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兴办职工家庭农场

第一节 兴办职工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垦区特有的一种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它实行大农场(国营农场)套小农场(家庭农场)、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管理制度。家庭农场承包(租赁)的土地、山林、草原、水面等资源,不改变其国有性质,仍由大农场依法统一监管和支配,即所谓的统;而家庭农场对这些资源只有生产经营权,即所谓分。大农场与小农场之间,既是企业与职工构成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隶属关系,又是发包与承包的经济契约关系。通过土地承包把统与分结合起来,构成了双层经营模式。

  从垦区试办第一个职工家庭农场起,到2005年,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试办阶段(1984~1985年)

  1983年,八五八农场十五队的机务工人王木存,带领老伴、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一家6口人,同农场签订了3年的承包合同,租赁生产队一组两套农机具,承包耕地146.67公顷,实行在完成国家定购粮和利费税后,剩余全部归己,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全奖全赔的大包干分配办法。当年,纯盈利2.7万多元,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已往按他所承包耕地面积和机械配备最少需要13人以上,而他们只有8人,同时还饲养600只鸡,优势明显。王木存所搞的“大包干”实际就是黑龙江垦区历史上第一个职工家庭农场的雏形,引起垦区几十万农业职工的强烈反响。

  1984年初,根据农牧渔业部农垦局1983年11月19日下发的《关于在国营农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意见》,垦区开始试办职工家庭农场。

  试办初期,垦区内外存在着很大阻力,有的认为“农场工人是拿工资的国家职工,不是农民”“垦区是大农业、大机械化、大生产,不是农村一小二散,不适合办家庭农场”。面对种种模糊认识,总局党委组织广大职工围绕“国营农场为啥没有农村发展得快?怎样才能摆脱一穷二死的状况?我们从王木存身上学到什么?”等问题,广泛讨论。干部群众学习了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有关“农垦要试办家庭农场”的讲话精神。大讨论带来思想大解放和改革大突破。到1984年底,垦区试办4000多个家庭农场,为深化改革,进一步兴办家庭农场积累了经验。




  1985年,八五二农场六分场家庭农场与农场签订经营承包合同1985年,垦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全面推开。这些职工家庭农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独户的,即一家独办。二是联户的,即由两家或几家共办。从所经营的内容看,有种植业家庭农场,有养殖业家庭牧(渔)场,有家庭林场等,通称为家庭农场。这期间,除家庭农场外,还有少量的机组承包、机耕队承包和生产队承包等承包形式。到1985年末,共兴办各类职工家庭农场13.64万个,承包耕地146.7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4%,参加职工21.6万人,占农业职工总数的72.4%,其中,独户家庭农场12.4万个,占总数的91%,职工15.5万人,占总数的70%,承包耕地51.3万公顷,占总数的35%;联户家庭农场1.3万个,占总数的13.6%,职工占总数的21.6%。在兴办家庭农场的同时,开始农机制度改革,有72%的大中型拖拉机和77%的收割机及大部分农具转让给家庭农场,账面净值3.35亿元,占垦区全部农业生产固定资产净值的1/4。也转让了大部分畜舍、禽舍。

  二、巩固稳定阶段(1986~1988年)

  由于家庭农场场长大多数是普通工人,缺乏经营管理和生产指挥经验,加之遭受自然灾害,1985年,垦区有6万多个家庭农场亏损挂账,几乎占家庭农场总数的一半,共亏损挂账2亿多元。面对重重困难和巨大压力,一些干部职工丧失了信心,开始怀念、留恋“铁饭碗”“大锅饭”。1986年初,又一个生产周期开始的时候,许多家庭农场不办了,出现了反复。各类职工家庭农场下降到9.11万个,比1985年下降了33%;承包耕地73.65万公顷,下降了48.7%。种植业家庭农场更为严重,仅剩8.4万个,下降了34.6%;承包耕地72.33万公顷,下降了49%;承包劳动力19.4万人,下降了31.5%。

  针对这种情况,1986年春,总局党委一方面组织力量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广泛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树立、推广了一批试办家庭农场先进典型,其中,有种植业家庭农场场长、双鸭山下乡知青、曾任尖山农场生产队机务副队长徐茂芳。1984年,他带头承包205.13公顷耕地,购买了两台转让的链轨拖拉机,办起联户家庭农场,当年纯收益4.5万元,1985年,效益翻一番。有家庭养猪场场长、绥缤农场八队老党员孙志业。1984年,他带头办起养猪场,当年盈利1.3万元,第二年盈利3.7万元。有宁安农场林场工人、家庭林场场长孙俊福。1985年,他举家承包了3座荒山53.33公顷林地,办起了家庭林场,当年,栽树3万多棵,成活率90%以上。当年虽然还没有收到效益,但那里满山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通过典型宣传,给人们树立了榜样,增强了信心。1986年10月,总局党委根据省委关于家庭农场要进一步“稳定、完善、提高”的方针,印发《关于进一步办好职工家庭农场,完善“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的通知》和《黑龙江垦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的通知》,明确“稳定、完善、提高”家庭农场的改革方针以及工作原则和部署。1987年6月,总局在宝泉岭管理局召开会议,绥滨农场在会上做了《我们是怎样办好家庭农场的》经验介绍,会议充分肯定了绥滨农场兴办家庭农场的改革方向,号召学习绥滨农场办家庭农场的成功经验,1987年,国家批准绥滨农场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促进了家庭农场的兴办与完善,形成了第二次全面兴办家庭农场的高潮。到1988年3月,垦区兴办各类家庭农场16.4万个,劳动力32.8万人,承包耕地149.1万公顷,比1985年分别增加2.76万个、11.2万人和17.8万公顷。从这年开始,分配形式全面实行大包干。

  三、完善提高阶段(1989~2005年)

  由于缺乏经验和机制不够健全,疏于管理,兴办家庭农场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一些农场把土地承包给家庭农场之后便大撒手,全由小农场自己说了算,计划失控,作物种植自由,管理混乱,生产指挥不力,导致“花花田”现象严重,既不利于大机械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农作物的科学轮作,影响了产量和效益。针对这些问题,1989年,总局党委印发《总局局长刘成果在省农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黑垦发〔1989〕1号),提出了“两稳两兴一良化”(改革稳中求深、经济稳中求进,科技兴农、管理兴工,良化垦区经济社会小气候)的工作思路。1990年,总局党委下发了《进一步稳定和深化垦区农业改革的意见》(黑垦发〔1990〕10号)。这两个文件进一步细化了稳定、完善、提高家庭农场的政策和措施,重点强化了大农场“统”的功能,处理好大小农场之间的“统”“分”关系。将那些家庭农场办不好或办不了的事,通过大农场统一协调、指挥、管理、监督等多种形式,为分散的小农场提供社会化服务,并充分发挥小农场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到1991年,垦区2700多个农业生产队改为管理服务站,其主要职能是强化对家庭农场的制度管理,面对面实施产前、前中、产后服务。主要措施有:协调土地种植安排;对家庭农场产品实施有效监督管理;调整家庭农场规模和构成方式,增加独户家庭农场比例,调整亏损大户;建立健全家庭农场生产发展、储备、风险基金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清收欠款,对生产垫支实行限额管理,在作物种植方面,不同作物的生产经营,采取不同的统分办法:大豆统种分管分收,玉米、小麦统种统管统收,只有水稻是分种分管分收,基本上消灭了“花花田”现象。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垦区加大改革力度。总局党委下发了《关于深化农场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黑垦发〔1992〕8号),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要求农场“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减少层次,强化服务”,一部分农场撤销了分场,由三级管理变为二级管理。与此同时,严格家庭农场的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整顿规范家庭农场,推进家庭农场健康稳步发展。到1993年,共有各类家庭农场12.93万个;承包劳力22.2万人,占农业承包总劳力的64.3%;其中,职工17.5万人,占农业承包职工的61.3%;承包耕地83万公顷,占总承包耕地的46.98%。在农、林、牧、副、渔各类家庭农场中,种植业家庭农场11.9万个,承包劳动力20.8万人,其中职工16.9万人,承包耕地81.6万公顷。种植业家庭农场中独户家庭农场11.6万个,承包劳动力18.5万人,其中,职工14.8万人,承包耕地62万公顷。在独户家庭农场中,有机户1.2万个,承包劳动力2.6万个,其中,职工1.9万人,承包耕地21.8万公顷;无机独户10.3万个,承包劳动力15.8万个,其中,职工12.9万人,承包耕地40.2万公顷。种植业家庭农场中还有联户3104个,承包劳动力2.28万人,其中,职工2.05万人,承包耕地面积19.51万公顷。这个时期,家庭农场数量、承包人数、承包耕地虽然有所减少,但家庭农场素质提高了,土地规模有所扩大,经济效益有所好转。

  1996年,家庭农场基本推进到位,数量达20.28万个,占整个经营组织形式的99.9%;经营耕地190.6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93.5%;劳动力34.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6.4%。生产队等集体承包组织基本取消。股份合作农场进一步规范完善,有股份合作农场92个,承租土地8.2万公顷,从业劳动力6559人,分别占耕地和劳动力总数的4.0%和1.8%;职工股金总额达8925万元(不含固定资产转让资金),每公顷1087.5元。

  1997~2005年,家庭农场处于平稳发展中,数量虽有增减,但基本形式变化不大,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到2005年,垦区有各类家庭农场20.91万个,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17.19万个,家庭林场2569个,家庭牧场1.37万个,家庭渔场25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