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路运输
第三节 水路运输
一、船舶修造
1986~1990年,黑龙江省水运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省水运设计院)设计、哈尔滨船舶修造厂建造485千瓦浅吃水大径深比(D/T=1.28)螺旋桨推船,通过交通部组织的鉴定,其技术达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水平,1990年获交通部优秀船型奖和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推船与母型船相比,推进效率提高7.3%,单船系柱拖力提高23.9%,单位运输成本降低6.35%,千吨千米油耗平均降低23.9%,为黑龙江水系推船开辟了新方向。“八五”期间黑龙江省航运管理局先后对龙推1002、309、310、315和龙拖327、328船进行了以大径深比改造为主的技术改造,增加了船舶的推力,平均航速增加17%。
1987年,省水运设计院研制2艘600吨垫气驳船,试验证明,船队航速在9千米/小时,该船比常规驳船节省推船主机功率27.6%,相应节省油耗23.8%。该船获1988年10月北京国际发明展展会金奖,1988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并获发明专利权。
为满足客运高速化的需要,1990年,黑龙江省航运管理局从苏联引进了“勃列西耶”型54客位水翼船,航速70千米/小时。北方水域在流冰期、冬季及航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常规船不能航行,为满足国际航线旅客运输的需要,1994年开始从俄罗斯引进使用18至58客位全浮式气垫船,用于流凌期口岸客运。
为了保证水翼船正常运行,佳木斯船务公司建立水翼船维修基地,在哈尔滨船舶修造船厂试制水翼船的螺旋桨和翼板,逐步掌握了其主机修理、翼板的修理和调整等工艺,水翼船维修基地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黑龙江水运科研所对引进的水翼船进行了实船测绘并设计,1994年10月,哈尔滨船舶修造船厂试制LY1型54客位水翼船,航速每小时65千米,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
2001年9月,哈尔滨船舶修造船厂引进消化吸收美国技术建造8人位气垫船,获黑龙江省第三届优秀新产品证书。
为满足国际航线旅客运输的需要,1994年5月哈尔滨船舶修造船厂首次建造64人位全浮式气垫船“龙飞1号”,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该船为航速每小时50千米的全垫升气垫船,长17.9米、宽7.7米,可在水面、冰面、雪面、冰水混合面等条件下航行。该船投入黑河港至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航线运营。
为发展黑龙江省航运,扩大经营范围,1992年开辟了从松花江经黑龙江下游出海至日本酒田港的江海联运航线。为此,先后购置哈尔滨号、富锦号、饶河号、漠河号海上货轮,总计2.4万吨位。1994年10月哈尔滨船舶修造厂自主建造的2 000吨级江海直达船“木兰”号投入运营,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首航完成了从黑龙江省抚远经俄罗斯境内黑龙江下游出海至日本酒田满港的1 490吨出口玉米的运输任务,从此结束了黑龙江省没有江海线联运船舶的历史。1994年,哈尔滨船舶修造厂自主建造3 000吨级江海直达船“同滨”号,该轮总长96.35米、型宽15.6米、航速为11海里/小时。采用先进的卫星定位导航设备,可以在无限级海区航行。1995年建造3 000吨级江海直达船“黑河”号,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打破了黑龙江省不能建造海船的历史,并总结了海船建造从开工、下水、过桥到入海等各环节衔接规律,为黑龙江省江海直达航线的开通,打开黑龙江省通向海洋、通向世界的大门做出了贡献。2004年又开辟了黑龙江至浙江温州的国内货物江海联运航线。
2003年,哈尔滨北方船舶工业公司建造的拖带破冰工作船,获黑龙江省第四届优秀新产品证书。2004年,哈尔滨北方船舶工业公司成功设计、建造了B级航区500吨级全回转双向通行滚装船,并投入航运。
二、航道建设
(一)水上施工设备
1991~1993年,黑龙江省航道局和佳木斯2703厂共同研制第一对低碳钢推进器,并在龙工拖101船、龙江号、航标艇试用成功,达到了铜质同类推进器同样的效率。低碳钢推进器的引用每对可节省资金1万余元,已在全局推广使用。
针对三姓二期工程中硬质河床为岩盘,挖泥工程船无法施工的问题,1992年11月,黑龙江省航道船舶修造厂建造爆破船。其特点是适合于坚硬岩石或地质上钻孔爆破。该船配有4个钻机,可以同时钻孔。1993~1996年,为清依线完成钻孔4 239眼,地质钻探784眼,松动量1.86万立方米,裸爆振动9 622立方米,为三姓工程的顺利完成做出重要贡献。
为适应黑龙江水系航道整治的需要,1993年5月~1996年10月,由黑龙江水运设计院设计、哈尔滨船舶修造厂建造500方绞吸式挖泥船。该船舶特点:①使用范围广。既能在水域较宽的航道上利用各锚绞车逆水挖泥,又能在水域较窄的坞区等地利用定位桩挖泥;②该船吃水为1.1米,解决了浅吃水而挖泥效率较高这一难题;③泥泵与主机连接保护采用扭角滑差气胎离合器、泥泵采用高铬铸铁耐磨衬块等新产品、新材料;④铰刀采用活络刀齿,可根据不同土质选用所需齿型;⑤设有主锚进尺记录仪,准确记录挖泥进尺,确保工程质量。投产当年完成中俄第四十二次例会中俄边境疏浚任务的60%,共计80万立方米,生产效率和排距均超过了原设计标准,在黑龙江水系的整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船于2003年获黑龙江省第四届优秀新产品二等奖。
1999年,黑龙江省航道船舶修造厂开始设计建造拖带破冰船, 2000年投入生产。该船在夏航期还可从事拖带、抢险、战备等工作,一船多能。2003年获黑龙江省第四届优秀新产品三等奖。
2004年3月~9月,黑龙江省航务管理局、黑龙江省航道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机械厂联合设计制造铣削船。该船舶适合施工对象为硬度介于砂岩和花岗岩之间的岩层,岩层强度介于灰岩和花岗岩之间。2005年该船投入挖泥施工,该船在中俄43、44次例会项目界江兴东浅滩的岩石河床疏浚工程中完成碎石2.73万立方米。
随着黑龙江省水上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工程船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航标艇经历了木质或水泥船、120马力钢质船、240马力23米钢质船发展到150马力0.8米浅吃水航标艇,船舶线型得到优化,主要设备得到更新。挖泥船完成了从进口到国产化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引进荷兰生产的1100方绞吸式挖泥船,并建造了链斗式中型挖泥船。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造500方绞吸式挖泥船。2005年使用的主要船型有钻探式、绞吸式、抓斗式、链斗式、铣削式。
(二)助航标志
1986年,黑龙江航道局和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理论研究所共同开发研制玻璃钢复合材料岸标梯形牌和浮标。将用木板做的内夹层外包覆玻璃钢,改为尿醛树脂做梯板夹层外包覆玻璃钢,并相继研发玻璃钢梯形牌、电池盒、临时标板等产品,进一步拓展了这种新材料的应用领域。1988年玻璃钢复合材料助航标志获交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3年,黑龙江航道局经过反复试验,将规格为100毫米×100毫米的“逆反光膜”安装在岸标“顶标”上,在灭灯、丢灯、丢电的情况下,用船上探照灯来搜索标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起到了辅助作用,1995年已全面普及应用。1993年,黑龙江航道局研制 “搪瓷顶标”。这种顶标呈现橘红色,色泽鲜明、目标清晰、不易褪色、防雨、防晒等性能,解决了航标涂料问题的长期困扰。到1996年黑龙江省航运水系所有岸标顶标全部使用了搪瓷项标,优化了助航条件。
1997年,黑龙江航道局利用LED先后完成导标灯、浮标灯、桥涵灯、闪光灯等光源改造工作,根据视距的要求,进行不同的粒数组合,分别制成不同的光源。LED新光源的应用,解决了过去使用的航标灯泡光源经常发生烧泡、丢灯的问题,使得航标灯发光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2005年3月,黑龙江航道局利用直径100平面组合透镜开发研制HD-100型航标灯。其技术性能明显超过其他型号的导标灯,在结构上和技术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是导标灯中最为推广的产品,光源中用7粒LED。经实际测算,航标能源消耗降低了30%,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黑龙江省航运水系重点河段已全部使用小时D-100导标灯。
(三)航道疏浚
1989年,黑龙江航道局正式开工建设松花江佳木斯至同江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标准为三级航道。施工中,采用了铁丝笼、铁丝网、网罩面等防水措施,并推广土工布代替柴排护床。该项目获得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
松花江河段三姓浅滩整治工程位于松花江中游,哈尔滨滨洲桥下291~332千米,全长41千米。河段内底质坚硬,宽浅无深槽,成为松花江上严重的卡脖子浅滩。根据交通部1991年批准的《松花江三姓浅滩二期航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1992~1999年,黑龙江航道局对三姓浅滩进行了疏浚、爆破整治,共完成疏浚挖槽23处,疏浚工程量68.24万立方米,其中爆破6处,爆破清渣量22万立方米,整个工程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经黑龙江水运工程监理公司、松花江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扫床验收一次通过,认定挖槽质量优良。三姓浅滩浚二期整治工程历时6年,彻底解决了100年来的浅滩整治难题,该工程获得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
1996年9月,黑龙江航道局采用分层、水平布孔、竖直打眼和水压爆破等方法,成功爆破滨洲线富拉尔基281特大桥旧桥墩,同时用经纬仪对行车桥墩进行监测震动,此施工方法保证了该工程安全顺利地完成。
2001年6月~10月,黑龙江航道局完成哈尔滨市三环路松花江斜拉桥间滩涂地路基吹填工程由于采用宽度全幅吹填,最上层吹填完毕后,基本形成横向设计规定的拱度,减少了平整工序。此工程为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建设中首例采用吹砂填筑路基,也为水上滩涂施工提供了新思路。
2003年8月,黑龙江航道局组织实施肇源新港陆域工程,该工程设计要求:港池疏浚工程量为3.3万立方米,设计水深2米,设计河底高程120.30 米。回填港区陆域沿江岸横向长度为270米,纵向长度为364米,陆域回填面积为87 195平方米,回填土方量为21.6万立方米。陆域纵向设计采用平坡式,港区前沿设计高程128.30 米(黄海基面),港区后沿设计高程128.60米(黄海基面),港区地面向江心一侧倾斜,纵向坡度为1‰,完成25万立方米的工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