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建筑工程新技术新材料

第三节 建筑工程新技术新材料



  1981~1986年,黑龙江省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建材所)乔玉珩、朱庆华、王福林、柯双林、郑宪坤等开展沸石岩做水泥混合材研究。该项研究为黑龙江省水泥企业,特别是地方水泥厂,解决了水泥混合材不足的问题,为合理利用沸石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地方水泥企业已普遍得到应用。生产425号水泥,沸石岩掺量20%~25%,生产325号水泥可掺30%。该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2~1993年,省建材所孙国良、李秀成、杨松、乔拥军、韩世涛研制复合硅酸盐水泥。该产品采用增钙液态渣作水泥混合材,降低了水泥厂生产成本,每年为企业增加效益30万元,每年可节约排污费20万元,可增产水泥9万吨。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

  1994年,省建筑设计院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设计中,采用综合布线系统、一卡通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供电系统的计算机监控、闭路监控系统、供电系统的计算机监控、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广播、音响、电视系统等智能建筑技术。

  1995年,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原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科学院,1993年更名,以下简称省寒地建筑院)张喜庆、谢文平、李关民、吕岩、李文忠研制HD水性多彩涂料。该涂料是一种沉淀凝胶(彩粒)分散于合成树脂乳液中的多相浮体。单组分包装,一次喷涂即可获得多种颜色的立体花纹且富有光泽的多彩图案。不含苯、二甲苯等有害溶剂,不论在生产、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均对人体无害。可在混凝土、水泥砂浆、灰浆、石膏板、木材等多种基层上使用,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油性多彩涂料行业标准 JC/T3003—93《多彩内墙涂料》中各项指标。其造粒技术及分散介质选择及应用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成果的先进水平,填补省内空白。1997年获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同年,省寒地建筑院苏波、张嘉欣、潘雨、周运灿研制水泥废聚苯乙烯泡沫砼制品。水泥废聚苯乙烯泡沫砼制品是利用工业废料研制的新型保温材料,主要由水泥、水、废聚苯乙烯泡沫和复合外加剂构成。它不仅充分利用废料“变废为宝”,而且具有重量轻、保温性能优良、吸水小、耐久性好、施工方便,可锯可钉,与砂浆粘结性强,便于装修等优点,完全适用于寒冷地区墙体、屋面保温工程使用。1996年获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同年,省寒地建筑院孟德仁、王永成、岳剑波、王连彬等研制沉管灌注桩质量监测仪。该仪器用于建筑基础工程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监测,由传感器系统,装置在壳体内的电子检测、分析、记录线路等部分组成,能自动跟踪振动沉管机完成沉管深度、灌注高度、灌入度、拔管速度、管内混凝土状况等决定灌注质量好坏的各项技术参数的标准化检测,并且有适时报警,显示自动磁记录等功能,可有效地完成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主要功能及技术指标:① 数字深度检测器:检测沉管进尺深度,4位数字显示,量程99.99米,可逆精度±0.01米,可复位,设有可调系数乘法器;②贯入度检测器:检测贯入度是否达标;Ⅰ>预定值进行2分钟位移检测,位移量<2厘米/2分讯响器讯响,显示器闪光;>2厘米/2分复位循环;自动、可调、自动复位;③拔管速度检测器:检测拔管速度是否超标,V>1.67厘米/秒报警器报警,报警显示器闪光;自动,可调,自动复位;④管内砼状态检测器:检测沉管内砼是否存在,无砼时报警器报警,报警显示器闪光;自动,可调,自动复位;⑤磁记录器:对沉管深度、拔管速度、砼状态、时标,自动进行同步跟踪记录;调频式,中心频率3千赫兹。1996 年获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6年,省寒地建筑院朱卫忠、尢志洁、夏云、尹冬梅、田大伟等研制LNC-51型混凝土普通泵送剂。LNC-51型普通泵送剂是由流化、塑化、引气、抑损及增粘等组分构成,能改变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其配制的泵送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均满足JC472-92所规定的要求,该成果可指导中试生产,可用于C15~C40 级普通砼泵送施工。在LNC-51型普通泵送剂中引入《酚基》抑损组分,具有加溶、增大坍落度,并能抑制坍落度损失。2000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同年,省寒地建筑院屈振滨、韩吉祥、赵永海、王延春研制多(幻)彩涂料DA930型配套中涂。该课题对多(幻)彩涂料中涂,从基料的选择、改性、涂料性能的提高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采用交联剂和改性剂,对聚乙烯醇缩甲醛胶进行复合交联改性,使基料的耐水性提高了近5倍,从而满足了高档次中涂对基料的要求。经复合胶联改性,三聚氰胺综合氨基改性处理,使该改性胶粘剂成为对人体无害的胶粘剂。经试验研究优选出的活性材料提高了涂料的耐洗刷性。中试产品经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GB9756-88的要求,其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998年获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同年,省寒地建筑院吕岩、张喜庆、李关民、朱广祥研制HD-95型砂浆微孔塑化剂。该产品是以松香酸钠为主要成分并通过有机胺改性,形成HD-95-1型。再加入其他助剂,使其分散于载体中,从而形成粉剂(HD-95-2)和水剂(HD- 95-3)产品,本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有引气要求的砂浆中,可改善砂浆的和易性及耐久性,并可代替石灰方便施工、节省工程造价。1997年获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7年,省寒地建筑院林家齐、张得永、潘雨、金艺林、苏波研究开发外保温复合墙体。复合墙体采用塑料墙钉,使涂塑玻璃丝网格布增强砂浆和承重墙体形成一个结构整体: HD胶粘剂砂浆,使自息型 EP秒 板和砖墙以及饰面砂浆的黏结强度达到EP秒板自身的抗拉强度,黏结强度能够满足风荷载、装饰荷载的要求。该复合墙体与490砖墙相比,成本低,HD粘结剂的研制、结构构件的选择,以及外保温的结构设计均有所创新,与其他复合墙体比较,操作简单、易行。该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1998年获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7~1998年,黑龙江省建筑材料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原省建材所,以下简称省建材研究院)韩世涛、孙国良、孙凤彬、张凤麟、崔丽英研制双掺沸腾炉灰生产普通水泥。该水泥是利用沸腾炉灰代替粘土配料,利用沸腾炉灰的火山灰活性作混合材,掺入适量石膏,制成普通水泥。解决了生产的原料问题,又处理了大量煤矿废渣。利废、节能环保。鸡西矿务局水泥厂在使用该项技术。1999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8~1999年,省建材研究院王福林、孙凤彬、唐宝林、兰宏伟、孙国良研制反射增强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该产品属国内新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100℃的散热面上涂本产品,每使用1立方米可减少能耗1.13×109KJ/年。具有干容重轻、浆体体积收缩率小、导热系数低、耐热温度高等优点。干容重202千克/立方米,浆体体积收缩率8.6%,抗压强度240千帕,粘结强度52 千帕,常温导热系数0.050 W/m.k,高温导热系数(623k )0.098 W/m.k。1999年获黑龙江省建材行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0 年,省寒地建筑院石海山、夏云、解慧芹将粉煤灰、矿渣粉、硅灰、沸石粉等不同品种的超细粉作为混凝土掺和料,研究其对混凝土流动生、强度及性能的影响。配制出C50~C60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

  2002~2003年,省建筑设计院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工程中,制冰排管采用了PE高效高强排管,使得布管更均匀,没有接缝,冻冰效果好,冰面温差在±0.5℃以内。运行采用智能化微机管理,可远距离监控,确保不同比赛对温度的要求;塑料管、铝塑管等,酚醛风管、玻璃棉毡风管等,橡塑保温材料等新材料得到了大量应用。

  2002~2004年,黑龙江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李胜伟、苑洪儒、刘志杰、邵殿昶、魏庆海等负责承建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学楼群工程,是商业大学在江北建立新址的一期工程。主教学楼总高度为75.9米,地上9层,局部12层。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主教学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裙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群外墙采用干挂理石、玻璃幕墙及釉面砖装饰。教学楼群主体工程被评为黑龙江省最高工程质量奖“龙江杯工程”,2005年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该工程采用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新型工具式组合木梁技术(ZL-99-279811.8)、现浇混凝土楼梯定型模板技术(ZL-98-2-39550.7)、建筑模板快拆体系过渡头技术(ZL01279810.X)。通过新型技术的使用,在确保工程质量情况下提高了施工进度,创造经济效益135.6万元。该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①楼群及连廊主体结构全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应用散装水泥和外加剂掺和料进行现场集中自动化搅拌,采用混凝土配料微电脑自动计量控制、集中搅拌泵送技术,实现混凝土施工配料的自动化控制,确保混凝土质量,总计浇筑量4万立方米;②在阶梯教室楼板中,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技术,应用预应力钢筋140吨;③在教学楼群的混凝土墙、柱的竖向钢筋施工中,采用电渣压力焊的连接工艺,施工压力焊接头32 138个,创造经济效益37.9万元;④在模板工程中,投入竹胶大模板和玻璃钢镀膜胶合板2.5万平方米,应用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并采用楼板模板快拆支撑体系。

  2003年,省寒地建筑院朱卫忠、龚逸明、朱广祥、尹冬梅、江守恒等研究开发增钙粉煤灰产品性能评价及其应用技术。该技术是根据土木建设工程中混凝土与砂浆的技术特性,研究开发增钙粉煤灰的自身基本物理性能极其在混凝土和砂浆工程中的应用技术条件,为增钙粉煤灰的大量推广应用进行开发研究。2004年获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4年, 省寒地建筑院周运灿、牟德华、朱卫忠、董力平、朱广祥等研究开发承重保温节能次轻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应用技术。采用轻、重集料等材料组合成新型的次轻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其规格为 390 毫米× 240 毫米× 190 毫米(三排孔)与 390 毫米× 10 毫米×190毫米(单排孔)交替组砌成380毫米墙厚,砌块间相互搭砌、上下皮砌块内外壁完全对齐,使其受力均匀,不用或少用拉接钢筋,砌体轴新抗压强度达到4.0兆帕以上,小砌块的物理力学性能完全满足GB/T15229-2002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小砌块孔内填塞聚苯板,解决了垂直水平灰缝带来的“热桥”,采用普通砂浆砌筑,解决了严寒地区轻集料承重砌块墙体节能达标的难题,满足了严寒地区替代粘土实心砖的急需。该项目还采用在砌块空心中插入不同数量的隔板,也是一种新的节能方法,其结果可以充分利用空气热阻、减少聚苯板用量、降低成本、增加排湿性能,满足不同朝向、不同地区节能达标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