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建筑设计

第二章 建筑工程

第一节 建筑设计



  1994~199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梅洪元等主持设计:黑龙江省唯一五星级酒店建筑工程新加坡大酒店,首次依靠国内技术完成设计,达到国内同期先进水平,1998年获建设部全国优秀设计三等奖、建设部直属勘察设计单位优秀设计三等奖;设计黑龙江省第一高楼融府康年大厦40层140米超高层建筑,首次应用国际先进智能技术系统,达到国内同期先进水平,1998年获建设部直属勘察设计单位优秀设计表扬奖、黑龙江省优秀设计一等奖;设计现代化医院大庆市人民医院,应用当代国际先进医疗建筑技术,1998年获全国方案竞赛一等奖;在文化部重点工程黑龙江省图书馆设计中,将“城市文化街”的模式引入室内,首次在寒冷地区应用寒地大型功能性幕墙节能技术,1998年获全国方案竞赛一等奖。2000年,梅洪元等主持设计创作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超大跨度体育建筑—北京室内四季滑雪馆,500米大跨度,建筑规模巨大,功能、技术、形态完美结合,居国际领先水平。

  1995年,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省建筑设计院)李春新、朱晓东、唐聪颖、辛欣、贾金等完成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候机楼设计。设计面积6.72万平方米,其中底层(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发电机房面积278 平方米,变电所面积836.61 平方米,制冷机房面积409.59 平方米;建筑层数1层,局部3层,总高度19.35米。建筑耐火等级:一级。1998年4月获哈尔滨市20世纪90年代十佳建筑奖,1998年12月获黑龙江省当代优秀建筑奖(相当于黑龙江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1997年,省建筑设计院李洪夫、陈力岩、关铭贵、吕岗、杨大林完成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饭店设计。总建筑面积4.72万平方米,高度75.7米;地下一层:停车场、车辆设备用房;一层:宾馆配套服务用房;一层夹层:空调机房;二层:宴会厅、厨房、多功能厅、设备用房;三层:康乐中心、美容院、设备用房;四~五层:出租办公室,每层31间(套);1999年6月获黑龙江省“四优”一等奖。

  同年,省建筑设计院李贵杰、宋琦、左芊、刘殿阁、于胜金等完成哈尔滨报业大厦工程设计。总建筑面积3.4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占地面积:5 639.3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上23层,地下1层,建筑计算高度:96.3米。2000年10月获黑龙江省“四优”一等奖。

  1999年,省建筑设计院刘远孝、王春红、李毅、宛锡章、陈力岩、闫春雷完成哈尔滨工程大学邵逸夫楼工程设计。地段总长109米,宽70.4米,本工程共分科技、会议、教学三个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8 203.65平方米,其中科研部分5 246.44平方米,教学部分1 481.67平方米,会议部分1 475.54平方米。最高部分教学楼高24米。2001年10月获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2002年7月获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同年,省建筑设计院蒋春辉、勾振远、康慨、姜国建、陈永江等完成华融大厦工程设计。华融大厦是一座以会议、办公、宾馆、餐饮娱乐和购物为一体的功能齐全、技术复杂、设计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超大型综合建筑,其占地面积1.4公顷,总建筑面积13.161万平方米。着重考虑与环境的融合,主体双塔有意识地向后退30米,远离红线,从而大大降低过大的体量对原有的广场在空间上、视觉上造成太大的压迫感。设计时将双塔成对角布置,将面临广场的群房处理成圆形体量,以增强其与圆形广场的亲和感,使它与广场空间有机隔为一体。由于将建筑主要布置在用地的左上角,这样就预留出近万米的空地,用以对环境的再美化,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并为城市中心地带营造了一处高品位的休闲环境。华融大厦裙房4.6层,七层为结构转换层,并由此分为两个塔体:1号塔均为办公用房,其顶层设置乒乓球活动大厅;2号塔为四星级酒店——华融饭店,共有客房415间。设置了标准间、行政套房、总统级套房,其顶层设置会议室和会客厅。地下部分分别布置了餐饮娱乐、休闲娱乐、休闲健身、办公维修、设备用房,地下停车库。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减轻地面停车过多的压力,设计中采用两处圆形坡道将大量的车流引入地下二、三层停车库,为日后环境绿化、美化创造了条件。2001年10月获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2000年,省建筑设计院蒋春辉、初晓、郭英涛、王德胜、刘永志等完成黑龙江省直老干部活动中心工程设计。总建筑面积3.384万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0.51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54.6米。该工程集文化、体育、娱乐于一身,地下1层,地上12层。该工程以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力求与周边环境相统一,同时又以独特的建筑造型与周围建筑相区别,达到既与环境相协调,又不失独立个性的宏观效果。在总体造型和内部空间处理上,力求体现与城市外部空间的联系与整合。 “V”造型是该建筑标志,使整个建筑富有动态之势,仰视更显其高耸挺拔。在细部设计中考虑与整体协调一致,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强调开头与结构、光线与细部,形状以阴影刻画,而结构则为光线所强调。夜幕在灯光的衬托下更显光彩夺目,使建筑得到更为完整的表达。2005年4月获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颁发的“哈尔滨市新世纪十佳建筑”优秀建筑奖。

  2001年,省建筑设计院蒋春辉、勾振远、刘海波、王立新、李小东等完成黑龙江省电力调度信息中心工程设计。整栋建筑为两栋单体,中间由3层高阳光大厅相连。两侧大楼为通讯调度指挥中心,地面以上高7层,建筑高度34.9米,功能为电力调度、通讯调度等设备机房;东侧大楼为电力公司高智能写字楼,主要使用功能为办公及会议,地上32层,建筑高度为126.60米,地下共两层,设有地下汽车库、职工餐厅、职工活动用房、设备用房、人防用房等。结构形式为现浇框架,剪力墙体系。总建筑面积6.49万平方米,28层,99.9米。建筑设计集中体现了生态、节能、环保、智能的建筑特色。玻璃幕墙的使用,使人在室内活动的同时,视觉参与外部空间的活动,城市空间被引入室内,体现了科学技术、环境和人三者的互动关系,同时标志着城市的建筑发展的趋势,为电力工业跨世纪的发展营造一座标志性建筑。该项目2005年4月获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颁发的“哈尔滨市新世纪十佳建筑”奖, 2005年获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2001~2003年,省建筑设计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哈尔滨国际会议展览体育中心工程设计。其特点是:规模宏大、功能复杂,占地43公顷,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单体建筑最长618米,横跨城市干道;集展览、体育、宾馆、新闻会议、商业为一体,是超高层大型综合建筑,为国内罕见、省内仅有;技术复杂、先进,128米跨张悬梁钢结构索拱体系,是国内最大的;312米跨钢结构棚罩体系;超大空间的空调系统;超大空间的消防灭火系统;大规模建筑的消防组织设计;建筑智能系统及智能灭火系统;大面积玻璃幕墙节能设计等;超短工期,6个月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引进、采用多种先进计算软件进行比较、优选,仅钢结构及基础等项设计,就节约了近1亿元的投资。该中心一号工程为体育训练馆和万人体育馆,单体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平面长618米,主跨宽128米,采用索拱结构,最高点标高36米。立面设计力求把现代技术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在3米高的大台基上,主体结构采用索拱屋架与人字“摇摆柱”配上点式玻璃幕墙的围护结构,透出隐含的水平韵律,玻璃幕墙长廊,弧形金属屋面,构成了展览建筑的形体。整个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简洁、通透、明亮,展现现代建筑的技术和艺术效果,营造出良好的空间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成为哈尔滨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二号工程为国际会议中心和宾馆,单体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平面呈“树叶”形,宾馆高38层,高度170米,国际会议中心地上5层,高度40米。立面及形体设计为“树叶”形,隐喻着建筑与自然完美和谐的联想,裙房立面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和条形铝合金装饰横带丰富了立面,高层部分以抽象的几何形体、材料的质感和色彩的变化,与裙房的水平划分形成强烈的对,成为黑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的研讨中心;三号工程为5万人甲级体育场,看台下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体育场直径240米,看台最高点32米。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罩棚为钢结构。体育场除满足功能要求外,立面设计以外露壁柱形成连续的空间序列,240米跨的钢拱双曲面罩棚形成体育场的第五立面,为黑龙江省大型体育活动的中心。该项目,2003年1月获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勘察);二号工程及总图工程2005年4月获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三号工程2005年4月获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2005年4月获黑龙江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颁发的“哈尔滨市新世纪十佳建筑”奖,2005年获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该项目大跨钢结构工程设计2005年获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一等奖和中国室内结构优秀工程综合一等奖及第六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2002年,省建筑设计院陈力岩、李弘范、张华、贺涛等与天津建筑设计院合作完成哈尔滨市第十四中学高级示范学校工程设计。该校总占地面积6.43公顷。设计规模为60班,3 000名学生,总建筑面积5.53万平方米,容积率0.86。其特点是:①新建有综合教学楼、宿舍楼及体育馆。综合教学楼分多层教学、实验区和高层综合区两部分,总建筑面积3.884万平方米。E字形多层部分为5层,高度20.6米;高层综合区部分为7层,建筑高度26.4米;②建筑造型和风格: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追求建筑群体空间的丰富和细部有序,规整而不呆板,多变而不杂乱,以空间形体的错落变化,结合立面线脚的细部刻化,达到清新、生动、典雅的效果,创造一个虚实相间、高低错落、趣味盎然、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空间形象;③功能齐全:E字形多层部分中间实验区,两侧为教学区,中间连接体为交通厅、走廊、办公用房;高层部分为多媒体教室、办公、语音教室、会议室、教师阅览、心理咨询等;圆弧多层部分(高层裙房)为食堂、设备用房、图书馆、报告厅等。该项目2005年4月获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颁发的“哈尔滨市新世纪十佳建筑”奖;2005年获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