管理投资。一是建立住宅。从1986年以后,职工住宅大部分采用职工投资购置,
单位集中规划建设的方法,14年中建住宅楼房55栋,面积16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由1986
年的人均8.3平方米增加到1999年末的人均12.4平方米,并且房屋结构得到大幅度提高,土
坯房基本被淘汰。二是集中供暖。1997年分局进行热网改造,投资150万元改善供暖条件,
降低供暖成本,将局直8栋住宅楼和办公楼与市热力公司联网。各场也积极采取集中供暖,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三是管理手段现代化。从1994年以后,大批购置微机,目前全局拥有
各类微机350台,总价值达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