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地区对各县、区、林业局及地直各单位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纳入年度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考核评比。以志愿服务管理系统为重点,完善志愿服务活动记录,利用“文明兴安”QQ工作群进行交流培训。对各地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和探讨,实现疑难问题及时处置,典型经验资料“群共享”。全年开展活动4772件次,累计服务时间171 129小时。全区注册社区志愿者92 410人,占建成区比例23.88%,位居全省第二名。大兴安岭“通过对接帮扶机制落实志愿服务精准扶贫”在中央文明办到黑龙江省考察志愿服务会上做经验介绍。以“三关爱”为重点,整合志愿服务工作资源,推进“邻里守望-暖心兴安”“十百千万”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阳光助残志愿服务行动”、爱心“6+1”敬老工程、“关爱山川河流、保护大兴安岭”等志愿服务活动。加强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重点扶持“温暖山城环卫工行动”“关爱山川河流、保护两江源头”等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区域志愿服务优势项目,叫响“德润兴安、美在大岭”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推进网络文明传播工作,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巩固和壮大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工作队伍,开展重大传播活动和特色传播活动,传递兴安声音,有效引导网上创建活动。戴洪亮、松岭区“草根之家”、新林新民社区入选全国“四个一百”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类别评选。戴洪亮、加格达奇区曙光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新林区翠岗林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呼中区宏伟镇“365服务接力”志愿服务活动、加格达奇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等15个先进典型参与全省志愿服务“五个一百”评选。依据社区文化、文艺、体育、法律、卫生等服务需求,建立以社区(居委会)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为核心,以各志愿服务队为骨干的社区志愿服务网格体系,推行“志愿服务+扶贫”工作模式。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等定向帮扶,动员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开展精准扶贫志愿服务活动。利用社区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活动3960次,为550余名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