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化学药物
第一节 化学药物
生物医药见本志第四篇第一章第四节生物技术。
一、抗炎抗感染药
1986年,哈尔滨制药总厂头孢氨苄验证完毕并生产产品;试制舒巴坦钠,1993年该厂生产的三类新药舒巴坦钠通过省级评审,1996年投放市场;引进6—APA投产,为氨苄发展奠定基础。
20世纪80年代后期,哈尔滨制药总厂引进韩国“头孢C半合成技术”,并购进大量头孢C锌盐裂解产物7-ACA,经半合成后成为当时市场急需的头孢菌素原料药。1989年,哈尔滨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制药总厂试产成功第三代头孢产品—头孢噻肟钠并投放市场。
1988年,哈尔滨制药四厂万玲、邹丽娟、王玮等从日本山之内制药株式会社引进原料,开发了交沙霉素片。该产品是抗炎抗感染药,适用于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及扁桃体炎,敏感菌所致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及口腔脓肿,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用于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的感染。199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西药四类新药,1991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四等奖。
1991年,哈药集团制药四厂邹丽娟、邹凤玉、刘先辉等研制盐酸米诺环素胶囊,1994年获得国家批复的西药四类新药证书。盐酸米诺环素胶囊为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炎抗感染药,适用于因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淋病奈瑟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梅毒螺旋体及衣原体等对本品敏感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特别对耐药菌株有效。对敏感菌株的抗菌作用较四环素强2~4倍,副作用远远小于其他四环素类抗生素。盐酸米诺环素胶囊以其高效、广谱、速效、较强的杀菌作用以及体内分布广、长效等特殊优点深受国内外医患欢迎。
1994~1995年,哈药集团中药三厂自主研发布洛芬颗粒,以国际推荐的第三代解热镇痛药布洛芬为原料,以糊精为辅料,采用真空干燥法制得干颗粒,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布洛芬是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与炎症发生有关的前列腺素合成而起到解热镇痛作用,用于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等感染性、非感染性病症及术后所致发热。该药经温开水溶化后口服,在胃肠内迅速被吸收,20分钟即可发挥退热作用,在同品种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具有口感好、用量小、疗效高的特点,更适合儿童服用,填补了国内空白,1999年获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5年,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头孢曲松钠合格产品,并获得卫生部生产和商品名称批件。1996年,该厂生产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舒巴坦钠并投放市场。同年,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姜林奎、王建波、秦雅英、梁燕仿制阿莫西林胶囊,并批复生产。阿莫西林胶囊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药,是细菌感染疾病主要用药。该药2003年9月获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7年,哈药集团制药四厂邹凤玉、万玲、邱宇虹等研制菊梅利咽含片。该药是由原保健药转成准字药,具有清肺利咽,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2002年被国家批复为准字药。该药配方独特,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见效快,持续时间长,2005年取得发明专利权。
1998年,哈药集团制药六厂汪兆金、芦传有、金铉煜、夏丽文研制开发的严迪(罗红霉素分散片)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级新药。该药用新型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为原料药,采用先进的分散片制剂工艺制成。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生殖器感染(淋球菌除外)、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军团菌感染等症。罗红霉素的生物利用度明显优于红霉素,副反应小,采用分散新工艺制成的严迪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崩解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该药2001年1月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严迪自投放市场以来,受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和患者的好评,1998~2005年为企业累计创造产值20亿元以上。
2000年,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开发了国家三类新药复方萘普生伪麻黄碱缓释片。该药是由萘普生与盐酸伪麻黄碱组成的复方双组分缓释药物,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鼻塞、打喷嚏等症状,疗效确切、服用方便、药效持续时间长、副反应发生率低,当时国内尚无厂家批准生产。由于复方萘普生伪麻黄碱缓释片是解决两种不同组分在同一片剂中的缓释问题,而不同组分由于药物本身存在溶解性、极性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药物释药机理及释放速度存在差异。为了解决复方萘普生伪麻黄碱缓释片中两种药物同步释放问题,哈药集团制药六厂芦传有、金炫煜等通过筛选用亲水性缓释辅料制备骨架型缓释系统,两种药物分组制粒而后混合压片等方法,解决了药物释放问题。该药于2000年11月通过哈尔滨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同年,哈药集团总厂吴启鹄、邹国利、李静莉、孟广慧、周丽梅等研制构台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获黑龙江省优秀新产品奖一等奖。
2005年,哈药集团总厂景士云、赵民喜、李玉娟、王喜军、赵永贵等研制的头孢替唑钠及粉针获黑龙江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头孢替唑钠原料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舒萨林)获黑龙江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
二、心脑血管药
1983年,哈尔滨制药六厂汪兆金、芦传有、金铉煜、夏丽文、耿静自研制维生素E烟酸酯胶囊。该胶囊为周围血管扩张药,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以扩张血管,并能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用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中风、脑外伤后遗症,脂质代谢异常,冠状动脉供血不全和循环障碍引起的各种疾病。该药在生产中采用自德国进口的自动分装设备,以及新型的包衣制粒技术,对本品颗粒又进行薄膜包衣,提高了制剂的稳定性,同时加入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促进了药物的崩解。维生素E烟酸脂具有稳定性好、吸收好、持续期长,副作用小、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2002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85年,哈尔滨制药四厂在全国独家引进美国雅培公司先进配方、技术,该厂万玲、邹凤玉、陈晓华等经过消化吸收,完善技术、工艺、质量标准,在吃基础上研制复方地舍平片(降压乐片),1989年经卫生部批准为国家级西药四类新药。该药为降压药,具有降压和轻度镇静作用,适用于治疗早期及中期高血压症,降压效果好,药效迅速持久,长期服用不会造成病人出现精神忧郁症状,不产生耐受性,适用范围广。该药1991年获黑龙江省医药行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7年获黑龙江省第一届新产品奖三等奖。
1993年,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姜林奎、刘春凤研制开发国家二类新药拉西地平片(商品名司乐平片),1995年批复生产。该药为国际新型长效降压药,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副作用小,服药方便,每日一片,作用持久(可达24小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1997年12月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2002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4月获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2005年6月获黑龙江省第五届优秀新产品奖一等奖。
1994年,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姜林奎、刘春凤、秦雅英、范宁研制胎脑注射液,同年批复生产。胎脑注射液用于老年性痴呆、脑血栓、脑出血、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及脑膜炎后遗症等。该药1996年9月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6~1998年,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葛存慧、王忠、王孝文等开发了拉西地平原料药及片剂,1998年获得二类新药拉西地平原料药及片剂的生产批文,此后将其转让给三精制药有限公司,上市后该品种商品名为司乐平,适应于治疗高血压,该药年销售额过1亿元。
1997年,哈药集团制药四厂李迎春、万玲、邱宇虹等开发脑安片。药是由该脑安胶囊改剂型而成,解决了胶囊内容物含有的大量浸膏粉、贮存、运输过程中极易吸潮结块、在胃中溶化时刺激胃粘膜不适合于消化道溃疡患者服药的缺点,经过正交试验筛选处方,考察薄膜包衣用料等大量试验开发而成的,1999年获得国家批复中药四类新药证书,2003年获得国家中药保护证书。该药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功效,用于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恢复期,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口角流涎、脑供血不足、血管性头痛以及预防中风。该品种属国内独家品种。经临床观察,脑安片治疗中风的总有效率为87% ,2003年获黑龙江省第四届优秀新产品奖三等奖,并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0~2005年,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苦参素冻干粉针。该项目通过对注射用苦参素工艺、药学、药理学等试验的研究,获得注射用苦参素特征参数,达到质量标准完善可控、制剂安全有效、稳定的要求,并取得国家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黑龙江福和华星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国家新药的有关规定,通过对乌拉地尔、乌拉地尔注射液、乌拉地尔缓释片进行了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药效学等研究及急性毒性的安全性试验研究,研制成乌拉地尔原料、缓释片、注射剂。此3种药物已经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并正式生产,产品质量经黑龙江省药品检验所检测,各项质量指标全部合格。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 000万支,截至2005年7月已生产50万支,产值2 100万元。
三、消化药
1985年6月,哈尔滨制药六厂开发的泻痢停片获生产批文,当年投入正式生产。该厂在国内率先采用中西药结合理论,在原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处方基础上进行改进,加入具有解痉作用的颠茄流浸膏、醋酸泼尼松,使中西药有效成分发挥更好的协同作用,止痢止泻止腹痛效果更加显著。同时采用了湿法制粒、沸腾干燥等先进技术,比传统方法省时、省力、节省能源,并确保药品剂量更加准确。该制剂工艺技术为国内首创。泻痢停片属抗菌类药,用于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慢性菌痢和其他肠道致病菌引起的胃肠炎等症。泻痢停片销售市场遍布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并远销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该药198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新产品,1992年获得黑龙江省医药行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2年,哈药集团制药四厂在全国独家引进德国的先进技术,该厂王国庆、万玲、邹凤玉经过消化、吸收、改进,试制胃必治(复方铝酸铋)片,并批量生产。成品按国内、国际检验指标检测,均达到标准。该药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烧灼感、反酸、慢性胃炎,具有配方独特、副作用小的特点,1992年获得批复生产。该药销量处于国内领先,1997年获黑龙江省第一届新产品奖二等奖。
同年,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姜林奎、秦雅英、栾东晓、秦剑飞研制开发了国家四类新药注射用法莫替丁(立复丁冻干针),1994年批复生产。注射用法莫替丁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酸性消化性胃及十二指肠疾病H2受体拮抗剂,1998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盐酸伊托必利由日本HOKURKU公司开发,1995年在日本首次上市,国内尚无生产和使用。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和北京天衡药物研究所合作研制开发了国家级二类新药盐酸伊托必利,2003年获得生产批文。该产品是一种新型胃动力药,是水溶性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同时具有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具有良好的胃动力作用,可增强胃十二指肠收缩力,加速胃排空,促进肠道运输,并有抑制呕吐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慢性胃炎引起的一系列消化道症状的缓解,副作用小,对中枢系统影响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有很好的疗效。该药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临床用药提供一个使用安全、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新型胃动力药。
四、保健药品及其他药
1987年,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精制药有限公司王翠兰、范宁研制开发了保健药品葡萄糖酸锌蜂王浆口服液,1988年投入生产。葡萄糖酸锌蜂王浆口服液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活性成分,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健脑增智的理想滋补佳品,也是补锌良药,1989年6月获得哈尔滨市优秀新产品奖三等奖。
1989年,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精制药有限公司王翠兰、李志平、范宁研制开发保健药品氨基酸蜂王浆口服液,同年投入生产。氨基酸蜂王浆口服液是补充人体氨基酸,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理想滋补佳品,1990年9月获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同年,该公司姜林奎、王翠兰、范宁、李志平研制开发的国家四类新药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1991年批复生产。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是促进骨骼的钙化,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用于缺钙症及过敏性疾病的理想补钙佳品,1992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四等奖,1997年获黑龙江省第一届优秀新产品奖一等奖。
2000年,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姜林奎、王建波、刘春凤、范宁研制开发了保健食品葡萄糖酸锌口服液,2002年批复生产。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为补锌制剂,2005年6月获黑龙江省第五届优秀新产品奖二等奖。
2001年,哈药集团制药六厂芦传有、金铉煜、李桂红、周彤、徐忠亮研制新盖中盖牌高钙片。通过优选含钙量高的钙源,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处理钙源等工艺处理手段,解决了传统补钙制剂的钙吸收效果不量想、钙含量低、服用不方便以及口感差等问题。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处理的钙原料,粒度低,性质活跃,尤其在剧烈蠕动的胃环境下,更容易与胃液结合,提高了钙的吸收率,2005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
同年,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开发了国家二类新药左羟丙哌嗪原料、片剂及其口服液,2005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及药品生产注册批件。左羟丙哌嗪是一种外周性镇咳药,它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效应器中某一环节而起到止咳作用的药物,即外周性镇咳药,其中枢抑制副反应小,不会引起临床药物依赖性。左羟丙哌嗪作为新一代的外周性镇咳药物,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2001~2002年,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王忠等开发了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2002年获得了国家级四类新药生产批文(批准文号:S20020020)。该药解决了干扰素外用的临床问题,它能够快速达到病灶部位,相比注射干扰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避免了注射给药的发热、疼痛等副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妇科病毒性疾病,生殖器带状疱疹等疾病,为该适应证人群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1986~2005年,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准生产52种药品、制药四厂批准生产185种药品、制药六厂批准生产198种药品(其中注射液24种)、三精制药有限公司批准生产81种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