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期刊 建国以来36年间,黑龙江先后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政治类期刊共有77种。1954年7月
前,原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有《黑龙江政报》、原中共松江省委办有《松江建设》,这两种
期刊分别在合省前夕停刊。合省后至1959年末,黑龙江先后共出版11种(1960年以后至1966
年没有新的哲学、社会科学、政治类期刊创刊),其中一直出版到1966年的有4种。“文化大
革命”期间,黑龙江只有一种政治理论期刊,即1975年4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学
习》(月刊),共出版45期。从1977年开始至1985年,先后新办(包括复刊后改刊的)有42
种。到1985年12月仍在继续出版的政治理论刊物、党的组织建设刊物、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
的学术性刊物、业务指导性刊物共有36种,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奋斗》、《党的生活》、
《学习与探索》、《理论探讨》、《经济展望》、《劳动探索》和《黑龙江公安》等。
一、《奋斗》(月刊)
《奋斗》(月刊),1958年7月1日创办,中共黑龙江省委主办。它的前身是中共黑龙江
省委宣传部于1955年8月创办的《学习生活》。《学习生活》(半月刊)主要内容是宣传介绍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辅导在职干部政治理论学习,解答疑难问题,介绍学习经验
。至1958年6月共出刊72期,通过邮局发行,最高发行量为12万份。《奋斗》是为了适应当时
正在兴起的理论学习高潮需要而创办的综合性政治理论刊物,刊名题字采用毛泽东主席来黑
龙江视察时的题词手写体。创刊时为半月刊,出刊60期后于1961年1月改为月刊,1962年又改
为季双刊,月刊和季双刊出刊16期后,于1962年6月停刊,改由《黑龙江日报》出版《奋斗》
专版,每两周出版一期,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共出130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
979年1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奋斗》恢复期刊出版,仍为月刊;至1985年8月,为了紧密
配合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活跃思想,又创办了不定期的《
奋斗·内部版》,在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发行,至1985年12月共出刊18期。《奋斗》以
农村乡、镇以上干部和工矿企业车间以上干部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兼顾学习政治理论的广
大干部和群众。《奋斗》的办刊宗旨和基本任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宣
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改革开放和中共黑龙江省委的中心工作服务;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
基本理论,辅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服务,整个工作都要围绕经
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奋斗》辟有专论、本刊评论、思想评论
、政工之友、党性党风党纪、调查与研究、学习辅导、问题解答、读书与思考、党委书记札
记、政策咨询、企业家论坛、文林艺海、今古纵横谈、黑龙江史话、北疆风情、革命回忆录
、科普知识等20余栏目。《奋斗》在全国政治理论界有较大影响,所刊发的文章曾多次被国
内主要报刊转载、摘发或收入论文集。《奋斗》杂志的创办人和第一任总编辑是中共黑龙江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于林(1958年7月—1960年10月)。继于林之后,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
、宣传部长陈元直兼任总编辑(1960年11月—1962年6月),副总编辑由周飞、金升华、韦延
年3人担任,下设综合、经济、政教3个编辑组,共有编辑人员17人、行政人员2人。1979年1
月恢复期刊出版后,陈元直仍兼总编辑(1979年1月—1983年3月),张元亮、徐昶
民为副总编辑,下设政治、经济、哲文史三个编辑室和办公室,共有编辑人员19名、行政人
员10名。1983年4月,《奋斗》杂志社进行调整,张元亮继任总编辑(1983年4月—1984年12
月),孙觉民为顾问,副总编辑分别由徐昶(1983年12月调出)和杨福栋(1984年1月调人)
担任,下设一、二、三3个编辑室和总编室、办公室,共有编辑人员25人、行政人员7人。从
1985年1月开始至12月,总编辑为刘怡昌,副总编辑为杨福栋、杨星辰,下设一、二、三、内
部版4个编辑室和总编室、办公室,共有编辑人员27人、行政人员8人。《奋斗》通过邮局国
内外公开发行,发行量最多的是1983年,每期发行96000册。《奋斗·内部版》自办发行,每
期4500册。《奋斗》杂志社地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62号。
二、《党的生活》(半月刊)
《党的生活》(半月刊),1959年11月5日创刊,中共黑龙江省委主办,中共黑龙江省委
组织部代管,党员教育刊物。它的前身是中共黑龙江省委主办,曾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代管的《宣传鼓动》(半月刊)。1956年创刊的《宣传鼓动》,是帮助
基层党员、干部、宣传员和工人、农民群众进行宣传工作的通俗政治性刊物,从1958年下半
年开始,逐渐在通俗的时事政策讲话和问题解答的基础上,增加了评论、社论、学习辅导材
料、基层党组织生活、党支部工作经验等内容,发行数量从1959年的每期47000册增至14105
4册,成为党员、干部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和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工具。鉴于《宣传鼓动
》的刊名已与实际报道内容不完全相符合,因此,在1959年9月改刊为《政治教育》,仍为半
月刊。改为《政治教育》一个月后,中共黑龙江省委为了更好地向党员、干部宣传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任务、方针、政策,辅导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介绍优秀
党员的模范事迹和党支部工作经验,将《政治教育》正式改刊为《党的生活》。“文化大革
命”开始后的1966年12月,《党的生活》停刊,1977年5月15日复刊后,改刊为《支部生活》
,由半月刊改为月刊。1979年1月20日,在中共黑龙江省委主办的另一种期刊《奋斗》复刊的
同时,《支部生活》也恢复了原刊名《党的生活》,1981年1月10日仍改为半月刊。《党的生
活》以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党的积极分子为读者对象,以立足本省、面向基层、服务“
四化”为指导方针。其任务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党的基本知识,交流党的工作经
验,指导党的组织生活,进行党的思想教育,促进党的作风好转。以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
员素质、增强党的战斗力为目的。基本内容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介绍党的基本
知识,宣传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交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同党员和党的积极分子交流
思想等。主要栏目有“开拓者”、“在党的怀抱里”、“党员论坛”、“恋爱婚姻”、“思
想杂谈”、“党员之家”、“致富路上”、“战斗在第一线”、“加强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
作”等;组织建设方面的栏目有“过好组织生活”、“写好晚年史”、“三个怎样当好”(
怎样当好支部书记、怎样当好支部委员、怎样当好党小组长)、“党建信息”、“用人之道
”、“组织工作问答”、“整党工作问答”、“党务工作基本常识介绍”、“在争取入党道
路上”、“积极分子园地”、“在预备期里”等;作风建设方面的栏目有“严肃党纪”、“
正气篇”、“监察哨”、“剖案例、找教训”、“鱼水情”、“纪检工作问答”、“褒贬录
”等;其他栏目还有“可爱的黑龙江”、“先锋谱”、“丹心谱”、“烈士在这里洒下鲜血
”、“革命者的爱情”、“抗联回忆录”、“抗联英雄谱”、“高风亮节篇”、“他和共产
党”、“博览窗”、“刺玫瑰”等。《党的生活》1959年11月至1966年12月期间的负责人有
刘治国、冯兴弋、狄忠学、陈治中、祝瑞生等,1979年1月至1985年12月期间的总编辑为姜照
远。《党的生活》通过邮局公开发行,自1979年恢复原刊名后,每期发行量最少时为22万册
,发行最多的1985年达72万册。
三、《学习与探索》(双月刊)
《学习与探索》(双月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
。1979年4月创刊,期刊社地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124号。创刊后关士勋任主编,阴兆
峰、战凤翰、牟朋文、吴荣祚、戢克非先后任副主编,1985年2月关士勋调出后,由战凤翰主
持全面工作。下设哲学综合、理论经济、部门经济、文史4个编辑室和总编室,共有编辑人员
12人、行政人员3人。·至1985年12月,共出刊45期。《学习与探索》以社会科学研究部门的
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党、政机关干部及热爱社会科学的其他人员为读者对象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对社会科学各个领域进行大胆探索,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社会
科学的繁荣,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主要发表文学、史学、经
济学、哲学、法学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其他学科的学术论文。除设有综合、经济、文学、历史
等固定栏目外,还辟有“关于人的学说研究”、“文化学研究”、“美的探索”、“黑龙江
经济研究”、“文学方法论探讨”、“渤海史研究”、“西伯利亚与远东”等专栏。《学习
与探索》刊发的数百篇文章被国内外各级、各类报刊转载、摘要、辑目及编人文集,引起了
学术界的注意和重视。《学习与探索》通过邮局公开发行(国外发行由中国国际图书发行公
司代办),1985年每期发行量为1万册。
四、《理论探讨》(双月刊)
《理论探讨》(双月刊),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1984年11月15日创刊,中
共黑龙江省委党校主办,刘险峰任主编,共有编辑人员4人、行政人员1人。《理论探讨》的
读者对象主要是参加党校学习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省内的理论工作者,办刊宗旨是为党
校的教学、研究人员和理论工作者提供理论探讨和进行学术交流阵地,促进全省理论工作者
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和探
讨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推动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
建设。《理论探讨》除辟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传统学科的栏目外,还开辟
有领导科学、方针政策研究、党的建设等重点栏目。《理论探讨》在省内公开发行,并与全
国各省、市党校及各大专院校、社会科学类期刊交换交流,发行数量每期约2000册。
五、《经济展望》(双月刊)
《经济展望》(双月刊),1985年7月创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主办。总编
辑陈治中、副总编辑李晔,下设一个编辑室、一个编务室、共有编辑人员5人、行政人员1人
。至12月,共出刊3期,每期发行3500册。《经济展望》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经济刊
物,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宣传党的经济政策、评论经济大事、研究和探讨经
济发展战略及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新问题、展望经济发展前景、传播新鲜经验和新的信息、普
及经济科学知识为宗旨,为各级行政领导决策服务,为广大经济工作者服务。读者对象主要
是市长、县长、厂长(经理)、经济管理干部和业务人员、经济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经济研
究工作者以及对经济研究工作有兴趣的读者。辟有“经济展望论坛”、“战略研究”、“咨
询与决策”、“问题讨论”、“决策例析”、“报告文学”、“人物专访”、“谈古论今”
、“他山之石”、“经济生活”、“世界经济”、“厂长(经理)笔谈”、“市、县长园地
”、“经济科学讲座”等栏目。《经济展望》发表的一些文章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对
黑龙江的经济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六、《劳动探索》(月刊)
《劳动探索》(月刊),黑龙江省劳动局、黑龙江省劳动经济学会主办,内部发行刊物
,1982年1月创刊。创刊至1984年12月为双月刊,由黑龙江省劳动经济学会主办,主要是研究
、探索劳动经济理论,为各级劳动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工资干部、学会会员以及大
专院校、科研单位从事劳动经济理论的人员服务。总编辑张春元,兼职副总编辑刘铁良。19
85年初,根据国家劳动人事部的指示精神,《劳动探索》由学术理论刊物改为以业务指导为
主的刊物,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理论文章与工作经验并重,并改为月刊,由
黑龙江省劳动局、黑龙江省劳动经济学会共同主办,张春元仍任总编辑,陈峰任副总编辑,
编辑部共有编辑、行政人员9人。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劳动工资、就业、保
险、劳动保护、锅炉安全监察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学习和探讨劳动经济理论,传播改革信
息,交流工作经验。主要栏目有“专论工作研究”、“工作经验”、“法规选登”、“安全
生产”、“改革信息”、“批评与建议”、“政策问答”、“国外动态”、“杂谈”、“人
物专访”、“新闻图片”、“借鉴篇”、“小知识”、“小资料”等二十几个。发行范围为
黑龙江各地、市、县劳动系统、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劳动经济教学和研究部门以及
个体工、商业经营者。1984年12月前,每期发行7000册,1985年每期发行10500册。
七、《黑龙江公安》(月刊)
《黑龙江公安》(月刊),黑龙江省公安厅主办,业务指导性月刊,是建国后黑龙江省
创刊最早、出刊时间最长的内部发行刊物。1955年1月20日创刊后至1967年1月停刊,为不定
期刊物,共出刊244期,1979年1月复刊时改为月刊,至1985年12月,累计出版329期。《黑龙
江公安》以公安干警和各单位保卫干部为读者对象,它的编辑方针、任务是:坚持党的四项
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党的有关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交流公安工作经验,传播公安
业务基础知识,解答有关公安政策、业务中的疑难问题,表彰先进事迹、批评坏的典型,同
时,也刊登反映公安干警生活的文学作品。辟有“严打斗争”、“预防犯罪”、“治安管理
”、“安全保卫”、“综合治理”、“从严治警”、“队伍建设”、“为警增辉”、“工作
研究”、“工作经验”、“典型案例”、“案例分析”、“干警论坛”、“侦查心理”、“
犯罪心理”、“犯罪规律”、“国外科技”、“刑事技术”、“世界警察”、“读者来信”
、“通讯园地”、“警钟”等30多个栏目。《黑龙江公安》的创办人和第一任总编辑是赵去
非,继之是卫之民、张友恒,现任总编辑为杜殿武。1985年每期发行138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