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电力通信技术与信息化

第三节 电力通信技术与信息化



  一、电力通信

  (一)电力线载波通信

  黑龙江电力载波通信网负担着电网内调度电话、继电保护和远动信息的传输任务,对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电网的发展,电力线载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到1985年末省网电力通信已形成了以电力线载波为主体,以模拟微波为骨干的综合通信网。到1990年底一次系统电力线载波设备达310台,其中:ZJ-3型、ZDD-5型等陈旧机型占的比重越来越小,ZDD-5A、ZDD-12A、ZDD-12B等新型产品逐渐占主导地位。

  随着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电力系统对通信的速度、容量、质量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载波设备也从模拟电力载波设备向数字式电力载波机发展。ESB-2000型载波机采用DPS芯片实现数字WEAVER调制技术,使载波和边带抑制更为彻底,ETL500系列载波设备实现自动频率校正和线路均衡,使载波机的抗干扰性、可靠性、安全性大为提高。到1999年底省网一次系统运行的电力线载波机共334台,ESB、ETL等数字载波机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随着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以及电力载波设备运行年限的增加。2005年12月,黑龙江省电力调度中心对省网220千伏系统载波电路进行了调整,取消了109条电力载波电路,保留37条220千伏、8条500千伏电力载波电路,作为备用调度通信方式。

  (二) 微波通信

  1984年,黑龙江省电力局引进日本NEC数字微波设备,建成省网电力系统第一条数字微波电路—哈尔滨至牡丹江数字微波通信电路,该电路于1985年投入运行。到1998年底,相继建成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双鸭山—鸡西、佳木斯—鹤岗、哈尔滨—大庆、伊敏—大庆、沈阳—长春—哈尔滨(黑龙江段)等干线数字微波电路,并且还建成黑龙江省电力调度—哈尔滨电业局、黑龙江省电力调度—哈尔滨第三发电厂、黑龙江省电力调度—哈南变—哈西变、大庆电业局—红旗变—大庆石化热电厂、大庆电业局—火炬变、大庆电业局—大庆石油管理局供电公司—大庆热电厂、大庆电业局—宏伟动力站等支线数字微波电路。全省共有数字微波站75个,其中:下话路站45个、27个中继站、无源转接站3个。线路总长度达2 185.99千米。

  在大微波通信建设同时,为了适应部分电网通信需要,在绥化电业局应用了小微波—一点多址无线微波通讯系统设备,达到了较好的通信效果。

  2004年,随着新调度大楼工程建设,建设黑龙江广播电视塔至哈东变、哈西变、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哈尔滨电业局的SDH数字微波通信电路。

  截至2005年底,全省电力通信数字微波系统共有78个微波站,电路总2 088千米,数字微波电路主要有沈长哈、哈牡、哈佳双鸡、哈大、伊大、佳鹤等6条链状电路,容量为34MB/S,并通过3条155MB/S的大容量数字微波电路接入黑龙江省电力调度,微波通信系统覆盖了黑龙江省7个地调、12个直调电厂、20个一次变电所。

  (三)光纤通信

  黑龙江省电力系统第一条光缆线路是1994年在省电力局至黑龙江省电力研究设计院配电杆上架空敷设的普通光缆(8芯和6芯),长17千米,随后于1996年在牡丹江电业局至镜泊湖电厂通信杆上架空敷设12芯普通光缆90千米。

  1996年,请黑龙江省电力调度局和清华大学合作进行了黑龙江省电力光缆系统的规划设计,为黑龙江省电力光缆通信系统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为了摸索长距离建设光缆的经验,1998年3月,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科技部、黑龙江省电力调度局、黑龙江省电通自动化公司、黑龙江省电力设计院王久玲、吴忠、张晋宝、王学义、王德、吕立春等完成“哈尔滨—牡丹江光缆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项目。该项目全程线路全长342.4千米,共设8个站址。施工环境极其复杂,分别在10千伏、66千伏、110千伏、220千伏电力线路上架设,有2个大跨距,分别为892米和895米。施工中解决了不同电压下光缆挂点电场强度的计算、选择和设计,确保挂点电场强度满足厂家的要求,以提高光缆的抗电腐蚀能力和寿命。通过招标选用世界著名的美国美铝藤仓公司生产的32—48芯ADSS光缆,华为公司生产的155/622兆比特兼容SDH同步数字设备,与联通公司合作共同建设,是一条高标准、高质量、大容量低投入的光纤传输通道。该系统投入运行后,除话音业务外,图像、会议电视、光纤保护、数据通信等业务全面开通。传输质量明显提高,为电力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调度提供了可靠的通信条件,并为以后黑龙江省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规划的实施创造了宝贵的经验。1999年该成果获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到1999年底,黑龙江省电业工业局相继建成哈尔滨至牡丹江、鸡西至牡丹江、哈尔滨经绥化至北安、牡丹江至镜泊湖电站、牡丹江至莲花电站、鹤岗至伊春等干线光纤通信电路,全省共有光纤通信站29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近1 500千米。

  2000~2005年,随着黑龙江省电网加速建设和发展,光纤通信在全省电力系统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2001年12月,哈尔滨—佳木斯—鸡西光纤电路建成,东部光纤环网形成。2002年11月,佳木斯—鹤岗光纤电路建成,省公司所属9个电业局全部实现光纤覆盖。2004年9月,哈尔滨外围光纤10G环网建成。2005年4月,冯屯—拉东—克山光纤电路建成,西部光纤环网形成。

  截至2005年底,全省光纤干线共有77个光纤通信站,光缆线路达3 800千米,全省主干光纤通信电路主要由三个环网构成:东部环网以哈尔滨、牡丹江、鸡西和佳木斯为主要节点,容量为622MB/S;西部环网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北安和绥化为主要节点,容量为622MB/S;哈尔滨外围环网以哈西变、哈三厂和哈东变为节点,容量为10GB/S,并通过2条10GB/S的光纤通信电路接入省调,光纤通信系统覆盖了全省9个地调、18个直调电厂、59个一次变电所。

  二、电力信息化

  1996年,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中心王久玲、关承瑞、张志勇、齐来喜、王学义等建成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计算机广域互联网。主干采用的是微波加光纤专用通道及电信X.25数据通道组成的星形网络。异种通讯技术在中心路由器集合。应用网关技术、高新技术、多路复用技术、FDDI技术网络交换技术、100BaseTX技术、INTERNET技术等,实现多平台多通讯手段一体化。23个直属单位信息及600兆瓦机组实时信息上网运行。该项目为黑龙江省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应用建立了可靠的网络平台,促进了整个东北地区电力信息网络的建设工作,1998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6年6月~1997年,哈尔滨电业局孙大伟、张粒子、杨镜菲、薛立伟、曲连荣等开发了哈尔滨地区电网线损计算与降损分析软件。采用对称分量法解决了不平衡负荷电网的线损计算问题,提出了负荷曲线的统计叠加法,并用于售电量的计算,提高了计算精度。本软件适用于辐射形配电网,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同类软件的国内先进水平。

  2000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组织全国电力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专家,对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工作进行达标验收,授予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机关为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工作验收达标单位称号。同年,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中心配合有关业务部门对供电企业完成了总体资料规划工作,在总体数据规划的基础上,开发了供电企业人事管理、物资管理、生产设备管理软件,在几个电业局推广应用,开发了全省发电企业燃料管理软件,并投入应用。开发配电GIS软件,并投入应用。同年,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网站进行了改版。新的网站不仅使企业各类信息的层次更加分明、归类更加合理,而且使信息安全得到了保障。网站信息分为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系统内部信息、电力系统信息和互联网信息。在互联网信息中配合市场营销部门向全社会开通了315用电咨询服务专栏。同年,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开发的供电生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供电生产设备为核心的生产管理信息平台,主要由变电管理、送电管理(包括送电地理信息系统)、配电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监督管理、调度管理(停电检修计划、停电申请)6个专业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括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缺陷管理、检修管理等生产管理的核心业务。平台采用流程化的设计思想,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横向实现了各专业间、纵向实现了从黑龙江电力省公司到基层单位的数据源唯一数据共享,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直接查询各单位的生产管理信息。2001年3月,该系统在大庆电业局、牡丹江电业局投入试运行。2003年全省9个电业局通过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组织的验收,2004年1月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本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2004年9月24日系统通过国家电网公司专家鉴定。同年,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完成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机关计算机网络系统改造。改造后的省公司机关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高速、宽带,可实现安全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的ATM网络,解决了过去视频点播、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大数据量传输应用的瓶颈问题,为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机关的各项软件应用提供了网络方面的保障。

  2001年10月,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建成全省广域信息网络,广域网采用北电的Passport15K设备,带宽为2×155兆比特/秒。分为东部和西部2个环网,包括省公司共8个节点,东部节点有牡丹江、鸡西、佳木斯,西部节点有大庆、齐齐哈尔、黑河、绥化,东西部地区的单位分别以ATM 155兆比特/秒或100/1 000兆以太网络接入到ATM骨干网络。哈尔滨地区以100/1 000Mbps连接到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网络覆盖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下属9个电业局、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等23个单位,覆盖率为100%。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与哈尔滨电业局采用2条1 000兆比特/秒连接,与其他8个电业局之间开通了4兆的备用通道。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有3条链路连接,通过东北电网公司连接2条,与国家电网公司直连一条。全省通过2条100兆比特/秒通道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各基层单位建成了以1 000兆比特/秒以太网为骨干的城域网络。根据通信条件,基层单位的二级单位以100/1 000兆比特/秒、2兆比特/秒等不同带宽形式接入本部的城域网络。哈尔滨电业局和齐齐哈尔电业局网络骨干采用多个环形结构,其他单位为星形结构,各基层单位二级单位网络覆盖率达到70%以上。

  2002年,黑龙江电力公司实现了全省财务资料集中和财务实时系统建设。财务信息实时系统是省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实现了上下级单位之间财务信息数据的实时同步,解决了财务信息收集缓慢和处理方式落后的问题,促进了财务核算的标准化,提高了现有信息的时效性、利用率,满足省公司对所属单位财务账户、报表、指针等信息的实施查询、监控、考核。

  2003年,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完成电子邮件系统升级。升级后的邮件系统使用2台SUN 5500作为DNS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和Webmail系统的服务器。与原系统相比信息发布系统维持不变;增加部署了邮件防病毒网关,实现邮件系统的防病毒功能;增加部署了传真服务器,实现邮件和传真数据的统一。同年11月,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建成数据存储系统,实现了数据集中存储,保证了企业数据的安全。数据存储系统由CX600系统、光纤存储网络和MirrorView软件组成。该系统提供两台稳定性高,并具有丰富的软件功能的全2Gb光纤存储数组,通过在省公司本部的两台32端口的光纤信道交换机和在哈局备份中心的2台16端口的光纤信道交换机构成核心的光纤存储网络,每台光纤信道交换机都配置一个支持20千米距离的长波光纤SFP模块,通过光纤将两地的SAN连接成一个“城域”SAN平台。各种服务器可以通过这个SAN平台访问CX600存储系统,CX600也可以通过它在MirrorView软件的控制下,将数据同步镜像到远程的CX600系统上,从而,实现了数据的同步备份,提高了企业数据的可靠性,保证了业务应用的连续性。

  2004年,鹤岗电业局王成文、于清泉、徐辉、赵建梅、腾显明等研建供电局二级模拟法人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对设施管理、电量管理、营销数据的整合、考核对象管理、考核标准管理、考核指标管理、考核系数管理和基于事务处理系统相互协作,可满足供电局对供用电数据的统计分析,考核计算,以及电业局对供电局等二级单位业绩考核的需求。2005年该项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同年10月,完成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新建通信调度大楼的综合布线,并顺利完成网络设备和系统搬迁工作。

  2005年,黑龙江省电业公司完成综合网管系统建设。综合网管系统分为4个部分:网络及安全运行综合管理框架(Framework)、实时网络管理及监控、网络身份认证及权限管理、综合管理门户。该系统的实施整合了原有网络管理系统、网络流量分析以及网络安全管理,并且考虑网络管理的实际情况,增加了IT资源管理、网络故障事件报警等功能,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系统的扩展,开发方法也由传统的原型法进化为面向构件的搭建方法。这种设计思路极大地改进了原有网络管理系统因需求改变而不停改造的问题,大大减少了系统的维护量,也改变了系统因改动频繁造成系统不稳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