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科技咨询与扶贫

第七节 科技咨询与扶贫



  一、科技咨询

  1986~1990年,省科协科技咨询中心(以下简称省科技咨询中心)先后完成火车槽车安全性能论证、浩良河化肥厂扩建可行性研究、数控冲床技术服务、黑河市规划、鸡西柳毛石墨改造、人防办公楼技术鉴定、合成石墨材料研制、省机械委产品振兴目标、牡丹江北方工具厂技术改造、穆棱县规划、塘泥砖新产品鉴定、多胶粉云母技术转让等科技咨询服务项目321项,实现合同金额230万元。

  1991~1995年,省科技咨询中心组织科技人员完成佳木斯市热电厂铁路专用线初步设计、防汛水情信息服务、齐齐哈尔团结村住宅鉴定、中俄黑龙江界河堤防规划、西林钢厂热电检测评价、英法技术资料汇编、北引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可行性研究等科技咨询服务项目553项,合同金额6 530万元。

  1992年7月,水利、土地、国土、土壤、水保、环境等10个省级学会和大庆市科协共同进行了松嫩平原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考察、研讨活动,提出30多条建议,分别被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八五”计划所采纳。省计委引用了该学术会议的学术成果和观点,获得贷款1.2亿美元用于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同时为国务院作出把松嫩平原列为“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农业开发区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在中国科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报告中赞扬了该项活动的成果。

  省科协和省水利、土壤、草原、农业、环保等学会及大庆市水利局8个单位,于1993年6月~11月进行了松嫩平原环境建设与治理实施学术研讨会。专家们通过第一阶段的考察和第二阶段的研讨,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于松嫩平原环境建设与治理措施建议”的报告,受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向有关单位转发了建议材料。

  1994年,黑龙江省各级科协和学会组织举办各类研讨会1 300余次,提交咨询建议200多项。1995年,省科协、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组织31位科学家对《黑龙江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规划(草案)》进行了论证,对于修订完善规划起到参谋咨询作用。1996年3月2日,省科协组织了气象、水利、植保、草原等13个省级学会70余位专家参加的“农业自然灾害预测及对策研讨会”,在专家研讨基础上提出了“1996年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综合预测及对策建议”,省政府予以转发,并在黑龙江省抗旱电话会议上多次引用有关建议内容。8月,省铁道学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学术研讨会。专家提出的“关于哈尔滨-齐齐哈尔间提高列车速度的建议方案”被铁路局采纳。

  1996~2000年,省科技咨询中心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先后完成黑龙江省保险防汛风险简图、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兴化化工园区总体规划设计、糯扎渡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大庆石化总厂炼油系统改造工程90吨/时酸性水汽提装置技术转让、弹性金属塑料瓦的研制、CIMS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安装调试技术咨询、新丰江电站增容改造用转轮模型试验、牡二电厂7号机组性能试验、佳木斯市电厂1997年烟尘综合治理技术措施可行性研究、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炉窑节能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海林莲花湖风景区启动区控制性规划、黑龙江省龙头桥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工程勘察设计等科技咨询服务项目1 760项,合同金额为9 253万元。

  2001~2005年,省科技咨询中心组织科技人员先后完成黑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球阀操作系统水改油可行性分析论证,松花江流域场次暴风洪水数据库建设,中国贯流式水轮发电机项目信息调查、红外探头综合测试系统开发研制、三峡右岸地下厂房变顶高层水洞水力试验模型装置研制开发、嫩江流域春季融雪径流预报、HT—超声波探伤仪研制开发、低压聚乙烯装置高级软件开发、葛洲坝125兆瓦机组技术资料及专家知识收集与整理、鸡西市城市节水“十五”计划及2015年规划、大庆石化分公司利用俄罗斯天然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科技咨询项目962项,合同金额1.35亿元。

  二、科技扶贫

  科技扶贫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治贫、治愚,通过提高人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和兴办企业,逐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来脱贫致富。

  黑龙江省各级科协组织参与科技扶贫工作是从1985年开始的。1985年5月12日,省科协根据省政府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要求,向各地、市、县科协发出了《关于在黑龙江省农村开展技术扶贫治穷致富活动的通知》,要求科协组织要积极参加科技扶贫工作,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的活动更加具体化,把科学致富与科技扶贫有机结合起来。1986年4月26日,省科协与省民政厅决定将望奎、集贤、杜蒙3个县作为省级科技扶贫点。各地(市)、市(县)科协,按照省科协的通知要求把科技扶贫列入科协工作的重要日程,创造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是:因地因户制宜,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为治穷致富献计献策;通过指市场、教技术、传信息、送资料,提高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能力;依靠高产大王、科技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一帮一”“二帮二”“群帮群”的结对子扶贫活动;组织科技扶贫队伍到贫困地区建立定点、定项、定题、定人的四定技术服务点,一帮到底;组织先进地区的乡镇企业从推广技术、培养人才、利用资源、开发产品、确定销路和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制订科技扶贫规划,开展科技扶贫竞赛,保证科技扶贫活动落到实处。

  1986年,省民政厅、财政厅、科协、妇联、人武部等密切配合,先后在黑龙江省开展了“扶贫先进妇女组织、先进妇女干部、先进妇女竞赛”、民兵“科技之冬”等活动,形成了一个互为补充的扶贫网络。据统计,省民政厅和省科协,在5个市地共扶持84 810贫困户,当年脱贫53 554户,脱贫率达61%。

  1987年4月,省科协与省民政厅等单位召开“省扶贫优扶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工作会议”。会议交流了工作经验,落实了扶贫项目。副省长杜显忠到会并讲话。4月20日,省民委、省科协联合印发《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通知》。5月5日,省政府侨务办公室、省科协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开展科技扶持归侨、侨眷脱贫致富工作的通知》,两个通知均指出,开展科技扶贫是新时期各级民委、侨办、科协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送科学技术上门,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逐步走上富裕之路。7月20日,省科协会同省乡镇企业局、哈尔滨市科协组织海林县委、县政府在哈尔滨科学宫举行了乡镇企业经济技术需求发布会。会上,为海林县提供117个项目,签订合作协议16项,意向协议101项。8月25日,省科协与省归侨、侨眷办公室在五常、方正、林口、依安4县组织贫困归侨、侨眷进行技术培训试点工作。1986~1987年,黑龙江省共扶持 60万贫困户,占贫困户总数的80%;脱贫率达45.8%;致富率达5.8%。

  1988年4~6月,省科协普及部、省民政厅救济处、中国农函大黑龙江分校共同扶持在望奎、安达等13个县(市)兴办的扶贫型科普实体,经科学论证全部落实,总投资30万元。

  各级科协和协会,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活动。截至1991年5月,哈尔滨市科协开展的“百厂扶小”、省级学会的定点定向技术服务等,共扶持中小乡镇企业600多个,取得经济效益7亿多元。

  1991年6月23~24日,省科协会同省民政厅、省民委在延寿县召开科技扶贫现场会。兰西、延寿、同江、泰来4个县的科协、民委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前段工作,交流了工作经验,部署了今后任务。8月,省科协科普事业中心在铁力市设立了以科技扶贫为主的科普基地,建7栋畜舍、2栋教室,并安装了锅炉、电话等。

  1992年,按照省政府《关于省直单位包扶重灾县(市)的通知》精神,省科协同省教委、省建材局对绥滨县进行了包扶工作。根据绶滨县受灾的实际情况,结合科协自身的特点,省科协和鹤岗市科协一起组织了由20多名专家组成的科技扶贫工作队。2月24~28日,鹤岗市首批科技救灾扶贫服务队赴绥滨县开展活动。在这次科技扶贫工作中,省科协和鹤岗市科协组织的科技扶贫工作队,深入到8个乡镇、20多个村屯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农村实际需要,开展了60多场科技讲座,播放30多场科技录像,使3 000多名农民受到教育和得到实际帮助。

  1994年3月7日,省科协邀请北京市、天津市、吉林省和哈尔滨市的43位专家、高级工程师及技术人员,组成科技扶贫团,由省科协副主席娄权喜带队到德都县开展扶贫活动。全县15个乡镇、129个行政村和县内各大企业负责人,以及闻讯赶来的黑河市、克东县部分人员700余人参加了科技扶贫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科技扶贫团举行了信息发布、科技成果展示、科技咨询、经贸引资等,共签订意向性协议132项,引进资金200万元,专家们提出有重要价值的咨询建议30多条,德都县政府聘请43位专家为县的经济顾问,颁发了证书。

  1998年,省科委成立了科技扶贫领导小组,并在各类科技计划中安排39个科技扶贫项目,投入省本级科技三项费用175.5万元,投入周转金28万元,协助地方安排项目贷款3 270万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财政补贴县、贫困县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2年,省科技厅通过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和其他科技计划,组织全省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为贫困地区提供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省科技厅在帮扶龙江县的工作中筹集50万元经费,在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支持下为该县打了6眼机电井,解决了当地人畜严重缺水的燃眉之急。结合拜泉县农业产业结构较单一的实际问题,通过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为该县建立了一个肉牛养殖及加工项目,投入资金70万元。

  2004年,省科技厅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实施,组织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在贫困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全面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省科技厅在包扶县拜泉县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0多期,发放科技资料1 500多份,为贫困户送科技书刊1 000余册,安排各类科技项目6项,投入科技经费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