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技培训
第二节 科技培训
1987年4月20日,省科协普及部与其他部门联合举办了3期现代企业管理培训班。来自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等市的54名厂长、经理参加了为期25天的第三期现代企业管理培训班。
各地科协培训围绕科教兴国战略,结合本地实际创造出很多好的形式,推动科技培训广泛而深入地开展。20世纪90年代,肇源县总结出科技培训10法:统分结合、条块互补、长短兼顾、高低并举、系统提高、分类指导、示范观摩、寓教于乐、因需施教、目标管理。桦南县“春服务、夏指导、秋示范、冬培训”的四季科普经验在全省推广。每年冬季,县政府牵头,根据不同的农业区域、种植结构的特点开展科技培训,各乡镇的种植、养殖联合会纷纷聘请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及佳木斯农校的专家和学者就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作重点解答,对农事操作中难掌握的生产环节作详细讲解,力求让每一个种、养家庭都有一个明白人。
1996~2001年,省科协面向社会举办36小时以上的科技教育培训班11个,累计培训6 569人次。1998~2000年,省科协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累计6.3万人次;省级学会举办面向社会的科技教育36小时以上培训班111个,培训6 723人次。同期,市(地)科协举办36小时以上面向社会的科技教育培训班200个、累计培训1.72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累计23.6万人次;县(市)及地级市城区科协举办面向社会的科技教育36 小时以上培训班2 508个,累计培训28万人次。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科技培训提供了更为有效、经济、便捷的形式和手段。科技培训越来越多地应用远程教育、互联网络、DVD等现代科技。2004年,佳木斯市农委与当地组织部门协调,设立县、乡、村农技培训光盘播放点,向各乡镇发放1万多张农业技术光盘,农民通过电视在家中就可以学习农业科学技术。
2005年初,省科协科普部制定并下发了全省培训工作计划,指导和协调各地广泛开展培训工作。在培训步骤上,采取了三级培训方式,由市培训县;县培训乡、镇干部,农村技术骨干;乡、镇培训村科普员和农民。在培训方法上。一是组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业院校的专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群体合力,根据各地不同的需求,定期深入农村、农户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和指导,解答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培训工作实现了社会化,二是加大对各科普示范县和农技协组织模范带头作用的指导力度,通过他们为农民送去科普资料和新技术、新信息,推广了一批实用技术。三是充分利用科普之冬、科普大集等品牌活动,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各地在培训工作中,按照教、学、辅导和生产扶持一起抓,技术培训、推广服务一体化的方针,分为短期班、长期班、农函大等三种不同层次。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全省科技培训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05年底,全省市、县、乡三级培训面已达到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