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业生产

第二节 农业生产



  一、种植业

  1986年,劳改农场种植业主要作物是小麦、水稻和大豆,三大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85%以上。其次是玉米和经济作物油菜籽、甜菜。全年产值7 358万元,占全系统农场总产值的59.6%。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2 790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5%,单产134公斤/亩,总产66 026吨;大豆种植面积15 706公顷,单产148公斤/亩,总产25 208吨;水稻是监狱农业的传统作物,开发的早,种植面积大。1986年种植8 976公顷,单产260公斤/亩,总产34 986吨;玉米种植面积3 000公顷。

  1987年,是水稻种植产量最低年份,单产236公斤/亩,总产32 886吨。

  1993年,大豆种植面积增至21 884公顷,较1986年增加6 000多公顷。单产107公斤/亩,总产48 562吨,较1986年总产增加近一倍。

  1994年,小麦种植面积下降至18 425公顷,单产165.4公斤/亩,总产45 711吨。
自1995年,水稻种植面积快速增加,1996年种植11 438公顷,较1986年增加2500公顷。

  2000年,监狱系统实施“一压、一稳、三上、大发展”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针,即压小麦、稳大豆、上水稻、上玉米、上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2001年种植业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实施“一压、两稳、三增”的方针,即压缩小麦,稳定水稻、大豆,增加玉米、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自2000年,小麦种植面积急剧下降,2001年仅种植3 585公顷。 

  2001年水稻种植增至16 240公顷。当年是产量最高的年份,总产111 068吨。

  2003年,玉米种植6 732公顷,较1986年增加一倍多。

  2004年,是大豆种植最高年份,播种47 604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9%。总产95 034吨。

  2005年,粮豆总产累计368.8万吨,是1986年的1.85倍。全年种植业产值44 632万元,占当年全系统农场总产值的83%。其中小麦播种仅69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0.1%。单产212公斤/亩,总产219吨,相当于1990年产量的0.2%。小麦退出三大主导作物地位。大豆种植45 578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86%,单产130.5公斤/亩,总产89 205吨。播种面积的急剧增加,导致作物比例失衡,重、迎茬严重,病虫害加重,单产下降,效益降低。水稻种植15 144公顷,单产418公斤/亩,总产94 932吨。玉米种植7 660公顷,单产487公斤/亩,总产5 956吨。
 


 
  二、农田水利

  1986年,黑龙江省劳改系统有万亩以上灌区5个,设计灌溉面积19.28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1.93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2.7千公顷。易涝面积46.56千公顷,已除涝面积32.52千公顷,盐碱耕地面积4.6千公顷,水土流失面积13.64千公顷。建成水库8座,其中凤凰山农场五一水库和笔架山农场笔架山水库为中型水库,总库容5 475万立方米。堤坝65公里,保护耕地12.97千公顷,保护人口1.92万人。排灌机械总装机容量6.55千千瓦,水闸10座,机电井250眼。机电排灌站72处,装机容量4.7千千瓦。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4 800万立方米,其中蓄水工程800万立方米,引水工程7 000万立方米,机电井1 000万立方米,机电站及水轮泵供水6 000万立方米。

  1989年6月24日,省三江办、计委、财政厅、农行联合批准笔架山水库泄洪闸工程列入三江平原开发建设规划,投资435万元。1989年9月开工,1992年11月完工,完成土方19.96万立方米,石方2.23万立方米,混凝土50.34万立方米,投入劳力10.8万工日。笔架山水库泄洪闸工程的竣工,标志着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一座中型险库的消失,保护富佳铁路、哈同公路以及17个村屯,40万亩耕地,5万人口的安全并可供水田灌溉3万亩,养鱼1 500亩,果园6 000亩用水。

  同年,由于莲江口农场望江抽水站已运行近30年,水轮泵叶片腐蚀严重,抽水能力降低。省计委批准,投资348万元,对抽水站进行设备更新改造,配置微机程控设备。于1989年4月28日七台机组及附属设施安装调试完毕,一次试车成功。

  1994年,共投入小型水利补贴资金1 800万元,用于水利工程更新改造、水毁工程修复、田间工程配套等水利工程建设。共建桥、涵、闸、站等水工建筑物42座,机电井40眼,新增加改善灌溉面积1.2千公顷,治理低洼易涝中低产田4.3千公顷。

  1995年,省综合开发办投资300万元,省财政厅投入200万元,用于监狱系统农田水利工程。

  1997年,监狱农业各单位投入2 3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 330公顷,旱田改水田670公顷,新打抗旱井193眼,建桥涵15座,完成农田水利土方102万立方米。

  2000年,省监狱局筹集农田水利投资88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0万元。包括永丰农场低产田改造和水田开发工程,香兰农场旱改水工程和老水田改造工程。

  2003年,香兰农场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治理项目立项,改造水田93.3公顷,新建节制闸1座、排水渠交叉桥1座、涵洞20处,建沙石机耕路12公里,清淤和挖新排水渠44公里,完成土方15万立方米。永丰农场改造、维修、加固引水支渠4条,长1.9万米;排水干渠清淤、加宽、维修1.8万米,完成土方12.8万立方米;新建农道桥 8座、涵洞19处、渡槽3座、进水闸1座。莲江口农场修建、维护水利设施16处、清淤、维修引水干渠1.8万延长米。

  2005年,香兰、莲江口、六三农场取得农业综合开发立项。国家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24万元,完成低产田改造1.8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5万亩,开挖疏浚渠道61公里。建涵闸渡槽37座,打电机井7眼,衬砌渠道21公里,建桥一座。

  三、农业机械

  1986年,劳改农场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比较高,小麦、大豆、水稻、玉米等主要作物的种、管、收基本实现机械化。拥有履带拖拉机502台,轮式拖拉机340台,手扶拖拉机370台,联合收割机377台,机引农具464台(件),收获机具263台,推土机37台,载重汽车227台;农机修理用车床253台,台钻99台,锻压设备44台,修理专用设备56台,农机修造厂10个,修理车间97个。耕作机械动力39 645马力,收获机械动力38 384马力,林业机械动力265马力,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4 877马力,运输机械动力47 034马力,植保机械动力763马力,专用机械动力10 129马力,农机修造机械动力5 832马力,通用机械动力10 523马力。加强“三库一场”建设,机车库、零件库、油料库和农机具停放场要求达到标准化,达到省局标准的“三库一场”挂牌。农机队伍经培训上岗。 全年拖拉机技术完好率90%,出勤率84%,班次时间利用率85%,平均每标准亩耗用主燃油0.98公斤;联合收割机技术状态完好率90%,出勤率85%,班次时间利用率85%,平均每标准亩耗用主燃油1.03公斤。坚持标准化作业,农机各项作业制定具体作业标准,机械作业优质优价,开展单车核算和标准化车组活动。 

  1990年,全省劳改农场主要农机数量在全国劳改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农机总动力占17%,大中型拖拉机的台数占16.7%,大中型拖拉机的马力占17.9%,联合收割机的台数占22.5%,联合收割机的马力占29.6%。

  1992年,劳改农场兴办家庭农场,农机具转让是兴办家庭农场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逐步转让到户。

  1995年,莲江口农场建成家庭农场1 248户,农场向家庭农场转让农机具717(台)件,农场收回转让资金678万元。

  1996年,各农场自筹资金671万元,购置农机具301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11台,链轨式拖拉机4台,割晒机13台。

  1997年,省监狱局成立省农机监理站监狱局分站,对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具技术状态监督检查,负责驾驶操作人员的检验、落户、考核、审验及核发牌、证和农机事故处理工作。

  2000年,完成链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换发牌照工作,驾驶员换证工作,实现依法、科学、规范管理。全系统农机具挂牌率、驾驶员持证率、机具检审率达到98%以上。省监狱局监理分站被省农委、省农机监理站授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莲江口农场监理站被评为全省清理黑车黑驾驶综合整治活动先进单位。强化农业机械“六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农机具春检合格证审验发放制度,当年投入410万元,购置各类农机具170台(件)。继续加大农机具转让力度,全系统农机具转让率达95%以上。华山农场家庭农场职工个人集资300万元,购置约翰迪尔1075、1065大型收获机3台,小四轮拖拉机和配套农具100台(件),出现多元投资主体,摆脱监狱无力更新农机具的困境。香兰农场投资189万元,购置大型收获机械和配套农机具,大型收获机械更新率达到90%以上。

  2003年末,监狱农场农机具全部转让给家庭农场职工。

  2005年,落实农业部关于启动2005式牌照要求,全系统农机牌照、驾驶证、行驶证、农机登记证全部完成换发。凤凰山农场被评为全省农机监理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四、农业科技

  1986年,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借鉴和学习省农垦系统经验,实现与农垦同步发展,粮食单产水平快速提高,畜牧业、场办工业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与省农垦系统差距不大,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

  至1995年,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主要内容:改良作物品种,扩大优良品种种植比例,完善引种、试验、示范、推广服务体系;推广先进农业适用技术22项,其中稀土农用推广项目获国家计委、科委、农业部、冶金部、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联合授予的推广二等奖和省科委授予的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ABT生根粉推广获中国林科院授予的推广二等奖;开展模式化栽培高产攻关活动。监狱农业科技推广有9项内容。1.稀土应用累计152.2万亩,年均30.5万亩。2.水稻旱育稀植面积年均13.4万亩,其中水稻机插秧比人插秧增产11.5%。3.水稻机收年均4.4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3,机收比人收增收水稻20%~25%,年增收水稻2 625吨。4.大豆精播占大豆种植的66.7%。大豆精播增收幅度为10%~18%,节省种子60%~35%。5.大豆挠性低茬收割占大豆种植的74%。挠性低茬收割比“传统型”低茬收割提高工效30%~50%,节省油料10%~20%,增收大豆5%~10%。6.深松耕法年均推广面积18.4万亩,深松耕法可增产5%~10%;每亩可减少2~3遍作业层次,可节省1.54~2.42元;提高工效2.93倍,降低油耗66.8%。7.秸秆还田年均13.1万亩。8.高产攻关增产1 400万公斤,增收450万元。9.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模式化栽培。

  1996年,推广25项农业新技术,其中种植业10项,农机7项,畜牧业4项,林业2项,果树栽培1项。水稻旱育稀植和超稀植9 353.8公顷,推广玉米移苗移栽和地膜覆盖990.4公顷,甜菜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12公顷,大豆三垄栽培14 944.3公顷,小麦深施肥13 045.4公顷,推广种衣剂17 054.8公顷,全方位深松4 410公顷,大豆挠性低割收获11 244.8公顷,大豆苗带喷药8 328公顷,推广小麦湿拌种、秸秆还田、免松翻、秋起垄、秋施肥等适用技术。

  1997年,推广适用新技术,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完善以农科所为中心的农技推广网络,完成70项农业科研和高产攻关项目,科研覆盖面积56 400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90%,优良品种率达96%,科技贡献率达45%。监狱系统成立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种子公司,加快种子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现代化的步伐。凤凰山农场引进美国“惠满丰”有机酸活性液肥,更新优质小麦品种增加效益达百万元;应用生物钾肥,小麦亩增产25.5公斤,大豆亩增产22.6公斤。老莱农场应用稀土面积5 000公顷,增产率达10.7%;采用飞机航化作业,小麦、大豆航化面积1 600公顷,小麦增产11%,大豆增产8.9%。

  1998年,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行水稻机械化育秧、机播深施肥、大豆垄三栽培、两膜三移、深松免耕等新技术。农业种植科研覆盖率面积56 400公顷,占播种面积的90%。完成70项科研和高产攻关项目,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

  1999年,监狱系统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水稻旱育稀植面积5 613公顷,占水稻种植的39%;钵育摆栽247公顷,机插深施肥1 437公顷。大豆全部垄三栽培。种衣剂应用面积29 500公顷,其中大豆、玉米、油菜全部实现种子包衣,蔬菜日光节能温室66栋,科技培训2 200人次。莲江口农场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新增插秧机36台、深施肥器45套。推广邦威除草剂杀灭三棱草,运用生长剂喷施叶面肥等技术。

  2000年凤凰山农场探索耕作改制,采用麦茬地深松后直接起垄,麦茬地中耕轻耙后起垄,油菜地耙茬、浅翻深松等多种耕作方式。香兰农场推广水稻三超技术,钵育摆栽、种子包衣和大豆原垄卡播小麦技术,试用多元有机复合肥,种植绿色水稻52公顷,开发绿色富硒大豆900公顷。

  2000年以后,农业科技工作日渐衰弱,粮食单产和肉、蛋、奶产量与省农垦系统差距拉大。粮食单产水平下滑,牧业萎缩的主要原因:一是一批老科技人员相继退休,新的科技骨干没有形成强势,力量薄弱;二是“家庭农场”体制确立后,没能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科技体制和机制,以包代管的问题存在。

  2005年,加强农业技术工作服务职能,组织家庭农场职工推广应用农业适用技术,坚持水稻三超技术的推广应用,年机插面积占90%,钵育摆栽面积占10%。大豆、玉米、小麦、油菜应用种子包衣技术,坚持耕作改制,深松、耙、拖、耕技术广泛应用,推广优化配方和节水灌溉技术,优良农作物应用率在98%以上。

  五、林果业

  1986年,省属劳改系统有林地8 937公顷,其中用材林2 764公顷,经济林46公顷,农田防护林1 896公顷,水土保持林115公顷,薪炭林931公顷,其他林3 186公顷。零星植树114万株,成林抚育面积315公顷,育苗面积86公顷。林地面积较大的有老莱农场2 108公顷,笔架山农场1 722公顷,凤凰山农场1 329公顷,华山农场1 124公顷,莲江口农场904公顷,永丰农场834公顷。果园面积538公顷,其中栽植苹果123公顷,太平果388公顷,葡萄25公顷。结果面积463公顷,水果产量1 231吨。水果生产主要集中在笔架山农场,水果栽植面积355公顷,水果产量1 103吨。

  1996年,省监狱局召开林业座谈会。按照会议要求,各监狱设专人或机构负责林业工作。莲江口、笔架山、老莱、永丰监狱都设立林管站,加强林业管理,营林、绿化和护林防火工作。全年造林115公顷。

  1998年,省监狱局制定林业工作规划,加强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健全林政管理、森林防火责任制。林业工作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统一的原则,逐步实现山水林田沟和场区综合管理,为可持续农业建设打好基础。

  2001年,完成老莱、香兰、凤凰山、笔架山农场四个生态场部建设和20个生态分场建设。全年造林400公顷。

  2002年,省属监狱系统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的25%下降到12%,造成10 000公顷耕地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面积4 667公顷,中低产田面积14 667公顷。全系统实施退耕还林工作,当年职工承包荒山荒坡植树造林15处,面积47公顷。春季植树造林200公顷,零星植树30万株;退耕还林173公顷。林地面积达10 267公顷。凤凰山农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承包荒山荒地,坚持“谁植树、谁受益”原则,承包期延长到10~30年。华山农场制定退耕还林五年规划,完成造林8.6公顷,植树105万株。永丰农场人工林445公顷郁郁成林,以管好用好林业资源,抓好林地抚育工作为重点,当年完成林地抚育面积100公顷,造林5公顷,建苗圃2公顷。笔架山农场在山南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和退耕建果园工程,还林面积130公顷。

  2003年,老莱农场完成退耕还林、两荒造林288公顷,成活率85%。香兰农场退耕还林200公顷,成活率85%。

  2005年,监狱系统农场林地面积16 542公顷,比1986年增长85%;林业产值91.8万元,比1986年增长1.5倍;果园面积310公顷,比1986年减少228公顷;水果产量1 400吨,比1986年增长14%。

  六、畜牧业

  1986年,劳改系统畜牧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即由单一的役畜饲养为主向生猪、奶牛、肉牛、肉鸡、蛋鸡、山绵羊等商品畜牧均衡发展方向转变;畜牧业由副业地位向支柱产业方向发展。年末畜禽存栏数:大牲畜4 263头,其中黄牛1 479头、奶牛1 738头,马823头;猪16 814头,绵羊5 009只,鹿218只,家禽21.8万只,兔1962只。肉类产量950吨,其中猪肉865吨,禽肉68吨,羊肉8吨,兔肉1.5吨,牛肉7.5吨。蛋类产量468吨,牛奶产量2 603吨,羊毛11吨,鹿茸40公斤。全年畜牧业产值22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2.86%。

  1990年,按着省委、省政府“粮、牧、企”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发展商品畜牧基地建设,各类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1995年,畜禽中大牲畜存栏2 972头,其中黄牛1 142头,奶牛1 230头,猪22 971头,家禽14.8万只。

  2000年,大牲畜存栏较1986年下降一倍,生猪饲养17 279头,较1986年 增长3.8%。

  2005年末,畜禽存栏数:大牲畜4 566头,比1986年增长3.7%,其中肉牛1 269头,比1986年减少14%;奶牛存栏2 195头,比1986年增长26%。生猪存栏12 608头,比1986年减少25%;羊存栏16 016只,比1986年增长2.1倍。肉类产量1 557吨,比1986年增长64%,其中禽肉707吨,比1986年增长3倍;奶产量5 639吨,为1986年的1.2倍;禽蛋产量171吨,比1986年减少64%。畜牧业产值2 915万元,为1986年的13.3倍,畜牧业产值占农场总产值的5.4%,比1986年提高3.6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最高的年份是1998年,产值3 198万元,占当年农场总产值的6.3%。




  七、场办工副业

  1986年,场办工副业主要项目有造纸、砖瓦生产、木材加工及粮油加工等。造纸业有莲江口造纸厂和笔架山造纸厂,年产机制纸7 000多吨。木材加工业年锯成品材5 000立方米。各劳改农场都设有粮油加工车间,其中以莲江口粮油公司规模最大,年生产米面2万吨,生产豆油近千吨。全系统场办工业年产值4 645万元,占农场总产值的37.6%。

  1988年,凤凰山农场建成年产1 000吨奶粉的乳粉厂。

  1989年,笔架山农场建成年产麦芽5 000吨的麦芽厂。

  1996年,木材加工业停止生产。

  2005年,厂办工业主要生产项目有造纸、印刷、乳制品、啤酒麦芽、米面油加工、原煤生产、机械加工、建材生产、制砖、采石、水泥制品、制鞋、研磨钢球等。厂办工业总产值4 003万元,占农场总产值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