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职能工作

第二节 职能工作



  一、宣传教育

  1986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以及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关于“对个体劳动者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文明经营、优质服务”的要求,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级个协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普及法律常识(以下简称普法)工作中,通过召开动员会、举办骨干学习班、编发教材,以及许多地方党政领导,人大、政协领导亲自为个体业者做学法动员报告、专题辅导、宣讲法律常识,激发广大个体业者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在学习中把《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需要全体公民都掌握的法律,作为基础学习内容广泛学;把有关工商行政管理、税务、食品卫生、物价管理等与个体业者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反复学;把近期颁发的同个体业者有关的政策法令作为补充内容穿插学。是年,普法工作初见成效。全省个体工商户缴纳工商税 6 151万元,所得税 384万元,个体工商户管理费 1 574万元;认购国库券 842万元。据统计,个体工商户中涌现好人好事 42 200多件(次),还涌现出一批文明服务,守法经营的业户。县以上各级个协共评出先进个体劳动者 5 465人,其中被评为市、县级劳动模范的 329人,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体业者 134人,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 15人。

  1987年 3月,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会同省个协联合下发通知,在全省个体工商户中开展以遵章守法好、买卖公平好、讲究卫生好、热情服务好为内容的争创“文明经营户”竞赛活动。在普法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组织会员着重学习宪法、刑法与刑诉法、民法与民事诉讼法、经济合同法、食品卫生法、婚姻法与继承法、治安处罚管理条例,简称“九法一例”。全省共举办学习班 1 893期,发送普法教育小册子 24.6万多份,培训骨干 134 194人,使全省 408 100多人受到普法教育,受教育面达 95%。省个协还总结和推广鹤岗市向阳区抓好对个体劳动者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在中国个协召开的首次“全国个体劳动者法制、职业道德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省个协组织个体工商户学法用法的作法作了交流。通过法制教育和文明经营竞赛活动,会员法制观念普遍增强,违法违纪现象逐渐减少,经营作风逐步改善。据抽查,全省会员违章违法率由 1985年的 23%下降为 16%。评出县级以上先进个体业者 6 465人,比上年增长 30.4%。大兴安岭发生火灾后,全省 17 900多名会员捐款 19.4万多元,衣物 11 800多件。

  1988年,全省各级个协开展以学习《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及其《细则》和《黑龙江省个体工商户条例》为重点内容的普法教育活动。全省印发“两个条例”等法律学习材料 40多万册。基本达到会员人手一册。各地协会在普法教育中,坚持领导讲课、培训宣讲员、抓典型、考试等行之有效的做法,使个体业者受教育面达 85%以上,及格率达 95%以上。佳木斯市前进区个体工商户宋惠平在普法教育中认真学习,在黑龙江电视台举办的专业法律知识竞赛中,她作为个体工商户的唯一代表,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1989年,针对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省个协在会员中开展改革开放教育、党的个体经济方针政策教育、坚持党的领导教育。并在省内各中心城市召开座谈会,组成市场治安小分队,维护集市安定,制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市场的冲击。“1989春夏之交政治风波”过后,社会上对个体经济多有责难,一些会员产生思想波动,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也出现滑坡现象,省个协及时组织广大会员学习党的个体经济方针政策和江泽民总书记“国庆讲话”。同时,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向省委和有关部门呈报个体劳动者思想状况的报告。

  1991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做出《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个体劳动者职业道德规范普及教育的决定》。1992年,又联合下发《关于在个体劳动者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通知》,省工商局、省个协在绥化地区和海伦市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试点。各地市、县都制订教育规划,成立领导机构,培训骨干力量。全省共举办各类骨干培训班 1 260期,培训骨干 44 100人。其中职业道德骨干培训班 756期,培训骨干 17 640人;培训社会主义教育试点骨干 13 620人。在 3个教育中,多数地区采取“四结合”教育方法,即集中授课与辅导相结合;考试与基础知识竞赛相结合;职业道德教育与普法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相结合。据统计,全省各级协会共举办职业道德知识竞赛 135次,举办法律知识竞赛 195次,全省会员受教育面达 85%以上,较好的县(市)达 95%。职业道德教育按计划完成 90%,第二个五年普及法律常识教育(简称“二五”普法教育)内容完成 70%,1992年 4月,省个协举办了全省首届个体劳动者文艺会演,并选出优秀节目组成代表队,参加全国个体劳动者首届文艺会演,获得导演、创作、组织等 8项殊荣。当年涌现好人好事 1 348人次。

  1993年,全省个协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继续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各级协会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党和政府鼓励和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方针和政策;组织广大会员学习、了解党和国家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经修改由省人大颁布的《黑龙江省城乡集市贸易条例》。同时,按照中个协部署,对开展两年多的个体劳动者职业道德规范普及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比和验收。省个协组织五个验收组,对 14个地市的 32县市(区)协会进行抽查和联评。哈尔滨市南岗个协等 10个单位被评为全国职业道德教育先进单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个协等 85个单位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各级协会在认真总结前几年开展法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教育内容更有针对性、教育方式更灵活的办法继续开展法制教育。为做好《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贯彻实施,省个协举办全省个协秘书长培训班。1992年全省各级协会组织开展三个教育活动达 5 140余次,参加人数达 52万人次。全省个体业者守法率达 90%以上,涌现出大批文明经商的先进典型。全省认购万元以上国库券的会员达 400多人;向社会各类公益集资、捐款 694.17万元。全省会员做好事 35 002件;拾金不昧500多人次,金额为 31.4万元;个协组织义务活动 1 349次,参加人数达 64 261人。

  1996年 9月 18~ 26日,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个协组织全国“青年文明号”标兵、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哈尔滨国际贸易城新丝路精品屋业者王鸿;全国“青年文明号”标兵、牡丹江市东安市场百货批发部业者司继红;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标兵、省养鱼大王、肇东市东发乡机械化养鱼场业者孙德志;省先进个体劳动者标兵、佳木斯市兴隆服装店业者宋雅萍;省残疾人先进个人、伊春市振兴药店业者孟兆林等 8人组成职业道德建设巡回演讲团,先后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佳木斯、鸡西进行 6场演讲。所到之处不仅受到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而且社会反响也非常大。

  1997年,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的部署,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省个体劳动者协会在全省开展“户户讲道德,店店无假货”活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个体劳动者协会精心组织,广大个体工商户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消费者普遍赞誉,涌现出一大批表现突出的个体者劳动协会(分会)和个体工商户。1997年1月,为迎接香港回归,省和哈尔滨市个协在红太阳展览馆剧场联合举办“迎回归”大型文艺演出。1998年 8月,省工商局和省个协对在这项活动表现突出的哈尔滨市个体劳动者协会等 32个协会(分会),167名个体劳动者受到通报表彰。

  1998年夏季,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全省 52个县区,296.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面对特大洪涝灾害,省个协组织带领广大会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入到抗洪救灾斗争中,与全省广大军民一道共同抢险救灾。针对抗洪前线急需编织袋等抗洪物资,要求未受灾的市、地协会,以最快的速度动员会员组织抢险物资,支援前线;针对抗洪前线广大解放军指战员,特别是边远大堤上官兵吃住困难的状况,省个协在发动灾区个协和广大会员支前的同时,先后两次组织未受灾的牡丹江、鸡西、鹤岗、双鸭山等个协捐款捐物 100多万元,购买大量的食品、衣物等,以最快速度送到抢险护堤前线子弟兵手中;针对抗洪救灾急需资金,省个协想方设法,积极筹措,以全省广大会员的名义,向省救灾办两次捐款 70万元。为表对国家的报效之情,对灾区的同情之谊,对灾民的扶助之需,省个协还适时组织全省赈灾义演。洪水退后,省个协组织广大会员积极支持灾区重建家园工作。据统计:广大会员直接投入抗洪抢险 101 697人次;出动自用车辆 26 865台次;运送沙石 4 726 292立方米;捐款捐物总价值 4 289万元,其中为子弟兵捐献食品、衣物等 103 389件(箱),总价值 720多万元;通过“一带一”活动帮扶灾民 6 413人;帮助灾区重建学校 9所、村庄 3个。有 10名会员被授予“抗洪救灾先进个人标兵”,190名会员被授予“抗洪救灾先进个人”,29个协会(分会)被授予“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称号。省个协也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获得“抗洪救灾抢险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99年 9月,为抒发广大会员对党和国家的热爱,颂扬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展示新一代个体劳动者的亮丽风采,在庆祝建国 50周年和喜迎澳门回归之际,省个协在黑龙江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全省个体私营业者庆国庆电视文艺晚会,在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2002年 1月,省个协、省私协联合创办《黑龙江私营个体经营》杂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孙维本为该杂志创刊题词:积极发展个私企业,全面振兴龙江经济。5月,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为表彰在开展“户户讲道德,店店无假货”活动和争创“光彩之星”活动,特别是积极投身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一新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社会信用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授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华百货批发商店、大庆市让胡路区福元商场、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清真轩饭店、绥化市庆安县丽华干调食杂商店为全国优秀无假货示范点称号。

  2005年,是全国“四五”普法的最后一年。根据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要求,省个协把组织会员做好“四五”普法教育作为协会全年工作的重点进行部署,并在继续做好普法及法律常识学习的同时,做好“四五”普法验收工作。各市、地把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工作抓在手上,积极与地方法律服务部门协商,设立常设法律服务咨询机构、聘请法律顾问等。全省个协会员中没有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被投诉的违法经营、欺诈消费者行为的现象明显减少,出现的一些侵权现象皆得到扼制。

  二、服务会员

  (一)技能培训


  1986年,经黑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黑龙江省个体劳动者技术考评委员会,聘请有关单位的教授、专家、技师及有关主管部门的同志为评委。对理发、照相、烹饪、家用电器维修、缝纫等行业技术进行考评,并颁发技术等级证书。

  1987年,全省有 64个市、县建立个体劳动者技术考评委员会,占应建总数的74.4%。一般是采取先培训,后考评定级的办法,逐行业分批进行。到年底,全省对11 548人进行考核,占技术行业总人数的13.5%,给达到不同技术等级标准的 11 040人,颁发了技术等级证书,占报考人数的 96.5%。11月,省个体劳动者技术考评委员会在林口县召开个体劳动者技术考评现场会。林口、牡丹江、大庆、宁安、木兰、安达、绥棱、穆棱、肇东、嫩江、铁力等 12个市、县在会上介绍经验。中国个协肯定黑龙江省开展技术考评的做法,并在中国个协南宁会议上予以推广。

  1988年,全省各市、县全部建立技术考评委员会,全面开展技术考评工作。牡丹江市区、齐齐哈尔市区、伊春、大庆、林口、肇东、木兰等半数以上的市、县已完成了7个行业的初级技术考评任务。全省共举办技术培训班 599期,参训人数达 27 342人,有 30 209人领到了技术等级证书。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地还进行中级技术考评试点,为全面开展中级技术考评摸索经验。

  1992年,省技术考评工作向高层次发展。全省培训中级技师达 11 066人,比上年增长 1.7%。省个协与省服务局联合举办美发师培训班,经过严格考核,55人获得一级美发师证书,2人获得二级美发师证书。

  1993年,技术培训由普及向提高层次发展。省个协年初确定搞好基地建设,初级、中级培训以地市为主;高级培训采取省与地市上下结合的原则办班。省个协分别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举办高级美发班和高级裁剪制作班。72名个体业者获得了高级技术等级证书。哈尔滨有 24名个体业者取得了高级加工技师证书,实现了全省个体行业技师零的突破。是年,全省共举办技术培训班 286期,参加培训 7 526人。12 661人获得不同级别的技术等级证书,其中获得中级以上等级证书 1 268人。

  1994~ 1997年,全省个体劳动者技术培训基地向多元化发展。1997年末统计,全省共建培训学校、培训中心、培训网点 16个,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 1 600期,参加培训的近 11万人。省个协先后举办烹饪比赛和家电修理大赛,激发会员学技术、长技能的热情。1997年 5月,绥化市美容美发业会员马福鑫代表中国赴香港参加第 21届亚洲发型化妆大赛,获得了单项比赛第四名的好成绩。牡丹江市搞好基地建设,开展技术培训的做法先后两次在中国个协召开的服务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1998年,全省共开办各种行业技术培训班 328期,参加培训会员 23 162人。有的个协还为下岗待业职工开办免费技术培训班,为其再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省个协为 60多名会员颁发由省劳动厅核准的高级技术等级证书。在省电子厅、省劳动厅等部门举办的电视机维修大赛上,有 2名会员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一名被评为全省家电维修技术能手。

  2000年,省个协进一步加强培训基地(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全省共举办技术培训班 388期,受训人数达 16 552人,38 985人获得不同级别技术等级证书,其中获得高级技师证书的 1 110人。

  2002年,各级个协通过多种渠道,采取不同的方式,不间断地对广大会员进行技能培训。许多个协组织还举办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知识讲座。全省共举办技能培训班 228期,共有 12 483名会员受训,10 443名会员获得中级技师职称,1 109名会员获得高级技师职称。

  2005年,全省共举办技能培训班 256期,12 129名会员参加培训。有 8 710名会员获得初级技师职称,9 010名获得中级技师职称,1 094名获得高级技师职称。

  (二)资金互助

  1987年 5月,省个协在尚志县红旗村召开现场会,推广这个村个协分会为会员开展资金互助服务,促进全村共同富裕的经验。

  1988年,全省有各种形式的个体劳动者互助资金会 82个,其中多数都是与建设银行共同开办的。据不完全统计,1至 10月,各种形式的基金会共吸收会员股金存款 670万元,会员以互助资金周转贷款 2 200多万元。7月,省个协与省建设银行联合下发文件,推广绥棱县个体工商户资金互助的经验。

  1992年,全省有资金互助会 113个。绥棱县 1989~ 1992年已为会员拆借资金 450万元,受益者达 960人次。宾县开办资金互助会,吸收会员 2 545人,存款 120万元,为会员拆借资金 120万元。呼兰县互助资金总额 1992年比上年增长 44.6%,贷款增长37.4%,资金周转率高达151%。

  1993年,省个协在绥棱县举办了资金互助工作培训班,全省县(区)117名个协秘书长参加了培训。是年全省有个协资金互助会 73个,入会资金达 1 500万元。

  1997年,全省形成规模的资金互助组织达 55个,年拆借资金 4亿多元。但在国家整顿金融秩序的气候下,全省个协资金互助组织受到冲击,有的被人民银行勒令解散。对此,省个协一方面向省委、省政府报告情况,建议予以保留,另一方面要求各级个协维持现状,压缩规模,加强管理,多方协调,争取支持,寻找新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深入贯彻和实施,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与国有经济的同等待遇,资金短缺的问题不再是个体私营业者的主要困难。因此,资金互助组织和互助资金逐年减少,资金互助组织由 1997年 63个,减少到 2005年仅剩 6个。

  (三)联购分销

  1985年以后为解决偏远地区会员进货难问题,在偏远地开展联购分销工作。

  1988年,省个协把建立联购分销组织,解决进货难问题,作为扶持边远地区个体工商户和其他地区困难户扩大经营,增强其生存能力的有力措施来抓。5月,组织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鹤岗等市个协主任和秘书长到山东省即墨、招远等市县参观学习,并将山东省的经验印发全省各地参照学习。各地、市开展联购分销的试点。从联购分销组织形式上看,有的是集体性质、有的是个体业者集资入股开办的,还有个体大户联营开办的。多数联购分销组织都达到“四有”,即有管理人员、有资金、有库房、有运输工具。各地在开展联办分销工作都注意把好两关,即选用懂业务善管理的经理、采购员和会计;坚持保本微利,让利于会员的服务方向。联购分销组织主要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主要采购日用品,坚持送货上门。1988年末,全省联购分销组织达到 68个,营业额 6 681 316元。

  1989年,全省联购分销组织发展到 240个,比上年增长252.94%,营业额 22 066 640元,比上年增长230.27%。

  1990年,全省联购分销组织达 257个,比上年仅增加 17个,营业额却比上年增长8.76%。

  1992年,全省联购分销组织达到 238个,营业额达 107 503万元。哈尔滨市南岗区联购分销总站,在哈洽会期间,举办了南联北开商品订货会,邀请广东、福建等省市的客商 30多家 50余人及俄罗斯的 6个代表团 21名外商参加了这次活动,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打入中外大市场,进行摸索和探讨。

  1993年,各地个协通过联购分销形式,组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帮助国营、集体企业销售地产品。哈尔滨市全年帮销 5大类上千种地产品,经营额达 4 000多万元。哈尔滨市香坊区联购分销站销售地产品,占总经营额的 70%以上。是年,全省有联购分销站点 195个,全年经营额 8 713万元。

  1995年 8月,省个协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召开了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哈尔滨市个协在会上介绍开展联购分销工作经验。

  1996年全省有联购分销组织 196个,全年经营额 8 173万元。

  (四)参加经贸活动

  1992年以前,各级个协组织会员参加各种形式产品展销会、订货会等。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之后,各级个协组织会员赴全国各地以及俄罗斯考察或参加经贸活动逐渐频繁起来。

  1993年,哈尔滨市道里区两名会员投资 100万元到俄罗斯建立独资企业。

  1998年,全省一些市、地、县、区个协分期分批组织会员到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进行商务考察和旅游观光。省垦区个协组织 100名会员到省外考察,引进项目 21个,直接增加经济效益 3 040万元。

  2000年,国家有关部委在昆明举办的全国首届民营企业产品交易会上,省个协选送的具有龙江特色的产品,受到客商和来宾的青睐,洽谈活动积极热烈,成效十分可观,成交额达 4.8亿元。并被主办单位授予最佳组织奖。

  2002年 6月,省个协组织会员参加在哈尔滨召开的“哈洽会”。7月,在青海举办的“中国东部企业参与西部结构调整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成交额达 2.3亿元。8月至 9月期间,省个协组织部分会员参加在浙闽召开的经贸洽谈会、在齐齐哈尔召开的绿色食品博览会、在黑河召开的经贸会。9月,长春市举办“中国国际小商品交易会”期间,省个协组织近 200名会员,带上百个品牌产品前往参展,成交额达 6.1亿元。

  2005年,全省个协组织参加市、地级以上招商活动 5次,参加国际性商品展览,项目对接 300人次,签订意向书 85份,金额达 12亿元,招商引资金额到位 4.2亿元。

  (五)传递信息

  1986~ 1992年,全省各类集贸市场都设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信息工作,主要形式是利用广播、板报和办小报。与省内各主要市场到国内各地有名气的批发市场之间都有联系。

  1993年,扩宽信息服务领域,帮助会员掌握市场营销的主动权。全省大中城市的主要轻工、农贸市场的个协分会都开展经济信息服务工作,包括召开交流会、技术行业联谊会、供销知识讲座、产品展销会、组织到外地考察等。

  1997年,全省个协系统信息网络建设不断扩大,各类信息咨询服务组织发展到 228个,服务手段,传播方式,信息的实效性都有了新的提高。

  1999年,省个协开始筹建“光彩网站”,举办电脑操作培训班。到年底,80%的各级个协办事机构都购置电脑,录入网页资料,开通面向会员的网站,并通过编发信息、小报等形式,为会员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2002年,省个协与中个协合作,开通《中国光彩网黑龙江分站》,为全省广大会员及时掌握国内外商务行情,搭建了宽阔的平台。截至 2004年 4月末,有近千名会员在这个网站注册、登录、制作网页,一些会员还与国内外客商实现网上洽谈、网上交易。

  (六)合法权益保护

  1987年,林口县五星乡华淑清开办的迎宾旅店因赊欠过多,濒临倒闭的问题在黑龙江日报上披露后,引起省政府领导的重视,省个协负责人分别在黑龙江日报、生活报上发表讲话,呼吁和要求各地刹住侵害个体工商户利益的歪风。同时,省个协先后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三市关于向个体工商户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的调查报告报送省人大常委会,建议通过立法,保护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省个协还派人参加省人大组织的执法检查,以实际行动保护会员正当权益。同年 9月,省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依法促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决议》。是年,全省各级协会共接待来信来访 3 000多人次(件),其中一些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哈尔滨市南岗区聘请两名法律顾问,坚持常年为会员服务,解决纠纷 50件,占来信来访的85%。

  1988年,全省有哈尔滨、明水、肇东、绥棱、罗北、宾县、绥宾等市县聘请律师 67人,设法律咨询处 99处。全省个体工商户中发生的侵权事件 680起,有 558件得到处理。

  1992年,各地市个协都设立法律咨询组织,建立健全来信来访制度,对侵权案件都能及时调查和处理。截至 1992年末,全省受理侵权案件 534起,处理 513起,占案件总数的 94%。其中省农垦总局个协一年受理侵权事件 49起,处理 36起,为会员挽回了经济损失。

  1993年,全省各级协会接待来信来访侵权案件 727件(次),结案处理 668件(次),结案率达 91%。同时,各级协会抓住会员反映强烈的侵权事件,组织专题调查,主动找有关部门协商,向当地政府积极汇报和呼吁,使有些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牡丹江市个协与有关部门经过走访调查,就会员承担的 128项不合理收费情况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书面汇报,为市政府取消第一批 24项不合理收费的决定起到参谋作用。鸡西市、鹤岗市个协向市政府提交了“三乱”情况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这两个市在全市范围内重新制定印发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1998年,对影响面大,涉及面广,长时间悬而未决的侵权事件,省个协不仅在舆论上给予支持,而且派员直接参与办案。一年内,直接受理案件 6起,结案 4起,为会员挽回经济损失 29 500元。对棘手的案件,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和新闻媒体反映,使侵权单位和违纪人员受到处理。据统计,1998年全省个协系统共受理侵权事件 2 502起,结案 2 239起,结案率达89.5%。

  1999年,省个协制定下发《黑龙江省个体劳动者协会会员合法权益保护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会员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据年末统计,全省个协共建立法律服务机构 78个,聘请律师 84名,全年受理侵权案件 664起,结案 661起,结案率为 99.55%,为会员挽回经济损失 163.2万元。

  2002年,全省各级个协建立法律咨询机构 110处,全年受理各种侵权事件 299件,有 295件得到公正、妥善的处理。

  2005年,全省有法律服务机构 107处,聘请兼职律师 153名,受理各类案件 280件,结案处理 276件。哈尔滨市个协与私协联合选择“孟繁旭”“海天”等 15家全市知名的律师事务所 30名优秀律师,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提供长期且无偿的法律援助。省个协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司法部授予的“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称号。

  三、帮扶下岗职工再就业

  1996年初,面对企业改革中出现大量人员失去工作的这一热点问题,省个协在工作安排中提出在会员中倡导开展“1+1”扶贫志愿者活动。并在全省推广牡丹江市东安区个协组织“扶贫互助柜台”的做法。

  1997年初,省个协在总结部分地、市、县个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安排全年工作时,进一步明确提出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思路,即明确重点、积极引导;突出重点,深化帮扶;围绕重点、促进发展。7月,面对紧迫的就业形势,省个协发出通知,在全省个协系统中深入开展以思想上帮,经营上带,资金上补,帮扶下岗实现再就业为内容的“一带一”活动。通过举办招聘大会、兴办自立市场、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成立再就业信息服务等多种方式,为下岗失业职工开辟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仅一年时间,有 7万名下岗职工在个协开展的“一带一”活动中,重新走上再就业岗位。

  1998年,省个协提出“一带一”活动,在数量和质量上全力突破。采取广泛宣传,积极引导的做法,激发会员与下岗职工结成帮扶对子的热情,同时以身说教帮助下岗职工排除心理障碍,转变择业观念。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个协组织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一带一”活动。经过不懈努力,这一年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的达 10万人。其中,结成对子的 32 190人,办理营业执照独立经营的18 224人,被会员吸纳为从业人员的 59 734人。“一带一”活动,受到下岗职工的认可,党政领导的赞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并于 12月在齐齐哈尔市召开全省个协开展“一带一”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和推广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牡丹江、伊春市等地的经验。并树立一批乐于助人、无私帮带的先进人物。

  1999年,全省个协系统开展的“一带一”活动,扩展成“一带五”“一带十”,帮带的范围由城区扩展到边远乡镇、贫困山区。各地结合本地实际,为“一带一”活动动赋予新的内容,使“一带一”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广大会员在“一带一”活动中,不仅注意解决帮扶对象的温饱问题,而且注重帮扶对象在择业观念上扶正,在经营方法上施教,在生产技术上传授,在启动资金上帮助。同时,引导会员参与国企改革,通过租赁、兼并、买断停产半停产国有、集体企业等作法,最大限度地吸纳下岗待业人员。齐齐哈尔市在 1998年帮带 2万多人的基础,1999年又结成帮扶对子 11 068个,总数已达 34 751个,全市的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分别比开展“一带一”活动前增长 38.3%和9%。哈尔滨市个协为 10万多下岗职工找到了再就业的门路。据统计,全省个协帮扶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人数达 316 288人,其中与会员结成对子 44 555人,采用录用等形式安置下岗职工 271 733人,为下岗职工筹集启动资金 3 056万元,赊销商品 3 000多种,价值 2 556万元。

  2000年,省个协通过挖掘潜力、典型引路和引导会员参与国企改革等方式,推动“一带一”活动向深层发展。是年,省个协被省政府评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四、协会建设

  1986年,初建的各级个协,在人员编制、经费划拨、办公场所和各项工作制度等方面与实际工作需要有很大距离,许多市县的协会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对此,省个协在争取解决编制的同时,坚持把加强全省各级个协自身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为抓,积极争取政府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推动各级个协建设,调动个协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于年底召开全省首届个体劳动者协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奖励大会。

  1987年,全省 14个地市除绥化、松花江地区外,都建立协会组织。县、区协会普遍建立。全省有分会 871个,小组 6 741个。全省个协工作人员 1 286名,其中招聘的156人。但各地协会组织不健全、力量弱、经费困难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1988年,认真学习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首伦对省个协领导同志一封信的批示及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转发这批示的通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清个协组织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改变过去那种行政组织与群众团体不分,把个协工作用工商局一个(处)科、股包办代替的做法,开始重视和加强个协组织建设,使其独立自主的工作。

  1989年年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转发牡丹江工商局《关于加强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工作意见》,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支持。全省行署、市、县(区)个协普遍建立,其中省个协和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鹤岗等市还设立内部机构,部分县还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工作指导部,初步形成以省个协为中心的上下贯通,纵横交织的多层次工作网络。全省各级个协的专职工作人员比 1984年增加一倍多,个协的正常经费在一些市、县(区)得到了基本保障。

  1990年,省个协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分会组织建设上。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1991年末,全省绝大部分地都建立基层分会。分会的数量达到 1 841个,较 1988年增加 526个。

  1992年 10月,省个协在密山召开基层工作经验交流会,传达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关于加强个协工作四条意见,密山市个协等 20个协会介绍经验。其重点是: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组织机构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比较规范;理事责任心强,理事会作用发挥比较好;加强了党团组织建设,注意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项活动开展的活跃,使协会有凝聚力。经过一年的工作,全省个协基层分会达标建设初见成效。全省有基层分会 2 270个,有 57%实现达标,其中城镇达标率实现69%,农村实现45%,比年初预定指标分别提高 18%和15%。

  1996年,省个协把自身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充分发挥理事会作用,搞好自我管理上。就此,省个协提出自我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于当年 12月在齐齐哈尔召开了自我管理工作研讨会。

  1997年,省个协提出“抓管理,定方园,强力度,成规范”和“夯基础,重建设,提素质,促工作”的要求,先后制定下发《黑龙江省个体劳动者协会会费管理规定》《黑龙江省个体劳动者协会自我管理试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同年 10月,省个协在密山市再次召开全省个协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广密山市等 20多个单位加强基层建设,全面做好个协工作的经验。同年,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结合加强工商所建设、全国核编的时机,向省编办提出给全省个协、私协定格、定编问题,并与省编办听取省个协和部分市县个协的意见,决定为全省个协和私协解决财政预算内事业编制 1 200人,其中除哈尔滨、牡丹江、鹤岗单设私营企业协会外,其余市县个、私协会合署办公;秘书长按同级工商局同级副职配备。

  1998年 3月,省编委正式发文,明确全省各级个协的编制、级别和经费问题。在全国工商系统第一个解决规格和纳入国家正式事业编问题。一大批年富力强、素质好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个、私协办事机构中来。同年,省个协与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黑龙江省个体劳动者协会县(市)、区个协工作规范》《黑龙江省个体劳动者协会工作目标管理检查实施方案》,推进组织建设的“四落实”。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个协组织建设“四落实”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全省各级个协通过换届改选和增补理事,将有文化、有热情、有威信、有能力的业者充实到理事会中,并赋予理事权力。坚持理事例会制度,不断提高他们参政议事能力。

  1999年,省个协把组建行业协会作为个协组织建设,巩固个协阵地,拓宽服务渠道重要工作来抓,使行业分会在行业决策、行业互助、行业协调、行业交流、行业自律和行业保护六方面发挥作用。是年 2月,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据候选企业和业户的注册资金、1997年产值或营业额及 1996年、1997年两年纳税额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打分、排序,命名哈尔滨裕昌烧鸡店、齐市铁锋区世纪家电商场等 500户个体工商户为“黑龙江省五百强个体工商户”。11月,省个协在齐齐哈尔召开了行业分会建设经验交流会。到年底,全省个协共组建行业分会 461个,其中市(地)、垦区个协组建 39个,县区个协组建 422个。

  2002年 5月,省个协在齐齐哈尔市召开全省个协系统规范化建设现场会,20多个协会在会上介绍经验,39个先进集体、59名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会后,许多协会联系实际,取长补短,加快整改,在较短的时间内,个协规范化建设又有新的跨越。

  2005年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个协、省私协联合发文,提出在全省个私协会系统开展创建“服务型协会”活动。经过一年的运作,筛选为会员服务定点单位,并与工商局联合为全省 20个行业 400多个为会员服务定点单位颁发了牌匾和证书。会员在定点单位就医、购物、消费等享受特殊的优惠(一般在 10%~ 50%的折扣),全年为会员各种消费节约资金达 350多万元。并于同年 10月在全省个协系统召开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