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企业管理
第二节 企业管理
一、整章建制
1985年9月,农场总局在工业企业中开展创“六好”企业活动(三者兼顾好、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好、劳动纪律好、文明生产好、政治工作好),制定了创办“六好”企业的具体标准。1986年5月,总局制定了“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的标准和制定验收“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的评定办法,通过验收,浩良河化肥厂在垦区获此殊荣。1987年3月,总局制定了工业企业开展上等级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考核工业企业基础管理的主要经济指标,评定企业等级的标准等工作。浩良河化肥厂、宝泉岭糖厂、富裕牧场乳品厂、九三乳品厂获省级先进企业称号。1988年3月,总局要求各级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或租赁经营责任制。同年,完达山食品厂、友谊粮油加工厂被授予省级先进企业称号,赵光糖厂、佳木斯肉类联合加工厂、完达山制药厂被授予黑龙江省设备管理先进企业称号。
1989年2月,总局制定《关于加强垦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规定》,强调以强化“三全”管理为目标(全面经济核算、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责任制),切实改进和完善企业管理工作。对企业标准化管理、计量管理、定额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物资管理、企业现场管理、财务管理、劳动管理、设备管理、科技管理等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内容和可操作办法。同年,完达山食品厂、浩良河化肥厂、佳木斯肉类联合加工厂被授予国家二级企业称号;八五二造纸厂在黑龙江省中小型造纸厂“三升级”技术经济指标竞赛中,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名,被授予全省中小型造纸厂“排头兵”称号,获得永久保留流动金杯。
1990年11月,总局制定《关于促进工业生产回升提高经济效益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同年,佳木斯肉类联合加工厂被授予黑龙江省企业管理优秀企业称号;完达山食品厂厂长白志东被授予黑龙江省优秀企业家称号;浩良河化肥厂被授予国家设备管理优秀奖企业,赵光糖厂、浩良河化肥厂、完达山制药厂、八五二造纸厂、八五四粮油总厂被授予黑龙江省设备管理优秀企业。赵光糖厂被评为农业部第三届设备管理优秀企业,在全国中型甜菜糖厂1989~1990年生产期综合评比荣获第一名,在全省制糖工业首月生产竞赛评比中荣获中型糖厂第一名,得“优胜杯”。闫家岗制药厂、白桦清选机厂、卫星糖厂、宝泉岭新星乳品厂、八五三植物油厂、八五八食品厂、红旗煤矿、绥化管局工业总厂、和平牧场乳品厂等被授予黑龙江省1990年度省级先进企业称号,赵光糖厂、前进油脂厂被授予1990年度国家二级企业称号。
1987~1990年,垦区先后有29家企业获国家二级企业、全国中型甜菜糖厂综合评比第一名、省先进企业、省设备管理优秀企业、省企业管理优秀奖等称号,1人获省优秀企业家称号。·322·第四篇·工业经济90年代初期,垦区工业企业先后开展学习佳木斯肉类联合加工厂推行的“日效益管理法”、浩良河化肥厂的“一进一出一达标”活动,在建立企业制度和管理深度方面创造了新经验。
1996年9月,总局提出“三三战略”,即“以三改促三活,以三调构三优,以三化求三大”,为实现这一战略,又提出打好资产重组、市场开拓、扭亏增盈“三大战役”。1997年3月,总局开展“管理年”活动,制定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办法。建立以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加企业财务实力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适应经济新体制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企业基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法人责任制,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垦区国有资产体系、国有资产监管办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998年,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放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困境中挣扎,少数优势企业和品牌没有做大做强。总局提出“放小、脱困、构优”的工业发展思路,2000年9月,制定《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关于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有关政策的规定》,要求在2001年前国有中小型企业全部退出国有资本,制定国有资本退出难点的“十五”条政策规定。2003年10月,总局制订《垦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推动了工业企业改革和发展。到2005年底,绝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民营,特困企业探索出了脱困途径,垦区上下集中精力、资金、时间构造优势产业和企业。
二、创优活动
从1981年起,垦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了“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创优活动。
在创优活动中,以完达山食品厂生产的“完达山牌”全脂速溶甜奶粉、蜂蜜蛋白奶糖等(1981~1984年)连续5次获得国家银质奖,推动了工业企业在创优活动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使完达山食品厂在垦区创优活动中成为一面旗帜。通过表彰先进、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使产品质量不断升级,使企业的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1981~1991年的11年创优活动中,垦区工业企业获国家银质奖产品7项(速溶全脂甜奶粉、蜂蜜蛋白奶糖、可可麦乳精、强化麦乳精、兴牌滚移式喷灌机、迎春牌金属粮仓等)、获部优质奖产品131项、获省优质奖产品96项。6家企业获部级质量管理奖企业、3家获省级质量管理奖企业、26家企业32种产品获部绿色食品标志。
1992年,国家停止了各类评优活动。
三、目标管理
1987~2005年,总局对9个分局、总局直属工业企业分别下达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采取单项指标计分、按指标权数计总分,分组考核,排出名次。考核的责任人为各分局党委书记、局长、主管工业副局长,直属企业的党委书记、企业厂长(经理)。对9个分局考核的指标:现价工业增加值、利润、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对直属工业企业考核的指标:现价工业增加值、利润、资本保值增值率、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比重下降百分点等。这些指标根据市场经济形势,企业生产运营现状和问题,逐年作一些适当调整、修改,用目标管理办法推动每月、季度、半年度、年度经济指标完成,年终奖罚兑现。
四、抓大放小
(一)抓大
垦区按照国家提出“三年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要求,依据“一企一策、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思路,集中力量狠抓重点危困企业的脱困工作。1999年,垦区347家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占21.9%,出现三江食品公司、佳木斯肉类联合加工厂、东海焦化厂、迎春机械厂、宝泉岭糖厂、双山糖厂、赵光糖厂、依兰收获机械厂、北安油脂化工厂、嘉荫农场植物油厂、松花江啤酒厂共11家重点危困企业,亏损额15999.6万元,占全垦区亏损企业亏损额的67%。全垦区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3800万元,盈利企业盈利总额11124万元,盈亏相抵净亏损12756万元。总局制定了计划重组转制活化一批、综合治理提高一批、兼并破产销号一批、转产改造挽救一批、债权转股权卸债重生一批、整体退出无偿奉送一批、关停淘汰退出一批的“七个一批”治理措施。对一些负债高、亏损严重、扭亏无望的企业,按“七个一批”的实施方案“对号”操作。对三江食品公司中国人民银行债务实施了债转股,实行资产重组。对已破产的赵光糖厂、宝泉岭糖厂实行“糖改油”转产改造,分别投资8000万元,建成日处理大豆2500吨的精炼油加工项目,于2002年1月和5月破土动工,同年8月和12月一次试车成功,年实现利润各5000万元。其他企业分别实行破产、整体退出或关停淘汰,完成了三年抓好大中型企业转型的任务。
(二)放小
2000年,总局印发《关于深化垦区国有工商运建服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如分期付款、期股配售、设置岗位股、实施内退制度、妥善安置职工等优惠政策,在垦区上下全面推进了中小企业民营化改革。2003年10月在小岭水泥厂召开垦区国企改革现场会,标志着垦区“放小”进入攻坚推进阶段。2004年底,除极个别危困企业外,“放小”基本结束。对场办五小工业(小粮油、小修理、小建材、小酿酒、小乳粉厂),采取6条措施实行民营。一是一次性竞价出售转民营,对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一次性以280万元出售转民营。二是国有职工身份置换转民营,小岭水泥厂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通过职工现金入股、期股配售、身份置换入股和设置岗位股等4种方式减持了国有股份。将企业净资产3600万元按职工工龄折算,量化到人头,用国有净资产对上至厂长、书记,下至一线工人的全部国有企业职工进行身份置换,企业转为民营股份制。三是实物抵债返租转民营,依兰收获机械厂将其全部资产作价4300万元,抵还农业银行债务,然后由企业530名员工出资351万元,注册黑龙江巨丰水田机械有限公司变民营。四是政社托管全员认股转民营,牡丹江分局连珠山水泥厂资产总额2509万元,净资产788万元,企业职工出资200万元购买有效净资产,组建全员持股的股份合作制民营企业。五是企业零价出售转民营,九三分局嫩江农业机械厂,企业总资产1853万元,负债率100%,企业净资产为零,企业以零价出售给全厂557名职工,全员持股上岗,因经营机制的转变,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六是无偿奉送转民营,在计划经济时期为满足生活需要,垦区有100余家小煤矿,通过整顿,剩47家全部转民营,并无偿奉送给所在地方政府。到2001年底,煤炭行业整体退出垦区。
(三)优化重组
总局抓好对垦区经济起主导作用和牵动能力的行业、集团公司和总局直属企业,分局、农牧场抓好所辖区域经济具有主导作用和牵动能力的行业、企业,构造发展优势。1987年,总局确定有16个重点行业148家重点企业;1998年,有12个重点行业39家重点企业;1999年,有7个重点行业25家重点企业。经过不断整合完善和优化,到2001年2月,垦区涌现出第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完达山乳业集团、九三油脂集团),省级龙头企业4家,总局级龙头企业3家(御绿米业集团公司、北珠米业集团公司、完达山药业公司)。总局本着高起点、高标准、外向型的原则,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传统工艺技术改造,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提高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快了产业升级步伐。2005年,垦区有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有省级龙头企业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