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畜牧业生产
第一篇 畜牧业生产
1986~1989年,全省畜牧业生产主要是解决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通过省委、省政府做出的相关决策,出台有关政策,放开了禽蛋市场,推动了家禽业的发展;放开了羊毛市场,提高了农民养羊的经济效益,使养羊业走出了低谷;放开了生猪市场,使全省养猪业转降为升,解决了省内猪肉自给的问题;放开了鲜奶收购价格,促进了奶牛业的发展。
1990~1994年,以贯彻“科技兴牧”方针为中心,推行《黑龙江省科技兴牧方案》,把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同实行各种畜禽高产综合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水平。通过推行“瘦肉型猪直线育肥综合技术”,使专业户、场做到年出栏两茬猪,胴体瘦肉率提高到56%,破解了黑龙江过去一年只能出栏一茬猪的历史难题。通过推行“提高奶牛群体单产综合技术”,使奶牛年产奶量平均提高0.5吨左右。通过推行“鸡的高产综合技术”,使蛋、肉鸡生产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肉牛集中育肥综合技术”已在面上展开。“羊的毛肉增产综合技术”也得到推广,产毛量和胴体重都有提高。通过抓规模经营和推广高产综合技术,带动了全省畜牧业的发展,各类畜产品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到1994年末,肉类产量由1989年40.9万吨增到77.7万吨,奶类由88.2万吨增到113.1万吨,禽蛋由24.3万吨增到40.8万吨,羊毛由8503吨增到8817吨。
1995~2000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建设畜牧业大省”的决策,要求各地大办畜产品加工企业“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进一步带动畜牧业发展,在此期间,对一些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的小型企业进行破产或改造。完达山、雀巢、金锣、正大等一批工艺设备先进的大中型企业陆续发展起来,带动了周围各县畜牧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呈现出全省畜牧业继续全面发展的好形势。到2000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91.8万吨,比1994年增长150多万吨。
2000~2005年,省政府又做出了以畜牧业标准化建设为重点,走效益型畜牧业发展之路,把畜牧业发育成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决策,要求畜牧业在规模、水平、质量、效益各方面同步扩增,进一步做强做大畜牧业,以瞄准国内外市场需要,围绕提质增效,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畜牧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从2000年起,相继制定和修订了39项畜牧业地方标准和规程,通过宣传、培训、培养典型等各种方式进行推广,使全省畜牧产业的质量有新的提高。到2005年,全省已有50%家畜和80%的家禽实现了规模经营,奶牛单产达到4.8吨,生猪出栏率提高到137%,肉牛、肉羊、肉鸡的饲料转化率和胴体品质都有提高,又一批加工企业相继兴起,肉蛋奶总产量达851.8万吨,使全省畜牧业生产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