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播种机械 一、条播机
1986年,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应用24行或48行谷物条播机。
1990年,哈尔滨农业机械厂在2BF—24A谷物播种机和2BF—48A谷物播种机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设计了带有镇压的谷物条播机2BY—24压轮式谷物联合播种机。该机带有镇压作用,比较适合黑龙江省干旱地区使用。可与40.5千瓦~110千瓦拖拉机配套,工作幅宽3.6米,行数24行,垄距15厘米,每小时作业速度8 000~12 000米,每小时生产率2~2.6公顷。播种、施肥、镇压联合作业,既能平播小麦,又能条播玉米、大豆、谷子、牧草、亚麻等作物,具有播种性能稳定,排肥均匀,复土性能优良等优点,由于采用充气橡胶镇压轮,在其滚动镇压时橡胶轮变形与复原相互交替反复,因此,脱土容易,镇压质量好。
同年,省水田机械所与黑龙江省农垦农机技术服务中心共同研制2ZTF—6型水稻深施肥机,解决了水田化肥深施肥技术难关。该机可按农艺要求精确地把化肥施入距秧苗一定距离和深度的泥土中(距离和深度可调),使化肥在泥水中慢慢分解,延长肥效,达到省肥、省工、增产、减少污染的目的。该机与2ZT-9356型机动水稻插秧机配套使用,安装施肥机后增加了深施肥功能,但不影响插秧机的性能;排肥总成拆卸方便,有利于清肥和更换工作部件;施肥深度4~5厘米,肥带距秧苗带为5~6厘米。该机于1993年鉴定定型后在全省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1995年国家科委将该机列为国家“九五”农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996年农业部将该机及其技术推广列在重点实施的水稻机械化生产计划中,1997年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和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8年获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1990~2000年,该机累计推广5 150台,作业面积168.67万公顷,社会效益近10亿元。截至2005年,全省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面积达90万公顷,占水稻栽植面积的45%。
1996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农机所根据垦区农业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特别是深浅结合施肥作业要求研制的2BFY—24型谷物条播机是替代已老化的传统谷物条播机较为理想的高产多功能新一代谷物条播机,1995年通过省级鉴定。主要技术参数:作业幅宽3.6米,机组生产率6~10公顷/小时(3台),作业速度5~10 公顷/小时,播种深度0.02~0.03米(小麦),外形尺寸3 392毫米×4 650毫米×1 380毫米,质量1 680千克,配套动力东方红—75/802或JD4450拖拉机。
2002~2004年,省农机运用所赵文才、胡科全、王晨平等研制2BY-14(26)行亚麻施肥播种机。该机一次进地达到亚麻播种所需的保苗株数,化肥深施且种、肥分播,播种深度一致,不产生化肥烧种现象,作业质量符合亚麻种植的农艺要求。该机通过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组织的性能测试和产品鉴定。主要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宽×高):2 230×1 800×1 030(3 500×1 800×1 100)毫米;配套动力:18.4千瓦~29.4(47.8~58.8)千瓦;工作幅宽:1.7(3.0)米;播种深度:30~100毫米(可调);施肥深度:种测20毫米,种下30~70毫米;苗带宽度:70毫米,生产率1.5(3.0)公顷/小时。
二、精密播种机械
1983~1986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郝恒昌、赵国成、张宝库、张锡志、孙晋海和黑龙江省依兰收获机厂共同研制2BJGL-6型精密联合耕播机。该机是与旱作大豆高产综合技术体系配套机具,适应平原、丘陵低湿地区垄作,并可垄平兼用,可进行垄上双条精播大豆,也可精播玉米及其他中耕作物。可单独进行深松分层施肥起垄及中耕等作业。该机株距合格率60%以上,变异系数<65%,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1%,破碎率<1%,冲种率96%以上,施肥深度150~200毫米。经试验证明,该机累积工作量60多万亩,增产幅度均在30%以上,1987年通过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1988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86~1987年,省农机研究所梁恒禄、胡信悦、刘国平、徐斌、李德喜研制LFBJ—6型垄耕施肥精播机。
1989~1990年,省农机研究所刘志文、徐同生、石玉升、门文发、王汉等设计,黑龙江省海伦县、勃利县等农机修造厂生产的2BT—2大豆精量点播机,在全省大量推广应用。该机适应用于平原和丘陵地区,与8.8千瓦~13.2千瓦四轮拖拉机配套,能垄上双行单粒点播大豆,穴播大豆、玉米,双条拐子苗穴播高粱、双条垄播谷子,播种同时分层深施化肥,既施肥、开沟、点播、复土4项作业一次完成,各种株穴距可以调整。更换部件可进行中耕趟地作业。 每小时作业速度5 000~7 000米,每班生产率2.6~4公顷。经测定证明,使用该机械进行精密播种,省种、省工、高产,大豆每亩节省种1.5千克~2.2千克,增产幅度10%~15%,管理每亩省工1~2个。 该机具有结构合理,调整使用方便,可靠性高,排种器采用圆盘形孔式,技术指标先进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1990年通过省级鉴定以后,1991年全省保有量达5 000台,1993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截至2005年累计保有量达 5万多台。
1991~1993年,省农机研究院门文发、王汉、刘志文、石玉升、白宗复等设计、海伦农机修造厂制造2BT—6大豆精量播种机;勃利县农机修造厂生产BL—4型精密播种机。2种机型可以精播大豆、玉米等作物,还可以进行深施肥、中耕、起垄等作业。LFBJ—6型垄耕施肥精播机,联合作业时可一次完成垄体深松、分层施肥、培土作床、开沟播种、起垄镇压、深松起垄施底肥作业。单项作业时可进行起垄、深松趟地、行间除草作业;播种的同时可双条精播大豆、穴播大豆、甜菜、播谷子双行拐子苗、播高粱。每小时作业速度4 000~7 000米,每小时生产率15~20亩。1993年获黑龙江省星火奖一等奖。
1995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国营农场管理局科研所设计的2BJSL系列精密播种机先后在庆丰和兴凯湖农场投入生产,使用效果较好,属大中型农具,播幅宽、功效高。其牵引为液压起落式垄上双条精播机,有8行(垄)和12行两种机型,8行配套动力为铁牛—55、东方红—75等拖拉机;12行配套动力为4450型拖拉机。该机特点:①播种单体采用四连杆仿形,能防止杂物堵塞,通过3个开沟器在垄上作业(2个播种,1个施肥),消灭了早春杂草、杂物等;②牵引式液压起落,克服了悬挂式精播机因垄高度差异仿形不良的缺点;③每行两个排种单体,分别装在两个圆盘开沟器内,保证双条间距;④传动系统设有变速链轮组,便于调整播种量和施肥量等。
1996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农机所根据垦区农业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特别是深浅结合施肥作业要求研制的2BFY—24型谷物条播机是替代已老化的传统谷物条播机较为理想的高产多功能新一代谷物条播机,该机1995年通过省级鉴定。主要技术参数:作业幅宽3.6m,机组生产率6~10公顷/小时(3台),作业速度5 000~10 000米/小时,播种深度0.02~0.03米(小麦),外形尺寸3 392×4 650×1 380毫米,质量1 680千克,配套动力东方红—75/802或JD4450拖拉机。同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研制2BT—3型大豆宽台精密播种机。该机具是一种多功能全悬挂式联合耕播机,在通用机架上更换不同的专业工作部件,能进行起台、立体施肥、整理台面、台上镇压、台上精量点播及中耕管理等作业,适于岗地、平地、低湿地的大豆种植。作业幅宽4 305毫米(3个台共9行),作业速度6千米~9 千米/小时,配套动力为东方红—75/802拖拉机。经试验、鉴定,认为此项成果不仅为大豆,同时可以为其他作物中耕机械化、高产栽培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1999年,省农机研究院何堤等在学习吸收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先进技术基础上,与哈尔滨沃尔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白桦清选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出2BJM系列免耕精量播种机。2BJM系列免耕精量播种机,解决了传统免耕播种易堵塞、播深不均、出苗率低等问题,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在关键工作部件研究方面有所创新:①发明了一种新型垂直圆盘强击导种式排种器,降低了机械式排种器的伤种率和空穴率;②研制倾斜单圆盘和滑刀组合式施肥开沟器,解决了免耕覆盖条件下的化肥深施和易堵塞的难题;③研制两侧带有限深轮的双圆盘开沟器,可整体仿形,也可单侧方向仿形,保证播深一致性;④设计可调整的种沟压实轮。在未耕地或有作物秸秆残业,既可垄作又可平作,是土壤保护性耕作的理想配套机具。
1999~2002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张伟、李玉清、胡军等研制2BD-10型多功能精密耕播机。该耕播机是根据大豆的“暗垄密”栽培技术要求研制而成的,其中大豆“暗垄密”行距为45厘米,大豆播种株距为9厘米;施肥量为33千克/亩,种肥深度为5~9厘米,占1/3,底肥9~16厘米,占2/3,施肥量可实现无级调整;亩保苗株数为3万~3.5万株;匹配动力为100马力(东方红1002)。该机保留了“三垄”法的深松、分层施肥和精密播种的核心技术,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平播、合理密植技术,形成了一种新的大豆机械化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可提高产量20%左右,经试验显示了高产稳产的效果。该机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鉴定,2004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三、气吸式精密播种机
1996~1997年,黑龙江省虎林石油机械厂设计制造的2BQS—2(1)型和2BQS—4型气吸式精密播种机,主要由风机、机架、种肥箱、深松和施肥部件及开沟器、排种器、仿行机构、镇压轮、划印器等部分组成。该机结构伤种率为零,播种定点、定位、定量,各种作物的株距均可按农艺要求进行调整,每亩地可节省种子1.5千克~2.5千克,增产10%~20%。这种机型为20.5千瓦~37.5千瓦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液压悬挂式,适合平播或垄上播种作业,垄距在60~70厘米之间(调整),可双条单粒等距点播大豆(拐子苗)、单条等距穴播玉米、红小豆、甜菜、高粱或双条单粒、双粒点播玉米、高粱,也可以进行催芽播种。2BQS—2(1)型和2BQS—4型气吸式精密播种机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1998年,黑龙江省佳木斯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1998年在原佳木斯联合收获机厂基础上成立,以下简称佳木斯佳联公司)与吉林工业大学合作开始研制2BDY-6、2BDY-8、2BDY-9、2BDY-11型高速气吸式精密播种机,该项目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的子课题,由吉林工业大学主持研究设计,佳木斯佳联公司研制。该机利用气吹原理,可进行6行、8行、9行、11行施肥、播种、覆土、起垄、镇压、覆膜等多项作业。该机由于采用了机械孔式和气力式相结合的原理,填充性能好,对种子适应性强、不伤种,适宜高速作业,在大豆条距12厘米(垄上纵向粒距6厘米),机速6 000米/小时,粒距合格率为88%。2000年已小批量试制该种机型,2001年正式投产,并通过了专家的鉴定。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1月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授予2BDY—9精播机《农业机械推荐产品证书》,5月2BDY—6型精播机入选《2005年度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
2001~2002年,黑龙江省北大荒农机集团白桦机械厂生产的一种多用途的2BJQ—6型气吸式精密播种机,在气吸体上更换不同排种盘,既可实现精密播种玉米、大豆、高粱、小豆、甜菜等作物,并能一次完成分层施肥、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作业。其主要特点是投种点低,种床平整,籽粒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省种、省工,每小时生率达 40~50亩,每小时作业速度可达6 000~10 000米。采用这种高精度播种不仅满足高产农艺技术要求,使种子分布均匀,播深一致,镇压紧实,而且在留茬、秸秆粉碎还田情况下进行免耕播种,作业速度比其他播种机每小时提高4 000~5 000米,播种精度提高15%,降低作业费用30%。2003年通过省级鉴定。
2004年,省农机研究院刘国平、何堤、许剑平、谢宇峰、郝剑英与哈尔滨沃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出2BJQ系列高速气吸式精密播种机,包括2BJQ-2型、2BJQ-6型、2BJQ-7型、2BJQ-8型、2BJQ-9型。该系列播种机是在吸收美国、法国和意大利最新推广应用的气吸播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艺要求而研制成功的玉米、大豆通用型高速气吸式精密播种机。同年通过省级鉴定,投入批量生产。
0183001
四、地膜覆盖机械
1991~1995年,黑龙江省生产推广应用的地膜覆盖机械有: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研制的QDF—1型地膜覆盖机,与畜力和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牵引式机具,适应垄距50~105厘米的大小垄开沟、覆膜、压膜、覆土等作业。其主要特点是,平土器可以去除垄面上的土块和茬头,使垄体表面平滑,提高地膜的粘合率,减少地膜的破损率,增加防风能力,可用于整地条件稍差的地块。黑龙江省勃利县农机修造厂生产LLM—1(2)型大小垄覆膜机、MWJ—1型机引喷雾覆膜机、黑龙江虎林石油机械厂生产的MJ—1型玉米宽垄覆膜机。这3种机型为拖拉机三点后悬挂式,适应垄距100厘米、作业行数1行的大垄宽幅作业。其中,LLM—1(2)型大小垄覆膜机,是利用GTX—2(3)小型通用耕作机的通用机架、地轮、顺梁,配置相应的工作部件改装而成。黑龙江省嫩江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MFB—4型覆膜施肥播种机,适应大豆、蔬菜、瓜类、玉米等作物,一次完成施肥、播种、镇压、覆膜前碎土开沟、展膜开沟(种沟)覆土、镇压等作业。配套动力802/1002拖拉机,作业速度每小时5 000~6 000米 ,幅宽4.5米。该机械的特点是采用覆膜施肥、覆膜播种,不破坏地膜,有保水增湿抑草,保持土壤疏松,提高施肥利用率。
1996~1997年,省农机研究院梁恒禄、石榕生、吴洪生、刘国平、胡信悦等完成玉米“大双覆”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及系列配套机具的研究任务。玉米大双覆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系列配套机具包括整地、播种、施肥、覆膜等7种机具,其中,1997年研制的LGLD—1(2)型大垄玉米滤水覆膜精播机、PM—1型大小垄通用覆膜机,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并推广应用。LGLD—1(2)型大垄玉米滤水覆膜精播机成为玉米“大双覆”耕整、滤水播种、覆膜和中耕管理的技术先进、性能优良、通用性广的配套机具;PM—1型大小垄通用覆膜机,与5.8千瓦~8.8千瓦小型拖拉机或畜力配套,主要用于蔬菜、烟草的覆膜作业,一次可完成开沟、覆膜、覆土作业,与同类机型比较,在结构和可靠性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仅1997年生产推广546台;2BMS-1(2)型大垄玉米滤水覆膜精播机是“大双覆”作业的重要机型,与8.8千瓦~13.2千瓦拖拉机配套,完成一条大垄的双侧施肥、滤水、双行精播、覆膜联合作业,变换部件还可起垄、中耕、培土、松土等多项作业。该机2000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6年,省农机研究院研制的“玉米大双覆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系列配套机具”包括整地、播种、施肥、覆膜等7种机具,1997年通过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大量推广,其中2BMS-1(2)型大垄玉米滤水覆膜精播机2000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6年,黑龙江省赵光机械厂研制生产的2BFM—6A/2A型铺膜播种机,主要用于玉米、甜菜等作物铺膜播种。其中2BFM—6A型机与东方红—75/802拖拉机配套使用,2FBM—2A型与小四轮拖拉机(8.8千瓦~13.2千瓦)配套使用。能一次完成起垄、压实、整形、施肥、铺膜、打孔播种、覆土等项作业,可铺膜、播种联合作业,也可单独铺膜或播种,还可进行中耕、开沟、追肥作业。
1998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与白桦耕作机械厂合作研制生产的宽台复膜机,主要由仿形轮、主框架、开沟圆盘、膜琨杆组,副框架、压膜轮、覆土圆盘、挡板等组成。该机适宜宽台作业,宽度范围为0.90~1.43米,可用于宽台单独覆膜,播前覆膜,播后随播随覆膜等多种方式;可与8.8千瓦~13.2千瓦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作业,每次覆膜1个宽台,最佳覆膜速度为5 000~8 000米/小时;作业质量好,开沟均匀,整齐,覆膜质量高、膜边覆土宽度、厚度合格率>90%,没有机械损伤地膜的现象,地膜纵向拉伸率为3.2%,模向拉伸率为1.5%,采光面宽度利用率达100%。
农业部确定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大豆振兴计划”,推行大豆覆膜技术,可提高产量30%。但残膜回收是个难题,为此,2002年哈尔滨东宇农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拾膜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调整方便、价格低、质量可靠等特点,解决了残膜的机械化回收问题,消除了残膜污染,拾净率达90%以上。
五、秧苗移栽机
1990~1991年,省水田机械所金太文、安龙哲、胡文英等研制成水田小型成套机具。该成套机具以插秧、收获为主,满足水稻生产中的耕、耙、插、收、运等作业,该成套设备由ST-5手扶拖拉机、2ZT-6动力插秧机、LL-120水田单桦犁、LBS-1.2水田更平机组成,该套机具1992年通过农业部鉴定,其结论为:该成套机具填补了我国小型成套机具的空白、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该套机具在黑龙江省共推广150台套。
1995年,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第一机械厂开发研制的玉米移栽机,配小四轮拖拉机,该机能开沟、栽苗、覆土和镇压等一次完成,并装有仿形装置,可手动和自动调整行距、株距及苗的栽培深度。同年,省水田机械所研究出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技术,即在插秧机上安装深施肥部件,插秧的同时深施化肥,施肥深度4~5厘米,肥带距秧苗为5~6厘米。1997年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在全省水稻生产区大面积推广该技术。据海林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测定,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每公顷节肥200千克,增产1 500千克,节本增效3 000元以上。该项成果1997年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998年获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截至2004年,全省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面积达80万公顷,占水稻栽植面积的45%。
1995年5月~1997年5月,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新华农场的韩豹、马守义、韩许、付亚琴、姚红兵等研制2Z—2型多用钵苗移栽机。该机主要用于玉米、棉花和高粱的营养钵育苗(以下简钵苗)移栽,更换栽植器后,也可用于甜菜纸筒育苗移栽和蔬菜的育苗移栽。该机是结合中国北方地区土壤条件和大面积推广玉米、甜菜移栽技术的实际情况研制的一种全悬挂式、可移栽各种钵苗的新机型,一次移栽二行,先后完成平土、开沟、栽植、输送、第一次覆土、镇压、第二次覆土等7道工序,在机构方面力求简单紧凑、降低造价,增强仿形能力,彻底解决壅土、堵塞、倒苗、埋苗等难题。主要性能指标:株距22~45厘米(可调);行距60~80厘米(可调);立苗率≥95%(秧苗主茎于铅垂方向夹角20度范围内);伤苗率≤4%(指苗主茎被损或叶大部分被损);漏栽率≤4%;生产率1.2~1.8亩/小时;配套动力12~18马力小四轮拖拉机(带液压悬挂装置)。1997年5月该机通过农业部鉴定,1998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8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和八五七农场共同研制的2Z6型作物秧苗移栽机,结构简单、紧凑、适应性强,通用性好。主要技术指标:作业行数6行,株距22~45厘米(可调),行距60~80厘米,施肥量225千克~300千克/公顷(可调)。
2000~2003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汪春、张伟、李玉清等研制5HSD—16型水稻植质钵育栽植机。该项技术是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制作成新型植质钵育秧盘进行水稻钵育秧,并研制出水稻植质钵盘精量播种机和水稻钵育栽植机,进行钵秧栽植。作业后达到了不缓苗,出苗率达84%以上,空穴率与重穴率均低于5%,水稻平均亩产达到750千克,比传统的插秧提高10%~20%,稻米品质提高显著。该技术特点:秧盘的纵向进给机构采用了橡胶栅板,栅板距等于钵距,能确保纵向进给准确;横向进给支撑切割定位装置,能确保秧盘横向定位,并在分秧时起到切割秧盘作用;短扶苗器确保秧盘最后一排钵苗稳定地分秧不致漏苗;滑道平台使分秧后的盘屑顺利自由入田,不致产生堵塞而引起的栽植误差。水稻植质钵育栽植技术成功解决了由于水稻面积扩大与盘育秧的数量和规模发展所导致的盘育秧用苗床土采集困难,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方水稻的种植模式。此项目中的新型植质钵育秧盘、水稻植质钵盘精量播种机、水稻钵育栽植机3项核心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水稻种植从播种、育秧到插秧全过程机械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方水稻种植模式,为垦区水稻种植产业化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该项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专利20余件,2003年通过省科技厅鉴定,2005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