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重点人口管理 

第四节 重点人口管理 



  1986年5月,省公安厅召开全省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会议,提出要针对流动人口犯罪突出,“两放”人员重新犯罪多,青少年犯罪多的情况,在开展对16~45岁男性居民调查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加强流动人员的管理,要摸清底数,发现犯罪及时打击。加强对“两放”人员的监控。要把“两放”人员中有过违法犯罪的人,作为重点人口,切实加强管理。继续做好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认真开展人口调查,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基本搞清了重点人口底数。

  1987年,全省列管重点人口235 694人,其中:反革命活动可疑的1 292人,有其他刑事犯罪活动可疑的68 004人,有危害社会治安可疑的107 954人,因民事纠纷激化、有行凶闹事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6 899人,被依法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和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10 871人,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解除收容教养不满三年的40 674人。

  1988年,在人口管理上,从静态管理逐渐转向了动态管理,由普遍管理转向了分层次有重点的属地管理,突出抓了三、四类人口的调查掌握。全省列管的重点人口有241 068人,列管率比上年提高了0.2%。通过对重点人口调查控制,提供案件线索17 052件,打击对象6 136人。

  1989年,全省列管重点人口238 688人,其中:有反革命活动可疑的1 216人,其他刑事犯罪活动可疑的70 157人,有危害社会治安可疑的110 418人,因民事纠纷激化、有行凶闹事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6 377人,被依法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杈利、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和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9 818人,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解除收容教养不满三年的40 702人。

  1990年,省公安厅召开全省公安派出所基础工作会议,要求:要列准,符合列管标准的要一个不漏,不符合列管标准的要坚持撤掉。要管活,认真分析研究重点人口的活动特点,分别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办法,加强管理。要控制住,做到人到哪里,工作到哪里,防止失控断层,发现犯罪及时打击。1990年,全省列管重点人口239 273人,其中:有反革命活动可疑的1 145人,有其他刑事犯罪活动可疑的68 789人,有危害社会治安可疑的112 092人,因民事纠纷激化、有行凶闹事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6 989人,被依法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和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9 845人,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解除收容教养不满三年的40 413人。

  1991年,省公安厅在佳木斯市召开了全省派出所基础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全省城镇公安派出所基础工作三年规划》,并夯实基础,两年改变面貌,三年成为派出所基础工作好的省份之一的奋斗目标。“三年规划”提出:“对重点人口要实行动态管理,要列准,管活,控制住,做到知身份(姓名、年龄、职业)、住址、体貌特征、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前科劣迹或嫌疑问题等五个知道,掌握思想言论、经济状况、接触关系、家庭情况和活动规律五个变化。做到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违法犯罪的及时打击,失控面不超过5%。对有单位的重点人口实行‘双列管’; 对有劣迹的青少年,要配合街道落实好帮教措施,不断提高改好率,犯罪率不超过10%”。

  1992年,省公安厅(黑公(治)字[1992]2号)转发了公安部《关于加强重点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公通字[1991]109号)的通知,调整了重点人口的列管范围,将下列八种人员明确列为重点人口:(一)有煽动罢工、罢课或策划、参与动乱活动可疑的;(二)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有秘密串联、成立非法组织、出版非法刊物活动可疑的;(三)有进行反动会道门复辟活动可疑的;(四)有结伙进行黑社会组织活动可疑的;(五)有拐卖妇女儿童或胁迫、容留、教唆妇女卖淫可疑的;(六)有种植毒品原植物、吸食毒品或私设地下烟馆活动可疑的;(七)有卖淫、嫖娼活动可疑的;(八)有制作、贩卖、传播淫秽书刊、画册、照片、音像制品可疑的。

  同年9月,黑龙江省公安厅召开全省农村派出所工作经验交流会,有13个县公安局和派出所在会上介绍了经验,参观了五常县卫国乡、小山子镇派出所。在人口管理上,重点抓好重点人口、流动人口、流出人口三种人的管理。1992年全省列管重点人口322 715人,其中有反革命活动嫌疑的1 148人,有刑事犯罪活动嫌疑的99 566人,有危害社会治安嫌疑的160 247人,因民事纠纷激化、有行凶闹事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10 924人,被依法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和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888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解除收容教育不满三年的41 917人。

  1993年,为搞好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接茬”工作,巩固教育成果,防止他们流落社会重新犯罪,黑龙江省司法厅、黑龙江省公安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刑释、解教人员“接茬”工作的通知》,对劳改、劳教单位,市(地)司法局,公安机关“接茬”工作责任和任务进一步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建立有关联系制度,完善“接茬”工作,互相配合,健全机制,落实责任。为强化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同年12月省公安厅召开全省外来人口管理工作鸡西现场会,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提出:建立稳定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掌握外来人口变化,发现犯罪及时打击的工作要求。1993年,全省列管重点人口313 722人。其中:有反革命活动可疑的1 129人,有其他刑事犯罪活动可疑的94 911人,有危害社会治安可疑的159 718人,因民事纠纷激化、有行凶闹事苗头、有可能铤而走险的9 734人,被依法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行、假释、监外执行和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8 529人,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解除收容教养不满三年的39 701人。

  1994年,在继续抓好农村重点人口的同时,认真抓好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对外来人口建立档案,落实管理责任制度。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鸡西、绥化等市公安局都投放警力,强化管理,取得很好的效果。鸡西市公安局强化了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建立了管理机构,组建了外来人口“三级”管理站,市公安局设管理总站,各公安分局设管理分站,各公安派出所设管理站。派出所对外来人口实行人口登记、审查、发证和建卡。全市设立外来人口协管员(兼职)1 700多人,实行“三谁”责任制,“谁用工、谁负责; 谁留住,谁负责; 投靠谁,谁负责”。由于加强了管理,全市共发现、打击外来人口犯罪分子756人,破案542起,其中重大案件78起,特大案件14起,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116人,为外地破案147起。1994年,全省列管重点人口293 267人,其中有反革命可疑的1 012人,有刑事犯罪活动可疑的9 203人,有危害社会治安可疑的141 371人,因民事纠纷激化、有行凶闹事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9 203人,被依法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和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8 503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不满三年的38 171人。

  1995年9月,省公安厅召开全省公安派出所基础工作会议,会上印发了黑龙江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建设的决定》(黑公通字[1995]177号)。会议和《决定》提出,人口管理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是派出所基础工作的核心。1995年,全省列管重点人口311 717人,其中有反革命活动可疑的905人,有刑事犯罪活动可疑的102 926人,有危害社会治安可疑的151 038人,因民事纠纷激化、有行凶闹事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10 093人,被依法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监外执行、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8 313人,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解除收容教养不满三年的38 387人。

  1996年,全省列管重点人口321 641人。其中:有反革命活动可疑的905人,有刑事犯罪活动可疑的101 998人,有危害社会治安可疑的160 809人,因民事纠纷激化、有行凶闹事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10 539人,被依法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杈利、缓行、假释、监外执行和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8 735人,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解除收容教养不满三年的38 655人。

  1997年4月,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在人口管理上,要改革人口管理方法,坚持现住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的实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以及居留的境外人员全部纳入责任区管理。重点要管理暂住人口、重点人口,对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正当经济来源的“三无”人员要认真清理,对出租房屋要加强管理,严防失控。提出衡量人口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准,主要看对辖区内实有人口的违法犯罪活动能否及时发现; 对辖区外违法犯罪的能否提供出人员基本情况和可疑线索。

  1998年,省公安厅按照公安部的要求,将重点人口由六类改为四类,即: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嫌疑的; 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嫌疑的; 因矛盾激化、有闹事行凶报复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 因故意违法犯罪被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不满5年的。并明确重点人口的列管与撤管,由公安派出所责任区民警逐人整理列管(撤管)材料,填写《列管(撤管)重点人口呈报表》或者《派出所工作对象信息登记表》,经公安派出所领导集体审核后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审批。1998年11月,省公安厅召开全省深化刑侦、派出所改革工作会议,要求认真落实公安部新颁布的《重点人口管理规定》,年底前在全省进行一次重点人口调整和全面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落实监控措施,使全省重点人口控制率达到80%以上。

  1999年,公安部下发《关于将吸毒人员列为重点人口管理的通知》(公治[1999]1169号),明确将吸毒人员纳入重点人口进行管理。

  2000年初,省公安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人口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黑公治字[2000]27号),强调要切实加强人口管理工作。要求:对辖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开展一次全面的调查、排查工作,摸清各类人口底数,切实掌握各类人口现状,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教育和管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工作。

  2001年3月1日~5月30日,省公安厅又组织各地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人口调查安全防范百日会战”。此次会战,省公安厅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厅长陈永才为组长,副厅长刘忠志、曹力伟为副组长,治安、刑侦、国保、内保、宣传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力推进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会战期间,全省派出所共排查居民近300万户,调查辖区单位5.6万个,通过排查撤管重点人口10 926人,新列管重点人口24 490人,清查暂住人口76万人,出租房屋13万余处,办理暂住证47万个、出租房屋登记证11万个。提供各类案件线索近万件,破获案件8 700余起,抓获人犯3 100余人,打掉犯罪团伙585个,1 964人。通过会战,进一步强化了以重点人口和外来人口管理为重点的派出所人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了全省派出所人口管控质量。

  同年8月22日,省公安厅在哈尔滨市组织召开了全省核查刑释解教人员工作会议,会上将司法部门转来的1998年以来4万多名刑释解教人员名单下发到全省各地,并要求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密切与司法等有关部门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这些刑释解教人员进一步核对,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组织派出所民警共摸排1998年以来刑释解教人员39 818人,列管重点人口31 258人,建立了帮教组织,落实了监控措施。工作中,各地派出所提供案件线索5 740件,提供打击对象2 387人,破获案件2 88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 352人。理清了全省刑释解教人员底数,初步解决了漏管失控严重的问题。

  2002年1月31日,省公安厅下发了《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公安派出所工作规范的通知》(黑公治[2002]7号),进一步规范了派出所的人口管理工作。2002年3月19~22日,公安部在杭州市组织召开了“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随后下发了《公安部关于改革和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决定》(公发[2002]6号),为落实公安部会议和《决定》精神,2002年9月18日在牡丹江市召开了全省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会上推广了牡丹江市公安局从人口调查和人口熟悉入手,加强基础工作,打造“全熟民警”的工作经验。全省各地公安机关都组织专人到牡丹江市公安局认真参观学习,全省派出所迅速掀起了熟悉人口,大练基本功,强化人口管理的热潮。黑河、七台河、伊春、双鸭山等地公安机关结合本地派出所人口管理工作实际,分别制定了熟悉人口工作规划,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派出所人口管理基础工作有所突破。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地公安机关根据人口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大力加强人口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增强人口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积极努力探索了适应当前人口变化形势的动态管理方式。牡丹江市公安局在“人口全熟”工作受到省公安厅和公安部认可后,因势利导,进一步加大打造“全熟民警”工作力度,狠抓人口管理工作,到2002年底,全市109个户籍派出所的1 108名社区民警基本全部达到“全熟”,形成了全熟所一人不落,全熟局一所不落,全市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全市派出所基础工作得到极大加强。2002年牡丹江市派出所民警通过基础工作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 414起,打击处理人犯2 279人,分别占全局总数的71%和68%。人口入户熟悉工作中,该市派出所民警共为群众捎办户口、身份证5万余次,做好事2 300余件,收到群众表扬信1 300多封,经测评,全市各派出所的群众满意率均在95%以上。

  2003~2004年,派出所人口管理工作主要是落实全国和全省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派出所业务工作规范化和队伍管理正规化建设及“派出所民警大练兵活动”,将提升民警人口管理工作水平作为提高派出所民警业务能力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对辖区实有人口的管理工作。2003~2004年,全省列管重点人口分别为139 769人、131 458人,其中有危害国家安全嫌疑的15 329人、14 471人; 有严重刑事犯罪嫌疑的85 803人、79 365人; 因矛盾激化等可能铤而走险的8 524人、7 977人; 刑释解教不满5年的30 113人、29 645人。从重点人口中提供各类打击处理对象分别为2 307人、2 272人;提供侦察线索的4 756件、4 266件,破案分别为2 654起、2 362起。

  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大练兵”活动,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结合派出所业务实际,将人口管理工作作为派出所民警练兵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了民警人口管理工作水平。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将一些优秀派出所民警人口管理工作先进经验印制成学习材料汇编下发到基层派出所,同时又组织优秀派出所民警组成演讲团采取利用电视电话会议室“远程授课”和直接深入到全省各地“背篓下乡”等形式为广大派出所民警传经送宝,讲授人口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努力提高全省派出所民警人口管理工作水平。哈尔滨市公安局、双鸭山市公安局、七台河市公安局、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富拉尔基分局组织全体派出所民警开展了熟悉人口练兵比武,对比武获得优胜的民警予以重奖,极大地激励了广大派出所民警认真开展人口管理工作的热情。

  2005年,派出所的人口管理工作通过全力推进派出所基础工作专项行动的成功开展,落实人口管理的分层次管理工作措施,提高了人口管理的科技含量,实现了全省人口管理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自2005年4月1日至9月30日在全省开展了全力推进派出所基础工作专项行动。全省公安派出所共入户排查实有人口9 093 603户,32 532 376人,按照省公安厅要求落实了分层次管理措施,全省共确定依靠对象22 727 579人,调查对象5 957 827人,工作对象626 953人。全省共清查出租房屋234 120户,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231 365份,查处违法经营2 139起。全省共核查列管刑释解教人员19 957人,全部落实监控措施。全省共新采集、录入工作对象信息243 299人,录入暂住人口信息569 812人;同时,绝大部分市、地公安机关建成了标准的人口信息数据库,并开通了四级网络,实现了市、地范围的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工作对象的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