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原油加工

第一节 原油加工



  随着大庆油田开发建设,黑龙江省原油加工工业至1985年末已具相当规模,共建有炼油企业大小共8个,包括大庆石化总厂、林源炼油厂、哈尔滨炼油厂、黑龙江石油化工厂、牡丹江炼油厂、阿城东方石油化工总厂,总炼油能力已达725万吨/年。

  大庆石化公司(原大庆石化总厂)裂解装置1976年引进,采用美国SW公司专利,由日本挥发油公司负责详细设计,设计以石脑油和轻烃为裂解原料,设计能力年产乙烯30万吨、丙烯12万吨。主产品为乙烯、丙烯,副产品包括混合碳四、裂解汽油、混合碳五、裂解燃料油、甲烷、氢气和作燃料用的混合甲烷燃料气。1995年扩能到年产乙烯33万吨,丙烯13万吨。装置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丁二烯抽提装置(1套)采用日本瑞翁公司GPB技术装置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裂解汽油加氢装置,是由日本挥发油公司采用美国环球油品公司(UOP)和日本新日铁化学公司(NSC)的技术进行工程设计,并且全套设备由日本挥发油公司引进的一套自动化控制程度较高的装置,装置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原哈尔滨炼油厂)于1976年建成投产,1983年划归中石化总公司直属,1998年划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主要产品有汽油、煤油、柴油等6大类16个牌号的油品和聚丙烯树脂粉料、工业丙烯、丙烷、液化气、甲乙酮等化工产品。公司有生产装置13套。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黑龙江省内其他原油加工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九五”期间,大庆石化分公司研制年产24万吨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组,属技术密集型、高速旋转的大型石化机械设备。该机组的研制被列为国家“九五”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项目和中石化重大国产化项目。该机组是采用多项先进技术独立研制完成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化装备,在产品设计制造中开发当代先进的全优化计算软件包,解决了裂解气四十余种组分(介质气体的组成)的低温高压物性参数精确计算和热力参数设计问题;应用先进的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开发压缩机高效三维叶轮和二维叶轮,提高了机组效率;开发先进的喷水技术,解决了裂解气压缩机结焦问题;解决了四机组串联高速转子稳定性的关键,保证机组长周期可靠运行。

  1986~2005年,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黑龙江省各石油加工企业不断扩大原油加工能力,逐年增加炼量,新建和技术改造大型化工装置,建成了以大庆为中心的中国重要炼油生产基地、燃料成品油、润滑油生产基地,还为乙烯生产提供原料。至2005年底,黑龙江省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 985万吨/年,当年实际加工量为1 503.8吨,居全国第六位。以大庆石化公司、大庆炼化公司为代表的黑龙江省石油化工,在整体技术水平以及生产经营、节能降耗、长周期生产、装置达标、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