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章 机械工业

第三章 机械工业



  黑龙江省机械工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基础雄厚、优势特色突出,有较强设计制造重大成套装备能力的国家重要装备工业基地之一,为国家设计制造了电站成套设备、电机、冶金成套设备、石化容器、重型压力机械、重型数控机床、铁路货车、微型汽车及发动机、多用途飞机和直升机、轴承和电工仪器仪表、数控工具和量仪等,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发电设备。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原哈尔滨电机厂,1994年改为股份制企业,以下简称哈电机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挪威、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国的先进技术,采取联合设计、合作制造、自主开发设计制造等方式,先后设计制造云南布鲁革水电站150兆瓦高水头混流式水电机组、湖南五强溪水电站5台240兆瓦混流式水电机组、三峡水电站左岸8台700兆瓦混流式机组及右岸4台700兆瓦空冷水轮发电机等,提升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水平,大中型水轮机与水轮发电机的单机容量从0.8兆瓦发展到700兆瓦,居世界第一位,年产量已达2 200~2 300兆瓦,占国内市场的50%以上;转轮直径混流式从1.2米发展到三峡电站水轮机10米,轴流式达到10.2米,贯流式达到6.9米;品种从混流式、轴流式、斜流式、冲击式发展到贯流式、大泵和可逆式水泵水轮机,水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美国西屋公司300兆瓦、600兆瓦汽轮发电机技术,并生产考核型600兆瓦、300兆瓦汽轮发电机,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制造600兆瓦、300兆瓦汽轮发电机,其主要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替代进口,成为中国电力工业主力机组。1997年,自行设计制造秦山核电二期650兆瓦水氢氢冷却核电站发电机组。2003~2005年,进行了1 000兆瓦级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和1 000兆瓦级核电汽轮发电机的设计制造。该公司大、中型汽轮发电机的单机容量从几兆瓦发展到1 000兆瓦,年产量已达16 000~18 000兆瓦,占国产机组的31%以上,汽轮发电机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汽轮机方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原哈尔滨汽轮机厂,1994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以下简称哈汽轮机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亚临界300兆瓦、600兆瓦汽轮机全套设计制造技术,经过消化吸收于1986年制造成功中国首台引进型600兆瓦、300兆瓦考核机组,机组的经济性达到设计要求。从1987年开始,对引进型600兆瓦机组、300兆瓦机组进行优化设计,首台引进优化型300兆瓦汽轮机和600兆瓦汽轮机分别于1993和1996年投入运行。通过对引进型300兆瓦/600兆瓦亚临界机组技术的消化吸收及优化设计,哈汽轮机公司大型亚临界汽轮机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水平。20世纪90年代,开发设计新一代亚临界300兆瓦 /600兆瓦汽轮机,与美国西屋公司联合设计生产2台650兆瓦核电汽轮机,为今后发展1 000兆瓦核电机组奠定基础。2005年,分别与日本三菱公司和东芝公司签订超超临界600兆瓦、1 000兆瓦汽轮机合作制造合同。同时,与日本三菱公司联合中标广东省阳江电厂和浙江三门电厂1 000兆瓦核电项目。哈汽轮机公司已具备1 000兆瓦等级核电、超超临界机组的设计制造能力,汽轮机设计制造技术跻身于世界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先进行列。截至2005年末,哈汽轮机公司共设计、制造汽轮机、燃气轮机等50余种机型,生产电站汽轮机589台、 93 352兆瓦,国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电站锅炉方面,1984年,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原哈尔滨锅炉厂,1994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以下简称哈锅炉公司),引进美国燃烧工程公司(CE公司)技术基础上,设计制造中国第一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配600兆瓦机组的燃用劣质褐煤2 008顿/小时亚临界控制循环汽包锅炉。经过20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哈锅炉公司300兆瓦、600兆瓦亚临界锅炉技术已十分成熟,其炉型已覆盖褐煤、烟煤、贫煤和无烟煤等所有煤种。2000年,利用引进的法国阿尔斯通公司135兆瓦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技术,为河南新乡和开封两个电厂制造4台135兆瓦贫煤CFB锅炉,成为中国CFB锅炉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21世纪开始,引进日本三井巴布克公司超临界锅炉技术,为江苏常熟发电厂制造600兆瓦超临界锅炉;引进日本三菱重工超超临界锅炉技术,为华能玉环电厂制造中国首套1 000兆瓦超超临界机组锅炉。产品品种由生产中压锅炉发展到成批生产自主设计的超高压670吨/小时锅炉,并开始研制配600兆瓦机组的2 008吨/小时锅炉,到20世纪末主导产品为亚临界系列的配300兆瓦和600兆瓦机组1 025吨/小时和2 008吨/小时锅炉。从自然循环、控制循环到超超临界直流炉不同循环方式,适应褐煤、烟煤、贫煤、无烟煤等不同燃料的各类炉型,并形成多种系列,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截至2005年底,哈锅炉公司开发设计制造50~600兆瓦锅炉产品共计463台,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近200个发电厂,出口电站锅炉11个品种34台,分布24个国家。

  电机。哈电公司和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原佳木斯电机厂)通过与国外工司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产品结构、技术性能和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交直流电机技术在国内具有很强的优势,大、中型交直流电机产品占有一定的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中国冶金、矿山、电站、水利、化工及国防建设等制造生产了一大批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的交直流电机产品。

  重型通用机械设备。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原第一重型机器厂,1993年改制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重)是研制、生产重大技术装备的国家特大型企业,主要为钢铁、电力、汽车、矿山、石化、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国防军工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重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联合设计、合作生产,先后制造2 050毫米热连轧机、1 900毫米板坯连铸机、汽车覆盖件压力机设备系列小松机械压力机、23立方米矿用电铲、大型石油裂化设备—热壁加氢反应器、3 000吨立式弯板机、300兆瓦高中低压电站转子、300兆瓦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2000~2005年,中国一重自行设计制造鞍山钢铁公司(以下简称鞍钢)1 700毫米、1 780毫米热连轧机组、济南钢铁公司(以下简称济钢)1 400毫米超低头板坯连铸机等具有知识产权的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轧制设备,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研制1 000吨级热壁加氢反应器,锻造了世界首件第三代压水堆AP1000蒸发器锥形筒体,为神化集团制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2 000吨的煤液化反应器,以及世界最大、性能最先进的15 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和秦山600兆瓦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等产品,中国一重跻身国际先进制造水平行列。中国一重先后取得ASME、压力容器、民用核承压设备及英国LR、美国ABS、挪威DNV、中国CCS船级社认证,并通过ISO9001及GJB/Z9001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中国一重具有一次性生产700吨级钢水、一次性浇注单重500吨级以上铸件、300吨级钢锭、200吨级锻件的能力,可实现年产钢水25万吨、锻件12万吨、铸钢件3万吨,成为继日本制钢所、韩国斗山重工、法国克鲁索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铸锻钢供应商机床与工具。以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原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2001年改制,以下简称齐二机床公司)和齐齐哈尔重型机械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原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2000年改制现名,以下简称齐重公司)为代表的机床行业,引进意大利、日本、德国、美国等国机床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大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开发制造水平及能力,产品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齐二机床公司研制生产了重型数控铣镗床和铣镗加工中心、重型机械压力机、大型自动锻压机和数控升降台铣床等十大系列400多个品种,其中80多个产品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新产品奖,有24种产品获得国优、部优、省优质产品称号,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为各省、市、自治区及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近6万台(套)的机床装备,填补国内空白200余项。其数控落地铣镗床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产品水平代表了国家最高水平。齐重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并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开发设计全部应用CAD、CAPP等先进技术,建立工程图文信息管理系统及3~5轴数控编程软件等计算机系统,实现了三维动态仿真设计,开发了立、卧两大类产品发展型谱,开创了中国机床行业的历史先河,为中国大型金属切削机床实现批量生产探索出一条新路。该公司设计制造了以立、卧式中型车床为主的6大类、26个系列、500多个品种的机床产品,有149产品种填补国家空白,6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省级的各种奖励,许多产品被誉为“共和国的当家装备”。“齐一”牌数控车床被评为“中国重型机床行业唯一的名牌产品”和“中国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该公司主导产品中3~5轴联动、承载能力在32吨以上、最大加工直径5米的重型卧式加工中心市场占有率为95%;数控立式车床最大加工直径16米,市场占有率为70%以上。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公司(原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以下简称哈量具公司),20年来,研制开发生产通用量具、标准刃具、精密量仪、数控刀具及工具系统、数控机床五大类200多个品种的产品,年生产能力达3 000多万件。哈尔滨第一工具有限责任公司(原哈尔滨第一工具厂,以下简称哈一工具公司)是中国工具行业的摇篮,是中国精密复杂刀具、数控刀具研发和生产基地,设有国内工具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主要开发生产包括数控刀具、拉削刀具、滚削刀具、插剃刀具、螺纹刀具、铣削刀具、钻削刀具、锯削刀具和其他刀具共9大类156个品种、2.1万余个规格,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6%~45%,并远销美国、加拿大、欧洲及东南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86~2005年,该公司共完成各类科技项目1 000余项,开发了160多个刀具新产品,先后有数十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市(局)级科技奖励,获得专利权20件。

  铁路货车。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齐齐哈尔车辆厂,1998年改为公司制,以下简称齐车公司),是中国铁路货车和起重机设计制造大型骨干企业和铁路货车出口基地。20世纪80年代后期,该公司从美国、日本、丹麦、英国、德国引进了车轴车轮精加工及组装生产线、铸钢气冲造型线、铸钢树脂砂型生产线等9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生产线,全面推广应用CAD、CAPP、OA、ERP等现代技术,实现了技术现代化、管理现代化、信息现代化,使企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研制生产的C63A大秦线专用运煤敞车为代表的国家“七五”运输重大装备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国际20世纪80年代水平,并获得“八五”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一等奖;P65型120千米/小时行包快运棚车成为铁路货运提速的先行;P64CK型棚车和C64K型敞车等提速货车成为铁路货运的主力车型。2000年以来,先后向澳大利亚出口C35型粮食漏斗车、C32型煤漏斗车、C3型集装箱平车,实现了中国铁路货车整机批量出口发达国家零的突破。齐车公司已形成多品种、多规格、多系列的产品格局,共8大系列230余个品种,产品覆盖中国铁路货车拥有量的1/4以上及铁路起重机市场的90%以上,而且销往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铁路货车年生产能力8 000辆,铁路起重机年生产能力30台。哈尔滨铁路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原哈尔滨车辆厂,以下简称哈车公司)作为中国特种长大货车和工矿车辆的主导设计和定点制造厂设计制造的凹底长大平车载重90~250吨已成系列。

  汽车。20世纪80年代开始,哈尔滨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飞汽车公司)与意大利、英国、奥地利、日本等国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坚持走联合、引进、自主开发的道路,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汽车产品实现从单一的微型汽车向经济型轿车和中级轿车的跨越,已成为中国汽车及汽车发动机骨干生产企业和研发基地,汽车生产能力30万辆/年,汽车发动机年生产能力55万台。截至2005年末,哈飞汽车公司累计产销各类汽车143万辆,其中出口4万辆,产销发动机272万台,其中2005年,哈飞汽车公司生产汽车225 260辆、发动机367 495台,销售汽车230 051辆,销售发动机375 386辆,实现销售收入96.35亿元。汽车工业已成为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飞机。中国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飞),历经引进生产、改进改型、国际合作和自主研发几个发展阶段,建立飞机研发、试验、生产和服务体系,具备了研制和批量生产多种飞机和转包生产各种航空零部件的能力,形成了多品种、多型号航空产品系列,成为中国直升机、轻型多用途飞机、新支线客机的研发、制造基地,以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空复合材料专业化制造中心。研制生产Z9系列直升机,H410、H425系列民用直升机,HC120(EC120)型直升机,Z15直升机,Y12系列轻型多用途飞机,ERJ145系列支线客机,航空发动机及其传动系统,动力三角翼飞行器,以及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和转包生产国外航空产品大部件等系列产品。飞机及其大部件生产已成为黑龙江省基础雄厚的高新技术产业。自建厂至2005年,哈飞累计产销各类飞机1 600余架,为中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轴承与电工仪器仪表。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是中国轴承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之一,拥有国家级轴承技术中心,积极开发新产品,依靠新技术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先后有5大类600多种产品获得国家、省、市优质产品奖。其中,铁路提速客车轴承被铁道部确认为定点生产厂家,YRT系列精密数控机床主轴承填补国内空白,研制超高低温、防腐防锈、高速耐磨等轴承。该公司研制生产从内径1毫米到外径500毫米和各种精度等级、各种用途和各种特殊性能的优质轴承6 000多个规格,为航空航天、航船及核工业、电子、兵器等军事工业开发研制各类配套专用轴承500余种,产品畅销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和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小型精密轴承国内市场占有率14%,中国航天、汽车、机械等行业配套的高精度轴承的30%由该公司提供。1986~2005年,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开展了电磁测量、精密非电量电测、电工仪器仪表、智能测控与通信系统产品的研制开发,以及电工仪器仪表行业技术、质量、标准、检测等服务工作,完成国家科研、标准开发、行业服务专项600多项;研制的电工仪表覆盖全国13类电工仪表产品中的12类,开发了量大面广的传统电工仪表,数字化、智能化、精密化电磁测量仪器仪表和装置,成套自动化测量控制系统,以及民用计量仪表(如电、水、气等);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奖30余项;制、修订国家标准176项,其中制订59项、修订17项;制、修订行业标准65项,其中制订36项、修订2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