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邮政技术

第二节 邮政技术



  一、邮政计算机管理系统

  1988年,黑龙江省邮电设计院开发微机编制工程设计概预算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由邮电通信及土木建筑的10个专业、16个软件模块组成。经过2年多的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操作方便、编制准确、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并符合部、省对概预算编制工作的规定和要求。1991年9月17日通过省邮电局鉴定。1988年,哈尔滨市邮电局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联合开发邮件业务档案微机查询系统,以解决实单查询占用空间大、查询时间长的问题。项目一期工程于1989年6月投入运行。该技术是将原始业务单据通过单帧图像记录、编址后,逐一存入录像磁带,实现单据图像存储,然后利用微机技术对贮存单据按关键字与录像编址进行管理。查询时,只需向微机键入关键字,电视屏幕很快显示出所查单据。采用该技术可把原需400平方米保存空间的6万张单据缩存到40盘录像磁带中,查询1张单据由过去的15分钟缩短到1分钟。该项技术于1991年12月获专利权。1992年,该局开始实施第二期工程,扩大终端,实现局内联网和全部邮政业务微机查询。

  1989年4月,省邮电科研所李宏昌、盛洪波开发全国邮政编码微机检索系统,将全国所有省、市、区、县、乡、村、街道及各省邮政编码簿上注册的共80多万个邮政编码录入了该系统。该系统在高、中、低档计算机上均可使用,可在10秒钟内准确查到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该系统稳定、方便、快捷、准确、操作简单、实用,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为用户查询全国邮政编码提供了先进手段。1989年11月18日,该系统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到1990年4月,该系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伊春、大庆等市及广东省中山邮电局使用,1993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0年,黑龙江省邮政储汇局潘大明、戴成开发黑龙江省第三代邮政汇兑稽核微机处理系统,1992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了第二代微机处理系统工作状况不稳定,业务处理有局限性,以及屏幕显示和报表处理未实现数字化等问题,使业务处理完全实现了计算机化,经该机进行核销、平衡处理的普、电进、出口汇票853万件,未出现错核销、误平衡等差错,主机核销速度比第二代主机提高1倍,汇票稽核周期缩短5~10天,提出出口普、电汇票工效50%。1993年该系统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2年1月,省邮政储汇局戴成、王明远和南天电脑公司联合开发邮政储蓄柜台业务微机处理系统并投入使用,哈尔滨市已有14个邮政储蓄网点使用该系统,该系统投入使用后,日平均处理业务397笔。1993年,该系统获邮电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同年,省邮电局王致强、毕卫国研制开发报刊收订微机处理网络系统,1993年6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该处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功能丰富,格式规范,操作简便,窗口收订输入处理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报刊收订数据符合邮电部对报刊收订业务处理的要求,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该系统1993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二、信息系统

  1990年,受邮电部委托,省邮电局计划财务处和省邮电科研所及部分地市邮电局联合开发了全国邮电统计信息自动化管理应用程序。该程序具有邮政业务量、劳动工资指标、财务指标等信息的采集、存储、打印处理及传输的功能,同年10月通过由邮电部计划司主持的技术鉴定,认为,该程序邮政业务量、劳动工资指标、财务指标等信息的采集、存储、打印处理及传输的功能完备、操作方便,可在全国邮电部门推广应用。

  1999年,邮电分营后,传统的邮政统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黑龙江省邮政局(以下简称省邮政局)和黑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研制黑龙江省邮政统计信息系统。该系统功能定位立足全省、面向全国,充分考虑到系统的一般性和通用性,工具性和实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实效性强,不仅在黑龙江省,而且在全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该系统不仅能够满足新运营机制下的各邮政局的数据统计,而且能准确地进行信息传递,统计报表生成通用,能够根据统计指标变化生成各式统计分析报表、图形,稳定准确。1999年该系统在邮政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同年,省邮政局还与黑龙江海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黑龙江省邮政统计信息系统。该系统共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自制报表、一般报表、系统维护、安辅助功能等专用模块。2000年1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鉴定认为,该系统采用的编程技术严谨,WEB分布式计算技术先进,系统功能完善,操作灵活,界面友好,维护方便,有很高的容错性和扩充性,能够极大地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使用价值高,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以推广应用。

  2001年,穆棱市邮政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国科电子公司合作开发了市场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录入、信息查询、安全管理和系统维护等主要功能,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使用PowerBuilder作为应用前台,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利用现有的邮递网络,将城乡居民、个体商户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采集,录入至信息服务中心的大型数据库中,以作为多种增值服务的数据基础。该系统数据存储量分别为城乡居民10 596条、个体商户2 015条、企事业单位1 058条,2001年7月11日通过省邮政局组织的技术鉴定。同年7月,黑龙江省邮政易通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开发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J2EE体系主要核心技术和分布式技术,从“资源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应用管理”“系统管理”等方面对现代物流进行业务信息化处理。该系统2002年12月27日通过省科技厅主持的技术鉴定。

  三、网络系统

  1999年以前,中国的邮件业务单据查询基本是人工处理。为了提高邮政通信服务质量,加快邮件业务单据查询的速度,缩短查询处理工作时限,1999年,大庆市邮电局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研制邮政信息处理网络系统,实现了单据真迹存储和查询的计算机处理。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在营业厅设置专用的工作站,用户在营业厅就可独立进行查询。全国综合网一经开通,就可以实现全国各地的网上互查,使过去需要几周的查询时间在瞬间即可完成。该系统作为黑龙江省参展品参加了“99北京中国国际技术设备展览会”,这是黑龙江省邮政科研开发项目首次参加国际邮政设备展览会,并在展览会上受到好评。同年,大兴安岭地区邮政局在自主开发的分拣转运综合服务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完善,研制出分拣、转运登单网络系统。该系统利用NOVELL网络原理,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以文件服务器为中心节点,在分拣、转运设置终端,通过集线器,以双绞线、同轴电缆为传输介质连接成网,从实用的业务处理流程中抽象出理想的模式,进而开发出相应的应用软件,使硬件与软件环境达到最佳的有机结合。该系统改变了人工登单、分路向及日平衡,减轻了劳动强度,加快了分拣速度,实现了制单标准化,而且字迹清晰,避免了因漏登、错登而引起的质量差错,同时产现数据共享,便于统计、查询,使分拣和转运的生产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同年,该系统经程序开发调试,投入邮政生产试运行。

  哈尔滨市邮电局国际局负责哈尔滨地区国际邮件处理和全省国际邮件转发、汇封,而转运局包裹科承担所有进、出口包裹的分拣、封发,是邮件处理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两个部门的邮件处理无法联入邮政综合网实现数据信息共享。2000年,哈尔滨市邮政局自行开发研制国际邮件、包裹生产作业网络处理系统,并通过省邮政局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认为,该系统各项功能符合国际包裹业务处理规则及生产管理要求,功能齐全、界面友好,容错与可扩展性强,系统技术应用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该网络处理系统遵循规范化、适应性、开放性、先进性和可靠性的设计原则,整体采用局域网方式进行组网,总线型拓扑结构,二层Client/Server计算模式。能够实现国际函件、国际包裹、保价邮件处理和普通包裹的移动登单、封发以及生产作业管理等业务功能,包括业务处理、单据打印、报表生产、业务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同年,大庆市邮政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研制开发邮政单据处理网络系统并通过专家鉴定。该系统使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磁盘阵列存储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研制的新型邮件业务档案查询系统,能够实现进口投交兑付汇票、包裹单真迹存储与查询的计算机网络化处理。专家鉴定认为,该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视频采集卡,实现单据双面信息同步录入的处理方式,已通过联网查新,属于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且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2001年,省邮政局开发邮政储蓄事后监督网络系统。该系统采用UNIX操作系统、ESQL/C语言和Informix数据库,使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良好的网络处理能力和单机处理能力,系统设计灵活,功能丰富,具有日常业务、日终业务、随机业务、数据汇总、数据维护、系统维护和业务报表等功能,并实现了中间业务的自动录入,节省工作时间。该系统应用于齐齐哈尔、佳木斯、绥化等40余个地市、县邮政局,运行结果表明,性能可靠,满足了邮政储蓄业务规范,而且操作简单灵活,易于掌握,维护方便。

  国家邮政局综合网的省际间集邮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针对黑龙江省在网络应用系统功能尚比较单一,无一个可以适用于本省邮资票品管理的实际情况,省邮政局邮政信息技术局于2001年1月开始研制集邮网络管理系统,7~10月进入系统试运行。该系统是集集邮业务的人、财、物、进、销、存所有业务于一体的网络管理系统,具有经营分析、计划管理、集邮业务、账务管理、库房的库存管理、统计结账、前台营业销售等功能。2003年3月通过省邮政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同年,该局还开发了邮政名址库网络动态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全网运行的模式,数据集中存储,业务分步处理。系统具有较快的录入速度、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快速实施检索、功能强大的商函制作打印,具有一定的共享性。该系统2003年4月通过专家鉴定。

  四、指挥管理系统

  1997~1998年,哈尔滨市邮电局和国家邮政局科学研究规划院所属的优瑞公司共建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利用GPS技术,将以前邮政运输松散的单个点的车辆,组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运输体系,从而达到邮政运输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进而对邮件及总包的流量流向进行统计分析和查询。系统由设有1个计算机中心监控系统和速递、长途汽车、运钞车3个分监控系统组成。从总体结构分,由车载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地面指挥中心监测管理系统组成。该GPS系统的车载设备采用了GSM、GPS和IC卡运行状态检测三项功能合一的组合方式,这在全国尚属首创。2000年4月4日通过省邮政局组织的工程终验,终验认为哈尔滨市邮政局GPS系统能够满足邮运生产对车辆的监控要求,定位准确、响应速度快、可靠性较高,并且使GSM、GPS和IC读写技术相结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运行费用,符合邮政生产实际需要,为车辆监控管理提供了高科技的管理手段。

  1999年,齐齐哈尔市邮电局开发研制无线指挥调度系统。无线指挥调度网由监控指挥中心、移动目标、对讲系统三部分组成,集先进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管理技术于一体,对邮政车辆的运行路线及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和监控,从而达到对车辆安全管理和指挥调的目的。该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邮政枢纽中生产管理、转运、包裹、函件、押运、发行、速递、运输等各门通过自备电台及手持对讲机进行联络,迅速地发布指令,为各部门协调一致创造了条件。而且定位系统集接收、发射、对讲、报警等功能于一体,车载台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监控指挥中心通过鉴定基地台与移动目标、对讲机连接在一起,指挥中心可以实现对人员、车辆的指挥、监控和跟踪,同时降低系统的运营成本,适合推广使用。同年,省邮政局开发了立项邮政设备卡片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实现邮政设备卡片的基本管理功能基础上,具有对卡片任意项目进行自由组合式查询和统计、显示或打印报表和图形、计算设备累计折旧和净值,进行报废处理等功能,并通过电话拨号或软盘制作,实现数据的上报和接受,同时能够实现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2000年,哈尔滨市邮政局开发了绿卡维护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绿卡网点故障管理、主机资源和性能管理、中间业务管理、ATM卡管理、数据库参数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业务统计管理、业务查询管理、门禁管理等模块组成,涵盖了绿卡机房内应用部门、制卡部门、主机网管等部门的大部分维护工作,能够对各种系统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查询和综合利用,具有单据打印、报表生成、业务统计等功能。该系统2001年试运行, 2002年7月17日通过省邮政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系统符合国家邮政局绿卡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要求。

  为进一步完善邮政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邮政业务发展,2001年11月省邮政局经国家邮政局批准,对邮政客户关系管理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新增酬金管理、回款管理、结算管理、费用管理、帐务管理、收入管理、业务运行管理、EXCEL报表生成、地市局业务统计、员工绩效统计、大客户用邮分项统计等功能;删减电子商务、电话录音功能。同年,佳木斯市邮政局研制保险业务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利用综合网设备,具有较好的升级、维护和扩充能力,可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实现了全局数据的统一管理。该系统的应用使佳木斯代理保险业务逐步实现业务处理及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效率,2003年6月该系统通过省邮政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2002年,省邮政局、亿阳公司和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开发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通过国家邮政局技术鉴定。鉴定认为,CRM客户管理系统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艺术应用于邮政行业,是CRM技术在邮政行业的具体应用,通过试运行和实际运行速递业务,邮政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各项性能、功能指标达到了总体方案的设计要求。同年,佳木斯市邮政局研制邮政储蓄中间业务的监督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自动采集数据,具备了账户监督、代发工资项目、对活期账户结息、备份等功能,对邮政储蓄系统下的中间业务进行监督、控制、准确及时地对储蓄额的流向、分布进行综合分析、统计,从而了解储蓄用户的储额流动方向,为经营部门进行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帮助。2003年6月该管理系统通过省邮政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五、其他系统

  1999年,哈尔滨市邮政局与国家邮政局科学研究规划院中邮绿卡金融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哈尔滨市邮政储蓄电话语言处理系统。该系统的设计来源于电话理财新概念,是利用先进的交互式语言回应设备,通过电话机直接连通邮政储蓄主机,使储户利用家中或办公室的电话,就可随时随地处理自己与邮政储蓄有关之间的财务往来,可以进行电话查询、电话转账、代付各种费用、电话挂失、修改密码、自动催付、电话付款,极大地扩展了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服务范围。1999年该系统在哈尔滨市通过专家鉴定。同年11月,哈尔滨市邮政局研发移动邮局系统,建立运行模式。该系统包括移动综合业务收寄、业务处理、数据的导入和导出等3个主要环节,具有揽收、汇兑、零售、订报、封发、归班、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等十大业务功能,实现了单车从收寄到封发的全过程业务处理,使1台揽收车就成了1个流动的小邮局。1999年,哈尔滨市邮电局开发了符合国家邮政局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技术要求的电子化支局系统。该系统直接采集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统计,经传输为其他系统所共享应用,加快邮件处理和传递速度,减少失误,减轻人员劳动强度。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通过微机进行支局营业收寄、投递信息的采集,采用局域网互联实现数据共享,并进行内部生产作业处理、经营分析管理。主要包括窗口综合业务、内部生产作业、邮件窗口投递、支局管理等,整个系统数据网络化、功能模块化、设置参数化,并具有系统设置管理、系统备份和恢复、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数据联网传输、磁盘传输等功能,基础数据可手动维护和网络维护。同年,该系统通过专家鉴定。2000年10月起分别在香坊区邮政局、哈尔滨速递公司试运行。2001年12月14日通过省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系统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利用计算机系统开办移动收寄业务,开辟了移动营业收寄的新途径,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邮政移动收寄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应用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2000年5月,黑龙江省邮政计算机中心采用IBM AIX平台、IBM DB2数据库、IBM WEBSPHERE平台、JAVA SERVLET与JSP技术,建立网上邮局系统。系统功能分为前台与后台两个模块:前台功能包括新用户注册、用户登录、修改密码以及修改用户信息、邮政风采、邮政服务、邮政常识、业务知识等信息,业务功能主要有报刊订阅、商品邮购、网上持快专递揽收、商函预定、集邮论、邮票信息查询、邮政编码查询、邮政局所查询。后台功能主要有报刊管理、邮票目录管理、特快专递订单管理、邮政局所信息管理功能。2003年3月该系统通过省邮政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2002年,省邮政局完成国家邮政局项目虚拟电信业务模式的研究。该项研究通过分析虚拟运营的发展趋势和邮政介入虚拟运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了邮政开展虚拟电信运营业务模式和与各大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方式建议,对不同业务、不同地区、不同电信运营商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该项目2002年5月通过国家邮政局2002年科技发展项目审查验收。审查认为,研究报告深入分析了虚拟电信运营模式产生的背景、特点、本质、利润点,以及国内外虚拟电信运营情况、电信政策,系统研究了电信市场,提出了3种有特色的虚拟运营模式,及邮政与各电信运营商合作的契机和切入点,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论点鲜明,论据准确,认证合理,共性与个性兼顾,并具有一定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