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碘缺乏病防治
第四节 碘缺乏病防治
中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分布广泛、病情严重的国家之—。1986~1989年,哈医大地方病中心碘缺乏防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医大碘缺乏病研究所)哈医大碘缺乏病研究所辛镇祓、尹波、舒玲、张晓艳等完成了茶砖加碘防治西藏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疗效观察研究。实验中茶砖加碘浓度是根据人体对碘的正常生理日需要量及当地居民日用茶量计算而得出的。结果表明:经1年多防治后,乡全民患病率由25.6%下降至13.4%,居民尿碘、甲状腺24小时吸131I率及血清 TSH、T4水平均恢复正常,为西藏自治区探索出一条新的 IDD 防治途径。通过一年多来在白定乡实验点的临床观察,发现对地方性甲状腺肿已获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实验过程中,居民饮用茶水中的平均碘浓度达100微克/升左右。经1年防治后实验组患病率已由25.6%下降至13.4%,居民尿碘水平由19.5 g/gcr.逐步增至93.5 g/gcr,甲状腺24小时吸I率由72.0%降至23.2%,证明该加碘茶砖的碘浓度是合适的。血清激素放射性免疫测定结果也表明经茶砖加碘防治1年后基本上恢复正常;居住在西藏自治区的婴幼儿,哺乳期后一般也喂以酥油茶,因此该防治措施对婴幼儿同样有效。该成果1989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0年开始,哈医大碘缺乏病研究所刘守军等组织实施了11次全国性的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其中涉及全国各省、区、市的大规模监测5次,其监测的时间分别为1995、1997、1999、2002、2005年,监测结果显示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20.4%、10.9%、8.8%、5.8%、5.0%,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2005年已经达到了碘缺乏病的消除标准。5次大规模监测所获得的结果,既为中国2000年向世界宣布在国家水平上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以及实现《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中期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又为及时调整中国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1992~1994年,哈医大碘缺乏病研究所阎玉芹、李建群、王丹娜、刘守军等完成碘、硒缺乏对甲状腺影响的实验研究,其主要成果:从理论上阐明了缺碘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流行的基本原因。在不缺碘的情况下,缺硒对甲状腺无明显影响,但在缺碘的条件下,缺硒可以是发生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损伤的协同因素之一,但不是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在缺碘病区,如果同时存在硒缺乏,应在补碘的同时积极提倡补硒,可以避免甲状腺发生损伤,对预防甲状腺萎缩及克汀病的发生会有好处,这对中国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验证明,缺碘致甲状腺损伤的同时,具有自由基代谢障碍及甲状腺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为今后进一步探讨缺碘与自由基代谢之关系提供了证据。该研究成果1995年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5~1996年,哈医大碘缺乏病研究所刘颖、吕建国、张溪、郭士祥、魏红联等研制恒温消解仪并建立恒温消解尿碘测定方法。尿碘检测仪器恒温消解仪,恒温块材料传热快、均匀、热容量大,仪器控温精度高(±1℃),使用方便,可快速处理大批量样品。同时建立的恒温消解尿碘测定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8,回收率在97.6%~103.6%之间,检测限<5微克/升,被认为是一种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和碘缺乏病流行病学调查大批量样品测定等需要的理想方法,不仅可应用于尿等体液中多种元素的测定,而且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其他多种材料中微量元素的检测。根据几年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及尿碘结果,国家已将全民食用碘盐的浓度调整到了比较合理的范围内。该成果1996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0~2001年,哈医大碘缺乏病研究所刘颖、于钧、苏晓辉、魏红联、刘守军等完成盐碘标准物的研制及应用研究。课题组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规范(JJG1006-86)的要求,研究制备盐碘标准物质,解决其准确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按国家一级标准物定值方法定值,严格按统计学方法抽样并检测,确定其均匀性及稳定性,同时根据国家统一标准物定值方法定值,按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并且充分考虑中国目前在加工、销售及用户水平所规定的碘含量标准,成功研制出适合中国碘盐质量监督、监测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低、中、高三种浓度的盐碘标准物质,以确保盐碘测定的准确性和资料可比性,使其作为碘盐质量准确判定的依法根据。解决了研制碘盐标准物的技术关键问题,即标准物的准确性、均匀性及稳定性。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已完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技术规范要求,可应用于全国碘缺乏病的病情监测及全国碘食盐质量的日常监督监测工作。2001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5年, 哈医大碘缺乏病研究所苏晓辉等在11个高碘省、123个县划定水源性高碘病区乡的分布并查明其流行病学特征。此次调查范围覆盖中国的所有高碘省份,调查结果表明,中国高水碘地区分布于9个省109个县的735个乡,威胁人口近3 000万人。 同年,哈医大碘缺乏病研究所苏晓辉、张树彬等西部地区碘缺乏病防治调查,在重庆、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6个西部地区尚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省份以及兵团开展碘缺乏病防治。首先在项目县开展基线调查,了解本底情况后,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半年后再次在这些县开展与基线调查,包括健康教育问卷调查以及检测家庭中食用盐,比较干预前后健康问卷及合格率、平均分,以及合格碘盐食用率,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项目县目标人群的碘缺乏病知晓率在原有基础上有显著提高,碘盐覆盖率得到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