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章 地方病防治学

第四章 地方病防治学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哈医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哈医大地方病中心),在卫生部支持下,开展了克山病(又称地方性心肌病)、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与砷中毒病、碘缺乏病等研究。在克山病的病因与流行机制研究方面,进行了克山病与病毒感染的关系、蛋白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硒蛋白P与克山病关系等研究,并对克山病病区产谷物被黄绿青霉所污染,继而产生的黄绿青霉素(CIT)致克山病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成人大骨节病研究方面,依据成人大骨节病的地理分布,研究其亚临床特征和生物学标志,探讨了治疗方法,确认了大骨节病病因,提出了中国大骨节病防治策略;在中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机制研究方面,查明了流行特征和砖茶氟与氟中毒的剂量反应关系,制定了砖茶氟含量卫生标准,为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在碘缺乏及碘过量研究方面,重点研究了碘过量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甲肿率和甲状腺容积发生机制,牵头组织进行了全国高碘地区的分布及流行特征调查,为科学防治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1986~2005年,哈医大地方病中心完成国家攻关课题9项、国家“十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国际合作项目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级各类奖项24项。获专利权3件,出版专(译)著19部,发表论文7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