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猪传染性胃肠炎

第六节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诊以水样腹泻、呕吐和新生仔猪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7~10日龄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年龄较大或成猪主要表现为掉膘。病猪和带毒猪从粪便、呕吐物、鼻分泌物及呼出气体中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等感染其他猪只。本病在2月、3月、11月份多发,春季产仔旺季发病最高。

  一、发生与流行

  1986~1990年,全省累计共有93个县(次)184个乡(次)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共有发病猪20660头,年均发病率0.047%,共死亡6255头,年均死亡率0.015%。




  1996年,伊春市一养猪场首先在育肥舍650头猪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7天内67头哺乳母猪及全部哺乳仔猪感染,共死亡456头,死亡率达70%,其中3日龄内429头,占死亡头数94%。

  1999年,由于受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有所上升,大兴安岭地区上半年因猪传染性胃肠炎致死猪212头。

  2004~2005年,猪传染性胃肠炎在全省已呈零星散发,全省共有18个乡镇发生,发病猪1328头,年均发病率0.0009%,死亡1085头,年均死亡率0.0007%。

  二、防治措施

  1986年来,防治本病采取的关键措施是作好免疫预防,使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对妊娠母猪在产仔前20~30天接种疫苗4毫升,仔猪通过吃乳获得被动保护。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搞好环境卫生,不从疫区进猪,到2005年已无大面积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