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量标准第一节 计量 一、检测技术
(一)电磁学计量
为了统一电能计量单位,保证量值准确可靠,1983~1987年,省计量研究所梁福成、殷彤、高巍、王大杰等开发国家电能计量基准高稳定度功率电源。该课题首次采用3 600点数字合成正弦波技术,使其相位的准确度和稳定度取决于频率;设计了由数字电路实现的有效值采样电路;建立了高稳定度电源的数字模型,使其稳定度与准确度跟踪直流基准。主要技术指标较国内当时的水平提高一个数量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稳定度功率电源为国家组建电能计量基提供了必备的设备,保证了国家的电能计量单位准确和统一 ,使国家电能计量技术跨入世界先进水平。课题完成后,曾为电力部门、计量部门、工矿企业提供近20台高稳定度功率电源,为国家的电能计量和电学精密计量技术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高稳定度功率电源的研制成功,还为研究标准电源做好了充分技术准备,进而研究开发多功能交流标准源、标准电流源、标准相位源等系列的标准电源。该成果1987年获国家计量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为了解决直流大电流测量变换器在线运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贯彻实施《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企业设备电能平衡通则》等国家管理政策法规,针对BCY型直流电流比差测量仪在测量变换器实验室和现场校验的问题,1987~1989年,省计量研究所王笑君、薛天龙完成国家计量局科研课题“BCY型直流电流比差测量仪技术条件”。该课题解决了直读被测比差、测量准确度高、具有消除磁场影响的措施等关键问题。课题在高精度检测电流比较仪,准确度优于BCY型0.0005%、消除强磁影响的措施等等方面有所创新,对直流大电流量值的统一、节电和改进生产工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该成果1989年获国家计量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为了解决冶金、化工行业直流大电流测量装置不能准确计量,影响能耗计算、生产工艺改进和行业评比问题,1987~1990年,省计量研究所王笑君、薛天龙完成国家科研课题“直流电流互感器比差直读校验的方法和装置”。该课题采用双电流比较仪——转换电流比较仪和检差电流比较仪,将被检电流测量装置的初次、次级电流转换为归一化电流和反映测量装置误差的电流;采用联动的测量电阻网络和补偿电阻网络,通过测量和补偿电阻将测量电流和归一化电流转换为测量电压和补偿电压;通过运算指零仪实现测量电压与补偿电压的比较,调节补偿电阻,达到比差直读的目的。该成果改变了直流大电流计量技术的面貌,不仅具有先进性、独创性,还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该技术研制BCY型直流电流比差测量仪(简称BCY),1990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考核合格,以BCY为计量标准设备,建立“检定直流电流互感器标准装置”,1991年获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强直流一次变换器定型鉴定”的授权,同年对保定电控厂生产的ZBB型标准比例装置进行了定型鉴定。BCY作为标准设备,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G1047—94《磁耦合直流电流测量变换器校准规范》及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G1087—2002《直流大电流测量过程控制》。1993年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建立强直流测试站,BCY被用作计量标准设备,已向全国重点铝厂和部分化工厂的在线测量变换器进行了全面测试,均取得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耗指标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项成果填补中国直流大电流测量技术的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20世纪80年代,国内检定/校准0.1级工频仪表的仪器设备只能依靠进口,其价格昂贵,适用性能也不尽理想,国家急需适用的国产标准仪器设备。1987~1990年,省计量研究所殷彤、曹曙光、贾延红、高巍等研究开发多功能程控交流标准源。课题采用先进的微机程控和测量技术,在国内首先采用标准源的形式,同时给出准确的电压、电流、功率、相角、电能和频率等6种电参量,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工频计量标准实验室的功能,可以检测各种各样的工频仪表,有效地解决了用国产仪器不能检定/校准0.1级标准表的技术难题。课题在采用时分割直流控制电路技术控制交流输出,使交流输出达到高稳定度和高准确度;采用时分割直流控制电路技术,实现高准确度的交流输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标准源属世界首创;微机程控,实现测量自动化等方面均有创新。其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有效地替代进口仪器。该成果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课题完成后,开发生产50台(套),创直接经济效益300余万元。全国10多个省市、40多个电力、仪表科研单位将该成果作为计量标准使用,保证了其系统的量值统一。该产品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由该标准源派生出标准电压源、标准电流源等数项科研项目,相继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并形成系列标准源产品,其累计产值已达到1 500万元。
交流标准电流源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开始出现的产品,国内尚属空白,主要原因是研制高稳定度(10-5量级)、高准确度(10 -4量级),且具有一定功率输出的交流标准电流源的技术难度大。而国外的同类产品量程窄、输出功率低,不能满足国内不同用途的需要,且性能价格比高,还需要大量外汇。为了利用已掌握的高稳定度功率电源的技术基础,满足国内对高稳定度交流标准电流源的需求,1989~1992年,省计量研究所曹曙光、贾延红、王雪峰等研究开发WKA型交流标准电流源。WKA型交流标准电流源是一种智能化、高准确度的交流标准电流源,是检定0.1级以下交流电流表、电流变送器的立项标准设备,也可作精密电流源使用.交流标准电流源适用于计量、电力、仪器仪表行业及工矿企业,是应用计量和检验中理想的标准仪器。WKA型交流标准电流源准确度等级高,保证了交流电流参数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保证了0.1级以下交流电流表使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该成果1995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为了解决国内100千安以上的直流电流测量变换器的校准难题,1990~1994年,省计量研究所王笑君、薛天龙研制DZB型直流电流总加变换器,解决了用小电流的DZB型直流总加变换器实现多台大直流电流的总加,总加测量系统的误差可补偿等关键问题。其创新点在于经过补偿或更正后,总加测量系统的误差优于0.05%,支路误差优于0.005%,支路测量变换器的误差进行补偿,可使总加测量系统的误差优于0.03%。该项研究解决了国内100千安以上的直流大电流测量变换器不能进行在线校准的问题,对统一直流大电流的量值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为生产控制和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该成果1996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为贯彻实施有关国际和国家标准,推动企业挖潜、节能和电能的有效利用,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国内多个单位共同推广“强功率交、直流电能在线综合测试技术”。1995年,省计量研究所王笑君研发该项目中的直流电流在线测试技术,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即:现场校准ZBB型直流电流比例标准;校准在线的直流电流测量变换器;在线校准100千安以上的变换器;对在线使用的总加系统进行误差分析和误差补偿。强功率交直流电能在线综合测试技术,对加强工业强计量技术基础,提高电能科学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以及挖潜节电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2~1995年,省计量研究所高巍、李河、杨新华等研制GD—300工频三相标准源,并投入批量生产。通过设计电子式表源合一的标准装置,使标准源输出的标准量值直接与被校准电测仪表比较从而确定被校表的误差,降低校准复杂度。该项研究创造性地解决了数字合成三相(六路)工频信号源、矢量反馈控制技术等关键问题。该成果为省级、市(地)级计量部门和电力企业提供了相应的电参数检测标准装置,1996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为了使测量仪器向智能化、小型化发展,具有测试、数据计算、数据存档、证书打印和数据查寻等功能,1995~1996年,省计量研究所李浩、鲁志军、徐民等研制系列标准源及微机自动校表系统。课题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可移相程控数字信号源;高稳定度可调直流基准;实时相位测控电路;大功率放大器;多功能校验软件。该课题的完成可实现指示仪表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校验。开发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计量、电力、厂矿、高校和科研院所。由于该装置具有等级高、使用方便,程控性好等特点,不仅可以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将国家电参量的检测水平上一新台阶,对保证发电、供电的安全生产,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成果1998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为了解决数字式高精度钳形表的检定和测试问题,省计量研究所王立斌、张颖、曹曙光等研制LJQ1020型数字式钳形表校验仪。该仪器采用程控标准源技术的原理设计,显著提高了输出电压、电流的准确度和稳定度,使整机输出的准确度优于0.2%,失真度优于0.5%,在同类装置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配有RS232接口及校表软件,使钳形表的检定和测试首次实现了智能化。钳形表校验仪使国内钳形表的检定与测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不仅解决了1.0级及数字式钳形表的测试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节约能源,增收节支,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等方面具有较大意义。该成果2000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为了解决检定互感器校验仪时检定点多,检定点平衡困难,检定工作量大等问题,1996~1998年,省计量研究所高巍、梁浩、杨新华、王淑萍、梁福成研究制订《互感器校验仪整体检定标准》。该课题解决了比例标准源、差值标准源、数字信号发生器、测试方法等技术关键并有所创新。课题完成后,为上海计量院、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的电力试验研究院提供了互感器校验仪整体检定标准。该成果1999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为了改变国内交直流仪表校验依靠进口、提高国内交直流仪表检测水平、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1997~2000年,省计量研究所鲁志军、张轶鹏、李浩、殷彤、曹曙光研制交直流仪表程控校验装置。课题组解决了数字反馈检测技术、脉冲调宽技术、数字相位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可编程器件的应用技术等关键问题。在高准确度,宽范围的直流基准;大功率直流电压、电流功率放大器;高分辨率电压电流的相位控制系统;高稳定性电压、电流、功率反馈调节控制系统等方面有所创新。交直流仪表程控校验装置可替代XF-1B型校验台检定、测试多种工频仪表,可替代进口,提高国内交直流仪表检测水平,推动国仪家器仪表事业的发展,2001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为了监测抽油机的工作状态,保证其正常运行,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2001~2004年,省计量研究所王玉坤、周彤、张健、张作群研制抽油机工作状态智能检测装置。该课题解决了抽油机电功率的测量方法、三相四相制测量原理的接地、变化负载状态下电流钳角差补偿、智能分析抽油机工作状态、装置的自动校准等关键问题。该装置采用隔离电压互感分压技术,实现自动识别380伏/660伏/1 140伏3种不同电压供电方式,在不接地的情况下,能完成三相四线制的测量。抽油机工作状态智能检测装置的研制成功,对国家能源设备测试起到重要作用,2005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二)理化计量
分光光度计是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名录》中的计量仪器,全国在线使用的有300多万台。为了落实国家强制检定规定,保证使用中的分光光度计数据准确,1984年省计量研究所组织制订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985年,国家计量局为实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将检测仪器及配套标准物质(包括便携式石英汞灯、石英收吸池、紫外光区标准溶液、透射比标准滤光片)的研制任务下达给省计量研究所。该所陈陟岗、贾涛、孟毅男、张秀兰1988年研建光谱透射比基准装置。该基准装置把各波长下相应的修正曲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得曲线方程式,利用微机技术,实现测量自动修正。课题完成后,省计量研究所开发生产用于检定分光光度计的标准物质数千台(套),保证了全国大量使用的分光光度计的量值准确。研制的标准石英收吸池、紫外光区标准溶液、透射比标准滤光片均被国家计量局定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该项成果1988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为了解决多相流检测技术问题,2000~2002年,省计量研究所王玉坤、周彤研制物系含水智能分析装置。利用有限元模型计算系统的敏感场分布,并以图形的形式显示计算结果;提出传感器优化设计的度量函数,并以此对传感器的设计进行优化使其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研制微小电容测量电路和数据采集与控制电路,采取多种措施满足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使用要求。该课题的创新点有:装置在完成物系含水率测量的同时,能显示出流体截面的水分布图像,通过计算机分析对流体流型做出判别;考虑了电容敏感场负灵敏区的影响,并将其具体的负数值代入数学模型中进行计算,提高图像重建的准确度和含水率测量的准确度。物系含水智能分析装置可以解决工业生产中大量存在的两相流体流量测量的需求,提高生产过程中计量、节能和控制的管理水平。该成果2004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为了检定透射式烟度计,实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76-2002透射式烟度计》,2003~2004年,黑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原省计量研究所,2002年更名,以下简称省计量研究院)王文光、刘文滨研制透射式烟度计检定用标准滤光片。主要技术指标:测量相对不确定度达到0.5%,为国内领先;长期稳定性达到0.1%(年)。该项研究修正了玻璃滤光片中性不足的难题,使得测试过程快捷,结果准确;克服了因光谱带宽变化带来的影响,使得滤光片定值直接溯源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在以计算机控制检测过程中的线性修正、采用绝对测量法克服因光谱带宽变化带来的影响等方面有所创新。透射式烟度计检定用标准滤光片成为国内机动车尾气检测和校准量值传递系统中的最高标准,使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76-2002透射式烟度计》得以贯彻实施,透射式烟度计检定国家量传系统可以建立和运行,社会效益显著。该成果2004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三)热学计量
为了准确测量水泵效率,提高水泵的电能利用率,1987年,省计量研究所李庆顺、王玉坤、董宝海研制BXY型水泵效率自动测量仪。该课题在用同一桥路同时测量温度和温差、不同温度下的温差调整、热力学方法测量水泵效率公式推导和计算等方面有所创新。该测量仪是国内第一台用热力学方法测量水泵效率的仪器,获国家专利权。课题完成后共生产近60台BXY型水泵效率自动测量仪,在全国十大油田均有使用,胜利油田还把这种仪器作为测量水泵效率的指定仪器。该成果1988年获国家计量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7~1991年,省计量研究所李庆顺、王玉坤、董宝海、曹东光完成“热力学方法测量高压离心式水泵效率技术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研究通过测量水泵的进出口温差和压差就能得出水泵效率的热力学方法,其技术包括热力学原理公式、测量方法和编制方法标准。其创新点是:用a参数代替△Ts;解决了80℃以下的水的热力学常数,满足了油田的应用;制成了用热力学方法测量水泵效率的仪器。该课题完成后,制定了用热力学方法测量水泵效率标准,是国内用热力学方法测量水泵效率第一个标准,此标准被石油部采用。课题的完成还为水泵效率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方法,并在实际中得以广泛应用。该成果1991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四)几何量计量
2000~2002年,为了解决快速测量房屋面积问题,省计量研究所刘文滨、韩威、张黎平、梁玉红、周志强等完成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课题“房屋面积测量仪——激光测距及面积测量”。该课题研制一种便携式、功能齐全的图形绘制和数据处理器;对手持式测距传感器进行了加常数、温度系数的修正,并研配了窄代定波长干涉滤光片,控制了强散光、弱漫反射等影响;在较低的硬件条件下实现了较复杂的功能,降低了仪器的造价;将复杂的法规文件函数化,计算方法不可更改。该课题解决了房屋面积快速智能测量问题,2002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86~2005年,省计量研究所(院)共完成检定技术与仪器设备研究项目63项,其中有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含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10项获国家(标准计量)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奖; 19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检定规程
由于原公法线千分尺检定规程运行多年,运行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1984年黑龙江省计量研究所张黎平、蔡连起等起草《公法线千分尺检定规程》JJG82-86。该规程规定公法线千分尺共检定12项,并对各检定项目提出了技术要求并规定了检定方法。解决了公法线千分尺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对公法线千分尺示值影响的控制,规定了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的定量指标。解决了公法线千分尺检定中多年争执的对零的难题。该规程于1987年颁布,是机械加工行业不可缺少的技术文件。该规程1989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四等奖。
直流比较仪式电桥是国家电阻基准及一、二等标准装置中最先进的比较仪器,在上述装置中与基准、标准电阻器并列为主要标准器。该电桥是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的新型直流比较仪式电桥,必须制订检定规程。为此国家计量局于1984年委托省计量研究所王勇起草《直流比较仪式电桥检定规程》JJG506-1987。该规程制定了多条自检的技术要求;确定该电桥在任何工作状态下的允许误差公式;确定有重要定标作用的固定匝的反向串联法检定;采用按真正自检程序并自行推导出的线性度计算公式,使计算大为简化。该规程于1988年颁布实施,保证了直流比较仪式电桥准确可靠,对全国电阻量值的统一起到关键作用。该规程1996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为了解决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检定和校准,保证仪器量值的统一,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度,1986年由省计量所周孝诚起草《荧光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JJG537-1988。该规程制定了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和检定方法;提出用检出极限表征仪器灵敏性指标的科学方法;解决了同类大型进口仪器的检测验收和使用方面的技术难题;编制了数据处理程序,程序使用方便,计算准确可靠,减轻检定工作量。该规程于1989年颁布实施,改变了荧光分光光度计无人管理,量值不统一的局面,推动了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规程1992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四等奖。
为了解决折射率标准块量值不统一、新制造的阿贝折射仪没有全国统一量值的标准、使用中的仪器多半已处于失准失修状态等问题,1986年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所(以下简称省计量检定测试所)滕为群起草《阿贝折射仪检定规程》JJG625-1989。规程解决了用准直光垂直底边入射,对称折射,对3个顶角封闭测量折射率标准块的绝对测量方法等关键问题,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优于3×10-6。该规程于1989年颁布。规程颁布实施后,又研制开发BNH型阿贝折射仪折射率标准块,为全国计量部门开展阿贝折射仪的检定和修理提供了光学性能稳定、加工精密度高、数据准确度可靠的计量标准器。该规程1993年获黑龙江省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为了解决旋光糖量计,旋光仪的检定和校准仪器的方法,研制检定和校准的标准器,统一量值,确保生产过程的控制,提高产品质量,以省计量研究所谷智铭为主起草《自动旋光仪及自动旋光糖量计检定规程》JJG675-90。该规程解决了检定和校准仪器用的标准器、用一套标准器同时检定和校准旋光仪和旋光糖量计、在量值传递和校准方法上和国际一致等关键问题。该规程于1990年颁布施行,保证了旋光仪、旋光糖量计的测量准确,进而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成品率。该规程获1996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由于刀具预调测量仪没有国家检定规程,而且进口仪器很多,使用中的和修理后的仪器无法进行检定,对仪器也无法进行管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省计量研究所马荃起草《刀具预调测量仪检定规程》JJG938—98。规程采用和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制订检定项目和主要技术要求及检定方法共16项。规程于1998年颁布实施,成为保证刀具预调测量仪精度的一份重要技术文件。该规程2000年获黑龙江省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6~2005年,黑龙江省共制(修)订计量检定规程71项,其中省计量研究所完成64项。
三、计量标准器具
(一)省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
1986年,省计量检定测试所建立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10类113种,其中国家计量局批准建立的A类计量标准器具54种。113种标准中有长度23种;温度10种;流压8种;力学17种;电学24种;无线电11种;物理化学19种;其他1种。1987年“二等水柱压力计变”变更为“二等液体压力计标准装置”。1988年“二等活塞压力计”变更为“二等活塞式压力计标准装置”。1989年“一等玻璃量器”变更为“玻璃量器检定装置”和“二等玻璃量器”2个标准。
1994年“一等汞基温度计标准装置”停标。同年,为了更好地评价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性能,以便准确地进行化学成分测量,确保工业的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省计量检定测试所建立了气相色谱仪检定装置。该标准装置的建立主要用于检定实验室级气相色谱仪。测量范围:温度(0~400)℃;TCD灵敏度大于800毫伏.毫升/毫克;FID检测限5×10-↑10↑克/秒;FPD检测限5×10-↑10↑克/秒(硫)、1×10-↑10↑克/秒(磷);NPD检测限5×10-↑12↑克/秒(氮)、1×10-↑11↑克/秒(磷);ECD检测限5×10-↑12↑克/毫升。
1995年,省计量检定测试所建立液相色谱仪检定装置。该标准装置主要用于检定实验室级液相色谱仪。测量范围:温度0~100℃;紫外—可见光检测器、二级管阵列检测器最小检测浓度1×10-↑7↑克/毫升;荧光检测器最小检测浓度1×10-↑9↑克/毫升;示差折光率检测器最小检测浓度5×10-↑6↑克/毫升。同年“标准压力真空表”“一等压缩式真空计”“玻璃静态膨胀真空标准装置”停标,“标准洛氏硬度计”撤标。
1996年,“标准电离真空计”“辐射感温器标准装置”“高频电容标准”“A、B波段干扰场强标准装置”“航海钟检定装置”停标,“标准布氏硬度计”撤标。同年,为了解决黑龙江省二等标准金属量器及各级流量装置的量值传递,开始筹建“一等标准金属量器标准装置”,1997年11月通过考核。该装置测量范围:1,2,5,10,20,50,100L;准确度等级一等;最大允许误差±0.005%;主要用于检测二等标准金属量器。同年,“铜-康铜热电偶”“高频电感标准”“眼镜片顶焦度一级标准”停标。
1998年,省计量检定测试所建立医用诊断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检定装置。该装置主要检测CT机的影像指标及X射线辐射剂量。同年,增加了汽车和交通两类计量标准器具。同年,“(0.1~500)MHz场强标准装置”停标, “机动车检测设备检定装置”被分解为8项标准。
2001年,“高频中电压标准装置”将超高频电压标准2C-100更换为2C-100B。同年,“Q值标准装置”停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定装置”“脑电图机检定装置”封存。2002年,省计量检定测试所更名为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以下简称省计量检定测试院)后,建立“电话计时计费装置检定装置”。同年,“电容标准装置”“电感标准装置”封存,“智能型多功能二次仪表检定装置”更换标准器。2003年,“二等水银压力真空计”停标,“湿度计检定装置”改为A类标准,“高压静电电压表检定装置”更换标准。
2004年,“二等铂铑30—铂铑6标准装置”停标,“低频电压标准装置”将数字多用表1071更换为8508A,“示波器检定装置”将SO3更换为NF4607,“离子计检定装置”停标,“医用诊断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检定装置”因检定规程更改而新建。同年,为了保证测量时间、测量频率仪器的量值统一、准确可靠,加强计量器具的检定管理,确保计量法的贯彻执行,省计量检定测试院建立铷原子频率标准装置。该装置测量范围:频率DC~2.7G赫兹;频率标准1兆赫兹,5兆赫兹,10兆赫兹;准确度3×10-10;开展的主要项目:高稳定度石英晶体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电子测量仪器内石英晶体振荡器、通用计数器。
为了保证市场上安装使用的热能表的准确可靠,2005年省计量检定测试院建立热能表检定装置。装置的测量范围:公称直径DN15~DN25;温度范围5~90℃;流量范围0.006立方米/小时~7立方米/小时。检定装置综合不确定度U=0.4%,k=2。检定装置综合不确定度U=0.4%,k=2。2005年“一等铂铑10-铂热电偶标准装置”由A类改为B类标准,“光学高温计标准装置”停标,“交流电能表标准装置”“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撤标。同年,建立“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检定装置”。为了满足化工行业的市场需求,省计量院在理化、光学方面的成分分析项目又建立了几种计量标准。
截至2005年底,按照新的计量分类统计,省计量检定测试所(院)共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共12类、44项、141种。其中,由国家计量院和东北大区进行量值传递的省级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8种;由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建立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83种。
(二)市(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
1986年初,黑龙江省大部分市(地)计量技术机构建立长度、热学、力学、电学、化学计量方面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少部分市(地)建立无线电、时间频率方面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各市(地)计量技术机构逐步增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数量。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所由1986年的31种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增加到2000年的83种,齐齐哈尔市由46种增加到2000年的62种,牡丹江市由38种增加到2005年的48种,佳木斯市由32种增加到2003年的54种,鸡西市由30种增加到2000年的40种,双鸭山市由23种增加到2000年的40种,大庆市由42种增加到2004年的70种,伊春市由18种增加到2000年的24种,鹤岗市由25种减少到2000年的16种,绥化市到2000年建立37种,七台河市由4种增加到2004年的14种,黑河市到2000年建立16种,大兴安岭地区由11种增加到2000年的16种。到2005年大部分市(地)在几何量、力学、热学、电磁、无线电、理化、时间频率、光学领域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分市(地)还建立声学、交通、光学计量标准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