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一节 禽白血病

第十一节 禽白血病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群引起的禽类,特别是鸡发生白血病的多种类型的肿瘤性疾病,在自然条件下最常见的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他形式有成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病以及其他有关肿瘤多种类型,多数肿瘤与造血系统有关,少数侵害其他组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常见于16周龄以上的鸡,在性成熟阶段发病较多,本病对鸡的危害性较大。

  一、发生与流行

  1986~1989年,全省实施鸡白血病普查,共检查鸡3176只,用琼脂扩散法共查出阳性鸡116只,阳性率3.12%。

  1992年,对哈尔滨“红光”和“立英”种鸡场监测鸡白血病,在28372只父母代种鸡中检出鸡白血病阳性鸡7563只,阳性率高达26.6%。

  2000年,开展对净化后的种鸡场进行鸡白血病监测,省兽医卫生防疫站在9家种鸡场抽检种鸡4309只,检出鸡白血病阳性21只,阳性率0.4%,鸡白血病阳性率比过去显著下降。

  二、防治措施

  防治本病最好的措施是净化种鸡群,淘汰阳性鸡,培育无白血病鸡群。

  从1992年,全省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禽白血病种鸡疫病监测及净化工作,鸡白血病净化标准定为血清学阳性率:原种鸡场控制在0.5%以下,祖代鸡场低于2%,父母代鸡场低于3%。

  1993~1996年,在全省累计监测的108家种鸡场(其中有10家原种鸡场、5家祖代、93家父母代种鸡场)有存栏鸡339万只,在开展鸡白血病监测净化后抽样检测44256只,检出鸡白血病阳性鸡744只,平均阳性率1.67%。各种鸡场通过坚持开展淘汰阳性鸡、净化种鸡群,到1996年鸡白血病污染率下降到1.3%。

  1999年,省兽医卫生防疫站对有存栏鸡379665套种鸡的12家种鸡场抽样监测净化结果,检出阳性率仅为0.34%,低于规定标准。

  2000年,省兽医卫生防疫站抽样检测,从存栏鸡339万套种鸡中抽检4309只,检出鸡白血病阳性鸡21只,平均阳性率0.4%。

  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3个市都分别对辖区内的种鸡场实施监测净化,共抽样监测37家净化后的种鸡场,抽样5914只,检出鸡白血病阳性鸡35只,平均阳性率0.5%。在检疫净化工作开展同时做好平时日常消毒工作,处理好病死鸡及尸体等污染物,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舍内空气新鲜等综合防制措施,对控制白血病有着重要作用。

  2003~2005年,由于坚持检疫净化,省内禽白血病发病率和阳性率大幅度减少,对禽白血病血清学检查,共检查监测鸡1791只,阳性34只,平均阳性率1.88%,低于规定控制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