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济效益审计 1987年,部分内审机构在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经济效益审计。为促进企业“双增双节”,省粮食系统开展了经济效益审计。省粮食局以正式文件下发了《全省粮食系统经济效益审计方案》,并组织地、市粮食局审计科(处)长及部分县粮食局审计股长20多人,选择一个县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试点,初步探索出一条经济效益审计的路子。同年,哈尔滨汽轮机厂审计处已经运用计算机进行土建工程预决算审计等,这种审计方法得到审计署领导和专家们的好评,认为有开发价值。同年,海林县供销联社审计科开展了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的审计调研工作,促使经济效益较好的柴河生产资料站兼并了连年亏损的柴河供销社,节约转建投资50万元,兼并半年实现利润4.5万元,上缴税金6.2 万元,处理历史包袱2.3万元。
1989年,五常市交通局为促进扭亏增盈,开展了效益审计。审计科将年年亏损、一直处于濒临倒闭边缘的交通局所属集体企业第二运输公司作为效益审计的重点,对12个独立经营与核算单位逐个详细解剖审计。通过审计找到亏损的主要症结是承包基数不合理、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审计部门提出5点建议,并帮助企业制定了7项内控制度, 当年就有4户企业扭亏为盈。五常市交通局还决定对4户直属企业及其下属核算单位每年全面实施一次效益审计,随时把握企业经济效益状况。1990年上半年,部分内审机构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促进增收节支3333万元。省粮食系统内审机构完成了对1400个粮店和200个米面油加工厂的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共查出影响效益金额29149万元;资金、商品、产品损失案件1839件,损失金额2944万元;纠正管理基础工作差错10737件,提出改善经营管理建议794条。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审计处在效益审计中,重点督察集体单位盈亏的真相。审计发现存在挖全民墙角的行为,审计处以限期缴纳违纪金额的形式,堵住管理方面的漏洞。对基建、技改、技措、能源、安技、环保及设备大中修等外委工程实行审计签证:一是把好控制关,审查工程投资计划的控制情况。对计划外或超计划项目,返由归口业务部门调整后,经总会计师批准资金来源,方可签证;二是把好手续关,也就是对合同、竣工报告及图纸资料等进行审核;三是把好取费关,做到取费标准与施工企业级别相称,原始凭证真实。通过对650个工程项目的审计,为集团公司节省工程投资支出701万元,节约额为投资额的12.02%。
1991年,经济效益审计在全省已经普遍开展起来,各级内审机构为帮助企业摆脱困境, 逐步向经济效益和管理制度审计延伸,开展了工程预决算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同年,省建委审计处在本系统内开展经济效益审计46项,提出审计建议187条,全年增收节支350 万元,受到国家建设部的表扬。省粮食系统全年共完成经济效益审计934项。省邮电局审计处全年完成经济效益审计9项,提出审计建议34条,为企业增加直接和间接效益30多万元。松花江行署各内审机构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提出建议788条,促进增收节支889万元。同年,省水利厅在总结绥化行署水利局对6个直属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对省水利工程局6个工程处经济效益低的原因进行了一次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审计报告《水利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低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得到省水利厅领导的重视和肯定。省森工总局内审机构全年完成经济效益审计94项,为大中型森工企业渡过难关、走出低谷,提出建议30条,仅尚志联合胶合板厂就避免了经济损失48.9万元,得到国家林业部门的肯定。同年,哈尔滨锅炉厂审计处开展了工程预决算审计。审计部门参与工程立项并对投资效果进行试评,同时对外承包工程进行发包前审签,控制外包工程量,尽量促成企业内部实施,为工厂节省投资。大庆热电厂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经济合同审计,核减工程设备价款103.2万元。
1992年,审计署下发了关于《改进内部审计制度,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的通知,各内审机构为搞好大中型企业服务,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相继开展了内控制度评审、管理审计等。同年,省粮食局把减少亏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全年工作重点来抓,制定下发了《关于全省粮食系统、监察部门为企业扭亏增盈搞好服务工作的通知》,围绕资金管理,商品管理,资产利用,资源开发,费用支出以及非物质因素影响等六个方面开展审计工作,促进后进企业的转化,全系统扭亏增盈2255万元。其中大庆市粮食局内审部门针对饲料行业效益普遍下滑的情况,对所属饲料厂进行了审计。审计发现,所谓饲料疲软,其实就是产品缺乏竞争能力。经与企业共同研究,分析市场形势,听取新、老用户的意见,召开座谈会,建议企业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设销售网点、提高市场覆盖率几个方面下功夫。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企业产品在竞争中占领了市场,不但抑制了效益滑坡,到年终企业利润比上年增加了70万元。同年,省粮食局组织5个地市5个县在所属20个企业开展了内控制度评审。围绕岗位责任、商品流转、资金管理、凭证管理、执行政策、内部监督等6个方面45 个环节进行了评审,初步掌握了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同年,哈尔滨锅炉厂内审部门加强经济合同审计,从单纯合同条款审计向对标的价格、技术先进程度、合作方资信情况等内容扩展,初步取得效果。在审计工厂一宿舍小区消音工程合同价款中,由于进行严格把关,将甲乙双方初步议定的16万元工程费,减至10万元,为工厂节省投资6万元。同时,审计处还对工厂的对外签约人员资格进行审查和认定,控制对外签约范围,维护了工厂利益。厂内审部门对管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大的方面。针对工厂物耗量大(占总成本的76%)、资金占用多等实际问题,重点对工厂的物资管理进行了审计,开展了“仓储管理评审”“物资到货数量情况审计”“联营扩散产品供货方式调查”等专项审计工作,及时向厂长提出审计报告。厂长明确批示,由审计部门主抓,开展清仓查库。同年,齐齐哈尔钢厂审计处开展了经营管理审计和工程预决算审计。对“农工商联合公司” “教育处校办工厂”“齐钢老年综合服务站”等三个涉外二级单位进行经营管理审计,发现管理方面的问题20个。审计处提出具体整改建议23条,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为厂创经济效益近200万元。根据齐齐哈尔钢厂技改项目投资多,工程量大的情况,审计处对“快锻工程”“二冷拔工程”“二电炉工程”等工程进行了预决算审计,审计总金额1023.7万元,发现问题17个,造成工程多付款27.5万元。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3项审计措施,并对工程管理和预决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4条具体整改建议。同年,桦林橡胶厂审计处根据工厂基本建设规模大工程项目多的情况,加强对基建工程审计。审计处采取就地审计方式,由审计处、基建处、施工单位共同编制、审核,对1992年度热电工程已完量决算进行了审计,将工程造价下调184万多元。桦林橡胶厂审计处在基建工程审计中取得的成果,得到国家化工部的肯定,被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同年,省水利厅审计处对水利工程局下属6个工程处进行了经济效益审计调查,撰写的《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低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被水利部审计局向全国发了简报,指出:在效益审计方面,黑龙江省水利厅审计处做了有益的探索。同年,省国营农场总局审计处开展经济效益审计113户,提出建议565条。佳木斯纺织集团总公司内审部门通过对销售公司的经济效益审计中发现,销售费用不足和销售政策不力是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审计部门提出向市里申请销售政策的审计建议。审计建议得到上级的支持,给予了特殊的促销政策,实施后,收到很好的效果。
1993年,各级内审机构在开展效益审计时,注重向深度和广度方面发展。同年,省粮食局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开展效益审计,促进企业在1991、1992、1993三年增收节支6.74亿元, 是前7年总和的4.55倍,针对企业在经营决策、商品管理、资金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向各级领导提出建议2000多条,达到年促进企业增加效益3000万元以上。省国营农场总局审计处开展经济效益审计90户,提出建议498条。总局审计处与建三江管理局审计处组成联合审计组,对建三江管理局的盈利大户胜利农场、亏损大户创业农场进行了效益审计。审计中针对胜利农场储备量过大,积压资金过多提出了改进建议,农场马上成立了清仓查库小组,逐个单位检查库存积压情况,调剂余缺,变死物为活钱,从而加快了资金周转,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局面。创业农场1992年亏损2654万元,累计负债额8564万元,平均每一职工负债1.98万元。审计后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积极整章建制,加强管理,收到较好效果。创业农场本年盈利100万元。审计报告被总局领导批转全垦区各单位,引起强烈反响。同年,佳木斯纺织集团通过经济效益审计,促进了企业重大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化、高效化,审计部门的一条促销经营合理化建议当年为企业增加销售收入1458万元。西林钢铁公司审计处在经济效益审计中提出审计建议70多条,促进提高经济效益270万元,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00万元。北钢集团公司审计处通过开展效益审计,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473万元,增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鸡西市粮食局审计科对本单位13个基建项目进行审计,为单位节省开支74.68万元。
1994年,根据多数企业不景气的实际情况,各级内审机构围绕扭亏增盈,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为企业增收节支服务。省粮食系统内审部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440项,为企业提高效益2133万元;省电力系统审计部门全年为企业实现增收节支2576万元;省乡企局系统内审部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1846项,促进增收节支3000多万元。
1995年,针对全省粮食企业资金使用情况严重不合理、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情况,省粮食局内审部门将资金效益审计列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对631户不同类型的粮食企业进行了审计,占企业总数的34.4%。通过审计发现以下问题:1.基本建设超支、修建楼堂馆所、购置小汽车;2.挤占挪用、乱拆乱借资金现象比较普遍;3.由于上当受骗、经营失误,形成呆死账;4.有的企业往来款项长期不清,形成乱账;5.有的企业为其他企业担保造成失误, 被银行强行扣款;6.政府及政府行为占款数额较大。内审部门坚持一审二帮的原则,即边审计、边帮助清理回收,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全年收回和减少各项占款2亿多元。为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省粮食系统还开展了多种经营专项审计。省粮食企业实施两条线运行机制,省粮食厅把开展多种经营作为粮食企业新的经济生长点,每年注入专项资金。但是, 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各地发展很不平衡。为了促进多种经营健康发展,审计部门对580 户粮食企业所开办的1303个多种经营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 1.52%的企业经营项目已初具规模,实现盈利;2.30%的企业正处于发展中,经营成果是盈亏持平;3.18%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缺乏缜密的思考,凭想当然拍脑门决策,给企业造成不应有损失;2.以包代管,包盈不包亏;3.内控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效益流失;4.核算不规范,盈亏不实;5.将多种经营项目作为福利项目随意支取。审计部门及时向企业提出了建议:上新项目之前,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要增强市场意识,搞好预测;要严密内控制度,节约用人;要强化日常监督,规范会计核算等。审计建议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企业相继制定了整改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省粮食厅领导责成行业指导处加大指导监督力度,并强调今后各地确立的多种经营项目必须有主管部门和财政批准的可行性论证报告。项目一经确立,要建立行业项目责任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同年,省电力工业局将效益审计列为当年审计工作的重点,根据基层企业经济活动的不同特点,下达了效益审计实现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各单位审计部门有的放矢地开展了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在营业收入、经济合同、工程决算、联营投资项目等经营环节实行重点监控,全年完成效益审计项目42个,实现增收节支38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8%。同以往年度相比,本年效益审计的特点是:1.效益审计的单位普及率大于往年。有27个单位开展了经济效益审计,为应参审单位的80%。2.实现效益额的单位25个,是参审单位总数的93%。3.工程决算的审计方式已由独立审计和以审计为主体的联合会审并存,基本转向审计机构独立开展监督。4.越来越多的单位严格执行不经审计签章,经济合同不生效、工程决算财务不予付款的监控办法,加大了管理监督配合的实施力度。5.注重调配得力的营业、技经工程人员。6.审计人员为适应效益审计工作任务的要求,刻苦学习,大胆实践。同年,大庆石油管理局审计部对亏损企业大庆商厦进行了审计,发现大庆商厦自成立以来,经营亏损挂账数额较大,还有相当多的潜亏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审计提出深化内部改革、严格贷款结算、全面开展清仓查库和加强清欠工作等建议。大庆商厦认真采纳审计建议,调整领导班子,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管理,健全内控制度,使销售额由审计前的月平均300多万元,提高到审计后的500多万元,审计后4个月内商厦增收960万元。
1996年,省粮食厅围绕扭亏增盈中心工作开展行业效益审计。在开展这项工作中,重点对百万元以上亏损大户和扭亏难度大的企业进行审计。结合审计中的问题,帮助其落实挖潜增效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这些企业扭亏为盈。审计处对两户亏损企业进行了重点审计。实业开发公司(前身是劳动服务公司)转为经济实体以来,自1993~199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额达162万元。经剖析,主要是人才缺、资金少、经营门路窄。审计后,审计处向厅党组写出专题报告,领导高度重视。为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给该公司充实了人才,增拨了资金,并从政策上给予扶持,使这个企业有了转机,年终实现利润18万元,一举扭亏为盈。对另一户亏损企业剖析中,发现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内控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混乱,费用核算不实。审计提出12条整改建议,引起该企业和厅领导的重视,厅领导责成集团总公司派人蹲点帮助整改,限期改进。同年,七台河市粮食局针对市粮库1~4月份亏损严重的问题,从粮油经销、多种经营的资金运用、费用管理、人员定岗、定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 找出不合理增亏因素301.01万元,对库领导和职工震动很大,采取相应措施年终一举扭亏为盈。
1997年,全省各内审机构共开展经济效益审计3319项。审计中,重视经营决策审计, 向管理水平要效益;注重资金投向审计,向资金使用效率要效益;注重投资审计,向新上项目要效益。通过审计,查出损失浪费金额38669万元。省森工总局系统内审部门实施经济效益审计519项,促进增收节支400万元,查出损失浪费4726万元,其中大海林林业局内审部门通过审帮结合,共开展经济效益审计15项,促进林产工业项目减亏37.1万元,木材产品销售利润增加36.9万元。省粮食厅审计处开展了经济效益审计,对亏损企业进行了重点审计,查出各种有问题资金3335万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乱拆乱借、体外循环以及上当受骗导致亏损等。省粮食厅领导要求企业采取措施,加强资金管理,并组织专人进行清欠,其中工业公司清回外借资金2000万元。同年,各级内审机构开展基本建设审计682 项,为企业节约了大量基建资金。省粮食系统有23个市县开展了基建审计,共审计188个项目,审减资金520万元。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审计处在对外委工程预决算审计中,做到把好计划关,对报审项目逐项审核计划;把好手续关,各项开工审批资料齐全;严把重点工程现场勘验关,对重点工程、疑点工程深入施工现场,随时检查和勘测工程量,根据工程进度预付工程款,全年共审签工程决算305份,核减不合理支出281万元。
1998年,全省各级内审机构共开展经济效益审计1626项。同年,省供销社系统内审机构全年开展经济效益审计386项。哈尔滨市供销社系统内审机构全年开展经济效益审计123项,促进增收节支1305万元,有效地遏制了企业效益滑坡的现象。如市生产资料公司对所属塑料部效益审计,审出有问题商品200多万元。审计组帮助企业分析库存和调整库存结构,活化了资金;市郊联社内审通过效益审计,查出系统内各类有问题资金440万元, 并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促进增收节支49万元;市回收公司内审坚持每半年对所属企业进行一次效益审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999~2004年,全省各级内审机构继续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促进企业和单位加强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