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货物运输
第四章 货物运输
1985年,黑龙江省道路运输完成货运量7412万吨、货物周转量182316万吨公里。
1986年以来,特别是经过1989~1991为期三年的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黑龙江省的道路货物运输,坚持“安全质量第一,用户信誉至上”的方针,有了长足的发展。运力、运量不断增长,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货运站点覆盖城乡。初步形成了长途与短途运输结合、干线与支线运输连接、普通与专用车辆共同发展、四通八达的道路运输网络。不仅使过去以原材料为主,批量大、品种单一的货源结构,逐步转向了货类多、批量小、价值高的货源结构,而且加速了货物的周转与安全输送。
“九五”期间,全省道路运输共完成货运量19.37亿吨,占全社会综合运输比重的68.2%;完成货物周转量724.00亿吨公里,占全社会综合运输比重的15.4%。2000年,全省共有道路货物经营业户71059户,载货汽车181839辆,其中营运载货汽车124060辆。全年完成货运量39685万吨,是1985年货运量的5.35倍。道路货物运输在商品流通中的优势崭露头角,为实现省委“二次创业,富民强省”战略,发挥了先行官作用。
这一时期,由于运输主体过于分散,道路货运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影响了运输潜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十五”期间,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加大了企业、运力、经营、组织结构的调整力度。在结构调整中,通过发展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先进、高效低耗的车辆结构,提高运输市场竞争力,逐步形成大、中、小型协调适应,高、中、低档结构合理的运输生产能力;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以资产为纽带,引导运输企业走经营规模化、管理集约化、生产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通过组建专业化运输企业和引导现有企业开展专业化经营,发展大宗货物、零担、集装箱、大型物件、危货、搬家、商品车发送和散装货物等组织化程度和技术要求高、时效性强、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同时,引导企业利用储运设施条件,以合同运输为切入点,开展产前、生产过程、销售配送的全过程仓储、运输服务。
“十五”期间,全省道路运输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五年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20.43亿吨、货物周转量928.04亿吨公里,年均增长分别为2.3%和27.4%。至2005年,交通部批准黑龙江省华宇物流集团、大庆石油管理局运输公司为国家一级货运企业,交通部及省交通厅批准的等级货运企业达612户。
2005年,全省共有道路货运经营业户82157户,载货汽车172865辆,其中营运载货汽车130396辆。全年完成货运量44376万吨(营运性货运量38415万吨)、货物周转量227.64亿吨公里(营运性货物周转量206.80亿吨公里)。货运量居全省五种运输方式之首,货物周转量仅次于铁路运输位居第二。基本上建立起有效供给和运输需求相适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道路货物运输经济结构,形成了以安全、优质、高效为特征,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运输系统。为推进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省委“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