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族风俗
第二节 民族风俗
农场的蒙古族、满族他们长期同汉族杂居、融合,目前,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同汉
族相似,但是个别的生活习惯和伦理标准仍然保留着民族的特点。
一、蒙古族
很早以前这个民族以牧业为主,牧养着马、牛、羊;也种植稷子、荞麦和小麦。来了客人
要杀牛或杀羊;贵客登门,要杀二岁以上的小马,备酒相待,喝酒要用头号大碗。表示实惠;
要喝足,甚至喝醉,才算“够意思”。有些老人一边抽旱烟,一边喝酒交谈。
过春节时,蒙古人一般吃稷米饭和白面饼,杀整牛、整羊供奉神佛。每年春、秋季节,要
祭扫敖包一次;秋祭时,大家集资,杀马、牛、羊、猪等做祭品,兼以熬成肉粥会餐,然后赛
马、摔跤,其规模胜似过春节。夏季要从百里外赶来开“那达慕”盛会,蒙语的意思是娱乐、
游戏,大家在一起摔跤、赛马、尽情欢乐。
蒙古族人平常爱穿长袍,冬天男人身穿白茬皮袄,脚踏或毡疙瘩,头戴长毛的兽皮帽子。
蒙族住房卧室在西屋,开有西窗户,老人住在南炕或西炕,晚辈人住在北炕,来了晚辈的客人,
也只许坐在北坑上。
蒙古族人爱喝红茶,喜饮白酒。一般每人每天喝茶两次,有的人以茶代早饭,甚至外出也
要带茶。有的成年人身不离酒,劳动时也要带一瓶酒,边干活边饮酒。
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晚辈走路遇见长辈人都要施礼,右腿向前迈出半步,低头,右手
放在右膝上,左手放在右手上,叫做“扪德”。
蒙古族的婚嫁,更有其独特风格。经媒人介绍,男女双方老人点头就可订婚。订婚时,男
方给女方送头茬财礼;结婚前送完二茬财礼。财礼,一般人家是猪一口,酒60斤、80斤、100
斤不等,但必须是偶数———即成双成对之意。财主家送财礼就不一般了,4头牛、4匹马、
金银首饰不计其数,也是两茬送齐。
吉期必须由阴阳先生选定。正日子的一天,男方必须请一位会唱喜歌的年轻人和其它人等
陪着新郎到女家,女家大摆宴席。上菜之前,女家派一个年轻媳妇(公、婆、父、母都健在的)
给新郎穿上女家送的衣、帽、鞋、袜,还给新郎扎上蓝或绿色的腰带子。腰带子挂着绣有“大
字”的白色的带子,带子两头在左右腿前侧下垂着,上面挂满了彩绣的合包,这都是新娘的巧
手作品。新郎穿戴完毕,由去的宾相(会唱喜歌的年轻人)陪着,到另一间房坐在炕前的凳子
上。炕上摆两张桌,桌子周围坐满了花技招展的姑娘(必须是偶数人,新娘躲在姑娘们的后面。
炕头、炕尾各坐一个年轻媳妇压炕。这时,女方人抬着一个大笸箩,摆在新郎眼前,里面陈列
着新娘给婆家全家人做的鞋,每人一对用线连着,以表示新娘对新郎家的尊重,并显示新娘的
心灵手巧,新郎过目后,撤去。接着,炕上一个领头的姑娘用尖刀挑着一块熟肉在新郎眼前晃
动,叫新郎用口咬;新郎若一口咬住,吃下,男宾相唱歌一首算结束;否则咬不住,频频罚歌,
直到咬住,吃下为止。宾相唱完歌,那个姑娘则把缠有红绒绳带着嘎拉哈的牛骨头交给新郎。
新郎在宾相陪同下到各层各桌前叩头礼拜,宾相向女家亲友逐个敬酒。总之这一天一宿都是吃
吃喝喝,玩玩乐乐。
第二天一早(正日子)在选好的时辰起身,宾相陪着新郎骑马在前,新娘坐着花轿随后,
最后面是女方送亲的大队人马。
男方派人不时打探,一看要到了,就派出两个年轻媳妇各端一个盘子走上前去,向送亲的
头人敬茶敬酒。一个盘子里摆着一把茶壶,两个茶杯;另一个罢着一把酒壶,两个酒杯。头人
每样喝一口,撤去。人马花轿来到大门口,有钱人家,红毡铺地,从大门一直铺到天地桌;一
般人家铺不起红毡就铺苎子。新郎领着蒙头红的新妇,走到天地牌前,向陈列着香酒的天地牌
叩拜,这就是成大礼,拜天地。这时特请善唱喜歌的人,手拿合包大唱喜歌,一首接一首。他
一边唱,一边挥动着合包,一直到新郎新娘进屋了,就把合包往空中一扔任凭大家争夺抢笑。
新夫妇进层后由人领着先拜佛,拜完佛。新郎把缠着红绒绳的牛骨头挂在新房的幔杆上;
新娘由姑娘、媳妇簇拥着上炕、坐福、上头。梳头妈把挂在幔杆上的牛骨头取下来,在新娘的
头上从前到后一比划表示分缝,然后正式梳头。“送亲人吃喝完毕送走,新娘才下炕,下炕时
必须由小叔子拉新娘坐着的褥垫子,拉到炕边,新娘自己下炕。
新郎和宾相必须骑着马送送亲大队。走出屯外,送亲的骑马人撒开马嚼子,你争我夺都来
抢宾相的帽子。抢着的有权罚宾相唱歌一首。
新娘下炕后,在新郎的陪同下逐桌叩席。有年轻的两男两女,随同新郎新妇逐桌唱喜歌,
男唱男席,女唱女席。
晚间,青年男女来闹洞房,梳头妈把点心送给大家吃。算了事。
新娘一个月内不许回娘家。第七天娘家爹、妈、兄、嫂,携双份礼物来看姑娘,一个月那
天,娘家亲友多人拿礼物上门来认亲,男方大摆宴席表示欢迎。然后夫妇双双回门探望,并向
女方亲友逐个回礼。
二、满族
满族人的风俗习惯,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丰富多彩。在衣食住行上发展变化
较大。住房分砖瓦结构与草木结构,多为3间、5间,并配有耳房。他们的饮食习惯也是从漫
长的社会实践中所养成的,习惯吃稷子米干饭,黄米面饽饽,荞麦面。来客人摆上黄米酒,猪
肉炖粉条、灌血肠、稷子米饭鲫鱼汤,便是美味佳肴了。饭后再泡上糊米茶,味香、键胃,还
助消化。席间什么动物肉都可吃,但不能吃狗肉,据说狗曾救过族人性命。满人的服饰很讲究,
一般是男穿长袍,外套马褂,足蹬皮靴,头梳长辫,腰挎荷包,十分潇洒;女穿旗袍(八旗人
的特征),外罩坎肩,脚履木底鞋,梳上高板头,再插上细钗,显得标致美观。
满人的婚礼却热闹非凡,一般婚日三天,头两天大摆宴席接待宾客,第三日为正日,清早
男方家备花轿去女家迎亲,新郎披红戴花骑马而行,前面铜锣开道,鼓乐齐鸣。到女家门外停
花轿,鼓乐手吹打一通,新郎入内迎新娘。新娘由女方兄弟抱入花轿,新郎向西叩三个头,再
起来向岳父母叩三个头,鸣炮三响,起轿回程。新娘入男家门后二人拜天地,拜高堂,然后入
新房坐帐,新郎揭开红帐时,参加婚礼的人们要共唱满语喜歌。歌词的大意是:“从南方飞来
一对大雁,落到河沿边……”然后上炕蒙上红头纱坐福,揭纱之前,新郎要拈弓搭箭,向新郎
虚射三箭,是驱妖避邪,还是先给点颜色看,至少要把新娘吓一跳。
满人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女真语,文字为女真文,后转化为新满文。但是,到19世纪初,
满语、满文逐渐衰落,有语不通,有文不用,被汉语汉文所取代。满族文化在全国负有盛名,
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八角鼓、琵琶、马锣等都是满族传统的乐器,特别是民吹、舞蹈,充分地
反映了满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民族风情,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