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篇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第四篇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1986~2005年,黑龙江省以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为重点,在火炬计划、“863”计划、省科技攻关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开展研究开发,取得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1988~199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研制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分析系统、“熊猫”ICCAD系统和16位微处理器芯片,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哈尔滨晶体管厂为载人宇宙飞船、运载火箭、卫星、导弹、军用飞机、军事通信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军用武器系统研制生产配套半导体器件,军用半导体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85%以上。黑龙江敏感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气敏元件、传感器、报警器等,形成气敏元件、传感器年产400万只、气体报警器年产100万台、智能控制装置及应用系统等年产2 000套的能力。49研究所研制开发了军用传感器,同时承担“863”计划、国家传感器技术“八五”“九五”和“十五”科技攻关任务,研制开发传感器近200种,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兵器、造船等国防军事工程领域,尤其为“神舟”号宇宙飞船工程配套研制生产了1 000余套各类传感器,为确保“神舟”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黑龙江省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截至2005年,有9家企业实施了CIMS应用示范、102家企业实施了CAD应用推广;建成省、市(地)、县(市)政务专用宽带网络系统和全省四级农业信息网络等。黑龙江省软件与系统集成稳步发展,2005年,经过认定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达164家,软件销售收入61.5亿元,其中69种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4种软件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黑龙江省重点开展CAD/CAM及自动化技术,超精密加工、微纳制造技术和精密测量技术,机器人与热切割机,先进焊接技术的研究开发。CAD/CAM及自动化技术方面,1990年,哈尔滨理工大学研制的切屑折断过程与槽型CAD专家系统,为发展三维槽型可转位刀片系统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199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四等奖;2000年,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开发了切屑折断理论及其虚拟现实和预报系统,并开发了不同槽型车刀片、三维复杂槽型铣刀片、圆形刃车刀片、可转位数控面铣刀和立铣刀、三维阶梯形切槽切断刀片等,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超精密加工和精密测量技术方面,199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圆柱度仪,直接应用于航天重大工程中,解决了其中的重要技术问题,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1996年研制亚微米超精密车床,1998年获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9~200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大型超精密仪器核心基础单元技术的研究,获得超精密复合直线和回转运动基准单元技术、仪器基准间误差分离技术、共焦扫描传感技术等,解决了大型超精密仪器集成技术问题,并为航天、国防工业和精密装备制造研制一大批大型超精密测量仪器、大型/超大型专用测试/试验装备和大型超精密加工/测量一体化装备,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0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纳米切削加工基础及相关技术研究”成果,2005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机器人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先后研制生产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喷漆机器人、全自动包装机器人、多传感器多关节四手指机器人手(THE DLR HAND)、基于PC控制器的九自由度弧焊机器人系统等多种机器人。其中,1985年研制的国内第一台弧焊机器人获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4年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壁面爬行遥控机器人,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研制的ZBM—A1200型全自动包装机器人码垛生产线,已形成年产200台套能力,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焊接技术方面,1988年,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完成的热壁加氢接管内壁耐腐蚀层堆焊设备及工艺研究,为中国加氢反应器的国产化做出重要贡献,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9年,哈尔滨焊接所为三峡水电站研制的中间机组转轮焊接生产工艺及焊接材料,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6年,中国一重完成的300兆瓦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关键焊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在新材料领域,黑龙江省研制开发了特种钢和铝镁合金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玻璃钢/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石墨材料、新型建材等。1987年,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研制的鱼雷发射装置玻璃钢管和玻璃钢高压气瓶,填补国内空白,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镍钛记忆合金系列产品已形成产业,该产品应用于“神舟四号”宇宙飞船、ST—5和QS—1卫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5~2004年,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主持研制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先进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件,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生物技术领域,黑龙江省主要开展了农业生物技术、兽医生物技术、水产生物技术、医药和轻工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1986~1990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完成的“中国芜菁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研究及大白菜抗原的筛选与利用”项目,采用指示植物寄主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鉴定了中国大白菜病毒的毒原种类,创新筛选抗病材料技术,建立“中国大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抗性资源库”,并向国内各育种单位提供抗原,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1年,东北农业大学克隆的世界首例基因敲除猪,在基因工程猪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获美国2002年度最新科学医学技术奖。

  1989年以来,黑龙江省大力实施火炬计划,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至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 301.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7.6%,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 531家,高新技术产品65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