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业务培训及研讨交流

第二节 业务培训及研讨交流



  1988年开始,黑龙江省、市、行署和县基本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审计指导体系,一些地市审计局有计划地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组织内审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活动。各级内审机构注意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培训和理论研讨交流活动,多数行业主管部门每年定期召开审计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工作,交流经验,讨论研究问题,表彰奖励先进。1990年,黑龙江省水利厅与省审计干部培训中心联合举办全省水利系统审计干部培训班,对审计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同年,五常县交通局、省粮食局、大庆石油管理局、双鸭山矿务局、哈尔滨铁路局、中国石化总公司大庆石化总厂6个单位,被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授予优秀成果奖。

  1991年,省审计局组织省直6个部门内审机构、14个地市审计局及部分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共30余人,赴鞍钢、沈阳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学习内部审计在搞活大中型企业中如何发挥作用的经验。省出版局、省邮电局、省农牧渔业厅、省劳动局、省水利厅、省轻工厅、省冶金厅等40多个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学习方案,确定了学习内容、方法和步骤,推动学习活动的开展。省粮食局从贯彻“审计制度”入手,抓好审计干部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针对审计队伍人员结构发生了变化,省粮食局首先在全系统开展自学活动,相继为基层单位订阅了《粮食内部审计》《商业审计案例》等20余种书籍和资料, 供各地选用;其次是集中培训,每年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三个层次系统培训,县市训全员,地市训骨干,全省训师资,并开办了效益审计、基建审计、内控制度评审等培训班,做到在职审计人员平均两年轮训一遍;第三是输送学员,培养骨干,积极向审计署、商业部审计局等有关部门举办的短训班、电大班输送学员,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省粮食局还结合粮食改革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审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各内审机构开展研讨,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并编发了“粮食内审知识100题”;对全省粮食系统内审人员实行考核,对经考核合格者,颁发“上岗证”。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推动了全系统内审人员“学法规、学业务、争当合格审计员”活动的开展,推进了内审工作的稳步发展。五常市交通局举办了审计理论研讨会,由各单位领导和内审干部参加研讨,审计论文汇集成《交通审计工作研究》。

  1992年,省粮食局举办了全系统审计理论研讨会,对优秀论文颁发证书、给予奖励,并向国家粮食系统理论研讨会和黑龙江省审计局、审计学会举办的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审计》《龙江审计》《黑龙江省粮食经济》等6种刊物都发表过省粮食局的论文。省粮食局组织编写的《资金审计》《审计基础知识与实务》,分别在全国和省内发行,对实际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年,省水利厅举办了全省水利系统审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并将论文汇编成册印发全省;此外,还通过“以会代训”“以审代训”等办法,边学边干,取长补短,使审计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进一步宣传和推动水利内审工作的开展,普及审计知识,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省水利厅审计处在全省水利系统举办了首届审计知识竞赛活动,全省200多名内审和财务人员参加了答卷。在此基础上,由地市和厅直12个代表队进行了知识大赛。这项工作在全省引起了反响,得到水利部审计局和省审计局的肯定,《龙江审计》和《政府机关报》《水利天地》都对这项活动进行了报道。省水利厅还举办了首届《水利系统审计理论实践研讨会》,提交论文20篇。省冶金审计学会举办了“经济效益审计研讨会”,齐齐哈尔钢厂审计处有3篇论文在会上发表,其中两篇获一等奖,一篇获三等奖, 还有2篇论文刊登在《龙江审计》第4期和第5期。省交通厅在五常市召开了审计理论研讨现场会,会上交流审计论文14篇。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为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下大力气抓培训工作,多次举办大型审计人员培训班,做到垦区内审人员平均每人培训2次。为配合全国审计职称考试工作,省农垦总局在省审计局人教处的帮助下,举办了审计师、助理审计师岗位培训班,垦区考场学员考试合格率达到33%,名列全省第一。参加培训学员经考试合格,全部拿到岗位培训证书。省农垦总局还配合省审计学会在垦区召开了农业资金审计研讨会,各地、市和垦区审计人员5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收到论文30多篇。同年,省教育委员会审计处组织各院校领导干部参加了审计理论研讨班学习。省邮电局召开了审计基础工作研讨会。

  1993年,为适应会计制度改革,省农垦系统举办了垦区审计人员新财会计制度培训班, 360人参加了培训。同年,为做好新旧会计制度接轨工作,七台河市审计局组织协调内审人员参加省新会计知识、审计知识接轨培训班。双鸭山矿务局审计处强化业务培训,经常组织审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有70%的审计人员参加了全国审计资格甲级学习考试, 有的审计人员还在不脱产的大专、本科班学习。同年10月,审计署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内部审计工作经验交流及学术研讨会,大庆石油管理局、省水利厅内审工作经验在会上进行了书面交流。黑龙江省粮食局、黑龙江省水利厅、哈尔滨汽轮机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国营桦林橡胶厂、佳木斯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黑龙江省五常市交通局、哈尔滨铁路局、大庆石油管理局、中国石化大庆石油化工总厂10家内审机构被评为全国内部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同年,五常市交通局有5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审计刊物上发表,先后3次参加交通部片区审计理论研讨会。五常交通局与省交通厅审计处联合开发的《车购费、养路费征收微机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微机审计软件在这一年的8月份通过部级鉴定。五常市交通局被审计署授予全国内部审计工作先进单位,并荣获中国内部审计学会颁发的“内部审计优秀成果奖”。1994年,中国交通审计学会在哈尔滨市召开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参加的推广培训会议,《车购费、养路费征收微机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微机审计软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为在交通系统内开展微机审计做了有益的尝试。同年,为配合中央检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落实情况,牡丹江市审计局召开全市大中型企业内审座谈会,分析形势,总结工作特点,研究转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内审如何配合转制开展工作。

  1995年,省交通厅审计处针对从事审计工作的同志大部分是从财务部门分离过来的, 没有受过审计的系统培训,加上新旧会计制度更替,无法适应当前工作的实际情况,举办了专门的培训班。同时,组织一些业务骨干参加审计署、交通部审计局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并举办了全省交通审计知识大赛。省粮食系统组织培训审计人员483人次,并且选送33人参加省审计厅和内贸部资产、负债、损益及税法培训班,并组织210名审计人员参加了省建委主办的基建审计培训班,为全面开展基建审计奠定基础。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审计处采取短期培训和经常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一年一度的审计专业学习班,进行短期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审计处重点组织了4个层次的学习:一是以学习《审计法》为核心, 对审计署和总部有关内部审计的7个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和讲解,增强法律意识,增强认真执法和自觉性;二是以审计实践为重点,以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工程结算审计、投资审计作为主要内容,做了专题讲座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审计专业知识,巩固审计成果,总结审计经验;三是以1995年度内审、外审、外查发现的问题为内容,进行案例分析,提高专业审计质量和效率;四是以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规范审计行为为目的,进行专题研究,并请专业水平较高的同志分担了《税收与企业审计》《工程结算审计要点》《投资审计规则》《审计报告规范化要点》《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5个专题研讨。编制了《审计文书标准化样本》和《审计操作规程》。省粮食厅形成内审工作例会制度,每年召开二次例会,一是年初召开一次全省内审工作会议,会议规模到县、市级粮食局审计科、股长,为的是把审计工作任务直接部署到县,一竿子插到底;二是年中召开半年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会。各地市对上半年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汇报,省粮食厅主管审计工作的厅长亲自听取汇报,并根据上半年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提出下半年工作要求,部署下半年任务。具有典型性、先进行、可操作性的经验,在企业间起到了互相交流、共同促进的作用。为鼓励先进,省粮食厅坚持竞赛评比活动,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推动内审工作的开展。

  1996年6月,审计署内部审计试点单位第七次协作会议在大庆召开,全国21个内部审计试点单位和8个特邀单位内审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会议并介绍经验。审计署副审计长金基鹏、审计管理司司长刘达朱、黑龙江省审计厅厅长宋厚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审计局局长孙寿荣、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员办事处特派员范垂省、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丁贵明等领导同志参加会议。金基鹏副审计长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内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内审试点单位要在以下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一是坚决把内审工作重点转到效益审计上来,努力开展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二是内审工作要定位于决策层、管理层服务,做到独立审计,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企业依法经营保驾护航;三是从本行业、本企业实际出发,选好审计项目;四是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内审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和规范。同年,哈尔滨铁路局审计处结合学习、贯彻、宣传《审计法》活动,通过采取印发题纲、撰写文章等方法,利用哈尔滨铁道报、哈铁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对全局行政管理人员进行遵纪守法和《审计法》基础知识教育,并组织《审计法》基础知识答卷活动。大庆石油化工总厂采取短期培训和经常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狠抓业务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1998年,省审计厅与审计署培训中心配合,分三批对160名内审人员进行了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审计方法,对提高审计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了学习国外内部审计先进经验,尽快与国际内部审计接轨,省审计干部培训中心和省外国专家局合作, 选派11名中省直内审机构业务骨干到国外进行培训。同年,大庆石化总厂审计部将业务学习制度化,举办专业培训班,相互交流工作经验,确定专题进行辅导。组织内审人员学习理解中石油集团公司审计部颁发的审计规范,学习班结束时要求每人必须写出一篇具有一定水准的专业论文。1999~2001年,省内审协会在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广泛的学术研讨活动,各内审机构积极参加培训班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2000 年,哈尔滨市审计局采取分类培训、具体指导的方式,先后对哈尔滨市医药集团等十几个单位和区、县(市)的近400名内审人员进行现场培训。

  2001年,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参加了国家内审学会开展的内部控制评审研讨现场经验交流会,并获论文一等奖。同年,省内审协会举办了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讨暨工作交流会,收到各内审机构上交论文231篇。

  2002年,省内审协会举办了全省2000~2001年度内审“双先”工作经验交流会,收到97篇论文和经验材料,有10篇优秀论文在会上研讨和交流。同年12月,省内审协会召开了全省内部控制制度理论研讨会,有40个内审单位报名参加,大会共收到论文120篇。参会内审人员对内控制度方面的若干难点、热点和疑点问题进行了研讨。2003年,省内审协会举办了全省内控制度评审理论研讨会和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讨会。2004年,省内审协会为内审人员提供了学习省外和国际先进经验的机会。省内审协会举办了3期省外研讨班, 共有120多名内审人员参加,收到论文102篇,有些论文在《中国审计》《中国内部审计》等期刊上发表;省内审协会组织召开了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会,并在大庆油田召开了内审工作现场会,展示了黑龙江省内审工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省内审协会还组织举办了省直有关部门内审机构的领导、企事业单位内审机构负责人和部分市县内审机构的领导及审计人员赴澳大利亚管理审计、赴西欧内部控制制度等3期境外培训班,强化参训人员开放和竞争意识,拓宽视野,增强能力,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审计业务知识和成功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005年,省内审协会结合全省内审人员的实际情况,先后举办了14期计算机辅助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审计法规、CIA后续教育、CIA考前辅导等多层面的培训班,共计培训1516人次。省内审协会还举办了美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瑞典管理审计和台湾民间审计等4期赴境外培训班;组织召开了全省内部审计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暨理论研讨会、全省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理论研讨会。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总审计室围绕全行发展战略和审计工作重点,采取审前培训、网上培训、提升培训、聘请外部专家讲座以及参加总行、省分行组织的各类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新制度、新理念、新技术、新工具的培训,帮助审计人员及时更新业务知识,不断掌握新技能。审计人员利用总审计室《学习与交流专刊》、内部企业网以及非现场技术交流论坛等平台广泛交流新经验、探索新方法,形成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黑龙江省龙煤矿业集团公司审计处、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厅财审处注重审计人员在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模拟化训练等方式提高内审人员对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认识和应用水平。省信息产业厅财审处还要求厅直各单位内审人员结合省内审协会举办的内审理论研究活动,每人完成一篇理论研讨文章的撰写工作, 把重点放在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实务工作探讨上,注重横向交流活动的开展,并在全系统举行了优秀论文评比活动。黑龙江大学审计处组织内审人员参加“用友审易软件”“会计人员上岗资格”“审计人员上岗资格”“工程造价员”“基本建设招投标审计培训班”等多种内容的培训活动,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哈尔滨铁路局审计处坚持抓好业务培训工作,建立了“学习、培训、考核、提高”一体化学习培训办法,坚持以日常学习为主,集中学习为辅, 制定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培训计划;采取院校脱产培训、专家讲座、典型案例交流、审计档案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还举办了审计技术方法交流会,安排有经验的人员讲解审计业务流程、违纪违规问题的查证方法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