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文化名人

第四节 文化名人


傅强
傅强(1952年12月——)齐齐哈尔市人。1968年11月下乡到依安农场,历任
农场干事,分局党委秘书,宣传部副科长、科长,宣传部长。1974年7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为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理事、黑龙江摄影家协会
会员、中国农垦摄影协会会员、齐齐哈尔农垦分局文联常务副主席、《农垦日
报》和《中国农垦》特约记者。
20多年来,他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1000余篇新闻作品、400多幅摄影作品、
200多篇文学作品,制作了30多部电视作品。新闻如《三年超越四十年》、《巨
浪沉浮录》、《阿,第五大作物》、《依安翻身记》、《夜宿奶牛村》、《我
们共产党人》、《进城记》和克山农场科学种田系列报道等,均被评为好新闻。
报告文学如《擎起北大荒未来辉煌的太阳》、《人定胜天的奇迹》先后发表在
《黑土奇葩》和《大荒神农》报告文学集中。
1996年,他统稿编辑了《北大荒精神》一书,该书由姜春云亲笔题词、省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他还撰写了大量论文,如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交
叉论》;关于经济改革方面的《土地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双向论》
等,其中,《交叉论》在全省精神文明理论研讨会上宣读并获一等奖。《局部
论》刊载于《学习.探索.创新》一书中。
他写的长篇佳作《热血颂歌》、《嫩江,你听我说》、《悲壮的嫩江》等
曾在分局机关庆五四、庆七一和总局文艺调演中朗诵。短篇小说《李木书记》、
《酒戮》,散文《流星赋》等,均发表在《北大荒文学》中,在黑龙江文学界
颇有影响。他的剪纸曾在总局美术展览中获一等奖。
他拍摄的照片曾在《农民画报》、《摄影世界》、《民族画报》上发表,
《小村早晨》刊于《大荒写照》中,《稻香时节》曾获黑龙江垦区庆祝建国五
十周年影展金奖。由他撰稿、摄像、编辑的电视专题片《燃烧的晚霞》、《稻
乡盛开金达莱》均获总局电视专题片评比一等奖。
他曾被评为总局自学成才者、总局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总局抗洪抢险模
范、总局模范党务工作者、全省宣传战线先进个人、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先进个
人。
李维国
李维国(1947年——)曾任克山农场技术员、分场副场长、依安农场副场长、
场长,农垦分局外贸公司书记、生产资料公司经理、种子管理处处长,现任农
垦齐齐哈尔分局种子公司经理;北大荒书法家协会理事、齐齐哈尔分局书法家
协会主席、齐齐哈尔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
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创作研究员。
他自幼酷爱书法,初学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后学王曦之、米芾、怀
素、曹全碑等,师从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王新民、张天民和无锡书法艺专方永
柏老师,为寻求更高的书法艺术,曾进修中国无锡书法艺专学习二年,行草研
究班一年。
其书法作品从1972年开始,曾多次在北大荒书协、齐齐哈尔市书协、黑龙
江省书法展人选、获奖,1991年《农垦工人》第十期专题报道《李维国书法》
,1987、1989年行书作品分别赴日本、香港参展,行草书法作品获1999年黑龙
江垦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书法类金奖。本人辞条被《中国
当代书法家辞典》收录。裴良玉
裴良玉(1934年10月——)吉林镇赉人,中共党员。因家境困难初中没念完
便于1950年9月参加工作,在职完成了速成中学、职大学业。早年在《黑龙江日
报》和《齐齐哈尔日报》、《嫩江日报》做校对、编辑、记者工作。1968年下
放农场劳动,1972年调任嫩江农场管局宣传科文化、新闻干事,工会宣传部长,
职教办主任,史志办主任。前届省史志协会会员农垦史志协会理事,文史编辑、
高级政工师。
在长时期的文化宣传工作中,为报刊撰写和发表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等
稿件百余篇,到农垦系统后开始剧目创作,并主编了《嫩苗》文学刊物。自1983
年从事农垦史志编纂工作并出任《嫩江农垦志》主编,先后编辑出版了《嫩江
农垦志》(1988年获总局志书二等奖)、《嫩江垦区工会志》、《中共嫩江农管
局组织史》、《黑龙江农垦工会志》等四部志书,并指导《查哈阳农场史》等
6部场史、专业志书的编辑出版。
他在史学和地方志研究方面亦有一定成就,先后撰写了《浅谈人物志的编
著》(在总局史志刊物发表,并获总局社会科学论文佳作奖,1986年被国家级史
志刊物《史志文萃》转载),《对设计“社会篇”篇目管见》以及《嫩江垦区民
族源流初探》等,在史志刊物上发表,并获科技论文奖。
1999年他以65岁的高龄,再次出任《齐齐哈尔农垦志》(1986—2000)的主
编,续写第二部农垦志书。两年半年时间里他个人完成了50多万字的志稿编撰
任务,并负责7部农场志的指导工作。他暮年壮心不已执著地追求史学研究,此
间又撰写了《齐齐哈尔垦区民族杂谈》(获省方志论文一等奖)、《黑龙江地区
古驿道站知多少》、《金界壕的传说》、《艰难岁月见真情》等学术论文和文
学作品,分别发表在省、市、总局级的刊物上。他自1984年连续6年被评为总
局史志先进工作者,1985年被省授予修志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个人事略、辞
条被收入到《中国地方志主编名录》和《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
张祥超
张祥超(1948年11月——)山东单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黑龙江省宣传文
教管理干部学院。曾任查哈阳农场宣传部干事、副部长,分局宣传部科长,职
称为编辑、高级政工师。现为黑龙江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农垦摄影协会员、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伦理学会会员、齐齐哈尔摄影家协会理事、
齐齐哈尔农垦摄影协会主席。曾为《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和《新闻
传播》、《理论观察》杂志特约记者。
30多年来,他在50余家报刊和广播电台发表新闻与文艺作品千余篇。如通
讯《涝洼塘里稻谷香》、《浇灌集体经济之花的人》、《又一个十五年》、《
北大荒精神在这里闪光》、《依安灾区草木春》、《幸福路上棚菜鲜》等;消
息《义务清厕八百天》、《优——奖票子,劣——撤椅子》、《草茂粮丰,牛
旺乳增》等稿件均被省、地新闻单位评为好稿、好新闻。此外,还有介绍新闻
工作经验的文章、诗歌、歌曲、篆刻等作品,在《嫩江日报》和《农垦报》上
发表,并被评为优秀通讯员、百强通讯员。撰写的论文《论以理服人》、《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试论解放思想与更新观念》、《论以德
育人》被省、市、总局级刊物发表,并获得奖励。他被评为黑龙江垦区思想政
治工作研究会积极分子和垦区宣传战线先进工作者。
他用镜头浓缩大荒景,其画面漫流黑土情,为农垦职工传神写照。1982年
创作的摄影作品《查哈阳渠首》人选“北大荒赞”晋京影展,并载人1984年英
文版《中国一瞥》;《夜航》、《织锦》、《北大仓》、《怒火》、《春风吹
又生》分别人选黑龙江省第十四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二十届摄影展
览;《绿海泛舟》人选全国首届农牧渔业摄影艺术展览,并为团中央创办的《
农村青年》试刊号封面;《雪浴》载人《大荒写照》摄影作品集;《喜摘太平
果》、《豆包香》载入《黑龙江》大型摄影作品集;《怒火》获1994年黑龙江
农垦文艺作品一等奖;《救灾棉被暖我身》获1998年全国农垦人摄影大赛优秀
奖;《高歌东方红》获1998年黑龙江垦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影展金奖;《锁住
巨龙》、《灾民东迁》等30余幅抗洪纪实摄影作品载人齐齐哈尔《鹤城壮歌》、
农垦总局《保卫大粮仓》和黑龙江省《长堤作证》画册中;还有近百幅有史料
价值的照片载人《北大荒画册》、《嫩江农垦志》、《查哈阳农场史》、《齐
齐哈尔画册》中。
他的艺术简历及代表作品,曾在《农垦日报》以整版篇幅介绍,黑龙江电
视台曾介绍了他的作品及艺术成就。其个人事略载人《中国摄影家大辞典》、
《中国摄影师名录》、《中国摄影家全集》中。
毛飞
毛飞(1952年2月——)字润泽,祖籍天津市武清区,北京市生人。黑龙江省
作家协会会员,大学专科学历,中共党员,政工师。1966年7月在兴凯湖农场参
加工作,1977年7月调入富裕牧场。先后做过机务工人,水利工程队统计,职教
教师,宣传干事兼广播编辑,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场政研室主任等职。
1998年8月企业内退,1999年7月回聘从事牧场修志工作。
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在《北大荒文学》、《北方作家》、
《退休生活》、《黑龙江农村报》、《齐齐哈尔日报》、《农垦报》等报刊发
表小说《丑女》、《泼妇》、《豆宴》、《妻情》、《护青》、《他不是厂长
候选人》、《妻子的心愿》、《那双眼睛》、《凋零的黑牡丹》、《老唐其人
》、《碗》、《聊斋故事新编文则》等20余篇;发表人物特写、报告文学《秉
公办案的女法官》、《迎着风险前进》、《精神上的富有者》、《志士豪情》、
《燃烧的夕阳》、《铁汉春秋》等10余篇;发表诗歌、散文、文艺随笔《诗人
和诗的礼赞》、《绿的呼唤》、《小镇风流》、《看云》、《我与散文》、《
读书的乐趣》、《对突出主旋律和发展多样化的思考》等篇章。其中小说《那
双眼睛》获‘89齐齐哈尔日报征文三等奖;文艺理论《对突出主旋律和发展多样
化的思考》获‘95齐齐哈尔市第二届社科探索二等奖,收入《跨世纪的理论视野
》文化卷一书。人名辞条收入《北大荒文学艺术史》和《黑龙江作家辞典》中。
关明辉
关明辉(1959年——)满族,黑龙江讷河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
院美术系。任查哈阳农场高级中学高考指导教师。为黑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画研究会会员,嫩江管局美术协会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从1979年始,他的绘画作品陆续被省内外30余家刊物、美展选人150余幅。
如《日全食》人选于1979年中国美协举办的“北疆风情画展”,并获优秀作品
奖;《千山玉皇阁》、《月明星稀》、《静物》、《晚秋》分别刊于《北方文
学》1984年第6、11期,1987年第6期,1990年第9期;《赏秋图》人选黑龙江第
二届“迎春画展”,中国首届教师美术展览;《夏日阳光》刊于《黑龙江画报》
1989年第1期,并人选于1990年中国第二届艺术节黑龙江优秀美术作品展,《
荒冢之春》人选于1990年黑龙江首届花鸟画展,并获二等奖。他运用“新表现
主义”与“新意象”式的艺术符号,向人们展示出一种新的艺术空间,《世纪
之梦》、《迷途》、《九道》、《星座》、《第九个太阳》等作品曾参加省、
全国及国际性大型美展,同时多次被选送到国外展览并被收藏。曾获国际文化
交流荣誉奖、铜牌奖、铜杯奖,二、三等奖30余次,香港《美术家》、《朵云》
和《艺术界》杂志及广播电台、电视台都曾专题介绍,电视专题片《荒野之星》
、《荒原骄子》集中介绍了他个人的艺术成就和美术教学成果。其传略与作品
被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录》、《国际现代化美术家大辞典》、《世界当代书画
名家作品集》等辞书和专集中。1993年被英、美、日等国的世界艺术评审委员
会授予“世界艺术名人”证书。1995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
教师,并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