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极地测绘

第四节 极地测绘



  2002年11月起,省测绘局不断派出技术人员参与中国的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为了给国家极地考察决策部门和其他学科提供有关南极科学考察的管理、计划、决策以及技术支持的测绘基础应用平台,提高中国在南极测绘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和数据资料共享的地位和能力,经国家测绘局批准, 2004年1月,省测绘局极地测绘工程中心成立。

  2002年11月~2005年12月,省测绘局共有5人赴南极参加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具体完成以下科学考察及测绘项目:①第19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2002年12月南极长城站度夏考察,李志刚完成乔治王岛大地测量控制网改造和扩展(A级GPS网选埋、测定),选埋、观测3个点,A级绝对重力点选埋、观测1个点。②第19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2002年12月~2003年3月南极中山站越冬考察,崔洪宇完成GPS常年跟踪站系统观测379天,有效数据9 096小时,获取原始数据1.21G。GPS国际联测进行GPS观测共计22 天,有效数据528小时,获取原始数据为68.4M。度夏期间,完成站区1∶2000比例尺地形图补测。在海珠半岛和斯托尼斯半岛新选2个控制点,设立测量标志,并进行了GPS原始数据采集,完成控制网改造工作。同时还进行了GPS天线墩的加固和天线罩的安装,共浇筑混凝土约1立方米。在GPS跟踪站西侧选择中山站绝对重力观测点一个,现场浇筑了一个1.3米×1.3米的重力观测墩,为21次科考队绝对重力观测做好了准备。③第21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2004年12月~2005年3月南极中山站越冬考察,陈军完成GPS常年跟踪站系统观测。④第22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2005年12月,吴文会、刘秀峰参加南极中山站考察。2005年初,经国家测绘局批准,黑龙江省测绘局和武汉大学联合成立“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测绘局和武汉大学都是多年从事极地科学考察的测绘部门,该重点实验室的组建,旨在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实现中国极地测绘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推动中国极地测绘科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