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养猪业
第三章 养猪业
从1986~2005年的20年间,黑龙江省的养猪业呈现出养猪数量由降转升、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
1986年末,全省生猪存栏564.8万头,比上一年的592.9万头下降28.1万头,1987年又降到438.4万头。1988年 1月25日,省政府为制止生猪下降,尽快把生猪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下发了《关于发展生猪生产的通知》,要求各地大力发展生猪生产,逐步实现猪肉自给;积极发展农户养猪,加快建设商品猪基地;发展公母猪,稳定生猪生产基础;实行科学养猪,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行优惠政策,适当调整生猪收购价格;完善生猪合同订购制,搞活议购议销;切实加强管理,搞活集市贸易;深化改革,探索产加销一体化新体制;加强领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1989年12月12日,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做出了生猪收购要逐步“实行多渠道经营,收购价格随行就市”的规定。各地市县通过认真贯彻省政府下发的上述两个文件精神,加强了对养猪生产的具体领导,解决了生猪收购体制上的彻底转变,解除了农民发展生猪生产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猪的积极性,很快扭转了生猪生产下滑的趋势,开始转降为升。到1990年末,生猪存栏恢复到654.9万头,出栏肥猪458万头,基本上解决了省内猪肉自给问题。
从1990年开始,在全省深入贯彻了“科技兴牧”方针,大力发展养猪的规模经营和推广“瘦肉型猪直线育肥综合技术”,把全省生猪生产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推广好瘦肉型猪直线育肥综合技术,于1990~1992年间,省畜牧局派出以畜牧处处长孟宪泽为组长的工作组,到全国商品猪基地县之一的望奎县搞试点示范。时任望奎县委书记王金玉、县长马生、主管副县长梅国良、县畜牧局局长李君,同工作组一起积极主动相互配合,共同抓好试点工作。他们把推广瘦肉型猪直线育肥综合技术同发展养猪专业户紧密结合起来,凡是发展起来的养猪专业户、场都搞直线育肥,作为示范试点的中心任务。通过两年的试点示范,探讨出了改变过去那种养肥肉型猪,用传统的饲养方法,养上一年才能出栏的落后状况;做到了养瘦肉型猪,用直线育肥的饲养方法,养半年就能出栏,一年出两茬肥猪的科学饲养,群众卖一头肥猪可收入100元以上。
1992年5月,省畜牧局派调查组深入望奎县对养猪的示范试点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写出了《猪直线育肥综合技术的推广正在引发养猪业的深刻改革》的调查报告,作为同年6月召开的全省畜牧工作会议的文件印发;省政府研究室又在同年7月《参阅件》上转发到各市县,要求推广。望奎县委、县政府、县畜牧局曾多次在省、地召开的有关会议上介绍经验,1993年底,新华社记者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王金玉的猪战略》的文章,引起省内外很大反响,各地到望奎学习考察养猪的人员达8000余人。
1995年,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畜牧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推广瘦肉型猪直线育肥综合技术的经验和生产成果,要求各地进一步推广。通过不断推广望奎的养猪经验,在全省各地逐步改变了过去粗放散养的饲养方式,一大批养猪专业户、专业场应运而生,瘦肉型猪直线育肥综合技术得以全面推广,猪的商品化生产日益形成,使养猪业得到迅速发展,实现了全省农村养猪业的历史性突破。到1999年末,全省生猪存栏突破了千万头大关,生猪出栏也突破了千万头大关。
2000~2005年,在推广瘦肉型猪直线育肥综合技术取得很大成就的基础上,又在通过大力发展规模化生产,健全标准化技术体系,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等方面做文章、下功夫,使全省的养猪数量和质量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