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技群众团体 一、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省科协)是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省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省委和省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黑龙江省推动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力量。省科协由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学会)和市(地)、系统科协组成,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的地方组织,业务上受中国科协指导。省科协是参加省政协的团体成员之一。
省科协会员代表大会是黑龙江省科技工作者群众团体组织级别最高、规模最大、代表性最广泛的大会,由它选举产生的委员会是省科协的领导机构。省科协会员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1次,由委员会召集。
(一)会员代表大会与委员会
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是省科协的领导机构,省科协全体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委会)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委员、名誉主席、主席、副主席、秘书长。
1.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与委员会
1985年6月12~16日,在哈尔滨市北方大厦召开省科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45人组成的省科协第三届委员会,16日,召开的第三届一次全委会议上选举主席1人,副主席14人,常务委员45人。省科协第三届委员会(1986年1月~1991年5月)主席余友泰,副主席夏奎耀(党组书记)、张洪恩、赵锡林、洪晶(女)、黄文虎、李虞庚、国林、巴德年、周以良、徐兰许、杨景苏、王文义、贺俊修(女)、梁维燕,秘书长张彧,副秘书长于文义,名誉主席王金陵(原省科协二届委员会主席),特聘顾问李亚非、尤飞虹、许振英、于维汉、宋福青、赵树森、姚大本、何水清、梁志义、许贵三、杨家声、刘樾身、袁庆志、齐志、陈维伦。
1986年7月19~20日,省科协第三届二次全委会议在哈尔滨市松花江旅社召开。会议听取省委常委朱典明关于中国科协“三大”精神的传达;审议省科协“三大”以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增补李剑慧、朱介麟为省科协三届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
1987年7月17~18日,省科协第三届三次全委会在省科学会堂召开,省科协副主席张洪恩传达了中国科协第三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副主席夏奎耀做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增补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志武为省科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增补松花江地区科协副主席王家兴,省邮电学会副理事长、省邮电管理局总工程师何英群为省科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审议并原则通过《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奖励试行办法》。
1988年10月18~20日,省科协第三届四次全委会暨全省科协工作会议在省科学会堂召开。会议由省科协主席余友泰主持,省委副书记周文华到会并讲话,余友泰作了“加快改革步伐增强自身活力,努力为科技兴省做贡献”的工作报告。
1990年3月27~28日,省科协第三届九次常委会和第三届五次全委会议在省科学会堂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国科协第三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审议通过1989年省科协工作报告。10月26日,省委决定:陈世军、李法尧任省科协副主席(1991年4月23日省科协三届六届全委会通过补选),张洪恩、于文义任省科协副厅级调研员。省委同时决定免去夏奎耀、张洪恩省科协副主席职务和张彧省科协秘书长及于文义省科协副秘书长职务。
2.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与委员会
1991年5月5~6日,在哈尔滨市北方大厦召开省科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628人。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孙维本、邵奇惠、王钊、周文华、马国良、王海彦、陈云林、谢勇、张向凌、何首伦,省军区副政委邱杰出席了大会开幕式。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高镇宁到会并讲话。辽宁省科协、黑龙江省总工会、省社联、省军区领导同志分别代表兄弟省科协、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社联、省文联、省台联、省侨联和省军区先后致祝词。省委副书记周文华代表省委在大会上讲了话。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余友泰代表省科协第三届委员会所作的“团结动员全省科技工作者,为促进‘科技兴省’和实现‘八五’计划做贡献”的工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和给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会上还向省科协和人事厅联合表彰的25个科协先进集体和25个先进个人以及第二届全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作者发了奖。
大会选出由122人组成的省科协第四届委员会,45人组成的常委会。省科协四届委员会(1991年5月~1996年9月)主席黄文虎,副主席陈世军(党组书记)、李法尧(专职)、赵锡林(专职)、李剑慧(专职)、王志武、刘荣森、孙甲、朱介麟、李惠群、吴德铭、张凤山、张国范、张铨、杨士勤、周正、赵迺岩、徐兰许,名誉主席余友泰(原省科协三届委员会主席),荣誉委员王金陵、洪晶、周以良、张洪恩、杨景苏、王文义、贺俊修、 张彧、于文义。5月6日,召开省科协第四届一次全委会议,一致通过授予王金陵、洪晶、周以良、张洪恩、杨景、王文义、贺俊修、张彧、于文义9名为省科协第四届委员会荣誉委员。
1992年1月7日,省科协在省劳动培训中心召开省科协第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世军代表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省委副书记周文华、副省长周铁农到会并讲话。12月30日,省委决定娄权喜任省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93年3月4~6日,省科协第四届四次常委会暨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在省科学会堂举行。省委副书记单荣范、省政府副省长马淑洁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世军传达了中国科协第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省科协第四届三次全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和“金桥工程”实施计划;与会委员一致同意补选娄权喜为省科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
省科协第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于1994年1月25~27日在省科学会堂召开。省委常委、省纪检委书记李清林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典明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世军代表省科协常委会所作的“认清新形势,树立新观念,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做出新贡献”的工作报告。会议增补省社联王传邃为副主席。
1995年3月2~3日,省科协第四届八次常委会议暨第四届五次全委会议在省统计干部培训中心召开。副主席陈世军传达了中国科协地方科协工作会议和四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听取并审议通过主席黄文虎所作的“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为实现翻两番奔小康目标做贡献”的工作报告。副省长马淑洁出席会议并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重要讲话。12月21~22日,省科协第四届九次常委会暨第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在省统计干部培训中心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主席黄文虎所作的“组织动员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促进龙江科技与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的工作报告;增补舒展为省科协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省委副书记单荣范出席会议并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重要讲话。
1996年9月6日,省科协第四届十次常委会和四届七次全委会议在哈尔滨八一宾馆召开。会议听取了省科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五大”)筹备情况和组织工作情况的汇报;审议通过了向“五大”所作的工作报告和省科协章程(修改草案);审议通过了五届委员会候选人名单及常委会组成原则、“五大”主席团组成原则及建议名单、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及“五大”议程和日程。
3.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与委员会
1996年9月7~8日,在哈尔滨八一宾馆召开省科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省领导岳岐峰、王建功、单荣范、朱典明、马淑洁、戴谟安、吴鼎和出席开幕式。省委书记岳岐峰在开幕式上讲话。省委副书记单范荣代表省委、省政府讲话。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南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庆和主持,省科协主席黄文虎作了题为“组织动员全省科技工作者,为实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51位常委、1名主席、15名副主席。省科协第五届委员会(1996年9月~2003年7月)主席朱典明,副主席张庆和(党组书记)、娄权喜、舒展、李剑慧(女)、丁贵明、王伟英、刘文周、吴潮、吴德铭、杨士勤、张凤山、谢礼立、彭鸿飞、蔡鸿坡,名誉主席黄文虎,荣誉委员孙甲、朱介麟、刘荣森、张铨、张国范、赵锡林。
1997年3月25~26日,省科协第五届二次常委会和第五届二次全委会议在哈尔滨市黑龙江省石化大厦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增补5位同志为省科协五届委员会委员,增补张增敏为副主席。调整后,省科协第五届委员会有委员143人,常委51人,副主席16人。副省长马淑洁出席会议并讲话。
1998年3月11日~12日,省科协第五届四次常委会议和第五届三次全委会议在哈尔滨市省政府机关接待服务中心召开。省委副书记杨光洪代表省委、省政府在全委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审议了关于调整省科协委员、常委的意见,确认绥化地区科协主席、党组书记任惠隆为省科协委员、常委,鸡西市科协主席、党组书记李云松为省科协委员。
1999年3月4日~5日,省科协第五届四次全委会议在哈尔滨召开。省委副书记杨光洪到会并代表省委、省政府讲话。省科协主席朱典明代表常委会作了“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以科技工作新业绩迎接21世纪”的工作报告。决定增补时速超、王德民为省科协副主席。
2000年4月11日~12日,省科协第五届五次全委会议在省科学会堂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东辉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林茂、副省长王佐书、省政协副主席王迺谦出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常委会工作报告;表彰黑龙江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3年7月21日,省科协第五届六次全委会议在省科学会堂召开。大会审议了第五届十次常委会提交的第五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了第五届十次常委会提交的省科协章程(修改草案);审议了第六届委员会候选人名单、常委会组成原则及成员建议名单。
4. 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与委员会
2003年7月22日~24日,在哈尔滨友谊宫召开省科协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科协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光召,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法棠,省长张左己,省委副书记周同战、刘东辉,省委常委杨永茂、张成义、孙启文、张秋阳、刘海生,副省长马淑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浩,省政协副主席何小平出席会议。出席开幕式的还有辽宁省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商向东,吉林省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曲逸绪及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社联、省文联等团体的领导、省直厅局和各市(地)党委分管科协工作的领导。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舒展主持大会。张玉台受周光召主席的委托,代表中国科协向大会表示祝贺并作重要讲话。省委书记宋法棠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努力快发展,科技要先行”的重要讲话。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21人组成的省科协第六届委员会。选出了48位常委、1名主席、15名副主席。省科协第六届委员会(2003年7月~ )主席马淑洁(女),副主席舒展(党组书记)、任福君、唐衍伟、王伟英、王树国、王德民、申立国、刘景林、衣俊卿、李庆章、杨宝峰、邱长华、彭鸿飞、韩贵清、谢礼立,省科协第六届委员会名誉主席黄文虎、朱典明。
2004年1月11日,省科协第六届二次全委会议在省科学会堂召开。省委副书记周同战到会并讲话,省科协主席马淑洁作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中心全面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舒展主持会议。
2005年1月12日,省科协第六届三次全委会议在哈尔滨市黑龙江省科学会堂召开。省委副书记周同战到会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科协主席马淑洁作了题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五新’目标,不断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6月5日,省委决定任命闫永华为省科协党组书记,免去舒展省科协党组书记职务。
(二)省科协工作机构
省科协机关是省科协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在常委会领导下处理科协的日常工作,并向主席办公会议、常委会汇报工作。1986年1月,省科协机关行政编制定员42人。职能机构有办公室、机关党委、研究室、学会工作部、普及工作部、组织部、史志办公室。所属事业单位9个:《黑龙江科技报》社、《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咨询服务公司、科学会堂、中国黑龙江针灸技术咨询服务公司、黑龙江国际经济技术咨询公司、黑龙江省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中心、黑龙江省应用技术咨询公司(集体编制)、科技服务公司(集体编制)。
1995年9月,经省委批准,省编委印发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机关机构改革方案》(黑编[1995]149号文)。省科协机关内设6个职能部室:办公室、财审部、组织部、学会部、普及部、企业部。核定机关行政编制40名。所属事业单位设有《黑龙江科技报》《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国际科技交流促进社(国际部)、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咨询部)、省科学会堂、省科普事业中心。
2003年3月24日,省编委印发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黑编[2003]42号文)。省科协机关内设6个职能部室和机关党委,即办公室、计划财务部、组织人事部(机关党委与其合署办公)、调研宣传部、学会学术部、科学技术普及部。核定机关行政编制5名,事业编制37名(含省反邪教协会事业编制3名、省老科协事业编制2名)。4月17日,省编委黑编[2003]60号文,同意成立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7月,根据省人事厅、省编委《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机关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对省科协机关进行改革。改革后的省科协机关内设6个部门:办公室、计划财务部、组织人事部(机关党委与其合署办公)、调研宣传部、学会学术部、科学技术普及部(含省反邪教协会)。机关工作人员37名。省科协下属事业单位7个:省科学技术馆、省科学会堂、省科普事业中心、国际科技交流促进社(国际部)、《黑龙江科技报》社、《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
二、市(地)县(市)厂矿科协
市(地)、县(市)科协是省科协的地方组织,由当地党委领导,业务上受省科协指导。市(地)科协负有指导所属县科协业务工作的责任。
(一)市(地)科协
1986年,全省4个地区、10个地级市均有科协组织,并建立了独立的办事机构。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地)科协组织发展很快,规模不断扩大。市(地)科协按照1988年3月召开的省科协第三届五次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加强民主办会和增强经费自筹能力建设,加强了科技咨询、科技服务,创办了直属企、事业等实体。
1996年9月,省科协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后,市(地)科协贯彻会议精神,深化改革和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了科协组织的健康、稳步发展。1997年13个市(地)科协机关工作人员198人,直属单位28个、职工242人;1998年机关工作人员370人,直属单位22个、职工118人;1999年机关工作人员366人,直属单位18个、职工102人。
2000年之后,市(地)科协面对新世纪的发展机遇,加强了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2001年多数市(地)科协进行了机构改革,13个市(地)科协机关工作人员197人。其中具有工程师和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的89人,占工作人员总数的45.2%;直属单位25个,从业人员97名。2005年13个市(地)均设有科协,工作人员225人。
(二)县(市)科协
县(市)科协受县委领导,主要工作是联系科技工作者,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开展农村科普、技术交流、科技咨询和服务等活动。1986年1月,69个县(市)有科协组织,其中五大连池市、漠河县与科委合署办公,其他67个县(市)是独立建制。
县(市)科协经过机构改革,有的独立建制,有的与其他部门合并或合署办公。2003年,哈尔滨市12个县(市)中有阿城、双城、巴彦、木兰4县(市)科协与科技信息产业局合并,其余县(市)科协为独立建制。伊春市科协在2003年之前,全市21个县(市)、区(局)科协中,只有4个是独立建制,多数都与经科贸合署办公。2003年以后,经市科协努力,伊春市第九届十二次常委办公会议决定并落实,铁力市、嘉荫县、南岔区等14个科协独立建制,编制2~3人;上甘岭区、朗乡局等5个科协与工会合署办公,带岭区、桃山局与科技科合署办公。2005年,黑龙江省县(市)科协共有66个,工作人员284人。
(三)厂矿企业科协
厂矿科协是各级科协的基层组织,截至1985年底,全省共建厂矿科协195个。1986年,厂矿科协在开展大厂带小厂的活动中,共扶植了119个乡镇企业。通过技术、考察、会诊、协作攻关、培训专业人才、联合经营等方式,使20个亏损企业当年扭亏为盈,获经济效益1 310万元。
厂矿科协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自身也得到长足发展。1990年,黑龙江省426个大中型企业建科协318个,哈尔滨铁路局、省国营农场总局也成立了科协。厂矿科协会员总数已达14.7万人。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厂矿科协组织网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广大科技人员的欢迎。
全省厂矿科协深入开展了五大活动: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开展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发挥技术辐射作用,扶植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创建“科技工作者之家”,从政治、思想、生活、工作上关心科技工作者,调动他们振兴中华、振兴企业的积极性。截至1990年底,在“讲、比”活动中全省389个企业、10.8万名科技人员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9.1万条,实施5.6万条,完成技术攻关、技改项目2.27万项,共获经济效益18.6亿元。全省建立科普车间(队)295个。
中国科协和黑龙江省党政领导部门重视厂矿科协工作,制定政策,发文件,直接领导和指导厂矿科协建设和发展。1990年5月28日,省科协转发《中国科协关于试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厂矿科协组织通则〉的通知》。1995年4月26日,黑龙江省厂矿科协联合会成立。
1986~2005年,黑龙江省厂矿科协数量有较大变化,最多时达800多家,2005年不足400家。
三、学术团体
学会是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科学的学科组建或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学术性、科普性社会团体,是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是科协的主要组成部分。省级学会接受省级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业务上受相应的全国学会的指导。各级科协把学会工作作为主要工作之一,加强其建设,增强其能力,提高其水平,推动了学会的发展。
(一)省级学会
1985年,省科协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后,学会发展很快,一些新学会诞生。1986年省农业工程学会、省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省力学学会、省宇航学会、省电工技术学会相继成立。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会向着新学科、多样化发展。1987年成立7个学会(研究会、协会):省性科学学会、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省生物工程学会、省烹饪协会、省系统工程学会、省气功科学研究会、省法医学会。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一些学会成立了专门研究会,如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于同年7月27日成立了企业家研究会。
1990年4月24日,省科协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要求,对全省学会进行了整顿和复查登记。1991年,省级学会147个,各级会员近40万人。
1992~1996年,学会组织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民主办会和自身发展能力、活力增强。省人防学会利用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的机遇,从政府争取到全省人防工程咨询权、科技成果鉴定权、科技立项评审权等6项职能,使学会有了生机和活力。省心理学会主动争取由省科协、省卫生厅、省教委、省公安厅联合发文,委托学会负责全省中小学心理卫生课教师上岗咨询培训。1996年,经过整顿和复查登记,省级学会有122个。
1996年9月以后,各级科协组织积极推进学会改革。在改革的推动下,学会有了新的发展。1997年、1998年、1999年省级学会分别为151个、146个、143个。在省级学会发展中,也有个别学会被注销,2000年 7月 26日 ,省科协决定对省元极学研究会、省气功科学研究会予以注销。
2001年10月26日 ,经省科协批准成立省食品学会、省制药工程学会、省电子商务研究会、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省内燃机学会、省核学会。2004年7月 1日 ,黑龙江省博士学术研究会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当选为理事长。2005年,省人工智能学会、省植物学会、省工业与应用数学研究会等陆续成立。
截至2005年底,黑龙江省理、工、农、医和交叉科学的省级学会共有152个,会员16.7万人。
(二)市(地)级学会
市(地)级学会是当地的自然科学学术团体。1986年,全省14个市(地)成立了市(地)级学会组织,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市(地)级学会发展很快。1990年发展到613个,1995年减至432个。此后市(地)级学会、协会经过调整和组织整顿、合并和注销,截至2001年,市(地)级学会、协会共有220个。
四、科普团体
科普团体是由专业科技工作者或以能工巧匠为主组成的开展科普活动的群众团体,是科协的组成部分。
(一)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以下简称省科技辅导员协会),于1981年8月15日成立。1986年1月,地(市)科技辅导员协会有14个,县(市)级协会有46个,区级协会有37个。全省会员5 100人,其中专兼职辅导员4 400人。
1986年2月27日,省科技辅导员协会在哈尔滨市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会上,对全省14个市(地)、46个县(市)的协会分别成立的生物、电子、地学、天文、计算机、无线电等48个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表彰了24个先进集体和131名协会工作积极分子。
在推动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科技辅导员协会和辅导员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此,在1987年6月1日省政府召开的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大会上,省政府对大庆市科技辅导员协会等6个单位和16名辅导员给予表彰。9月10日,黑龙江省16名优秀科技辅导员和3个优秀辅导站在北京受到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表彰。
1990年12月25日,齐齐哈尔市、黑河市、龙江县、穆棱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被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评为全国小星火计划活动先进集体。
省科技辅导员协会开展了科技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活动。2005年,举行了第十二届省科技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评选出一等奖论文8篇、二等奖论文8篇 、三等奖论文3篇,并参加了全国科技辅导员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有4篇获二等奖,3篇获三等奖。1990~2005年共举行了10届优秀论文评选。
(二)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黑龙江分会
1989年4月28日,根据中国科协提出的科协要为促进中国民办科技实业发展多做贡献的要求,省科协决定成立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黑龙江分会。9月23日,省科协在省科学会堂召开了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以下简称省民协)成立大会。中国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理事长陈绳武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王斐、省科委副主任杨玉珉、省科协副主席夏奎耀到会并讲话。会上选出第一届理事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嵇华、省政协副主席王斐为名誉理事长,夏奎耀、杨玉珉为顾问,李剑慧为理事长。
1994年9月8日,省科协、省科委、省工商联联合组织召开了民营科技实业家座谈会。省委书记岳岐峰,省委副书记单荣范,省委常委、秘书长王先民及副省长马淑洁等参加了会议。同日,召开省民协第二届理事会议,省科协副主席娄权喜当选为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表彰了孙强等16名省优秀民营科技实业家;宣布省民协为省工商联团体会员,娄权喜当选为省工商联副主席。1995年底,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鸡西、鹤岗6个市成立了民营科技实业家组织,安达市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民协组织,从而把全省绝大多数民营科技实业家联系在科协组织周围。
2004年9月15日,省民协参加了中国民协在香港举办的紫金花杯中国杰出民营企业家评选活动,黑龙江省亿阳集团邓伟被评为中国杰出民营企业家。2005年4月15日,12家全省知名企业代表参加了由全国工商联、全国民协组织的评比活动。参加的企业被评为全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有的代表被评为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
(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农技协)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群众自发组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化的农村科普组织。各级科协组织是农技协的主管单位。农技协是乡镇科协的团体会员,是农村经济工作和科普工作的一支十分活跃的重要力量。
黑龙江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兴起于1983年。1986年初全省建立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共3 063个,正式会员3.5万多人,参与活动的农民超过50万人。这些研究会分布在全省58个市(县),900多个乡镇,活跃于1万多个村屯,覆盖着全省70%以上的农村区域。生产项目约有60余项,几乎囊括黑龙江省农村现有的生产项目。按农村产业划分,种植业方面的研究会1 319个,其中粮食作物672个,经济作物635个,约占总数的43%;养殖业1 166个,约占总数的38%;加工业、服务业580个,约占总数的19%。至1986年7月,全省已建立5 948个专业技术研究会,会员5.6万人。1987年,全省已建立各类农技协5 800个,会员总数增加到11万人。
1989年3月10~12日,省科协在省科学会堂召开会省科普工作座谈会, 表彰101个优秀农技协。12月24日,省科协在望奎县召开黑龙江省青椒研究会成立大会。来自全省各市(地)、县的会员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表彰了致富会员201名,选举蔡景学为研究会理事长。这是黑龙江省第一个省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这个协会的会员遍布全国27个省、市,达2万多人,其中已有405人成为万元户,创造经济效益3 700万元。
1990年12月,全省各类农技协发展到上万个,会员12万余人,联系全省半数以上农户。望奎县建各类专业技术研究会247个。至1990年末共举办科普培训班1 236次,有15万多农民接受培训,引进新技术142项,扶持贫困户3.1万户。
1991年5月,全省农技协发展到1.2万个,成为与国家农业推广机构相配合的民办科技服务体系,在为农民提供产供销服务,促进农村经营体制的完善,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农技协会员有20余万人,全年组织服务活动2.6万次,为全省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省青椒研究会成立后,一些其他专业的省级研究会相继成立。1991年9月18日,黑龙江省农民西瓜研究会成立,望奎县惠土镇农民、获全省西瓜大王称号的曾繁盛当选为理事长。1992年8月底,黑龙江省农民科学养猪专业协会在望奎县成立。望奎县农民、养猪专业户杨春山当选为理事长,东北农业大学陈润生及赵刚、省科协副主席李剑慧、省畜牧局副局长张秀芝等被聘为顾问。9月24日~27日,中国科协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经验交流会”。国家领导人田纪云、温家宝、陈俊生、宋健等出席了会议。副省长周铁农在会上介绍了黑龙江省农技协取得的成绩。黑龙江省青椒研究会被评为“全国十佳研究会”。11月22日,黑龙江省农村蜂业技术协会成立。
1993年2月27日,省科协授予黑龙江省青椒研究会等1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为“黑龙江省明星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称号;授予克山县发展乡双胜村柳编专业技术研究会等9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为“黑龙江省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称号。12月21日,省科协同意成立黑龙江省农村大豆专业技术协会,并委托林口县科协负责联系协会的工作。该协会属农村技术经济型的群众组织,理事会的组成以农村高产大王、致富能手为主体。
1994年12月13日,省科协同意将黑龙江省西瓜研究会更名为黑龙江省农村经济作物研究会。12月17日,省科协同意成立黑龙江省农村硒粮研究会,由肇东市科协代管。同日,省科协同意成立黑龙江省农村养牛专业技术研究会,由安达市科协代管。
1996年9月,农技协稳定在1万余个,会员20万人左右,年度举办技术培训班1.6万次,培训人员193万人次。其中有209个农技协向经济技术为一体的实体化方向发展。省科协与绥化地区科协、望奎县科协共同扶持的蔡景学瓜菜研究会已发展成全省性农研组织。由蔡景学培育的“景椒一号”“景丰宝西瓜”优质品种被省作物审定委员会定为瓜菜新品种,已推广243万亩。蔡景学光荣地出席了中国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国科协委员会委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一些新内涵的农技协不断创立。通河县桦树乡1998年建立的绿色食品水稻协会,当时会员120户,2000年发展到全县13个乡镇,会员1 350户,种植3.5万亩A级绿色食品水稻,收获的“绿色”大米远销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2001年春,以桦树乡建立的绿色食品水稻协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通河县绿色食品水稻专业协会,带动全县3500户农民发展A级“绿色水稻”10万亩。龙江县鲁河乡1999年成立的“清秀无公害水稻协会”,2002年春,发展会员400多人,种植无公害水稻1万亩。协会对这1万亩水稻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种子肥料、统一栽植、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共生产无公害水稻460万千克、增收78万元。
2004年,哈尔滨市各类农技协1 250个,会员14.5万人。农技协涵盖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40多个专业。同年,绥化市农技协组织发展到1 650个,会员25.2万人,年创产值9.8亿元,利税4 000多万元。其中产业化农技协组织达到414个,带动基地农户近10万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会员户均增收600元以上。
截至2005年底,全省农技协组织有9 700多个,会员有80多万人,涉及农、林、牧、渔、加工等70多个专业,分布在全省68个县(市)1 000多个乡镇,上联90多个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下联100多万个农户。全省已树立起望奎瓜菜研究会等30多个典型。
(四)哈尔滨市科普作家协会
1.发展概况
哈尔滨市科普作家协会(以下简称哈市科普作协)是在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下由科普作家、科普工作爱好者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科普团体。
1986年市科普作协会员总数为118人,1991年会员总数为143人,1998年会员总数为135人,2004年会员总数为127人。1986~2000年,市科普作协会员孙幼忱被吸纳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孙怀川、吴耀中、李玉湘、翟明秋、姜长清、王少文、戴宁萱、张希玉、杨寿新、张国坤被吸纳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1999年,授予郑化顺、张希玉、柁树森、杨寿新、吴耀中、姜长清、张国坤等19人为“哈尔滨市人民功勋科普作家”称号。2004年9月,市科普作协授予孙幼忱、郑化顺、杨寿新、吴耀中、张希玉、柁树森、姜长清、张国坤、翟明秋、魏汉杰、董壮丽、周中成、张志同、杨国君、刘静波、孙怀川、王惠卿等17人为“哈尔滨市新世纪优秀科普作家”荣誉称号。
2.科普作品
1986年,张希玉、杨寿新、吴耀中合著的《青年生活实用大全》获中国中南5省优秀图书二等奖。1988年,孙怀川编著的《星球考察记》获首届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二等奖。徐景阳编著的《庭院蔬菜栽培》获1988年全国科普图书优秀作品二等奖。1989年,张希玉、杨寿新、吴耀中合著的《当代家庭实用大全》获北方10省优秀科普图书二等奖。1991年,孙幼忱编著的《夜泊无名岛》获全国科幻小说星座奖。同年,孙怀川编著的《小金猴游地球》获全国第三届“日月花杯”妇女儿童读物优秀作品奖。1993年,姜长清编著的《邮票上的树木》获全国首届“大森林奖”三等奖;孙幼忱编著的《百变神鸟》被列为全国十佳科学童话重点工程图书之一。1994年,姜长清编著的《森林与水》获第三次全国林业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
1986~2005年,哈市科普科协全体会员共创作并出版科普图书286部,发表短篇作品1.7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