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确定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方针

第三章 扩大对外开放

第一节 确定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方针


  1986年初,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横向经济联合的指示。为贯彻这一指示,7月,省委邀集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召开横向经济联合理论研讨会。8月,又组织召开了国内横向经济联合黑龙江省邀请会,在“互利互惠,让利在先”的原则基础上与其他省份举行了各种形式的经贸洽谈。同年12月,省委召开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发展要实行“南联北开,全面搞活流通”。南联,是指通过与国内其它省区之间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利用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进而建立基地——窗口型关系,以加强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及经济贸易合作。北开,是指对苏联开放,通过发展对苏联及东欧国家贸易,以加快黑龙江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1987年12月,省委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特别是要在“北开”上有所突破,以“北开”吸引和促进“南联”,逐步把黑龙江省建设为国家北方的重要贸易市场和对外口岸。1988年5月,省第六次党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南联北开”,促进全方位开放,并以北开吸引南联,以南联促进北开,建立“一点、一线、一面”的对外开放新格局。12月,省委召开全省市地委书记扩大会议,强调要加快“南联北开”战略的实施。1989年,在一些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的不利环境下,省委在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仍提出要进一步放开胆子,发展全方位多边开放。
  1991年1月,省委六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按照国家积极发展同内陆周边国家的贸易关系的战略思想,走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之路,以使全省对外开放呈现以黑河、绥芬河等边境口岸市县为前沿,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大中城市为依托,覆盖全省的开放网络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合作和多元化市场的开放格局。同年12月,省委六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把扩大以对俄经贸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作为1992年要重点抓好的关键性问题。1993年12月,省委七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着重抓好以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升级为重点,推进全方位开放。同时在深入研究国际市场的基础上扩大南联北开,实行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
  1996年,根据省委提出的“兴南联、促北开”的方针,抓住南资北移和东、中、西部融合的机遇,各地加强了与东南沿海发达省区的合资合作,千方百计拓展引进外资和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渠道,吸引跨国集团、国际大财团,实施全球招商。省委还提出要打好吸引外资的“五张牌”:一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农业资源优势的资源牌;二是市场容量很大,并日趋开放的市场牌;三是低投入、高产出的硬项目的项目牌;四是吸引股本和出让股权的资产牌;五是本省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的旅游牌。各地市把南联工作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有的把这一年定为招商引资升级年或招商引联升级年。1997年12月,省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1998年要打好包括扩大对外开放在内的“四大硬仗”。1998年12月,省委八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又进一步提出,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重点在南联上下功夫。
  1999年12月,省委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以北开为重点,实施全方位开放。同时,在抓好与南方发达地区现有合作项目履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南联力度。2000年5月,省委召开全省扩大对外开放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会议要求全省迅速掀起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努力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11月,省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要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坚持“南联北开”,以对俄经贸合作为重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本省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步伐,增强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同时强化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