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风灾

第五节 风灾



  一、风害指标

  根据生产实践,当风速达到8米/秒(5级)时,就可对农业、林业及建筑等行业产生影响,并极易发生火灾。把大于等于(≥)8米/秒的风作为大风指标。黑龙江省大风多发生在春季,以4、5月份大风危害最大。大风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江河沿岸地带,松嫩平原大风最多,危害最重。

  (一)时空分布

  1986~2005年,黑龙江省大风在4、5月份出现最多,其次在1、2、3月,12月比较少,7~9月最少。这种分布状况与中高纬度地区夏季风与冬季风的季节转换有关(图1-45)。




  黑龙江省各站年平均大风日数较多的县(市)按从大到小顺序为依兰、通河、宁安、绥芬河、鸡东、肇源、讷河、密山,其余大部市、县居中,最少的是加格达奇。大风日数较多的地方一般为平原和半山区,主要受地形影响(图1-46、图1-47、图1-48、图1-49、图1-50)。












  (二)大风分区

  根据1986~2005年资料统计,黑龙江省弱风区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的迎风坡和小兴安岭,即大兴安岭西部、黑河南部和伊春;大风区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位于嫩江、松花江流域沿岸,第二部分位于牡丹江、鸡西、双鸭山地区境内;特大风区位于哈尔滨市的巴彦、通河、依兰县和牡丹江市东南部的宁安市、绥芬河市(图1-51)。




  (三)大风危害

  大风的主要危害是刮走农田沃土,毁坏幼苗,使作物倒伏而减产;加剧干旱程度,严重危害农作物生长,引发火灾,破坏交通、电讯和建筑物等。

  1986年6月26~28日,安达、肇东、青冈、明水、海伦、庆安、望奎等县(市)先后出现10级左右的大风。3000多间房盖被刮掉,50多间民房倒塌,刮折(断)树木1.5万多棵,刮折电杆100多根,农田风灾面积224万亩,造成严重损失。

  1990年6月7日,肇州出现瞬时风速24米/秒,4万亩农田受灾,减产1~2成。7月9日,肇东、兰西、绥化、绥棱、庆安等县(市)出现19~23米/秒的大风,并伴雷雨、冰雹,73.7万亩农田受灾,36人受伤,折断电线杆和树木4866棵,吹翻房盖377间,吹倒房屋34间。当年黑龙江省农田风灾面积393万亩。1991年,塔河县先后出现三次大风天气,最大风速超过31米/秒,使塔河镇内许多单位的房屋、电线杆、电缆等被风刮断或吹坏,造成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1993年4月23~25日,嫩江县遭受风灾,小麦的种子和化肥被刮出地表,受灾面积8万亩,损坏房屋8000余间,直接经济损失274万元。5月10日,大风造成绥棱县1 494亩农田受灾,刮坏民房2933户,6348间。海伦县86个村屯遭大风袭击,损坏房屋7 783间,经济损失184万元。5月10日、16日,大风造成庆安县6个粮库的粮仓被掀走,8个供销社的房盖被刮走。9月5日,加格达奇出现10级以上强风夹冰雹天气,经济损失达558.4万元。

  1995年5月1日,庆安县出现9级大风,6个粮库的粮仓被风掀开,许多房屋被风刮倒。5月17日,塔河出现最大风速达40米/秒的大风、全县90%以上的楼房的铁皮瓦盖严重受损,有的阳台被风卷走,电线杆、大树被风刮倒(断),造成严重经济损失。7月6日,尚志出现8级以上大风,8个乡镇遭风害,受灾面积4.29万亩。

  1996年4月14日,呼玛县出现瞬时风速达25米/秒的大风,许多房盖被掀掉,塑料大棚毁坏,砸死1人,伤2人。4月24日,五营最大风速18.7米/秒,上甘岭粮库等房盖被风摧毁,损失20余万元。6月24日和10月28日,庆安遭遇大风袭击,有三个乡1.1万余亩烤烟和近万亩大田作物受损惨重。

  1997年4月20日,北安市出现了长达10小时的大风,瞬间最大风力达9级,供电部门两条线路中断,停电达8个小时,民房、学校和粮库仓盖被刮破。

  1998年4月20日,嘉荫县出现了特大风天气,持续9个多小时,瞬间最大风速达29米/秒(11级),造成多数塑料大棚、楼房盖以及汽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五营瞬时最大风速达34米/秒(12级),保护林区内树木被刮倒,多座建筑物损坏,损失百万元。

  2000年6月22日,塔河县出现大风伴随强雷雨天气,1人受伤,经济损失296万元。

  2001年7月2日,五常八家子乡出现风灾,受灾房屋及耕地直接经济损失760万元。7月6日,黑河爱辉区、逊克县的11个乡最大风力达10级,持续1小时,作物成灾面积10.8万亩,受伤6人,损坏房屋1584间,直接经济损失2702万元。

  2002年7月2日,嘉荫县出现大风,最大风速20米/秒,嘉荫县百货大楼房顶坍塌,4人受伤。人民银行、海关及4个中小学校房盖全部被毁坏。

  2003年6月13日,黑河市部分乡镇遭受罕见的大风和冰雹袭击,受灾绝产面积2.5亩,受灾农户1487户,直接经济损失达700余万元。

  2004年6月9日,鸡西市出现最大风力为24米/秒的大风,使60栋大棚刮坏,平安村800平方米房盖受损。7月12日,漠河县出现大风和冰雹,最大风速为28.9米/秒,许多房盖及几十栋大棚被掀起,经济损失约400万元。9月3日下午,牡丹江市西安区出现大风冰雹,瞬时风速达到8级以上,受灾面积3万余亩,减产30%~40%。

  2005年4月28日,鸡西、密山、巴彦、依兰、虎林等多个市、县出现了6级以上大风。巴彦县经济损失30多万元;依兰县有1个通讯铁塔倒塌,1个粮库库顶被吹掉。7月23日,富裕县繁荣乡遭受强风袭击,15个自然屯受灾,受灾面积7万亩,绝产2万亩。

  二、龙卷风

  (一)龙卷风分布特点

  龙卷风是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从外观看,是从积雨云(或发展很盛的浓积云)底盘旋下垂的一个漏斗状云体。

  龙卷风风速每小时可达150公里到450公里以上,常常超过台风的风力,具有很大破坏力,树木、房屋、农作物都可能被席卷一空。龙卷风生命史很短促,一般仅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十分钟,直径100~300米(大者可达1000米左右)的范围,但造成的灾害是严重的。

  龙卷风发生与地形有一定关系,易发于比较空旷的平原地带。松嫩平原特别是克山、拜泉、讷河、安达、呼兰、海伦、大庆等地为龙卷风多发区。

  (二)龙卷风危害

  龙卷风破坏力极强,是一种灾难性的气象灾害。

  1986年6月19日下午,龙卷风袭击了德都县兴隆乡。半数民房被刮坏、倒塌,160根电柱被刮倒,5人受伤。1986年,黑龙江省有14个县(市)遭受飑线和龙卷风袭击,受灾农田面积292万亩。海伦县边伦村遭龙卷风袭击后,房屋全部倒塌,生活和生产资料荡然无存,成为废墟。

  1990年5月29日,拜泉、讷河和克东县先后出现龙卷风,经济损失约1400万元。同一天,海伦市也出现龙卷风,3.3万亩农田受灾,经济损失35.4万元。1991年8月7日,拜泉县出现一场飓风加暴雨袭击,飓风风速达8级以上,受灾农田68.8万亩,绝产14.5万亩,刮倒房屋452间,大牲畜死亡23头(匹),总损失多达1200万元。

  1993年4月22日,阿城市发生龙卷风,持续约15分钟,刮倒电线杆25根,毁坏低压线路2公里,毁坏民房110余间。

  1997年7月22日,巴彦县18个乡镇遭受龙卷风危害,造成房屋、树木、电线杆被毁。

  2002年5月13日,五常县出现龙卷风,伴有冰雹,持续1小时,共有20个村,84个自然屯,3170户受灾,受灾农田7万余亩。毁坏民房和校舍636栋,1658间,以及水田育苗大棚、蔬菜大棚和电力通信设施等。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876万元。7月3日,绥滨县北山乡出现龙卷,农作物受损。

  2003年8月21日,铁力市王杨乡靠山村出现了龙卷风,并伴有冰雹。103户受灾,毁坏房屋298间,其中倒塌32间,1600亩农田受灾。

  2004年7月22日,黑河市孙吴县红旗乡遭龙卷风袭击,毁坏房屋40余间。

  2005年7月15~16日,五大连池市和林业局、龙镇、五大连池风景区等地遭受龙卷风。林业局所在地有一半以上建筑物房盖被毁坏,部分人员受轻伤,通信、供电中断;粮库铁质粮囤盖被吹毁,部分树木被折断,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7月16日,甘南县查哈阳乡遭受龙卷风袭击,使4500亩农田受灾,有800亩农田绝产;损毁民房58户、126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9.3万元。同日讷河市5个乡镇23个村遭受了历史罕见的龙卷风袭击,部分农田被毁,倒塌房屋1801间,损坏房屋1922间,毁坏11万株树木,直接经济损失7683万元。

  三、飑

  (一)分布特点

  飑是突然发作的强风,瞬间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如气温急降,相对湿度大幅度上升等。飑常伴随雷雨出现,但持续时间短。飑常出现在积雨云到来之前或冷锋之前。黑龙江省各地在夏季均可出现。

  (二)飑危害

  飑造成的危害强度明显大于一般的大风灾害。

  1987年,7月29日,伊春遭受强飑线袭击,大风持续3分钟,瞬间最大风速为23米/秒,使伊春市10个区的部分林木被吹断。电力、通讯中断,房屋、粮食作物受损,经济损失569万元。

  2000年6月22日,塔河县出现飑线天气,最大风速22米/秒。楼房铁皮盖损失近3万平方米,7个烟囱被刮倒,4个晾台被刮掉,活动板房被刮走,大树被拦腰折断,供电线路受损,80%的单位和住宅停电,经济损失近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